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捲而來的是錢,以及稱作藝術的諸種事件
停機坪變成大畫廊
沙漠中蓋起羅浮宮
行事曆塞滿了藝博會……
身處一個業務不斷擴張、成交一再突破紀錄的蓬勃時代,越來越多光怪陸離日趨龐大的天價藝術製作、事件、交易,以及盤根錯節的人際裙帶、運作機制、潛在的希冀與欲望,更牽涉了避稅、洗錢、地產開發、石油能源帶來的虛榮及作用力……
一切一切皆以藝術為媒介,它提供了將各種數字變成另一種價值的戲法
但,真的如願昇華了嗎?
或只是在已然過熱暴衝的系統中加速失控?
這本可讀性高又非常及時的書,探討了現代與當代藝術市場的轉變,從一個小眾交易變成每年高達500億美金的全球化操作,同時指出了這個缺乏透明度與管制的產業,在藝術市場爆發後的負面結果。
作者以個人經驗,透過迷人的細節,講述一小群人與機構如何導引出最新的發展:
1.拍賣公司如何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幾近割喉的「藝術商業」公司;
2.中間商與超級掮客的湧現及其做案手法;
3.網路銷售藝術品的新疆界;
4.藝術藏家背景的根本性改變;
5.名牌藝術家的現象與藝術博覽會的激增等等。
其動人緊湊的資訊編寫,很適合藏家與所有想要了解存在於現今藝術市場前所未有的進化的人。
本書特色
1.本書將藝術諸多現象分作八個章節呈現:從玩家組成到藝術生產;再經市場新勢力到背後鮮為人知的驅力。
2.讀者將從中認知到在蓬勃的藝術活動、交易中,自己身處於哪個階段、又被哪些機制所操控。
3.認識當代藝術被哪些人玩、被怎麼玩,就等於破解了其中如何當代、怎樣藝術。
作者簡介:
喬治娜.亞當 Georgina Adam
報導全球藝術市場超過三十年的資深記者;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英國廣播公司商業分支(BBC WorldWide)撰寫固定專欄。曾擔任《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的藝術市場編輯,也在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與佳士得美術學院(Christie's Education)授課,同時參與多場英國及國外的藝術博覽會座談。
譯者簡介:
項幼榕
自由撰稿暨文字翻譯者,多次為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專文翻譯。譯有典藏出版《藝術.文化經濟學》、《為什麼藝術家那麼窮?》、《從馬內到曼哈頓》等書,亦為《今藝術》雜誌特約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全球媒體一致盛讚
《錢暴》不只描繪出一幅藝術市場的畫像,更是幅背景盤旋著虛榮及貪婪這對孿生惡魔的全球菁肖像。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2014年7月23日書評 Joy Lo Dico
21世紀的藝術市場絕不是清楚可辨的,這本新書可以為那些小心謹慎的收藏家提供一些解答及信心。
──Fine Art Today電子週報編輯 Jeffrey Carlson
喬治娜.亞當以靈巧的文筆、清明的語調,專業的揭開了藝術市場中隱晦的陰謀,呈現一個充滿了魅力、貪婪與高級藝術品的醉人世界。
──BBC藝術編輯 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
從前塵埃遍佈的拍賣行搖身變成奢侈品牌,收藏家成為潮流、品味的先驅……航行在諸多險惡敵對的水域上,亞當是最可靠的舵手。
──Monocle雜誌,2014年10月號
閱讀這本書的樂趣來自作者以目擊者的視角描述藝術世界一些高風險的事件,並以此對當今的市場運作方式提出非常犀利的觀點。
──《藝術新聞》 梅蘭妮.葛麗絲Melanie Gerlis
《錢暴》是一本將市場數據及藝壇軼聞穿插其間的精心書寫,當代美術館、開設藝術課程的學院機構圖書館之必收讀物。
總結:極力推薦。適讀對象:從大學低年級生到研究生、一般讀者。
──《Choice》書評
artnet新聞網2014年夏季最佳藝術書籍推薦
名人推薦:全球媒體一致盛讚
《錢暴》不只描繪出一幅藝術市場的畫像,更是幅背景盤旋著虛榮及貪婪這對孿生惡魔的全球菁肖像。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2014年7月23日書評 Joy Lo Dico
21世紀的藝術市場絕不是清楚可辨的,這本新書可以為那些小心謹慎的收藏家提供一些解答及信心。
──Fine Art Today電子週報編輯 Jeffrey Carlson
喬治娜.亞當以靈巧的文筆、清明的語調,專業的揭開了藝術市場中隱晦的陰謀,呈現一個充滿了魅力、貪婪與高級藝術品的醉人世界。
──BBC藝術編輯 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
從前塵...
章節試閱
2013.11.12
那是個寒冷夜晚,就在位於洛克斐勒中心的佳士得紐約拍賣中心門口,乘客們從一輛輛有著深色車窗的豪華轎車裡走出來。當訪客們急切地進入這棟大樓裡時,路人正在外面拍攝一座十呎高,有著橘色反光的側面─那正是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拋光鋼雕《氣球狗》(Balloon Dog, 1994-2000)。在今晚這場戰後與當代藝術品夜間拍賣會裡,這件光滑、閃耀的雕塑是其中少數極高價的作品之一,大家也都預期它們會打破現有紀錄:甚至普遍耳聞有一件培根(Francis Bacon)的三聯畫,會創下拍賣會售出藝術品的世界新紀錄。所以當這些潛在的競標者、重量級掮客、收藏家和對於金錢的企盼紛紛擠進玻璃門,領取他們的競標號碼牌並繳交入場券時,現場瀰漫著一股濃厚的刺激氣氛。至於那些不是那麼重要的人士,則是被導引到旁邊的房間,從那裡可透過電子影像看到連接至位於雙梯上方的二樓主要拍賣會場。
佳士得特別針對昆斯進行極大規模地宣傳攻勢,不僅把它的拍賣目錄換成橘色,還把夾頁放進杜拜的拍賣資料裡。這家公司的新聞稿還把這件作品形容成是「收藏家與基金會的聖杯……而且會把主人的卓越與高度不斷傳播出去,」並強迫灌輸:「擁有這件作品可使買家立刻躋身於世界最頂級收藏家之列,並令其收藏達到空前偉大的水準。」的訊息。事實上,這種推銷手法根本是進入了一個新的誇張層次;就連佳士得的當代藝術部主席布雷特.戈維(Brett Gorvy),考量到這麼劇烈地推銷手段後,寫信告訴客戶說他看到這即將進行的活動內容讓他「幾乎為之語塞」。
大家對這次拍賣爆衝式的興趣,還讓佳士得在最後一分鐘更改了拍賣會的程序,不但在一開始增加了15 分鐘讓1,400位來賓就座的時間─更有趣的是把培根的作品(《佛洛伊德肖像三習作》(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1969年),從相對較低的第32號位置移到8A去了。這是為了什麼?佳士得的說法是:那麼一來,那些可能要競標其他拍賣品的人,就會知道培根的結果了─而且外界的觀察員指出,中國買家喜歡有吉兆象徵的數字8……
拍賣公司最重視的拍賣會客戶,並不會公開出席這些夜間拍賣會:他們會從不同入口飛快地進入大樓,然後躲在可俯瞰整個會場的「包廂」裡,從那裡他們可以看到拍賣,並和工作人員通電話。在那個十一月的晚上,佳士得有很多這類特殊客戶,於是它就在拍賣會場後面又蓋了一間包廂,賓客可透過單向玻璃看見會場,卻又不會被看到─誠如一位觀察者所說的,這看起來就有點像獵鴨時用的掩蔽物。
當這群打扮體面的人擠來擠去找座位時,就明顯有種興奮的感覺─有些人還抓著迷你版的氣球狗。拍賣官尤西.皮爾卡南(Jussi Pylkkänen)先是唸出已有某種財務安排的拍賣品編號,這主要是指透過佳士得本身,或是第三方為之的「擔保拍賣品」,也就是說已經有人承諾會以某個非公開價格買下這些拍賣品。隨著這些作品清單逐漸拉長──69件拍賣品裡就有23件──觀眾們先是低聲咕噥,然後爆出笑聲。結果在這一晚所提供的拍賣品中,佳士得或外界的擔保人總共同意認購了約5億美元的藝術品。
拍賣公司向來是從必定成功的拍賣品著手,藉以炒熱整個場子的氣氛:拿這個案例來說,那就是時髦的藝術家韋德.蓋頓(Wade Guyton),他的噴墨列印作品創下240 萬美金的新紀錄,這遠遠超過它原來50到70萬美元的估價。其他的成功案例還包括──一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作品賣到1,200萬美金,一件克里斯多夫.沃爾(Christopher Wool)的2,650萬,還有另外一項紀錄,就連皮爾卡南也停頓了一下,當輪到培根時,他吸了一口氣說:「這件作品讓我們從8,000 萬開始喊。」七位競標者跳了進來,有些在拍賣現場,有些則是透過電話讓佳士得人員投標。那些跳動的數字─也就是競投時增加的金額─是以500萬美元往上累加,到了1億時,一位23歲的韓國人辛烘圭(Hong Gyu Shin)舉起他的競標號碼牌。超級掮客高古軒則是在1億500萬之後退出,但到了1億2,200萬時還有兩位競標者在廝殺,分別由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李昕,還有擔任私人洽購部門主管的洛克.克萊斯勒(Lock Kresler)代表投標。最後當皮爾卡南的槌子為克萊斯勒落在1億2,700百萬美元時,整個會場都在鼓掌喝彩,後來被揭露他是為了紐約的掮客威廉.阿奎維拉(William Acquavella)投標的……
2013.11.12
那是個寒冷夜晚,就在位於洛克斐勒中心的佳士得紐約拍賣中心門口,乘客們從一輛輛有著深色車窗的豪華轎車裡走出來。當訪客們急切地進入這棟大樓裡時,路人正在外面拍攝一座十呎高,有著橘色反光的側面─那正是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拋光鋼雕《氣球狗》(Balloon Dog, 1994-2000)。在今晚這場戰後與當代藝術品夜間拍賣會裡,這件光滑、閃耀的雕塑是其中少數極高價的作品之一,大家也都預期它們會打破現有紀錄:甚至普遍耳聞有一件培根(Francis Bacon)的三聯畫,會創下拍賣會售出藝術品的世界新紀錄。所以當這些潛在的競...
作者序
在我開始撰寫本書後不久,有位拍賣公司的資深人士告訴我:「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一件沃荷﹝Warhol﹞1960年代的作品,例如一件《麗茲》﹝Liz﹞,如何從1999年的200萬美元漲到2007年的2,400萬美元──僅僅八年的時間!」
從那時起,大家競相收藏安迪.沃荷的﹝Andy Warhol﹞《災難》﹝Disaster﹞系列之一的1963年作品《銀色車禍(雙重災難)》﹝Silver Car Crash (Double Disaster)﹞,為這個藝術家創下新的世界紀錄,它於2013年11月在紐約佳士得售得驚人的1億540萬美元。它是2012到2013年間若干達到新高價位的作品之一,這些作品顯現出高端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市場,如何斷然地擺脫2008到2009年間的金融危機,並強勢回返達到甚至遮蓋了前一波藝術市場榮景最高峰的2007年秋季的高度。應該說,以最高總收入來看,2013年在藝術市場歷史中相當突出,即便對藝術拍賣會來說也是如此。
本書嘗試回答的問題是:整個藝術買賣行業如何在本世紀有了重大改變,還有它如何繼續發展。
2013年包含各個類別在內的藝術市場總值估計為657億美元,這個數字包括了仲介商和拍賣會的銷售金額;自2003年以降成長了154%。在拍賣會的藝術品方面──畫作、雕塑、攝影與素描──在2013年的總額為120億500萬美元。它不同於其他產業的地方在於不可能取得其確切數字。仲介商的銷售額不是公開的,持續增加的網際網路銷售數字也不是公開的。雖然拍賣數字通常被視為透明的,但可以透過金融工具和「買回」──未拍賣售出的作品來左右它。而且,倘若是由仲介商買下並有加成的部份,拍賣價格未必是最終值。除了把藝術當成一種資產類別的興趣持續增長外,還有許多跡象可以追蹤被創造出來的藝術。但沒有一樣是完美的,而且最近一份研究發現,他們對藝術投資回報的計算恐怕過於樂觀。梅蘭妮.葛麗絲﹝Melanie Gerlis﹞最近有一本書,《藝術作為一種投資?比較資產概論》﹝Art as an Investment? A Survey of Comparative Assets﹞,推斷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藝術是一種非常脆弱的資產。
現在,當代藝術已完全主宰了市場,其優勢是這些改變中最值得注意的。從2004年到2012年間,這個市場的價值成長了564%──使之前的傳統重量級類別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大為失色。這有部份原因為供應不足──所有其他類別的存貨正在減少──但也是因為收藏家的背景正在改變:以及藝術、時尚、奢侈品和名流的世界相互重疊、新興經濟體的衝擊,還有把藝術當成一種投資的興趣陡升。這也反映出更廣大世界的改變,尤其是財富的本質和兩極化,以及全球化與網際網路的衝擊。
新玩家業已為栽培這個市場貢獻良多。首先是在全世界遍地開花的藝術博覽會。網際網路則是讓藝術、藝術家、展覽和活動的訊息迅速傳遍世界,提供藝術一個新的銷售平台,並觸及「老」市場望塵莫及的年輕人口。
無論非營利或營利領域而言,「超級明星」策展人與藝術顧問在決定藝術家的公信力與認可方面,扮演一個重要角色,而且隨著策展人從公立機構轉入私營部門,他們在這兩個領域的滲透度持續增加。原本和「市場」保持距離的公立美術館,也逐漸介入這個新世界。即便這些最傳統的機構現在也展出當代藝術或委託藝術家介入,以便保持與其時代的相關性。
二十一世紀億萬富翁「必備」的私人美術館的盛行,不僅觸發且加速了對「名牌」藝術家高衝擊性作品的需求。除了仍然展出傳統藝術的中國私人美術館外,這些私營空間壓倒性地展出當代藝術──進一步推升在世藝術家的名聲和財富。
藝術市場是一幢有很多房間的大宅邸,而當代藝術只是其中一個房間──即便是在這個房間裡,也有著巨大的差異。目前「贏者全拿」的局面僅關係到少數在世及近期過世的藝術家,有一票越來越多的超級有錢買家競相追逐這類藝術家的作品,他們急著取得這種可提供毋庸置疑炫耀權力的戰利品。而且在這個億萬富翁的遊樂場裡,價錢是越高越好。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甚至不再討論「藝術」。有些在世藝術家的製作,其實是製作過了頭,把他們的作品直接了當地擺進奢侈品類別。從1970年代由個人、工匠領導的產業,發展到我們今天看到的法人、品牌巨獸型公司的時尚產業,也呼應了藝術市場的某些改變。
這就是我在接下來的篇章裡看到的世界。它只是藝術市場的部份景象,是最容易看到以及上本世紀新聞的部份。沒錯,一個全面蓬勃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市場,應該會有些微差距──強健的高端粉飾了較小規模的脆弱境況,尤其是置身於中間市場的畫廊,它們守舊地擠身在大機構和比較小、較輕盈的新興仲介商之間。這樣的景象依舊上映中,中間市場的畫廊所受到的威脅最大。我將於第二章回來討論這個部份。
在我開始撰寫本書後不久,有位拍賣公司的資深人士告訴我:「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一件沃荷﹝Warhol﹞1960年代的作品,例如一件《麗茲》﹝Liz﹞,如何從1999年的200萬美元漲到2007年的2,400萬美元──僅僅八年的時間!」
從那時起,大家競相收藏安迪.沃荷的﹝Andy Warhol﹞《災難》﹝Disaster﹞系列之一的1963年作品《銀色車禍(雙重災難)》﹝Silver Car Crash (Double Disaster)﹞,為這個藝術家創下新的世界紀錄,它於2013年11月在紐約佳士得售得驚人的1億540萬美元。它是2012到2013年間若干達到新高價位的作品之一,這些作品顯現出高端的...
目錄
中文版序
導論
序幕:高古軒舉辦了一個派對
它聞起來和嚐起來都是錢的味道,但卻是冷冰冰的錢。
──高古軒開幕賓客於勒布爾熱機場
第一部份:參與的玩家
1.拍賣公司:從滿身塵埃的書商到藝壇人物
我相信我這輩子將見識到可賣到10億美金的藝術品。
──弗朗西斯.奥切德,佳士得當代藝術部門主管
2.仲介商:超級大畫廊的興起
如果你有更大的空間,你就會賣的更多。
──前蘇富比當代藝術部門主管托拜厄斯.梅耶
3.藝術家:在小閣樓裡餓得半死到成立自己的美術館
然後藝術家就變成明星,展覽變成活動,
還有安瑟姆.基弗搭乘直升機去畫廊參加他自己展覽的開幕。
──收藏家暨仲介商保羅.曼茲
4.新品味製造者:收藏家、策展人與顧問
當我於三十年前起家時,百萬富翁有遊艇和飛機──但未必需要任何藝術。
但這情況改變了,對今天非常有錢的人來說,對藝術沒有興趣就是不優。
──康納利.畢沙羅.賽多克斯畫廊的合夥人托馬斯.賽多克斯
第二部份:一個改變中的市場
5.藝術博覽會:一種被活動驅策的生活型態
我想藝術市場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藝術博覽會成為社交活動,
而且它們接手成為生活形態的選項。
──康納利.畢沙羅.賽多克斯畫廊的合夥人托馬斯.賽多克斯
6.虛擬對實體:線上藝術銷售
我們是否會看到在網際網路上銷售達1億美元的藝術品?當然會!
但恐怕不會是在我們有生之年。
──托馬斯.加爾布雷斯,號碼牌8拍賣常務董事
7.新興經濟體:新世界,新富
有個故事是說在1940年代之前,倘若有有個外國郵戳的信件到了倫敦佳士得,
那就會直接扔到垃圾桶,因為「它不可能重要」。
──高逸龍,佳士得亞洲區總裁
8.月的陰暗面:一個不受監管且不透明的市場
藝術界有些人渴望一個既不公開又不誠實的市場。
──法官威廉.H.波利三世
後記
中文版序
導論
序幕:高古軒舉辦了一個派對
它聞起來和嚐起來都是錢的味道,但卻是冷冰冰的錢。
──高古軒開幕賓客於勒布爾熱機場
第一部份:參與的玩家
1.拍賣公司:從滿身塵埃的書商到藝壇人物
我相信我這輩子將見識到可賣到10億美金的藝術品。
──弗朗西斯.奥切德,佳士得當代藝術部門主管
2.仲介商:超級大畫廊的興起
如果你有更大的空間,你就會賣的更多。
──前蘇富比當代藝術部門主管托拜厄斯.梅耶
3.藝術家:在小閣樓裡餓得半死到成立自己的美術館
然後藝術家就變成明星,展覽變成活動,
還有安瑟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