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圍剿」關係國家的興亡與國、共兩黨的盛衰,迫使中共放棄長期經營的贛南蘇區根據地,展開「兩萬五千里長征」。更進一步釀成「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終止「安內攘外」政策,開啟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大門。
中華民國從北伐開始到「七七抗戰」前,被稱為「黃金十年」,「黃金十年」內中國備受內憂外患,「五次圍剿」無疑地成為最關鍵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王逸之,江蘇省徐州市人,生於1931年2月3日,畢業於陸軍軍官學校二十四期砲科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曾任砲兵部隊連、營長,陸軍第十九師、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部、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陸軍總司令部參謀、中學教師、立法委員助理等職,現從事戰史與戰略研究工作。
作者序
蔣介石在1924年(民國十三年)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到1926年,他就任北伐軍總司令、領導北伐時,才進入了國民黨的權力核心;直到1949年退出中國大陸、撤到台灣,共經歷了二十三個年頭。在這二十三年中,雖不能說每天都發生戰爭,但每年發生戰爭,則是不爭的事實。從北伐開始到「七七抗戰」前,被稱為「黃金十年」,雖然也是在戰爭中度過,國力卻也蒸蒸日上,各種建設頗有一日千里之勢,任誰都認為這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最好的一段。
「黃金十年」中,中國備受內憂外患,「五次圍剿」無疑地成為最關鍵的一部分。自1930年12月19日,展開第一次江西圍剿,到1934年10月30日共軍突圍,一共花了三年零十個多月;接著是追剿與圍剿,直到爆發「西安事變」,又花了約兩年多,總共為五年十個多月,佔了「黃金十年」的一半以上。
對於「五次圍剿」,國、共雙方都吹噓、誇耀自己的勝利,從表面上看,國軍收復了被共軍佔領過的土地,並廢除了中共成立的「蘇維埃」政權;中共卻保全了實力,展開兩萬五千里的長征。從形式上看,國軍似乎佔了上風;但從實質上看,共軍不僅保全了實力,還釀成驚天動地的「西安事變」,從而終止了國民黨的剿共政策,為中共以後取代國民黨執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民黨委實是得不償失!
「五次圍剿」關係國家的興亡與國、共兩黨的盛衰,距今已近八十年了,現代的年青人,多半都不知道這些陳年舊事了!但畢竟是國家大事,有其可歌可泣的史實。筆者編著本書,主要參考資料為國史館出版之《陳誠先生回憶錄》與王多年將軍主編、國防部出版之《反共戡亂》之《五次圍剿》部分,以及其他方面的資料、文獻,另加筆者個人研究戰史之心得與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和看法。
蔣介石在1924年(民國十三年)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到1926年,他就任北伐軍總司令、領導北伐時,才進入了國民黨的權力核心;直到1949年退出中國大陸、撤到台灣,共經歷了二十三個年頭。在這二十三年中,雖不能說每天都發生戰爭,但每年發生戰爭,則是不爭的事實。從北伐開始到「七七抗戰」前,被稱為「黃金十年」,雖然也是在戰爭中度過,國力卻也蒸蒸日上,各種建設頗有一日千里之勢,任誰都認為這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最好的一段。
「黃金十年」中,中國備受內憂外患,「五次圍剿」無疑地成為最關鍵的一部分。自1930年12月19日,展...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五次圍剿與國內外情勢
第二章 第一次圍剿
第三章 第二次圍剿
第四章 第三次圍剿
第五章 第四次圍剿
第六章 第五次圍剿
第七章 長征與西安事變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五次圍剿與國內外情勢
第二章 第一次圍剿
第三章 第二次圍剿
第四章 第三次圍剿
第五章 第四次圍剿
第六章 第五次圍剿
第七章 長征與西安事變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