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第五彈!深入領略詩句的精彩細膩,幽微發現唐史的不同角度「風」是詩歌的代詞,公孫策引述詩人文句,印證大唐盛世衰頹的時局變化;「風」又有「諷」的意思,書中對當時人物與政治的褒貶,也相當投射於現今時局。
「唐王朝是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久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引自柏楊《中國人史綱》)
分水嶺是唐玄宗的兩個年號:開元與天寶,前者是巔峰,後者轉趨向下,轉捩點是「安史之亂」。加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讓元氣大傷的大唐帝國,朝廷形同虛設,終致走向滅亡。
這段歷史,史書有載,唐詩中卻有不同視野。為數甚多的詩人群,相較於人數極少的史家,提供了更客觀的觀點與視角,也留下更真實的唐代史影。那些才華洋溢的文學之士,懷抱盛世理想,卻處在動盪年代,周旋於軍閥、權臣、朋黨、宦官之間,隨時局而浮沉。他們的心境如何?
借詩讀史,以詩論人,順著歷史的進行,帶進文學家的故事,公孫策以五維思考解讀唐詩與唐史,由「深入詩人當時處境與內心」的角度,寫出對諸多唐朝歷史故事的另一種詮釋,讀來或許另有不同的領會。
本書特色
1)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繼《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之後,2016年新作《大唐風》剖析唐朝歷史,但是由大家熟悉的唐詩角度切入,並在部分章節嘗試加入說書影音,由公孫策獻聲為大家說故事,讓讀者可以更貼近作者的思路,從耳熟能詳的唐詩隱喻,解說出鮮明唐朝興衰史。
2) 唐詩幾乎每個人多少都能吟誦幾首,李白、杜甫、杜牧……等知名詩人,唐明皇、楊貴妃、高力士、安史之亂、武則天……的軼事與歷史事蹟,也幾乎人人多少聽過一些;詩人個人遭遇和歷史糾纏不清,寫成傳頌不斷的唐詩,除了表面的詩句釋義,詩中內在蘊含對唐朝政治、社會,乃至時事的看法,該做何解?唐詩不僅是文學經典,也可做為史料,從不同角度認識唐史,不僅喜愛歷史的人可以讀,喜愛文學的讀者也可以重新獲得另一番心得。
3) 以古為鏡,以人為鏡,警惕現世,故事讀來更添趣味。文中【原典精華】節錄自《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資治通鑑》,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單兆榮 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
畢仙蓉 惠文高中國文教師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歐陽宜璋 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賴英照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謝哲青 作家、節目主持人
大唐風,文學家以感性詳細記錄時代,評論家以理性重新話說唐史。
故事人人會說,巧妙各自不同。本書作者如法國哲士伏爾泰般,以筆名行世,用七俠五義的演義精神,敷演原典與詩詞中的人物,讓古人復活於當下。從用字遣詞、引經據典和註解詳實,可知學問功力;又能淺白入手、娓娓訴來,彷彿唐代傳奇。每則故事以2000字左右的文字篇幅,看似獨立成篇,卻又藕斷絲連,環環相扣。⋯⋯如此文字,最契合大眾,也適合學子。──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單兆榮
「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這十二字,哪裡僅是形容說書的至高殿堂?一本故事書也能說得如此,那就是《大唐風》。您也捧起一本讀讀看,肯定能感動那其中每首唐詩對您訴說的精魂。──惠文高中國文科教師畢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