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很喜歡聽人說故事,聽故事的時候,我總是以崇拜的眼神投向也許是電視,也許是收音機或是說故事者本人。長大後由崇拜轉為效法,開始學著把身邊的工作經驗整理成一則則與人分享的故事。
當然!要講故事要有題材,而我所擁有的就是在金融市場真槍實彈的操盤經驗,接著就先跟大家分享兩則真實案例。
再也回不來了!
幾天前,我剛好有一筆定存到期,銀行的理專很盡責打電話告訴我定存到期了,要不要換新商品?當下我就好奇的問他:「有沒有推薦的定存商品。」他挑一檔目前他們公司最熱銷且利率最高的定存給我。我請他以30萬做本金,計算年收益情況。沒多久他給我看結果了,這份報表讓我真的嚇了一跳,30萬放七十五年後,我可以拿回約100多萬,換句話說,如果利用這30萬本金,投資這檔定存商品,直到我100歲仍然付不起房子的訂金,想到這裡,我整個背脊發涼………。
我是證券、期貨的雙證照分析師,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辦講座幫投資人持股健檢。在過程中,對於套牢非常嚴重的部位,我會建議先停損出場。不過當我將這項建議告訴投資人時,很多人的立即反應是告訴我這家公司有多好,現在賣掉,未來一定會後悔,並且認為我不夠專業。想當然爾,這些套牢非常嚴重的股票只會繼續向下探底,而且這些股票永遠留在他們身旁(住進套房),投資的錢像丟進水裡,再也不回頭了。
「人兩腳,錢四腳!」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卻忽略了「你亂理財,財離你更遠。」就像上述兩則案例,都有理財,但越理財,財卻越離越遠。
保守型的市場投投資人的投資標的大多會放在保險定存、股票或基金,對於期貨則嗤之以鼻。如果能夠認真的分析、思考上述的投資標的,可以發現雖然定存及保險穩健,但以目前低利環境來看,定存及保險大多年息1%~2.5%,最高不會超過3%。以財富累積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效果不佳,如果是保本防守或許還可以,但要用這類型商品積極進攻,真的會等你等到心痛。
換成股票或基金,雖然報酬率較高,但風險相對增加,此時投資人面對增加的風險卻沒有設定相對應的停損機制,由於不願自行停損,再加上沒強制停損機制,因此經常造成萬年套牢,甚至一直持有到股票下市或是基金清算,非但投資沒有獲利,還讓資金付諸東流。
反觀期貨,由於期貨是槓桿操作,所謂槓桿操作就是買賣不須支付100%的價金,例如:以台灣股票期貨來說,買兩張100塊的股票,需要支付20萬元交割金額,但操作股票期貨只要付出2萬7,200元保證金,所以不會產生投入很多,但報酬不高的困擾;此外,因為不用支付100%價金,對於財務運用及現金流會有正面幫助。除了槓桿交易,期貨有到期結算及維持率的規定,因此時間一到,以及維持率到達所訂定的標準時,就會自動執行停利、停損。以先前的股票套牢難以解套為例,如果換成期貨操作,資金早就因結算釋放出來,所以操作期貨不會有萬年套牢、資金鎖死的問題。因此被保守型投資人排斥的期貨,反而是不錯的理財工具。
當然!操作期貨不是盲目進場,筆者會從最基礎的進、出場心態,循序漸進的說明到技術性線型及籌碼面判讀,並且告訴投資人市場常犯的錯誤解讀;在每個章節會以市場上真實見聞或實戰案例做為輔助講解,希望能給投資人全新的體悟,增加操作時獲利。
正確的進場心態
心態影響作為,金融商品的操作也是一樣。因此進場心態,對於金融商品操作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正確的進場心態,並持之以恆,會讓投資較為順利,並且能提高獲利機會。反之,雖然心態正確卻無法持之以恆,甚至以錯誤心態進場佈局,致使投資風險提高,最終導至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一般來說,會進場佈局的情況有三種類型:
一是經由他人推薦;
二是經由閱讀研究報告發現標的進場佈局,如<圖1-1><圖1-2>;
三是自己研究之後得到標的及進、出場點位,如<圖1-3><圖1-4>。
如果進場心態正確,對於第一和二類型經由他人推薦獲得標的,或從研究報告看出推薦明牌的投資人來說,剛開始一定會觀察推薦人或研究報告的可信度,進場前會這樣詳細了解進場理由,進場後也會希望建議的人能適時提醒出場機制,或在部位建立後持續追蹤該份研究報告的後續出場建議。至於第三類型自行研究的投資人更是做過詳細分析,以自己的分析結論為基礎進場佈局,而在進場同時,就會設定出場機制。
所以不論是哪種情況進場佈局,可以發現以正確心態進場佈局的投資人剛進場時心態通常是戒慎恐懼,並設好退場機制,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進場心態似乎開始轉變,先前的戒慎恐懼逐漸消失,已經預設的出場機制也被拋在腦後,取而代之的是,一定要賺錢的貪婪想法,而這個一定要賺錢的想法會讓投資人不願誠實面對行情,認為市場會還他個公道,於是坳單不願停損甚至向下攤平,因而慘賠,最終被市場淘汰。以下舉幾個筆者遇到的實際案例與投資人分享,同時更進一步了解正確的進場的心態的影響力。
從行為中我們會現正確心態的改變,當投資人出現下面情況時,就是正確心態逐步改變的警訊。
一、推薦人推薦的部位尚未了結,你卻開始逃避,不想聽推薦人任何意見。最常出現的行為就是推薦人談到推薦部位應出場時,會出現不耐煩,並以「好啦!再看看…」等敷衍話語應對。
二、之前相信的研究報告,對它失去信心,甚至看到該份報告時會出現憤怒情緒,然而這份報告推薦的部位你卻留在手上。
三、自行研究的進場理由已經消失,但部位並沒有因此了結,反而以另一個理由做為續抱的原因。最常見的情況是,一開始因為技術面翻多進場買進,但技術面再度轉空時仍不願退場,並且改以基本面或籌碼面做為持倉依據。
由於進出心態會隨時改變,因此建議投資人每天必須利用一點時間檢視自己的最初進出場心態是否有走偏的狀況!
出場心態的重要性
出場會有兩種情況:停利和停損。不管你是因停損或是停利出場,真正的考驗是在出場後的想法。大部分投資人出場後仍會持續觀察出場標的後續變化,在觀察的過程中,內心開始湧現懊悔的聲音,像是:如果再多撐一下,我可以多賺多少,或是出場之後能順手做反向會更好。當不甘心及貪婪的聲音越來越大時,之前所提到的進場需戒慎恐懼的正確態度就會逐漸消失,此時會使得損失風險大幅提高,因此錯誤的出場後心態,會提高下次進場的損失風險。
停損或停利出場,大多是在一段行情走完以後;當一段行情結束後,通常會先橫盤整理,才會有下一段行情。當盤勢陷入橫盤整理時,短線會在一個特定區間內擺盪,呈現上有鍋蓋下有鐵板的情況,而且此一特定區間通常價差不會太大。如果出場後心態正確,那麼區間且價差不大,此時通常會縮手觀望。
但出場後,懊悔的聲音擴大讓理智斷線時,會把區間震盪當作波段走勢的起點。出場後理智被懊悔控制時,走勢來到橫盤區間下緣,會後悔之前為何要把空單停利,或是多單出場後為何不順勢放空,造成在懊悔心態催化之下,壓回至區間下緣就會積極追空,不過區間橫盤下緣支撐強硬,回測後通常會反彈,此時追空剛好空在短線最低。
同樣的,在出場後懊悔心態的影響下,當行情走揚至區間上緣,會認為賣太早,或是當初沒反手追多是錯誤的決定,因此越接近區間上緣想法越強烈,最後忍不住進場買進,剛好買在短線高點造成套牢。這些都是出場後心態錯誤最典型的案例,在實務上對這種狀況稱為多、空雙巴。
出場後心態錯誤除了會造成多、空雙巴外,還會衍生出過度交易的情況。所謂過度交易就是在短暫的時間內不斷買進、賣出。前面提到,一波段行情告一段落後,通常短線需要經過橫盤整理,橫盤整理的過程中,通常會是上有鍋蓋下有鐵板,如果出場後心態錯誤,容易在區間上、下緣追漲殺跌,追價次數不斷增加就會形成過度交易。此外,過度交易常伴隨逐步加碼,由於區間橫盤不易出現單筆大虧,小虧反而讓投資人認為只要下一筆下單量增加就有機會瞬間反敗為勝,於是開始加碼操作,隨著交易次數逐漸增,每次下單的量也向上增加,虧損增幅由等差變成等比。
當獲利情況不如預期時,心理就會更急,會不斷進出希望找到方向,但整理期間還沒結束本來就不會有方向。雖然橫盤震盪不易出現單筆大虧,但連續多次小虧累積的損失也不容小覷。除了累積小賠變大虧外,交易手續費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在交易時,投資人總希望這次進場會讓之前的虧損縮小或是獲利提高,然而盤勢陷入橫盤整理的情況下,要達到讓之前的虧損縮小或是獲利提高是相當不容易的。如果出場後心態正確,會因為觀察等待,避過橫盤整理,並且因為冷靜的觀察、分析,累積下次進場獲利的契機。同樣的,筆者也以實際案例讓投資人了解其重要性。
關鍵訊號
動物在移動的過程中會留下行進的痕跡,獵人便利用這些足跡觀察動物的行進設陷阱。金融商品的走勢與動物行進足跡有點雷同,表面看起來雜亂無章,實際上隱藏一定的規律性。技術分析就是觀察金融商品價格變化的軌跡,並從中尋找規律。所以正確的技術分析,就像捕獸陷阱放在正確位置上(獲利操作)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術線型的分析方式繁多,型態種類也太多,導致實際操作時,經常無法有效運用。為了方便投資人快速學會技術分析的技巧,同時又可以在實際操作時運用,本書將市場上眾多技術分析的內容化繁為簡,整理出四個關鍵訊號
一、一低還有一低低,一高還有一高高
二、跳空缺口的運用
三、KD指標的解讀
四、長上、下影線的操作
一低還有一低低,一高還有一高高
怎樣的情況叫做一低還有一低低,一高還有一高高,以及如何運用此一指標分析後勢多空。以兩根K線做比較,當目前K線高、低點比前一根K線高、低點高,且連續三根K線都有上述情況,就符合一高還有一高高的情況,短線趨勢偏多看待。反之,連續三跟K線K線高、低點比前一根K線低時,這是一低還有一低低的弱勢走勢,盤勢由空方掌控。特別注意的是,此一訊號的高、低點是以上、下影線的高、低點作為判讀依據。
當一根K的高、低點比前一根高時,是指這根K線上影線高過前一根K上影線,且這根K線下影線低不破前根K下影線底。反之,當一根K高、低點比前一根低時,表示這根K線上影線高不過前一根K上影線,但這根K線下影線低點低於前根K下影線低點。
除了以上、下影線做為是否過高破底的依據外,還有一個重點,該訊號只問高低點,不問紅黑K。如<圖2-3>,就算出現紅K,但高不過高,低向下破底,整體趨勢仍屬空頭。反之,只要高過高且低不破底的情況沒有改變,即使K線收黑K,趨勢仍是由多方掌控,一根過高不破底的黑K是無法扭轉多頭趨勢<圖2-4>。
跳空缺口的運用
多、空力道的表現就像下圍期。下圍期時,以佔領「目」的多寡做為判定輸贏的依據。而佔領「目」的方法有兩種,以子佔領,或是以子圍出一個範圍佔領。推而論之,多、空力道可以按步就班慢慢推升,也可以強勢跳空出現缺口。
跳空缺口是指兩根K線間價格不連續所造成的空間,由於K線的構成是實體及上、下影線,因此市場上對於缺口的認定有兩種說法,有一派人認為只要實體留下缺口就稱為跳空缺口,另一派則較為嚴謹的要求必須合併影線一起分析。舉例說明,<圖2-7>標註的兩根K線分別是台指期2015年4月24日及2015年4月27日兩根K線。
KD指標的解讀
市場上有不少技術指標,像是KD、MACD、RSI…等,雖然這些指標的分析方式大同小異,大多分兩線和三值。兩線是指反應快慢不同的兩條線,三值是盤整、超買及超賣。但深究這些指標形成的原因可以發現每個指標構成的方式相差甚多,選擇適合的指標做為進場依據會是重要關鍵。以期貨是短、中期投資商品的角度做選擇,KD值會是首選指標。
所謂KD值是通過一個特定的周期內出現過的最高價、最低價及最後一個計算周期的收盤價,以及這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計算最後一個計算周期的未成熟隨機值RSV,然後根據平滑移動平均線的方法計算K值、D值,並繪成曲線圖,研判未來走勢。
長上、下影線的操作
市場上有些被傳頌已久的操作觀念,坦白說不見得完全正確,例如:遭遇長上、下影線的操作與看法,常常會有錯誤的解讀。大部分的技術分析對於長上、下影線會認定是實質反壓或支撐,上影線高點不會突破,下影線低點不會跌破。且長上、下影線顯示的是反轉,出現長上影線時,走勢會大幅向下壓回;反之,遇到長下影線將會開啟一波新的漲幅。
但長上、下影線實際情況並不像一般書籍所述。事實上,出現長上線時,短線會陷入震盪,不過壓回幅度有限,而且長上影線高點不會是實質反壓,過高只是時間的問題;相反的,長下影線低點不會是實質支撐,出現長下影線會有小幅度反彈,不過反彈力道有限,只能以短多應對。至於下影線低點,短間內看似有撐,不過最終仍然不敵賣壓遭空方貫破。
通常在沒有特定干預之下(例如:政府護盤、實施熔斷機制…等),且市場成交量夠大,籌碼夠分散的情況下,長上影線高點一般不會是反壓,見<圖2-27>,而長下影線低點也不會是支撐,見<圖2-28>。
新均線理論
均線是把每天的收盤價加總後簡單平均,並將平均數連成一條線。舉例來說,從今天開始回推四天,將這五天的收盤價加總除五,每五天一個數值,把這些數值連成一條軌跡線,就是五日線。
均線只是一段時間內收盤價的簡單平均,所以可視為在一段特定期間內約略的成本價位。均線走揚,代表這段期間內買進的平均成本區,壓回至這條均線通常會出現多方抵抗;反之,均線如果下彎,代表這段時間內賣出的平均價位,拉高至此一價位時通常會遭遇空方反擊。所以均線包含了市場投資人的心態、想法與交易成本。
一般投資人對於均線認知,大多停留在過去的舊思維,認為均線分析只要觀察其走勢,上揚代表下有支撐,下彎代表上有反壓,每當價位來到均線附近就要停、看、聽,注意均線的支撐或反壓,對於是否會突破或跌破離價格,往往都是等待最近一條均線過後才有答案。這種分析方式屬後知後覺,追漲殺跌是這種分析方式的缺點。
為了改善上述狀況,必須將每條均線分開觀察,並深入了解均線走勢代表的意義及其可能狀況。將均線分開觀察,把原本落後指標轉變先行指標,這是本書獨創的《新均線理論》,它可以真正了解均線想說的話,擺脫後知後覺的困境,操作時洞燭先機。至於新均線理論運用的均線週期為一星期交易5天的五日線,20天為月週期的月線,60天作季線,120天的半年線和240天的年線。
五日線
以統計數據來看,市場上大部份投資人都是短線價差交易,所以部位在手的時間不長,甚至有投資週期越短,佔總市場人數越多的趨勢。此一狀況表示以成本為概念的均線,期間越短,支撐或反壓的力道越顯著。因此以五日線操作時,最需注意的是,在均線出現多、空易位的訊號之前,應順著五日線的趨勢操作,五日線下彎時拉高偏空操作,五日線上揚時壓回偏多佈局。除了順勢操作外,五日線會透露出短線轉折,這才是五日線最重要的用處。
五日線有效跌破或有效突破,通常是在顯示波段趨勢已被瓦解,是逆勢抓轉折的重要依據,然而趨勢轉變是循環不止的,因此五日線有效跌破或有效突破代表波段趨勢被瓦解也等於新一波段開始,只要能掌握住五日線變化,就能掌握關鍵轉折,迎接波段獲利。
既然五日線的有效跌破或有效突破對於觀察波段轉折這麼重要,就必須先了解什麼是有效突破,什麼是有效跌破。所謂跌破五日線,通常是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收在五日線之下,稱為跌破。反之,如果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收在五日線之上,就可認定五日線被突破。
換句話說,當走勢轉弱連續三天收盤價落在五日線下方,不管收盤是紅K或黑K都被視為跌破五日線,出現跌破,多單退場,拉高避險操作,見<圖3-1>。
外資籌碼面
「有錢就是任性」這是大陸的網路語言,意思是只要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雖然這句話有點不是很中聽,但是金融商品的生態就是如此,只不過在金融市場是不稱錢,稱為籌碼。
操作金融商品除了利用過去軌跡研判後續走勢外,另一個獲利的關鍵要素是持有較多籌碼者,就是該商品的巨人。因此操作金融商品正確的籌碼分析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本章將告訴投資人國內期貨籌碼面判讀,在三大法人多空判讀技巧之外,會一併說明一般投資人比較不熟悉的選擇權。
筆者喜歡把這句話反過來說:「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提到外資,台灣沒有一個投資人不恨得牙癢癢,不論是外資的研究報告,或是外資的進出場動態,總是強勢影響台股走勢。雖然外資對於台股的影響力讓人感到不公,不過換個角度想,「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既然外資對台股深具影響力,研究外資的佈局模式,會成為操作台股的致勝關鍵。
能了解外資的佈局趨勢對於期貨操作可謂已贏在起跑點上。不過外資的佈局是全面性的,因此分析外資佈局模式需要外資現貨、期貨及選擇權的變化情況,及其持有部位的多、空水位合並觀察。
外資現貨
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目標,因而制定大規模且全方位的長期計畫稱為戰略。外資在台股佈局同樣也有戰略性佈局,外資現貨買、賣超就是對台股戰略性佈局的方式。
外資在現貨市場當日買、賣超情況是市場投資人最愛討論的籌碼分析,然而市場焦點常會放在單一日買超或賣超金額,因為外資單一日買超或賣超金額確實會影響台股當日的表現,但外資在現貨佈局屬中長線操作戰略性佈局,所以用當日買、賣超金額斷定外資偏多或偏空操作有失準度。
如果以短線影響度的觀點來看,外資單日現貨買、賣超金額的影響遠遠小於外資大台OI(OpenInterest未平倉量)變化情況。因此外資現貨買、賣超分析不是放在當日買、賣超情況。而是將重點放在是否有連續性。外資買超情況不變,即使買超1億,甚至不到1億,只要是連續,行情就會震盪走揚;反之,在外資賣超的佈局模式延續不變的情況下,即使短線出現反彈仍無法改變空頭趨勢,台股依舊無法脫離盤跌困境。
以外資現貨買、賣超佈局情況做為進、出場依據,在實務上會分成下列三個情況。當外資連買或連賣持續延續,且未見爆量大買或大賣,此時應順勢操作。也就是說,只要外資買超現貨的佈局模式延續尚未中斷,短線即使出現壓回也只是暫時性修正,壓回屬買點,操作應偏多思考偏多應對,見<圖4-1>。相反的,外資賣超佈局模式延續,就算短線出現反彈,此一反彈也僅是逃命,應向下佈局偏空操作,見<圖4-2>。
自營商
以國家的角度來看,本國人對於自己國家的認知會比外國人清楚。同樣的,經濟環境狀態,本國專業研究團隊會比國外研究團對清楚,因此內資的佈局模式對於判斷往後趨勢具有相當重要參考價值。
有內資大戶封號的自營商,對於加權指數影響度雖不及外資,但在小股本的OTC市場卻具有比外資強的影響力。然而在OTC掛牌的股票都有一個特點:股本小、飆升速度快,所以OTC的個股成為一般投資人比較信賴的投資標的,因此自營商現貨買、賣超情況情況對投資人影響程度不亞於外資。
雖然OTC市場的漲、跌不會直接影響到台指期走勢,不過市場氣氛會有擴散效應。什麼是擴散效應?例如:當友達個股漲停時,市場對於面板類股有所期待,沒有買到友達的資金自然會移向其他面板類股,使得其他面板股即使沒有漲停,但表現也不會差,這就是市場氣氛的擴散效應。所以當OTC表現不佳時,市場觀望,甚至退場的氣氛會提高,台指期走勢自然轉弱。
自營商現貨
相對於加權指數的大股本股票,OTC市場小股本股票成長性較高,且股價較具有爆發性。所以著重於獲利爆發的自營商佈局目標會已以OTC市場做為主要操作標的,同時也會發行權證做為避險需求。因此自營商現貨買、賣超分析主要放在OTC買、賣超情況,至於加權指數則是留意避險金額的增減。
過去市場投資人總會認為自營商是市場上最大散戶,大盤越跌買越兇,大盤走揚空加碼空,等到行情接近尾聲時,又在高檔大量追多,或是在波段底部加碼作空。但其實這是市場投資人對自營商操作的誤解,由於自營商會發行權證,所以當自營商發行認購證時,等於賣出該檔個股的買權,此時自營商會以買進認購權證標的個股做為避險。
反之,如果自營商發行認售權證時,就像賣出個股賣權,避險方式會以放空或賣出認購權證標的各股為主。尤其認購受權證,越熱絡,避險需求就越高。然而會購買權證的,大部分是資金較小的散戶朋友,所以自營商在避險買超不斷擴大,顯示認購權證銷售亮眼,散戶偏多佈局。
相反的,自營商在避險出現賣超佈局,表示認購權證銷售量增加,散戶偏空操作。操作時與散戶同向,結果通常不佳,因此自營商在加權指數買、賣超,需格外留意避險金額的變化,見<圖5-4>。
自營商選擇權
自營商的收入大多來自於市場操作,因此自營商對於市場變化具有一定的敏感度。不過同樣是市場操作,外資及自營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交易方式,因此分析方式也不一樣。
外資市場操作主要以追蹤趨勢大方向為主,所以外資會利用買進、賣出台指期及現貨追蹤或創造盤面趨勢,同時配合選擇權做避險操作。但自營商的佈局模式不以積極追蹤大趨勢為為主軸,而是更著重於勝率。
在勝率為重的情況下,自營商對於選擇權佈局會採取勝率較高的賣方交易策略。舉例來說,假設接下來大盤會在7900到8200間區間震盪,追蹤趨勢的操作人會等大盤來到8200時,建構空方部位,下殺至7900點回補。但自營商卻不這樣做,他們會在新契約開倉時賣出8200CALL及7900PUT,一開倉時雙賣佈局,時間價值最為豐厚,隨著時間流逝,價格會逐漸下滑,只要時間過完,區間沒被突破,就可以大獲全勝。
利用選權做籌碼分析
選擇權基本交易模式
籌碼分析除了外資及自營商以外,還有相當重要的資訊隱藏在選擇權之中,投資人如果要以選擇權進行籌碼分析,對於選擇權基本四個交易模式:買買權、賣買權、買賣權及賣賣權須充分了解。
買買權:假設投資人認為台股跌到8000是低點,且回測8000後會有一波大行情,趁指數壓回時,買進台指選擇權履約價8000的買權,買進價格為30點,此時投資人需支付30*50=1,500的權利金。
盤勢如預期強勢走高,最後結算價落在8030點,在不考慮手續費及稅金的情況下,這筆交易損益兩平(8000+30)-8030=0。如果最後結算價為8150時,獲利會是由損益兩平升至6,000,計算方式:8150-8030=120,120*50=6000。最後結算價越高,這筆交易獲利越大。
反之,最後結算價不如預期,結算在8000以下,該筆交易損失30*50=1,500,但是不論最後結算價是7000或5000,此筆交易一樣損失1,500。由以上的案例可以知道,買買權是預期未來會大漲。
買買權大多用來避險,或是小額投資人投機操作的工具。它的特性有:
一、所需資金不高。
二、風險有限但獲利無限。
三、必須在短時間內出現大漲,勝率低。
賣買權:投資人認為台股高點有限,但盤頭階段,短線尚無急跌危機。趁拉高賣出台指選擇權履約價8500的買權,賣出價格為30點。此時投資人需支至付保證金,保證金=權利金市值+max(a值-價外值,b值)。
當盤勢如預期震盪走低,最後結算價落在8500以下,此筆交易獲利30*50=1500。但是要注意,這筆交易即使最後結算價落在8000或7500,獲利仍維持1500。如果行情不如預期,向上走高,這筆投資的虧損會不斷擴大。
下跌獲利有限,但上漲風險無限,這是賣出買權的特色。所以賣出買權是預期未來會小跌的空頭交易策略。由於獲利有限,風險無限,且布局資金偏高,因此會使用此一布局模式的投資人大多是大戶,且以中、長期投資為主。
買賣權:投資人認為台股漲到8500是高點,指數來到8500將面臨較大幅回檔,因此趁指數拉高時,買進8500賣權。買進價格為30點。此時投資人需支付30*50=1,500的權利金,盤勢如預期向下走跌,最後結算價落在8470點,在不考慮手續費及稅金的情況下,這筆交易損益兩平8500-30)-8470=0。
如果最後結算價為8300時,獲利將由損益兩平升至8500,計算方式8470-8300=170,170*50=8500.最後結算價越低,此筆交易獲利越大。反之。如果最後結算價不如預期,結算在8500以上,該筆交易損失30*50=1,500,要注意到,最後結算價不論是8800或9000,這筆交易一樣損失1,500。
賣賣權:投資人認為台股低點有限,但盤底,短線不會出現急漲走勢。趁拉高賣出台指選擇權履約價8000的賣權,賣出價格為30點。此時投資人需支付保證金,保證金=權利金市值+max(a值-價外值,b值)。
當盤勢如預期震盪走低,最後結算價落在8000之上,此筆交易獲利30*50=1500。要注意到,這筆交易即使最後結算價落在8500或9000,獲利仍維持1500。如果行情不如預期,向下破底,這筆投資的虧損會不斷擴大。
上漲獲利有限,但下跌風險無限,這是賣出賣權的特色。所以賣出賣權是預期未來會小漲的多頭交易策略。由於獲利有限,風險無限,且布局資金偏高,因此會使用此一布局模式的投資人大多是大戶,且已中、長期投資為主。
買權、賣權佈局模式及多、空方向表
買權(+) 賣權(-)
買進(+) (+)(+) (-)(+)
賣出(-) (+)(-) (-)(-)
最後結果為正值為偏多操作,負值則為偏空操作
從選擇權四個最基本佈局方式發現,以買方做佈局的投資人資金小,再加上策略風險有限但獲利無限,因此偏向投機或避險,所以買方部位容易鬆動,較不具多、空判讀價值。
雖然賣方操作是以時間作為武器,時間結束時不要突破或跌破賣出的履約價即可獲利,但此一佈局模式所需資金較高,且獲利有限風險無限,會採用此一佈局模式的投資人通常資金較雄厚,佈局以一段時間為主。付出資金較高,承擔風險較大,且佈局時間較長,進出次數較少,賣方對趨勢的分析較具意義。所以選擇權分析應站在賣方角度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