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發飆,指正≠羞辱,尊重≠放任親愛的家長們,你心中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吶喊?
「天啊!到底要怎麼講,孩子才會聽懂?」
「為什麼我要你往東,你偏要往西?難道孩子天生就喜歡和大人唱反調嗎?」
「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的事,你卻做不到?」
「為什麼我的另一半,總是要在孩子面前扯我後腿?」
「你難道不明白,我管你是因為我愛你嗎?」
從此,再也不需要『聲嘶力竭、大發雷霆』!
只要把握一點小訣竅,讓孩子喜歡被「管教」,甚至「越管教,越親密」!
孩子詮釋世界的方式其實和大人是非常不一樣的!有時候我們一個無心的回應或動作,都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永久的副作用……。
「愛孩子,可以不傷害孩子。」只要你願意開始換個角度聽聽孩子怎麼說、常常給予孩子適切的鼓勵與支持、多一點同理心,你將成為孩子最喜歡的朋友與榜樣!
教養沒有捷徑與偏方,想要找回親密和溫馨的親子關係,關鍵在於──開始學習與改變!
本書記錄作者多年來,身兼幼兒教育工作者與母親雙重身分的觀察心得,是一本相當實用的教養工具書。書中運用尊重、同理且實際的方法,能夠幫助擁有各種不同年齡層小孩的父母,克服親子教養與溝通的無力感,重新找回信心與動力;認知並突破長久以來的教養盲點;找到真正有效的溝通模式,享受幸福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
劉慈惠
致力於推動品格教育,現為豐盛品格培訓中心執行長。
曾歷任台南新化高中老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及教授,更擔任過美國威斯康辛州幼兒園課程的老師、主任,同時也是美國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
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親子關係、品格教育、家庭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因其深入淺出的論述,時常受邀至好消息電視台,成為《幸福來敲門》客座來賓、《幸福學堂》講師,並廣受好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何 戎 知名主持人
周育如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武自珍 國際合情理行為治療督導治療師
夏嘉璐 知名主播、主持人
黃瑽寧 兒科醫師&親子作家
【推薦序】
以智慧與愛帶領孩子成長
──周育如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甚願有幸閱讀此書的父母,因為本書而有新的學習,得以調整教養孩子的觀念和方法,重建親密美好的親子關係!
掌握管教的方向
──黃瑽寧 兒科醫師&親子作家
身為父母的我們,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成見,彎下腰來,讓我們一同感受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語言來與他們溝通對話。這才是管教的最高境界。
瞭解孩子,成為榜樣,以愛管教
──何戎 知名主持人
「管教不等於發飆,指正不等於羞辱」,我們真的很容易在不經意地「失控」管教後,又感到懊悔,親子關係也就在這樣的衝突中越淡薄、越脆弱。
父母們,我們一起努力!
──夏嘉璐 知名主播、主持人
劉慈惠老師在書中,透過情境模擬(而且這些情境還真的常在我家上演),帶出正面、符合聖經教導的管教方式,帶給我很大的提醒。
別讓情緒毀了你的用心
──武自珍 國際合情理行為治療督導治療師
這是一本為用心的父母所寫的實踐手冊,能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孩子──聽他、瞭解他、愛他、不放棄他、並且不讓情緒毀了你的用心。
名人推薦:何 戎 知名主持人
周育如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武自珍 國際合情理行為治療督導治療師
夏嘉璐 知名主播、主持人
黃瑽寧 兒科醫師&親子作家
【推薦序】
以智慧與愛帶領孩子成長
──周育如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甚願有幸閱讀此書的父母,因為本書而有新的學習,得以調整教養孩子的觀念和方法,重建親密美好的親子關係!
掌握管教的方向
──黃瑽寧 兒科醫師&親子作家
身為父母的我們,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成見,彎下腰來,讓我們一同感受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語言來與他們溝通對話。這才是管教的最...
作者序
親子關係的蘊育,就在不經意的生活裡
在日常生活與孩子的互動中,許多芝麻小事都可以帶來親子間的張力與衝突。反之,小小不經意的每件事留心做,就能為親子關係注入無比的溫馨與影響,兩者的差異端視父母透過有形的語言表達,與無形的肢體動作,如何一點一滴建構孩子人生立穩重要根基的自我形象:我是有價值的?被愛有條件?無條件?或者是可有可無?
幸福的滋味每一個人都渴求,大人小孩皆然。孩子的出生應是父母幸福滋味的高點,只是那樣的滋味在教養不同階段的挑戰中,可能逐漸變調或嘎然而止,但父母却渾然不覺,而其中的衝擊主要源自兩面向:日常生活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合宜行為(怎麼講不聽、教不會?);對兒女學習與成就觀點的拉鉅(不要輸在起跑點?讀好書上名校,是優秀與成功保證?)
不少人困惑: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究竟該如何從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以及面對琳瑯滿目的學習菜單,在社會潮流及親朋好友催促之間,究竟該如何界定孩子一生需要的重要能力?父母在這兩面向的思考和所採取的行動,會真實影響親子親密關係的永續經營,以及孩子自發性的長遠學習路。
本書共分四部分,主要針對以上兩面向作分享。其中第一部分是在大街小巷觀察到的親子互動負向實例,邀請讀者共思:「在處理孩子令我不開心的問題時,除了習慣性使用的方法外,是否有其它不傷害親子長遠關係的選擇?」由於每個家庭的狀況、父母與孩子的特質不一樣,在問題的處理上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和偏方;因此方法並非是唯一的。但是在正向親子關係的經營,以及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有些基本原則是每個人都可以把握的。從個人多年與家長互動的經驗中發現,每個父母其實都是很愛孩子的,只是在怒不可遏時容易落入「豆腐心,刀子嘴」的陷阱中。如果父母講話的方式、語氣、態度能稍加改變,可以免去對孩子不必要的心靈傷害。
第二和第四部分藉由生活中浮現的時事,和父母聊聊面對孩子「學習」的重要觀念與眼界,其中一篇回應「虎媽戰歌」熱潮,也分享兩個兒子的觀點。第三部分穿插了幾則陪伴孩子成長過程的親子隨筆,期盼勾勒一重要訊息:親子親密關係的蘊育,就在不經意的日常生活中,孩子飽滿的正向情緒和安全感,是父母不需花費金錢就可以送給孩子一生彌足珍貴的禮物。
回想當年與先生在美國留學期間,曾是權威醫生診斷中的雙雙不孕者,然而上帝使人的不可能成為可能,也使我在學術上走入親子教養。多年來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教養的知識與學理並不能全然幫助我們成為好父母,因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於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做,而是在於,雖然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但卻做不到。
在此與為人父母者共勉:教養路上我們即便盡心盡力了,仍然有不完全與差錯之時。如果無意間傷害了孩子,記得勇敢跟孩子道歉,因為和好的路是大人與小孩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功課,父母的示範是孩子重要的榜樣,它不但不會損傷父母的權威與尊嚴,反之能帶來親子間更深的信任與親密。
本書大部分內容雖是針對較小的孩子,但通則卻適用於所有年齡,因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幸福滋味,必然有相似的源頭。本書所分享大多是兩個孩子求學早年的隨筆小品,而今一轉眼兩人都已大學畢業,分別在美國東西岸展開他們人生新的一頁。一家四口雖分散三地,但無話不談的親密,使親子與手足關係絲毫不受時空影響,一路走來幸福滋味持續加溫中。回首陪伴兩個兒子走過成長的20多年的日子裡,和許多父母一樣,歡笑之外,挫折與無助也曾是我熟悉的經驗。如今他們長大成人,自信而不自大的自在、盡一己之力的同時,常存他人需求於心的良善,讓我更加堅信:教養需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但從近在眼前的每日生活去落實。如此教養方法、觀念、關係及眼界的涓涓細流,能幫助孩子隨著歲月的流動,安心踏實逐夢,在均衡發展中逐步活出各自最好的一面。
親子關係的蘊育,就在不經意的生活裡
在日常生活與孩子的互動中,許多芝麻小事都可以帶來親子間的張力與衝突。反之,小小不經意的每件事留心做,就能為親子關係注入無比的溫馨與影響,兩者的差異端視父母透過有形的語言表達,與無形的肢體動作,如何一點一滴建構孩子人生立穩重要根基的自我形象:我是有價值的?被愛有條件?無條件?或者是可有可無?
幸福的滋味每一個人都渴求,大人小孩皆然。孩子的出生應是父母幸福滋味的高點,只是那樣的滋味在教養不同階段的挑戰中,可能逐漸變調或嘎然而止,但父母却渾然不覺,而其中的衝擊主要...
目錄
第一章 互相效力
第二章 平凡小鎮
PART 1 方法對了,原來可以不用生氣
媽媽叫我出去,她是不是不要我了?
——避免把「你給我⋯⋯」當口頭禪
為什麼都是我的錯?
——用正面訊息代替負面訊息
我很痛,也很怕,可以哭嗎?
——允許孩子的情緒可以適度宣洩
我並不想吵,只是覺得很無聊
——掌握孩子的注意力,親子互動更輕省
媽媽和爸爸,我到底要聽哪一個?
——夫妻角色互補,孩子更有安全感
我考不好,很笨,所以不能買玩具?
——避免以學習結果否定孩子的能力
我覺得不錯,為什麼媽媽不喜歡?
——運用同理心,溝通更有效
PART 2 觀念通了,那就不會大驚小怪
持平常心面對手足衝突
愛孩子,可以不傷害孩子
從input和output的概念談教養
贏在起跑點這麼重要嗎?
從「幼兒美語風潮」如何看孩子的學習
PART 3 關係有了,大人小孩相親相愛
一個失誤可以化為一份幸福
愛他,等他自己願意
童言童語讀親情
弦樂團中的學習天地
小小幫手溫暖我心
爸爸出差的日子
PART 4 眼界開了,不懂的事漸漸明白
走入加拿大小學一年級教室的初體驗
告狀何時了?教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虎媽的戰歌》:教養迷思下的回應
被了解有什麼重要?
搞定大人小孩的一本書
第一章 互相效力
第二章 平凡小鎮
PART 1 方法對了,原來可以不用生氣
媽媽叫我出去,她是不是不要我了?
——避免把「你給我⋯⋯」當口頭禪
為什麼都是我的錯?
——用正面訊息代替負面訊息
我很痛,也很怕,可以哭嗎?
——允許孩子的情緒可以適度宣洩
我並不想吵,只是覺得很無聊
——掌握孩子的注意力,親子互動更輕省
媽媽和爸爸,我到底要聽哪一個?
——夫妻角色互補,孩子更有安全感
我考不好,很笨,所以不能買玩具?
——避免以學習結果否定孩子的能力
我覺得不錯,為什麼媽媽不喜歡?
——運用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