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期權 Long & Short》能在臺灣出版,這一直是我的心願!
話說2005年在香港的SARS 期間,低潮之時,有機會認識了一位美國籍的臺灣蔡姓老朋友(年紀老已仙遊),他當時需要經常進入內地講授企業管理課,路經香港,我總是捉機會與他交流。當本人有想法籌辦香港期權教室並將計劃細節向他請教時,他不單認同而且給予極大的鼓勵。十年前香港可以做股票期權的股票不多,但都是好股票。他是一位成長在臺灣十大建設時期的人,對股市頗具經驗,當時給我的意見是:「好的股票是有升有跌,不好的股票是不升不跌,好的股票還可以做期權,一定可為!」這是智者的言語,引導本人中年尋找自我。在往後的交流中這位臺灣長者還有許多精彩的片段,對我的啟發良多,所以筆者一直努力令《期權 Long & Short》能在臺灣出版,以謝老蔡。
2009年《期權 Long & Short》第一版在香港發行,至今是第六版,總發行量在香港達一萬本,當然其中不乏海外及大陸的讀者,因此筆者曾組織聖誕期權班,招呼海外返港度假的學員,當然也有去內地開期權班,滿足讀者的需要(見讀者園地),若臺灣讀者反應正面,筆者也樂意赴臺。其實不單是此書的讀者,甚至是在港開戶操作期權的客戶都有來自臺灣。
雖然中港臺三地都有股市,而且沒有時差,但差異甚大,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期權 Long & Short》的各種策略可以在香港股市操作,但未必能在臺灣股市普遍運用,在大陸股市更是行不通。2014年8月,香港交易所與臺灣業界交流,在下獲邀赴臺講期權,講了6場,包括永豐、日盛、
元大、群益、國票和凱基,但臺灣同行對筆者的講解都不是十分理解。會後交流發現,關鍵的是兩地的文字及口語不同,結算方法不同,開戶結構也不同。所以返港後筆者寫了篇文章發表在香港《信報》,題為 〈做期權還是香港好〉,這可能就是英國人留給香港的一些特別之處吧。
講到英國人也就講幾句英文。筆者認為期權的Long 和Short 翻譯成長與短並沒有翻出英文的味道,因為中文很少將長與短當動詞用,期權的Long、Short and Call、Put 用中文表達時會有韻味不足的感覺。更重要的是金融衍生品大多都是用Long & Short,不像固定資產通常用買(buy)和賣(sell)。筆者也想不出好的主意,所以此書以及堂上授課都是用英文 Long Call,Short Call,Long Put,Short Put 表達四大策略。
雖然港臺兩地有差異,但金融投資普及化,大中華區域化,產品專業化,這都是我們未來的路。所以書中提及的思維方法,操作心態,十分適合各地的散戶參考。筆者鼓吹的是通過操作期權達到財務自由,也就是要令手頭的現金或股票能不斷產生正現金流,過簡單但卻是屬於自己的生活。所以寫作的目標讀者是中年男士(在香港期權教室上課的學員大多數也是中年男士),因為男士到中年的情緒十分穩定,不會狂喜大悲,會比較細心,在投資市場適合運用衍生工具。若操作期權能做到財務自由、時間充裕,個人就會積極地尋找真正的自我,漸離營營役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說不定在人生的下半場可以交出更靚麗的業績。
論及年齡,我們必須意識到:投資理財可能是我們現代大多數人都要涉及的範疇,說不定貫穿一生。書上所學:投資涉及風險,所以要與年齡掛鉤。這是非常理性的結論,但這是不是絕對的守則呢?執筆寫序之時,期權教室來了一位80「侯」學員,請留意,不是80後,是一位年齡滿80,姓侯的老先生(筆者為他的書簽名時,他剛好80週歲),他是期權教室開辦至今年紀最大的學員。許多人都會問,他行嗎?(香港語:掂唔掂㗎),但從上課、開戶到操作,筆者可以說:完全可行!(香港語:好掂)香港是個沒有退休制度的地區,人口老化也日漸嚴重,但若有多少資金或股票,懂得運用期權,穩定地獲取「退休期權金」,過一個頗為體面的退休生活,不難。
筆者寫期權書和在期權教室講期權有兩個要點:一個是要將不是升就是跌的兩種方向分成四種,也就是根據期權的四大策略定方向,「期權循環圖」已有具體說明。另一個是要將指數期權(Futures Option)和股票期權(Stock Option)嚴格分家,因為除了結算方法不同,對沖的形式也不同,面對市況波動,心態更是不同,所以要有不同的期權策略。另外就是要人性化,本人非常強調人不同策略不同,期權是大千世界,無所不能,只視閣下能不能,但若閣下能找到某種適合自己的策略,足矣!《期權 Long & Short》是筆者的第一本期權書,術語與原理儘量從簡,因為上網可以獲取大量免費資訊。但筆者有不少篇幅是在操作心態上的描述及對一些金融海嘯期的個案策略具體化,令此書更具可讀性,讓讀者有親臨沙場的感覺。另外還有三本進階篇,《期權心理》、《股票期權》、《指數期權》,若有看官讀完第一本後意猶未盡,應該繼續。當然,臺灣版又要麻煩城邦印書館了。
推薦序
轉瞬間己認識杜先生/Freeman兩年。感謝Eugene在2012年時介紹Freeman 給我認識。我發覺每次跟Freeman 討論期權時,他總是懷著十分興奮的心情。有時候是關於教學,有時候是關於他在報紙的文章,要我給點意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在Freeman 身上學到的是虛心學習,不斷求進的精神。我十分欣賞Freeman 對期權的熱誠和堅持,所以當Freeman 邀請我為他的《期權Long & Short》第五版寫序時,我便一口答應了。至於刊登我們一起在講座中拍下的照片,很對不起,還是不好了。我還是喜歡現在的自由,最少在放下工作時,我可以去吃街頭小吃而不被人認出來!我很支持個人經營者/proprietor,企業家也是從proprietorship開始白手興家。街頭小吃店主是proprietor,計程車司機也是,所以我在SARS爆發期間每天乘計程車上班。在美國有不少從事期權投資的proprietors,希望能有多些像Freeman 這般有熱誠的教師,那香港的期權成交便會更加活躍。
在香港金融界工作了差不多二十年,當中超過十年從事對沖基金。最多人問我的兩個問題是:一,什麼是對沖基金,跟普通基金有什麼分別?二,對沖基金是否比較容易賺錢?
你知道為什麼對沖基金在近十年比較多人提及嗎?請查看S&P(美國標準普爾指數)1960至今的圖表。由1975年至2000之間是25年的升市,沒有大需要進行對沖。因此long only fund(長倉基金)大行其道,還五花八門,由country fund(國家基金)到 sector fund(行業基金)應有盡有。到了2000年開始,股市上下波動,整體橫行,所以需要買上買落以捕捉升市及跌市。
最普遍的對沖基金就是利用不同的策略,在上落市或在同一行業領域裡找出強股去Long 和弱股去Short。長短一起做dollar/currency neutral(美元中性/貨幣中性),可免除systematic risk(系統性風險)而獲得alpha(絕對回報)(科技發達,請讀者自行上網查看什麼是systematic risk和alpha的詳細資料)。
對沖基金是否比較容易賺錢?那要看對沖基金經理的功力。簡單來說,兩個士兵在戰場打仗,一個只有刀,一個有刀有槍又有手榴彈,哪個會贏?一般來說當然是後者,但如果士兵不懂怎樣用手榴彈,瞬間自己炸死自己,死得更快。而一個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是可以得心應手地運用刀、槍及手榴彈,能夠適當時候運用適當的武器。而大部分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也可以活用期權。在大升時Long Call 運用槓桿以小博大;在大市橫行,牛皮市來之前賣期權賺取期權金。期權有趣之處,就是無論在升市、跌市或悶市也能賺錢,關鍵是你有否看準股市怎麼走而先定下適合的期權策略。
指數期權用於買賣大市方向,股票期權用於買賣股票升跌。香港交易所剛宣布新添3 支股票期權,在本書面世時應該有77支股票期權可供投資者選擇。詳情請參考香港交易所股票期權網頁www.hkex.com.hk/stockoptions。網頁內有期權計算機及多種工具及教育短片,適合不同程度的投資者。此外讀者亦可在App Store 或Google Play 以關鍵字「HKEx」搜尋及下載HKEx 股票期權流動應用程式(支援繁、簡中文及英語)。內地即將推出期權買賣,希望我們的股票期權網頁及股票期權流動應用程式對國內投資者具有參考作用。
交易期權需要學問、經驗和功力,不像炒股票般可以下指導棋。所以成功的期權投資者,的確可以從買賣期權中獲得定期收入。投資者可以運用期權策略Covered Call(持有股票之同時賣出價外股票期權Call)。賣出股票期權可帶來期權金。而因投資者同時持有等同股票期權如被行使時可換取的股票數量,所以風險便得到保護。即使股票期權在結算日或之前因股票價格升幅超越行使價而被行使,最大的風險也只限於放棄行使價以上的利潤。相反在股價升幅有限,不升或下跌的情況下,投資者便可以安全地收取期權金。結構和市場上的一些ELN(Equity-Linked Note/ 資產掛鈎票據)相似,很多銀行高息投資產品背後也是由期權所組成。
本書由淺入深及富趣味性,和市場一般期權書籍比較,有較多實踐的篇幅。各位讀者閱畢本書是成功的第一步,不過還需要不斷練習,不斷反省。這裡也要幫投資者教育中心(IEC)提醒大家,量力而為,注意投資風險。多學習,多了解,理財便有方。
黃愛玲(香港交易所環球市場科衍生產品交易 高級副總裁)
推薦序
與Freeman結緣始於2004年,其時我在HKMA 教授金融投資課程。當時Freeman 可說是中年轉行,由成功的國際成衣貿易商人,轉行到金融業。短短幾年成功轉型,的確是一個感人的勵志故事。核心力量就是Passion。Passion 代表一種生活態度,對工作的熱忱,追尋知識鍥而不捨的精神,以及不斷反覆的驗證。Freeman 自成一格的期權循環理論就是由這種力量推動,使他過去幾年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一套極實用的期權操作理論。
香港時下不少「財經名嘴」,又名「財經演員」,在媒體上雄才偉略,教人「買邊隻」、「賣邊隻」,或怎樣投資,可惜大多都經不起市場考驗。如果能看到他們私人的Portfolio,一定會令人很驚訝。能在金融市場賺錢,必要經過四個程序︰
一、吸收有效資訊(Information)
二、到位的分析(Analysis)
三、理性的預測和決策(Decision)
四、配合個人條件的交易(Transaction)
I-A-D-T是也。四項之中,第四個環節──交易,是決定性的。如果沒有成績良好的交易,怎樣驗證其分析和預測的優越?香港散戶,即普羅大眾的投資文化水準,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甚不匹配,
投資教育實在非常落後。小投資者在市場蒙受損失後往往陣腳大亂,難怪在媒體上嘩眾取寵或一味故弄玄虛,使用旁門左道的「投資課程」春風吹又生。
猶幸市場還有一些有實戰經驗,又有passion 的投資教育工作者,和我們香港財經出版社一樣,正是以普及投資教育為己任。當然,投資或任何商業活動都有贏取利潤的目的。但,如果賺錢不是唯一目的,還有passion 去指點投資者的迷津,那不是更有意義嗎?期權的普及教育困難,除了因為個中理論複雜深奧外,坊間也缺少針對散戶的普及教材。本地出版的期權書有些甚至還在用馬克為例子,真是匪夷所思。Freeman的期權循環概念深入淺出的帶領散戶用簡單的方法,通過實踐,把理論、計價和策略融會貫通。讀者饒有趣味地理解期權之餘,又能賺錢,豈不快哉?
蘇子璋(香港財經出版社 社長、香港移動財經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