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靜靜躺在木箱中,等待著被送到博物館,跟著老師傅一起走入歷史,沒想到,黑暗中有人摸了進來,打開箱子,一把捉住了他!是誰?好大膽子!但任憑孫悟空大聲呼喚,也沒有人聽見。兩個賊將他塞進袋子,匆匆離開,直到隔天發現竟然偷了個布袋戲偶,氣得將他扔出了窗外。
「觔斗雲快來!」
孫悟空又氣又急,但他再也沒有辦法隨著老師傅手的巧勁翻上雲霄,只是直直的墜落,跌進了垃圾堆中……
作者簡介:
張嘉驊
一九六三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中文學士,中正大學中文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博士。曾任報社雜誌社編輯、大學教師等職。曾出版《月光三部曲》、《少年讀史記》等正體字版、簡體字版及韓文版童書逾四十冊。曾獲國語日報牧笛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獎、中國時報開卷獎、桂冠童書獎及中國30本好書獎等重要獎項共三十餘種。作品入選康軒版、翰林版國語教科書。長期指導兩岸青少年兒童閱讀與寫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我們都愛孫悟空!
文 / 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俊寬
看著《獨眼孫悟空》的插畫、故事,我彷彿又將阿公(李天祿)的生平以及傳統布袋戲的發展又爬梳過了一遍。
「木偶有靈能做我,空心無奈寄人行」,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的典藏戲偶在阿公手中已經演繹過不知凡幾的英雄豪傑、神魔鬼怪,戲偶在大師靈巧的手中幻化出各種迷人姿態。只是沉默不語的柴頭尪仔,在故人已去及時代的變遷下,從曾經的風靡萬千,退化到成為亟需保存維護的對象。
傳統文化缺乏孫悟空般的七十二變化可以力抗潮流,然而這種現代社會觀念映照下的不足與缺陷,卻又弔詭的呈現出他差異性的獨特風貌。
本書作(畫)者溫暖感性的筆觸與畫功栩栩如生,讓獨眼孫悟空從荒廢中再生,找到他存在的價值和使命。我們也期望這繪本的出版,能讓傳統布袋戲的推廣發展出新的變化技能,不只為過去,也為當代與未來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專文推薦】
回憶起我與偶的相遇
文 / 資深兒童文學作家 桂文亞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彷彿發生在夢境,回到我的童年,回到許多鄉親老少沉醉在彩衣翻飛,鑼鼓喧天,說書人將個個戲偶「復活」起來,奔騰起來,布袋戲最顯光華的年代……。
作者以真誠的感動重新回憶與敘述,過去美好歲月也許出現過裂痕,但並不代表廢棄,完美,是經過不完美而來的。
一個獨眼孫悟空布偶的重生,透過惜物、念舊、歷史情懷,作者賦予本書動人的人文厚度。插畫家則用細膩靈動的筆觸烘托豐富場景,如泣如訴。那些人,那些故事,電影分鏡般,動了起來,活了起來,值得細細品味。
欣賞這本作品的同時,腦海裡浮現出一個母親的形象,她用碎布做了一個豬八戒,兩片大耳朵,雙手握著一個小鐵叉,而揮弄布偶的小女孩,正是上幼稚園的我哩!
【專文推薦】
茄苳花雨
文 / 平等國小巧宛然創團老師 紀淑玲
坐在茄苳樹下,翻閱一九九四年出版的《趕一場夜戲》筆記書:「如果有一天!老到雞皮鶴髮,耳不聰、目不明!漫步到校園,遠遠傳來匡才匡才匡才……夾雜著小孩嬉笑聲的鑼鼓!我想我一定會老淚盈眶!」
畢業那年,在鵝尾山遇見滿山橘子花香、清澈的溪流、樸素的聚落……於是唯一志願來到平等國小。
美好的緣分,又遇見李天祿老師傅!感動那優雅、細緻、精彩的古典布袋戲,因而在一九八八年成立巧宛然掌中劇團,一起走過台灣各個角落、海外藝術節的演出,師傅、老師、小孩、家長、朋友……深深的緣分在時光中緩緩編織。
山菊遍野的此時,出版社捎來一份意外的禮物--《獨眼孫悟空》,那如夢又栩栩如生的故事,在心裡久久不去。
感謝生命!感謝一切!
【專文推薦】
來吧!再看一場布袋戲!
文 / 前平等國小巧宛然帶團老師 李公元
我在巧宛然服務十七年,每一尊戲偶,對我來說都有不一樣的感情,特別是已經摔得鼻青臉腫的「練習偶」,其實他們都曾經風風光光被孩子在台上亮麗演出,就像書中的獨眼孫悟空。但是我常想,受傷布偶是最有感情的布偶,因為代表著「他」曾經陪伴好多人的歡樂時光。
我太太多年來協助巧宛然修補戲偶,我五歲孩子則是最喜歡看孫悟空布偶演戲,結果他們兩位看完這本繪本都哭了。對於我們家來說,這本繪本好有渲染力啊!不但圖畫細緻、畫風獨特,故事更是一路牽動著我們的心。非常感謝嘉驊老師以及繪者南君,寫出了一個人與偶的深情故事,畫出一張張生命力豐沛的圖畫來!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我們都愛孫悟空!
文 / 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俊寬
看著《獨眼孫悟空》的插畫、故事,我彷彿又將阿公(李天祿)的生平以及傳統布袋戲的發展又爬梳過了一遍。
「木偶有靈能做我,空心無奈寄人行」,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的典藏戲偶在阿公手中已經演繹過不知凡幾的英雄豪傑、神魔鬼怪,戲偶在大師靈巧的手中幻化出各種迷人姿態。只是沉默不語的柴頭尪仔,在故人已去及時代的變遷下,從曾經的風靡萬千,退化到成為亟需保存維護的對象。
傳統文化缺乏孫悟空般的七十二變化可以力抗潮流,然而這種現代社會...
作者序
【作者的話】孫悟空的另一段取經之路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經典人物,神通廣大,會七十二變,因大鬧天宮被佛祖鎮在五行山底下。五百年後,他接受觀世音菩薩的指示,夥同豬八戒、沙僧和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孩子們最愛看的就是孫悟空顯露的本事,不管他鬥的是天兵天將還是在取經路上遇到的各種妖魔。
在《獨眼孫悟空》這個故事裡,孫悟空仍擁有高強的本領;但若沒有別人伸出的一隻手,他還是動彈不得,只因他是個布袋戲偶。
作為一個戲偶,只要有戲演,孫悟空也能暢快的活。要命的是,能讓他在舞台上風光演出的老師傅已經過世,而在遭竊、墜樓等一連串的意外中,他失去一只眼睛,甚至流落到垃圾場。
這是相當難堪的處境,卻也是人生另一個轉折的開始。
拾荒老人、藝品店老闆和阿芳姐弟,分別代表著世間的各種善良。他們伸出的援手,激勵了孫悟空求生存的意志。尤其是阿芳為他編寫新的故事,交由弟弟阿潭來演出,讓傷殘後的孫悟空能重新回到舞台,在戲棚上活過一次又一次。
我很喜歡故事開頭寫的話:「不論經過多少年,只要有人願意演,那些戲偶就是活的……」
那其實是我長久以來的一種心境。
我不敢誇耀自己有多強的本領,但曾經像故事中的孫悟空那樣,被命運所嘲弄,丟棄在「垃圾場」裡,感覺自己成了一個不中用的東西。那時候的我,幾乎喪失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後來,有人向我伸出手,幫助了我。我拾起擱置好一陣子的筆,重新回到自己應該待的寫作領域,而那時我所寫的第一個故事就是《獨眼孫悟空》。
孫悟空回到舞台後所演出的新戲,可以看成是他必須獨自面對的另一段取經之路。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必須面對這樣的旅程。藉由這個故事,我想對那些幫助過我的人表示感激之意,同時給自己和讀者都打打氣:不管在人生中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有夢想,就去追尋。
這本書的製作共花了六年,前後換過三位畫家。很高興它終於出版了!這就是我們共同完成的夢想,我為大家喝采!
【繪者的話】與孫悟空相遇的現在
畫下最後一筆的那刻,轉眼時序已經更迭一年又半載,好快又好慢。快的是時間像鐵扇公主手上那把芭蕉扇揮出的一陣旋風,轉眼間就流逝了,無影無蹤;慢的是如同繡娘手上那一針一線,在繡布上慢慢的一進一出,如同我一筆一畫慢慢描繪著故事中的人事物,快不得也急不了,像極孫悟空花了五百年在五指山下等待著唐三藏來到那一刻。慶幸孫悟空終是等到了唐三藏,慶幸我花了一年半也迎來這一刻,完稿。
故事透過一個殘缺的戲偶,描述他從萬人空巷、掌聲雷動的華麗,到落魄的乏人問津,似乎正是人生的一種寫照。或許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如同獨眼孫悟空這樣的存在,也許不起眼,也許不特別,或許還帶點殘缺,連一次登台的機會都沒有。但別著急,人生際遇好比海浪,有時被拋起激出美麗的浪花,有時被捲入深不見底的海溝,但逆境與順境的狀態不會是靜止的,而是交替的流動。每一次的悲就是等著下一次的歡,每一次的離就是等著下一次的合。有了對比,感受才能更深刻體會,不是嗎?
與其說《獨眼孫悟空》是勵志繪本,不如說它傳達社會的縮影,點出傳統產業消失、技藝沒落的處境。也許布袋戲文化如同故事中的孫悟空,遺失了讓他神氣活現的那朵觔斗雲,卻還是美麗,好像一塊璞玉,只因沒有遇到慧眼的磨石匠,發不出光。(像客家的紅花布在外國大放異彩後,我們才深知它的美!)慶幸有好多的「磨石匠」不因時代的變遷而遺忘他,如同本書的作者張嘉驊老師,寫出關於布袋戲的繪本故事,用「文字」讓布袋戲以文學的形式表演、發聲,巴巴文化用「出版」為布袋戲搭了一個完美的戲台,而我用「圖畫」妝點了戲台背景,現在正等著你們佇足圍觀啊!
儘管孫悟空再也喚不回他的觔斗雲,但誰說翱翔天際只有一種方式?別忘了他還有手上那把厲害的金箍棒。
【作者的話】孫悟空的另一段取經之路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經典人物,神通廣大,會七十二變,因大鬧天宮被佛祖鎮在五行山底下。五百年後,他接受觀世音菩薩的指示,夥同豬八戒、沙僧和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孩子們最愛看的就是孫悟空顯露的本事,不管他鬥的是天兵天將還是在取經路上遇到的各種妖魔。
在《獨眼孫悟空》這個故事裡,孫悟空仍擁有高強的本領;但若沒有別人伸出的一隻手,他還是動彈不得,只因他是個布袋戲偶。
作為一個戲偶,只要有戲演,孫悟空也能暢快的活。要命的是,能讓他在舞台上風光演出的老師傅已經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