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幅畫的象徵含義
下面分別介紹六幅畫各自的心理投射含義。這裡只作總體概述,更詳細的解釋將會在分析圖畫時具體呈現。
▼ 緊急狀況下的本能反應
第一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在遇到意外、危險和緊急情況時的本能反應,它包含了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圖畫主題設置的是一件意外發生的事情――在路上遇到魔法師被抓進魔法壺,在生活中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較小,而且是突然發生,在這幅圖畫中大多呈現的是人們一種本能的反應。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魔法壺中的人形象是怎樣的,情緒是怎樣的,在做什麼;魔法壺本身是怎樣的:大小、質地,裡面有些什麼;魔法師是怎樣的:形象、性別以及和壺中人的關係……等等。
▼ 緊急應對模式
第二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在遇到意外、危險或困境時的緊急應對模式。
這幅畫給出的時間限定是在魔法壺中二十四小時之後。這時人們已經過短暫的適應和調整,已經意識到自己當下所處的情境與平時的不同,但仍然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未來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這幅畫就反映了人們的緊急應對模式。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魔法壺中人的形象及變化,情緒是怎樣的,在做什麼,心態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周圍環境與第一幅相比有什麼變化;外在環境是怎樣的。
▼ 希望
第三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對希望的看法。即使不懂心理學,很多人也會把陽光看作希望。有些人本來就充滿希望,陽光可能強化了希望。有些人一直處於絕望中,面對陽光仍然絕望。
在這幅圖畫中常呈現三種狀態:自救;獲救;沒有救。
那些想辦法自救的人當中,各顯神勇,有功夫派,有智力派,有工具派,還有苦幹派,靠自己的辛苦勞作打造出一個新世界。
那些透過外界力量獲救的人當中,有天使派,有路人派,有魔法派。
那些覺得沒有救的人當中,大多被動消極地等待,覺得無計可施,無法可想,走投無路,或者什麼也不想做。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魔法壺中人的形象及變化,在做什麼,情緒和心態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壺中環境與之前相比有什麼變化;外在環境是怎樣的;有什麼資源是被創造出來、被巧妙利用的。
▼ 長期應對模式
第四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對長時間人生困境的應對模式。指導語中的時間是「一年」,所以反映出來的是在這麼長一段時間裡人們是如何應對困境的。如果說第二幅畫關注的是爆發力,那麼這幅畫關注的就是耐力。它也反映出人們怎樣看待長期的人生困境:是在困境中悲慘地消沉著,還是安於現狀,或是會擺脫困境。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人在哪裡,在壺裡還是壺外,在做什麼,情緒和心態是怎樣的;壺在哪裡;外在環境是怎樣的;畫中還有哪些人或景物。
▼ 從圖畫活動中走出來
第五幅畫是結束活動之一,它無聲地告訴作畫者:現在要準備結束這次圖畫活動了。你可以從圖畫的世界中出來,你可以從壺中的世界出來,你可以回歸到現實世界中。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圖畫的顏色、用筆的力度、圖畫的完整性,以及作畫者的情緒。
▼ 結束圖畫活動
第六幅畫代表著圖畫活動的結束。作畫者在從外向裡畫的過程中,最後停在一點上,代表著回到自我,徹底結束此次圖畫活動。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圖畫的顏色、用筆的力度、圖畫的完整性,以及作畫者的情緒和感受。
應對人生困境的模式
對魔法壺圖畫的分析,可以從很多角度切入,如作畫者的人格特質、歸因方式、做事風格等方面。這裡介紹筆者根據結局、態度和情緒總結出的模型。
根據圖畫的結局來看,會有兩種情況:留在魔法壺中,或出了魔法壺。
根據在壺內和出壺的狀況、方式,有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
根據作畫者在畫中表現出的態度來看,有樂觀和悲觀兩種。
根據作畫者最主要、最基本的情緒來看,有積極、消極和中性三種。
可以把結局作為橫坐標,把方式、態度、情緒分別作為縱坐標,會形成對待困境的方式、態度和情緒模式,每個模式下面會有四種類型,形成應對人生困境的十二種不同模式。
方式模式:建設還是破壞?
圖5-1 是分析對待困境方式的座標圖。縱坐標是建設性和破壞性,是指人們面對人生困境時採用的方式,是具有破壞性的,還是具有建設性的。
破壞性是指用毀壞、打破或打碎的方式離開壺,或即使留在壺裡面,也會想辦法破壞壺。
建設性是指用不損害、不破壞壺的方式離開壺,或留在壺裡面。
引伸開來,破壞性是指帶著敵意、報復之意,用要別人或環境付出代價的方式,應對自己面臨的挫折或困境。
建設性是指盡可能少地讓自己、別人或環境付出代價,積極地應對自己面臨的挫折或困境。
這個橫縱坐標構成了四種模式:建設性地脫離困境、破壞性地脫離困境、建設性地與困境共生、破壞性地與困境共生。
建設性地脫離困境,是指畫中人最終走出了魔法壺且沒有破壞壺本身。沒有破壞壺本身代表著作畫者能夠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生困境,知道除了破壞和毀壞之外還有其他方案。他們更關注解決問題,而不是負面情緒。他們會儘快讓生活正常化,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讓困難和挫折掌控自己。
他們是在不破壞壺的前提下出壺,他們沒有選擇把壺打碎,而是借用一些資源或用自己的智慧出壺。出了壺之後,他們也並沒有把壺踩碎、打破或扔得遠遠的,他們關注的是自己出壺後的生活:可能會回到自己的家中,與親人團聚,或者到大海邊、高山上、都市裡休閒,彌補自己在壺中所受的苦,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開始正常生活。他們沒有追究誰把他們關進去的,也沒有把魔法壺打破以洩憤。
破壞性地脫離困境是指畫中人最終走出了魔法壺,但用的方式是破壞了壺。這些人急著擺脫困境,對所用方式並不講究,對要付出一定代價這一點是接受的、有心理準備的。對那些在走出魔法壺後又把魔法壺打碎或毀壞的人,除了以上所講的心理,還有一種攻擊性。他們對被關進魔法壺有很強的不公平感,想要發洩或報復,所以會有徹底破壞的行為。
還有一種情況和這種人相似:他們不打破壺,但自己成為魔法師,把壺作為關人的工具,把他們看不順眼的人關進去。這也是一種破壞性,只不過指向物件發生了變化,不是直接給自己帶來負面感受的壺,而指向了不相關的一些人。雖然他們痛恨魔法師,但攻擊對象沒有指向強大的魔法師,而是指向了比魔法師弱、在某些方面比他們自己弱的人。
建設性地與困境共生是指不離開壺,人在壺中,但是建設壺中的世界,或者重新構建壺外的世界。他們可能在壺內建造自己的房屋、耕種農田,讓自己生活得有意義,或讓自己探索壺內的世界,到海邊曬太陽,在草地上燒烤,讓自己生活得舒服。
或者讓壺的外在世界變得更人性化,如人不離開壺,但壺在家中,家人可以方便地與壺中人見面和交流。或者人可以自由地進出壺,可以自由地上班、回家和到壺中。
這些人把困境當作一種常態,以平常心接受它,也有一種安於現狀的心態,同時也並不缺乏行動。他們的優勢是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積極地生存,但其缺點是缺乏打破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破壞性地與困境共生是指不離開壺,人在壺中,但充滿了負面的、不良的感受,有可能畫中人還受到傷害甚至死亡。比較常見的是情緒焦躁、煩悶、無所事事地在壺中,但只能被動等待,沒有任何辦法,也很少有什麼積極行動。有可能會嘗試局部破壞壺或試圖逃出,但很容易氣餒。有些人會畫出抑鬱的人,有些人甚至畫出死屍。
破壞性地脫離困境的破壞物件是指向外在世界的,而破壞性與困境共生的破壞物件往往指向自身。與其說畫中人成為魔法師的犧牲品,不如說其實是消極心態的犧牲品。
還有一類隱蔽型的破壞性與困境共生:在最後的結局中,畫中人從夢中醒來,關在壺裡不過是一場夢。看似輕鬆地化解了危機,其實用的是拒絕和否認的防禦機制,儘量弱化現實的打擊。這種做夢式的解脫並沒有真正脫離困境,有可能一個夢套著一個夢,作畫者始終用那套防禦機制隔絕現實,始終生活在困境中。
從圖5-1 中可以看出,並不是只有走出魔法壺才是積極之道,即使在魔法壺中也可以有積極的建設。分析的關鍵不在於最後是否走出魔法壺,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