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價值鏈,是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四個主要研究主題之一。價值鏈或生產以及分銷的網絡遍布全球,共同組成了所有實體經濟的生產活動:從原材料、設計、製造、組裝直至送到最終的消費者手中。全球供應鏈由開始出現於日本,到今天以中國為主供應消費品至全球的「亞洲工廠」,是過去六十年全球貿易與生產的經濟故事。
全球供應鏈的演進,已經超越了過去的一個世紀傳統的國際貿易和投資聯繫。全球供應鏈反映了各國之間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的關係在根本上的改變,為政策制定者、學者和企業家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在沒有考慮到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發展的核心角色的情況下,中國就不能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經濟體。誠然,沒有顯著的制度、過程和商業模型的創新,包括本地政府和大學的角色,中國亦不能演變成為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始的時候,中國的學者和企業家向外國學者的著作和在中國的跨國企業的做法學習和採用西方的供應鏈模式,但許多制度和過程上的創新,如產業集群和專業鎮的發展,都是原創的。
隨著國家生產體系的發展,中國逐漸從「世界工廠」轉型成為更為平衡的經濟體,其供應鏈研究的課題也相應變得更多樣化,從原來對生產和分配的效率的單向度關注,加入了新的題目,如產業服務化、貿易金融和可持續發展。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和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有幸能請到中國供應鏈研究的權威學者、中國人民大學的宋華教授,帶領其他從事供應鏈研究的中國傑出學者,在眾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獻中,提煉出關鍵的主題和內容,編寫了這一有關中國全球供應鏈研究的文獻綜述。直至最近,大部分有關全球供應鏈的中國研究只有中文版本,未能使國際上對全球供應鏈在中國的發展感興趣的其他讀者對此有所瞭解。
中國全球價值鏈研究的文獻,其關注重點和相關的英語文獻有異同,分歧點主要反映了中國政治經濟的特質,即其高度分散的市場和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這也是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色,對供應鏈進一步改善效益的同時帶來了障礙和機遇。
本書展示了中國和全球在全球價值鏈下一個階段發展所面對的處境。第一,中國作為全球分散式生產的主要集散點,導致傳統貿易統計以及「原產地規則」失效。第二,不僅中國供應鏈的快速發展塑造著新的全球貿易模式,這些供應鏈同時也使得過去從東往西的流動,逐漸演變為同時帶有從西往東流動的雙向性質,並進一步朝著不單只南面,還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內部的自身發展。
因此,理解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對全球的企業家和政府來說極其重要。在這互相聯繫和改變迅速的世界,我們都不能忽略中國企業如何型塑全球價值鏈,並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被演化中的全球價值鏈型塑。透過向國際社會介紹這些讓人著迷的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希望本書能夠促進學術合作,並協助企業和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最後,我們要感謝宋華教授以及他的同事,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的張家敏、劉方和錢慧敏,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的蕭耿和羅柏年(Patrick Low)。是他們的努力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沈聯濤 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