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七年多前懷孕六個月胎死腹中傷心欲絕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我懷著祈願的心情開啟部落格,將小產的心路歷程寫下,若能安慰同樣傷痛的母親,我願意。
第二次懷孕迎來平安出生的小雨姊姊,然她高過敏的體質讓零廚藝的我面臨空前挑戰,當時我懷著祈願與研究的心情記錄自製副食品的心得,細數育兒之餘無數挑燈的日子,若能讓更多過敏兒受益,我願意。
第三次生產迎來可愛的小風妹妹,然她敏感不易入睡、淺眠易醒,尤其翻身期的一輪睡眠時間居然不超過30分鐘,當時讓重眠重吃的我又面臨不同的考驗,艱難中摸索出許多省時行易的料理方式,若能幫助更多忙碌的母親,我願意。
發源自歐美的馬克杯蛋糕,我操作過後深感方便,進而發想製作更多料理。利用馬克杯做料理非常簡單,主食、湯品、蛋糕、甜品,輕輕鬆鬆就能完成套餐,人口簡單也可以吃得很澎湃,最重要的是一鍵搞定。為了幫助讀者提高成功率,我將繁複的料理步驟簡化,廚房新手也能輕鬆上手。我也將琳瑯滿目的料理工具簡化,只要有馬克杯、量匙、加熱電器就可以料理。每一家庭的加熱電器不同,微波爐、電鍋或烤箱,書裡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方法,擇一即可操作。想吃蛋糕又不想要負擔?在蛋糕篇裡的食譜,不使用奶油,油量和糖量都小心控制,並盡可能使用大量的堅果與本地蔬果。工具簡化意味著省錢,料理步驟簡化意味著省時,油量與糖量的控制意味著對美味與健康的兼顧。此外使用馬克杯料理非常賞心悅目,也將清洗工作減至最少,優點多多。我將本書定位為省時的料理書,適合少人或少量料理,副食品套餐則在最後以番外篇呈現,提供喜愛我副食品文章的朋友們參考。
近來我常在講座中分享使用馬克杯製作副食品套餐甚至家庭料理,許多朋友來信告訴我:「小雨麻,馬克杯料理法真的好方便喔!」每每收到這樣的來信,就是我最滿足的時刻了。
前言
一杯到底,樂趣無窮!
近年歐美流行「馬克杯蛋糕」,我很喜歡一個杯子用到底的概念,不但操作簡單,也將清洗工作減至最少。那陣子正好是我的育兒忙碌尖峰期,也是小風妹妹練習吃副食品的階段。在餵奶、採買食材、煮飯、準備副食品、餵副食品與收拾、家務、寫作,還有接送老大小雨與親子共讀等成山的工作中,常常忙到讓我犧牲了自己吃飯的時間。尤其小風妹妹是淺眠、不易入睡、睡眠需求極少的寶寶,在翻身期一輪睡眠時間經常只有30分鐘,讓我照顧起來倍感辛苦。看著體重直線下降,心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不用花錢減肥,產後恢復窈窕非夢事。憂的是,我的愜意生活何時才會回來?
有一天,噹!我突發奇想,把「馬克杯蛋糕」的概念,放到副食品來,在十人份電鍋放入四杯馬克杯,一次做出四道不同口味的副食品,稱之「馬克杯副食品法」,也稱之「馬克杯副食品套餐」。操作一段時間後,甚至進階為同步料理我的餐點。從此忙碌生活開始扭轉,時間存摺轉虧為盈,體重也止跌回升。於是再次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找回我的閱讀時光與運動時光,憂的是,當我站上體重計時,看見上面的數字,還一度懷疑體重計是不是壞掉了啊?(咦)
馬克杯料理法適合哪些對象?
.沒有時間顧火的忙碌族群。
.就算一個人吃也想自己煮。
.想吃不同料理的兩人世界。
.幫寶寶現做副食品套餐。
.照顧者和寶寶一起吃。
.下午茶或宵夜時間,一人來一杯,一家四口各自點餐都沒問題!
利用馬克杯製作料理的優勢:
.一指搞定,不用顧火。
.一次完成主食、湯品、甜點,人口簡單也能吃得很澎湃。
.想吃不同料理時,一人一杯,不用勉強彼此配合。
.手把好握好操作。
.不須清洗多餘的容器。
利用馬克杯製作副食品的優勢:
.攪拌棒可直接伸入馬克杯攪打,不用轉換容器。
.馬克杯可放進電鍋加熱,不用顧火,餐餐現做副食品變簡單了!
.一次幫寶寶準備多元口味與不同咀嚼難度的副食品。
.以十人份電鍋為例,可一次放入四個馬克杯,製作四道副食品組成套餐。
沒吃完?別擔心!輕輕蓋上即可冷藏,再次加熱也好簡單!
現在很多馬克杯連同杯蓋成組設計,造型可愛,選擇多元。還有許多品牌推出矽膠杯蓋,馬克杯料理沒吃完也不用擔心,輕輕蓋上,即可放冰箱冷藏保存。需要再次加熱時,無須轉換容器,直接放進電鍋、蒸爐、水波爐、微波爐等電器加熱即可,簡單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