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督徒這麼多年,聖經的內容,你真的都讀懂了嗎?】
為甚麼一個作妓女的喇合,會被列在大衛的家譜中,而且還將她列為學習因行為稱義的對象?
一個不義的管家為何會被主人稱讚為作事聰明?
一個藉着不義之財而結交朋友的人,怎會被接到永存的帳幕去?
……
許許多多看似不合常理的描述,對不少基督徒來說,實在是滿腦子的問號!
然而,讀聖經是不能斷章取義的,想讀懂聖經,若沒有對經文背景有充足的了解,光看經文的字面,一定無法參透其中的內涵。
作者陳嘉式老師,透過一篇篇的講道,引領聽者、讀者進入數千年前的時空背景中,默想神與人之間的對話,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字裡行間,也讓我們明白:聖經不單只是文字的記載,講道也不止於台上兩小時,而是真實生命的經歷,永恆信仰的傳承,一代又一代。
作者簡介:
陳嘉式
1938年生,台南市善化區人。
台灣神學院畢業,曾於蘇格蘭的聖安德魯大學專攻新約,在台灣神學院任教31年。
2003年退休後,繼續在高雄的聖光神學院教新約。
著有《聖經不只聖經,講道不止講道》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牧者推薦〕(依照姓氏筆畫順序)
【呂秉衡(台北永樂長老教會牧師)】
陳嘉式老師在書中引人注意聖經文學的美與善。他以講道篇章的方式詮釋聖經,就像老師傅親自取材、施工,細細示範,層層剖析,一下子將聖經、作者、讀者、講道者、聽者的距離拉近了。
【蔡維倫(台北和平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陳老師從聖經的文學性為起點,要帶領讀者們進入聖經的世界;也帶我們用新的眼光,透過聖經人物當時所在的社會文化,帶我們面對聖經中一些難解的經文,給予新的詮釋。我在陳老師的這本書中,聞到道地台灣的紳士味,是將浸泡在聖經中的美好價值觀,融入於台灣的情境中,那是對上天、對人、對土地的情懷,真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珍藏和學習。
【鄭睦迪(台南林森路長老教會牧師)】
陳嘉式老師透過我們所熟悉的經文與故事,例如主禱文、愛的真諦、詩篇23篇等,用淺而易懂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經文的世界,進而引發我們對經文的好奇與反思,在這講求快速、效率文化的社會,信仰教導越來越像中央廚房式的教材時,讓人自發性的研讀、反思與分享聖經,反而更能讓我們深入的體會聖經的奧祕。
【謝加恩(屏東東港長老教會牧師)】
陳嘉式老師提醒神學生要先有讀經之樂。然而讀經之樂如何做起?最要緊的是要先學會具有欣賞經文的能力,充足的背景了解,和經文透析的功夫。《聖經不只聖經,講道不止講道》一書中,提供對經文背景的了解。我相信透過此書,能幫助牧者有更精彩的講道內容。
名人推薦:〔牧者推薦〕(依照姓氏筆畫順序)
【呂秉衡(台北永樂長老教會牧師)】
陳嘉式老師在書中引人注意聖經文學的美與善。他以講道篇章的方式詮釋聖經,就像老師傅親自取材、施工,細細示範,層層剖析,一下子將聖經、作者、讀者、講道者、聽者的距離拉近了。
【蔡維倫(台北和平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陳老師從聖經的文學性為起點,要帶領讀者們進入聖經的世界;也帶我們用新的眼光,透過聖經人物當時所在的社會文化,帶我們面對聖經中一些難解的經文,給予新的詮釋。我在陳老師的這本書中,聞到道地台灣的紳士味,是將浸泡...
章節試閱
〔推薦序〕
品味台灣的紳士味 / 蔡維倫 (台北和平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2021年6月,正當台灣在三級警戒的防疫期間,有機會先閱讀陳嘉式老師這本《聖經不只聖經,講道不止講道》。想像著這一篇篇的講章,曾在各個教堂和神學院裏,面對一群群不同的會眾,被宣講出來的情景。但我想應該沒有單一的聽眾,有這榮幸可以這樣完整地聆聽完所有的講章。如今透過集結成書的再度呈現,對作者和讀者來說,都可說是一種圓滿與滿足。同時在這個月,還另有一件,對表演者和觀眾來說的圓滿與滿足——綠光劇團將他們過去演出的「人間條件系列」共6集,透過網路平台直播,免費提供給正在台灣防疫三級警戒中的舊雨新知們,在一週內有機會從頭到尾完整欣賞。每天晚上都有數萬人,在線上「群聚」觀賞兩個多小時的舞台劇,隨著劇中人物與劇情發展,重新走入一段段過往的台灣社會情境。根據該系列的導演吳念真所說,「人間條件」劇名的由來,是期許人活在世間應該具備基本人性或素養——要學會感恩、學會回饋、學會相信、學會甚麼都有一個基本的素質。而在這本講道集中,竟也讓我體會到類似的感覺。
陳老師從聖經的文學性為起點,要帶領讀者們進入聖經的世界。有從我們所熟悉的經文著手,像是主禱文、詩篇23篇、林前13章「愛的真諦」等;也帶我們用新的眼光,透過聖經人物當時所在的社會文化,帶我們面對聖經中一些難解的經文,給予新的詮釋;此外,還有從經文中迸發出的亮點,像是透過兩盆水——耶穌的洗腳盆和彼拉多的洗手盆,架構出一篇精彩的講章等。這一篇篇的講章,對於牧者在經文釋義和構思講章之間,提供了豐富又多樣的示範。對弟兄姊妹們來說,更能擴展我們對聖經的認識和喜好。
不僅如此,陳老師同時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時空,或許這也並非是他原來的企圖。我們在逐篇的閱讀裏,彷彿進入陳老師和他當時寫作所在的台灣社會情境,透過這位前輩學者的視野,有對當時台灣時事的褒貶,穿插著台灣諺語和中國古書中的人物故事,還有旁徵博引西方文學、經典戲劇等內容,展現出屬於那個時代中,一位知識分子的生活、知識和眼光。
當我讀完陳老師這本講道集,竟和完整觀賞「人間條件」系列後的心情很相似,心中更珍愛曾在台灣留存過,那些人性的美好特質。陳老師在書中寫到的,像這段「除了知識以外,還要有品格,台語叫做有『才調』;就是有了才能以後,還要講究高尚的格調」;或是像「小時祖母曾教導我們,無論發生甚麼樣的衝突,首先應當要做的,就是將『禮數』擺在前頭;意思是無論遇到甚麼爭執,首先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要先道理清楚,禮貌周到。」我彷彿看見在「人間條件」舞台劇中的演員柯一正,不管他在舞台上演出的角色是甚麼,都散發出一種台灣在地的「紳士味」。我在陳老師的這本書中,也聞到這種道地台灣的紳士味,是將浸泡在聖經中的美好價值觀,融入於台灣的情境中,那是對上天、對人、對土地的情懷,真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珍藏和學習。
〔作者自序〕
聖經的文學欣賞
許多人會懷疑,聖經這古老而又簡單的故事有甚麼好讀的?對現代的社會有實際的幫助嗎?雖然教會的牧師一直鼓勵讀經或查經,但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信仰的倫理或責任下被催逼而讀的,所以始終提不起精神或興趣。以前在學校教書的時候,記得時常鼓勵學生,要學會享有讀經之樂。信眾之所以無法引起讀經之樂,最大的原因莫過於不懂聖經的珍貴之處;不懂其珍貴之處,是在於不清楚經文的來龍去脈,典故之所在;或者說不知如何滲透其中的意涵。其實無論做甚麼事,是否能讓自己覺得有興趣,關鍵常在於,對那件事是否內行?
聖經雖然是古書,可是至今以色列教育當局,他們認為對國民品質教育最好的教科書,仍然是古時祖先留下來的那些宗教經典。這是因為上帝的道——聖經,有豐富而崇高的內容,正如詩篇所說的:能甦醒人心,使人有智慧,能快活人心,能明亮人的眼目;能使人知道自己的錯失,能阻止人犯罪。上帝的道比精金更可羨慕,比蜜更甘甜(詩19)。問題是這麼好的聖經,為甚麼有些人一讀起聖經不但覺得索然無味,而且還會打瞌睡?
這是因為聖經不但是古典作品,舊約在3,000多年前成書,新約在近2,000年前問世,時空和文化與我們相差太遠。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問題是語言和寫作的環境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舊約聖經的原典是希伯來文,被擄在外邦的猶太人,因為時間太久,而忘記希伯來文。主前3世紀在埃及亞歷山大城有所謂72學士,將舊約翻譯成希臘文。耶穌當初所講的是亞蘭話,但新約的作品是在第1世紀後半,用希臘文寫成的。那時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現代人來說差距太大。所以無論是舊約或新約,如果沒有經過背景的查考,不同價值觀的分析和解析,有很多地方現代人讀起來不但不容易了解,而且無法接受,這是很正常的;例如約書亞怎可祈禱日月停止不要動,好叫他們有時間可殺滅敵人(書10:12-14)?
既然這麼麻煩,我們為甚麼還要費那麼大的功夫來讀這些古典書籍呢?原因是這裏面有上帝的話,使人得救的道,也是美好人生,高尚人品最好的指標。學習了以後,能幫助我們學像保羅,像他學像基督那樣;而且更進一步的,正如基督所教導的,也學像天父的完全那樣(太5:48)。當了40多年的聖經學教師,我都一直提醒學生,不要使讀經成為信仰的負擔,要把它變成讀經之樂。然而讀經之樂如何做起?最要緊的是要先學會具有欣賞經文的能力,然後讀經的習慣就自然水到渠成。
所謂欣賞,其實也是批判,也是研究。在我們的文化裏,通常都認為欣賞是好的,批判是壞的。其實在實質上,欣賞和批判是一體的兩面。為甚麼會欣賞?是因為能批判,能批判才會知道好處在那裏,特點在那裏?作過評判和欣賞的功夫,才會特別珍愛,這就是欣賞。沒有經過客觀的評判,如何確定它的優點?怎麼知道它比別的好?但客觀的評判能力來自深入的研究。因為深入的研究而成為內行;因為內行而使人有正確的評判能力;因為懂,而使人產生欣賞的樂趣;所以樂趣來自於內行。如果沒有研究,無法參透其中的內涵,光看經文的字面,一定無法了解,為甚麼一個作妓女的喇合,會被列在大衛的家譜中,而且還將她列為學習因行為稱義的對象(雅2:25)?一個不義的管家為何會被主人稱讚為作事聰明?一個藉着不義之財而結交朋友的人,怎會被接到永存的帳幕去(路16:1-9)?解答這些問題,都要有充足的背景了解和經文透析的功夫。
欣賞與批判是一體的兩面,這種道理和聖經的見解是一致的。在先知書裏我們時常看到,上帝的拯救和審判是一體的兩面;上帝的慈愛和公義也是同體的。上帝對善惡的判斷絕不會差錯;正如牧羊人絕對有把握能分別出哪隻是綿羊或哪隻是山羊。上帝經過了審判以後,就把那些值得被拯救的人帶到祂的國度,把那些應該受懲罰的人扔進黑暗裏。上帝的慈愛建立在公義的判斷和執行,絕不是溺愛或濫愛;公義的執行之前必定有慈愛,絕不是酷法無情。
聖經的可貴,不像燈籠那樣高掛在上面,讓人不費吹髮之力,舉頭就可看到。
它雖然像蜂蜜那麼甜美,但卻放在蜂窩裏;像黃金那樣的寶貴,卻像寶藏那樣的埋在地裏。聖經的珍貴,要人去尋找,去採收,去挖掘,去提煉才能得到它的精髓。雖然這個聖經的文學欣賞,目標是要使人有讀經之樂,但那過程並不是唾手可得的;要得到讀經之樂,是要經過學習、探索和操練才能獲得。
作為這個課程的經文,包括舊、新約;其中儘量選自那些優美的,難解的,意喻深長的,具有啟發心靈、智慧、信心和愛心的,或者能夠作為寫作或講道結構的參考;盼望讀者能從研讀中獲得造就和樂趣。
作為傳道人或在教會牧會的牧師,很吃重的工作之一,就是講道。主日的禮拜中能夠把道理講得好,幾乎完成了整個星期工作的一半。道理講得好,便有許多會友願意和你同工,福音的事工便容易推展。內容貧乏,講得不好,不但自己元氣大傷,而且找不到可合作的同工。好的講道要從好的文章學起;學習好的文章,要先學會內容的分析和敘述的排列。古人說:常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若有現成的講章可當作範例而欣賞,對自己要寫出好講章一定都會有好的幫助。
除了讀所列的這幾篇經文的分析外,另外還有兩本很有趣的書盼望也能熟讀。朱光潛的著作:第一本《談美》,就是以美學的方法,學會欣賞文章之美;會欣賞才會判斷,然後才會創作。第二本《談文學》;寫成一篇好的文章,或構成一篇好的講章,是有邏輯的;懂得寫作的道理以後,離美好的講道目標就不會太遠。
〔推薦序〕
品味台灣的紳士味 / 蔡維倫 (台北和平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2021年6月,正當台灣在三級警戒的防疫期間,有機會先閱讀陳嘉式老師這本《聖經不只聖經,講道不止講道》。想像著這一篇篇的講章,曾在各個教堂和神學院裏,面對一群群不同的會眾,被宣講出來的情景。但我想應該沒有單一的聽眾,有這榮幸可以這樣完整地聆聽完所有的講章。如今透過集結成書的再度呈現,對作者和讀者來說,都可說是一種圓滿與滿足。同時在這個月,還另有一件,對表演者和觀眾來說的圓滿與滿足——綠光劇團將他們過去演出的「人間條件系列」共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