CHAPETRⅢ 職場,就是場打怪升級的網遊
所謂「新手」,就是打雜低頭
玩過打怪升級的網遊嗎?當你是一個新人進入遊戲時,沒有技能、沒有裝備,你會傻不愣登地去挑戰 Boss 嗎?當然不會。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拼命打小怪,同時對各路老手溜鬚拍馬,巴結著人家帶你一程,就能大大縮短練級時間。
職場上也一樣,學會在初入職場的時候裝出一副處處低頭、勤勉打雜的模樣,才能讓老鳥們願意把你留在身邊。我有個朋友,上學時特別清高自負,我們都以為他會是那種在職場上棱角分明、處處不合作的人。沒想到的是,這小子卻能在剛進公司時幫上司買咖啡、幫同事代班,什麼雜事拋給他都能圓滿完成。果然,一年後的新人評定中,他是那一屆中唯一被破格提拔的人。「職場和學校不一樣,學校裡大家都是同學,是平等的,當然要爭個高低」,他對我說過,「職場上,老鳥的優勢太明顯,必須得借力。我的秘訣就是遇到任何大家不願意做的雜事都只有一句話—放著我來。」
當然也有反面例子,鄰居家的小孩剛入職不久,是一個雜誌社的策劃編輯,但是新環境的各個方面都讓她有著諸多不適。我因為經常寫一些幫人排遣苦悶的小專欄,於是理所當然地成了她的排氣筒。
「我是今年六月份畢業的,從七月中旬到公司入職,如今已經有好幾個月了。我對業務還一點都不熟悉,心裡非常著急。但是沒有辦法—主管給我分配的工作非常少,並且都是些別人不願意寫的東西,乏味又出不了彩的版面才會安排給我。更多的時候是讓我幫別人修改稿子,無非就是改改錯字,調調句式,毫無技術含量。而且那些老編輯還總說我改得不對,把他們的稿子改壞了。這令我非常氣憤,給他們改稿子本來就不是我的職責,改不好我還要挨罵。直到現在,我在辦公室裡還只是個跑腿打雜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指示我,買午飯、代繳電話費、拖地、擦桌子、給廣告商送雜誌……簡直成了他們的保姆。更可氣的是,我感覺自己一點尊嚴都沒有,無論誰發現我哪裡做得不好了,就會批評一通,有時候他們自己遇到麻煩了,也會說我一頓,似乎我就是個出氣筒!你說,在這樣一個欺生、又不給新人成長和發展機會的公司,我能看到自己的前途嗎?真 TM 不想幹了!」
我耐心聽她說完,心裡默默替望女成鳳的鄰居阿姨傷心,她的女兒恐怕在短時間內都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職場人了。剛剛入職的年輕人,往往非常在意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現,希望儘快嶄露頭角,但是公司老闆和老員工,一是希望能磨一磨新人身上的銳氣,讓他們學會服從,能夠腳踏實地,不要太浮躁。二來好不容易從媳婦熬成了婆,給你苦吃也是當然的。
當個新人,就要有新人的樣子,一定要裝著尊重別人。老同事遇到新手大多希望對方低調、謙虛、尊重自己,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心態。那麼不妨迎合他們的這種需要,盡可能地尊重他們。而且你對業務一點都不熟悉,多尊重老同事、謙虛地向他們請教,也非常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只要你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誠懇和求知心切,除了特別陰險和兇惡的同事,一般的人都會給你一些指點和建議。
在工作方面,如果對業務還不熟悉,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沒有足夠的瞭解,你最好多做事、少說話。如果工作中沒有特別多的事情可以做,做些雜活也未嘗不可。新人只有任勞任怨,堅持從這些小事做起,才能讓老闆和同事看到你對待工作和環境的態度,謙卑的人更容易被人接受,從而快速融入新環境,工作也會逐漸進入狀態,很多情緒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動作是爭名奪利,姿態是深藏功名
「爭功」是一個職場敏感話題。沒人喜歡爭名奪利的人,但你自己的權益也只能自己去維護,最好的辦法就是既能爭功,又能裝出「深藏功與名」的姿態。
大多數職場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你與同事一起完成一個項目,甘願每天加班完成額外的工作,沒有絲毫怨言。可是到頭來,對方竟然把全部功勞歸為己有,在上司面前邀功,結果他獲得上司的提拔,使你又驚又怒。
一開始,你還不太在意,漸漸連其他同事也看不過去,謠言開始滿天飛,令你再也難以忍受這一切。這時候如果你公開地表示不滿,只會把事弄壞,給某些不懷好意的人更多挑撥離間的機會,得不償失。你向上司或老闆投訴以表明態度也不是妙法,這樣容易變成「打小報告」,人家只會以為你「爭寵」、「妒才」,甚至是「惡人先告狀」,無端留下壞印象,錯上加錯。
對自己做出的成績,除非你打算繼續坐冷板凳,蹲在角落裡顧影自憐,否則,每當做完自認為圓滿的工作,要記得向上司、同事報告,別怕人看見你的光亮。當有人來搶奪屬於你的功勞時,也要堅決捍衛。
一般來說,你可以選擇這樣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這些成果。
成熟想法先說給上司聽
很多時候,你在不經意間提到的想法和創意很可能被你的同事拿去用了。一旦等他們用後再和上司去說,估計就遲了。所以,一定要注意,有什麼好的想法和創意,一定不要隨便說出,先想好了,有了十足的把握就去和上司談。
發個短信提醒一下
當然,首先寫的短信不能有任何壞的影響,短信內容一定不能讓對方產生不悅。內容大意可以是「自己當初隨便提出的想法,演變到今天這個樣子真是讓人高興,建議大家再進行一次深入討論。」這能讓你有機會再次含蓄地加強一下你的真正意思:這主意是你想出來的。
背後重申功勞是自己的
說這番話的時候,要再一次對這位同事的獨一無二的才能和見解大加讚賞。這種方法對職場男士來說特別需要。很多研究者發現,男員工喜歡從「我們」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來做事,所以他們的想法和首創就常常會被女同事挪用。如果著眼於事情積極的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設法要做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對要做的事情也有獨到的看法—也許會有助於你解決這個可能很棘手的問題。
千萬別急
不著急和他人爭功,並不是不爭,而是要找準時機,怎樣安排自己的語言。在做出決定時,要考慮打這場「官司」得花費多少精力。如果你正在準備一次重要的提升,或者證明「所有權」只能使你疲憊不堪,再或者還會讓你的老闆生氣,讓他們納悶你為什麼不能用這個時間來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在這些情況下退出爭奪戰顯然是上上之策。
真傻、裝傻,傻傻分不清楚
初入職場的你可能會問:「難道不是聰明人才會受到重用嗎?」你的聰明和能力當然要找機會顯擺,但有的時候裝傻也是必要的。有些事太明白了,未必是件好事,未必對自己有利。尤其是在和同事的日常交往中,有時候裝裝傻反而才是聰明之舉。
我朋友有一次在一家小店看中一件衣服,花了高價買回來。公司裡一位同事甲問價錢,她如實相告,同事一聽,馬上大聲說:「這麼貴?你被他宰慘了,你太不明智了,花那麼多錢買這樣一件衣服。」而旁邊的另一位同事乙卻稱讚說:「你穿上這件衣服真好看,人也顯得年輕了許多,雖然貴了一點,但是值得,難得碰上這麼適合自己的款式,換了我也會買的。」
甲乙兩個人,誰有職場好人緣自然不言而喻。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錯了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承認。但是如果別人在那裡指手畫腳地批評自己的愚蠢,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了。
所以,不要處處顯得比別人聰明,別人就沒有了要防禦你的理由。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會特別注意他人的弱點。如果你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完美的人,顯得比別人聰明,他人心中一定會築起更堅固的防禦工事,這對你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不但不能顯得比別人聰明,有時你還要學會裝傻。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有人捕風捉影,有意或無意地製造並傳播謠言、一些非正式的小道消息,結果導致不必要的誤會,嚴重地損害人際關係,甚至對當事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在這種辦公環境下,就需要你辨別是非,學會裝傻。
裝傻的方法靈活多變。「心照不宣」是一種高級裝傻法,只要管住了自己的嘴,抑制住自己想表現的慾望即可。如果被人當面提及,則可顧左右而言他。實在逼急了,就說不知道。有時候會有像小偷被人當場按住拿著贓物的手的感覺,這有什麼,只要你雙眼無辜地望著對方,準保他懷疑是自己判斷失誤。
還有一種裝傻法是被動裝傻,也叫被迫裝傻。那是因為此事關係重大,到處有陷阱,一個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只得裝傻。有時候想從你這裡探聽情報的人反而可能掌握比你更多的情況,只不過是為了瞭解更多的事實或核實一下罷了。這時,你只有裝得「更傻」。
如果反過來,你想從探聽者那兒獲得情報,就更得學會裝傻。只要多用反問句和疑問句,「是嗎?」「真的?」同時,充滿鼓勵地望著對方,他可能就忍不住將所知道(或道聽塗說)的消息向你傾倒得一乾二淨。
真傻還是裝傻,裡面自有分寸。真正的職場聰明人懂得不是所有的場合都要聰明過人,有時候,裝裝糊塗反而幫你得到更多。
接電話、遞名片,細節裡也能漲姿勢
要在職場裝出姿勢來,得一步一步培養,不能錯過任何一個環節,特別是職場禮儀。只有注意培養自己在各方面的裝 B 人格(簡稱逼格),高標準、嚴要求,才能成為一個 360 度無死角的職場小霸王。具體來說,有這樣的細節。
電話禮儀
在用電話聯絡公事時你所代表的是公司而不是個人,所以不僅要字斟句酌,文明用語、音調適中,更要讓對方能感受到你的微笑。而且,對每一個重要的電話都要做詳細的電話記錄,包括來電話的時間,來電話的公司及連絡人,通話內容等,裝出一副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迎送禮儀
當別人來公司洽談生意時,你應該熱情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引領客人進入會客廳或者公共接待區,並為其送上飲料,如果是在公共接待區交談,應該注意聲音不要過大,以免影響周圍同事。
名片禮儀
交換名片是社會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遞送名片時應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執名片兩角,讓文字正面朝向對方,接別人的名片時要用雙手,認真看一遍上面的內容,並可以適時地讀出對方的名字。如果接下來與對方談話,不要將名片收起來,應該放在辦公桌上,並保證不被其他東西壓起來,給對方一種受尊重的感覺。參加會議時,應該在會前或會後交換名片,不要在會中擅自與別人交換名片。
介紹禮儀
初次見面,需有人引薦介紹,然而這一簡單的行為卻包含了很深的學問。介紹的原則是將級別低的介紹給級別高的,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將男人介紹給女人,將同胞介紹給國際友人。
握手禮儀
握手是表示友好、溝通情感的重要方式,愉快的握手是堅定有力,這能體現你的信心和熱情,但不宜太用力且時間不宜過長,幾秒鐘即可。如果你的手髒或者很涼或者有水、汗,不宜與人握手,只要主動向對方說明不握手的原因就可以了。男女之間,女士應該主動與對方握手,而且不要戴手套握手。還有一點值得提醒,與別人握手時不要嚼口香糖。
總而言之,就算你內心忐忑,也要在外表優雅得體地展示你的姿態。雖然你只上班五個月,也要像工作了五年一樣地老練成熟。所以,成熟有時就是裝出來的,你自己不去裝,沒人等著你長大。
衣服不合適要扔,語言不合適要甩
我最煩的事情之一,就是聽到新入職的大學生互稱「同學」。開口「同學,那個項目你清楚了嗎?」閉口「同學,你今天這條裙子真好看。」這裡不是你們的學校,開口閉口的「同學」,是要在老鳥面前彰顯你們的年輕嗎?那可就怪不得老鳥們不搭理你們了。
還有一個例子,有位中學老師離職後,轉做了人壽保險公司銷售員。由於她當過老師,所以她在與同仁、客戶說話時,常不自覺地說:「我這樣講,你懂不懂?」或「你懂我的意思嗎?」有時,也會脫口告訴朋友:「你的衣服不能這麼穿!」後來,有個同事對她說:「我們是你的同事,不是你的學生,拜託你講話時,不要一直問我們『懂不懂』好不好?好像我們都是很笨的樣子!」
曾經的教師職業讓她習慣用「指導性語言」去教導、指正別人。不管自己懂不懂,也不管自己做得好不好,就習慣「指導別人」該怎麼做。雖然有時「善意的指導」確實對別人有益,但若用得不恰當或用得太多,就會變成「批評」,甚至是「找渣」。因為,指導性語言通常帶有「上對下」的教訓口吻,對方聽起來就會不高興,這有違平等交流的原則。對不熟、剛認識的人,或在職場動不動就要以「自己很棒、很厲害」,「我來指導你」的態度來指正對方,則常會引來別人的反感與討厭。
她的情況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都是從一個已經熟悉的環境到了另一個陌生的領域,但卻沒有拋棄掉舊日的習慣。其中,語言習慣就是最明顯的一點。在學校裡,稱呼同學顯得親切又合體,但在職場上,這樣的語言習慣就像穿上了一件不合適的衣服一樣,讓看的人和聽的人難受。
相比起「讓我做」這句話,我們大概更喜歡聽到「請給我一個機會」。同事之間,因雙方彼此都不瞭解,就有必要保持一種節制。再者,「讓我做」聽起來有些盛氣凌人的意思,這是我們所不喜歡的。而「請給我一個機會」就比較婉轉,既保持熱忱又讓別人感到舒服。
此外,你還應該學會添加一些親切的話題。比如:「早安!今天真熱啊!」「辛苦你了!今天很忙吧?」這樣的話題,可以說也屬於問候語的範疇,所以,如果添上這麼一兩句的話,無疑會有更佳的效果。
平時多花點時間想一下你的說話形象,它是整體專業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想想你通常說些什麼,是怎樣說的。人們注意聽你說話嗎?你是否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一些命令式的語言對別人說話?有沒有人曾叫你說話聲音放小點?罵人的話、下流話、諷刺挖苦和怪話是市井、自己家或特殊群體內部的語言,在其他地方說出口便會有損於你的形象。
那麼,怎樣才能發揮出語言的魅力,把話說得滴水不漏呢?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半句六月寒。」也就是說,說話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好話有的時候也會造成惡果,「好心」也成了「驢肝肺」。好鋼必須要經過回爐才能煉成,要想說得好、說得妙、說得滴水不漏,不經過頭腦的加工是不行的。
說話就好像是火把,當你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說出合適的話時,你就像是在別人的屋裡點燃了火把,讓屋裡充滿光明,讓別人覺得溫暖;反之,你就像是在別人的屋裡點燃了火,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在職場上,這樣說話更得體。
引發共鳴
共同的經歷或遭遇、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專業、共同的希望和展望等,都是能夠引起對方共鳴的話題,以此種方式開頭,常常更易於被交談者「認同」。
切身利益
有經驗的談話者,往往善於將自己的講話與對方的切身利益聯繫起來。有時為了開始時能吸引對方,往往會繞個彎子,講一些對方關心的事,待對方興趣已起,而後轉入正題。
故事或幽默
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能夠使對方發出笑聲的幽默,往往能夠一下抓住對方的心,使自己很快被他人接受。
懸念與內幕
可以通過對方的求知慾而造成懸念,採用此種講話開頭時,可能需要一些內幕消息,無疑,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吸引他人的方法。
表揚他
每個人都想聽讚頌之詞,具體的讚揚會使別人更加注意聽你講話,同時,你也會被認作和藹可親的朋友而被對方接受。
所以新人們,請你管好自己的舌頭,在每個「同學」即將脫口而出的時候,狠狠地咬自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