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時代的小故事
開始沒落的西方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東方的一幕悲劇,但也同時裁判了西方的命運。意大利、德國、法國,乃至在十九世紀中號稱無落日的英國,都相繼沒落了。殘餘的歐洲文化,除了一些歷史的陳迹供人憑弔以外,過去號稱列強的歐洲「諸侯」之邦,如德、法等國,只留下「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女多男少景象,使人感慨唏噓而已。
「十年風水輪流轉」,目前震驚世界的西方文化,只有美國的美元與科學,和它建國將近兩百年的年輕歷史,與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運用這些本錢,美國小開們後來居上,用毫無領導世界歷史的經驗,加上「信道不篤,為德不果」的作風,來搖蕩乾坤,捭闔樽俎。然而不論美國的文化是如何的幼稚和淺薄,在二十世紀的最近三十年,它對於中國和東方,以及其他的科學文明和工商業落後的地區而言,卻實在有左右影響的足夠力量。
現在要講現代青少年的思想與心理問題,而它與西來的「飄」風,卻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此,首先要向大家述說我親自經歷的兩三個小故事,以便從側面來透視它的正題。
美國青年觀念中的現代文明第一個故事:五、六年前,有一位美國來華留學的學生,跟我聽課將近六、七個月,有一天晚飯後,我們開始閒談,他問我:「你常說我們要先發起救世救人的志願,才能作學問,那是為了什麼?」我當時很驚奇的說:「你聽了這樣久中國文化的課,對於這種基本的精神,還沒有弄清楚嗎?」他說:「我只問你為什麼要濟世救人?」我說:「你沒有覺得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慘痛嗎?」他說:「這個世界在現世紀中科學文明如此發達,人們多麼幸福,哪裡有太多的痛苦呢?」我說:「你沒有看到因為科學文明的發達,促使世界第一次、第二次的大戰,多少人受害受苦?而且戰爭的悲劇還未就此終場?」他說:「這兩次世界大戰也只是局部性的。如果以整個世界來說,到底很有限。大多數地區的人,都很幸福。這個時代真是最光輝最美麗的時代。」我聽得獃了!同時,也明白了美國現代青年們的思想與心理。
我接著問他:「美國青年們和大多數的美國人,都和你這種觀念一樣嗎?」他說:「大概如此。」我便說:「假如你是澳洲或瑞士的青年,一定早就認為我是瘋子,拂袖而去了!可惜你不是東方人,更可惜你不是東方的中國人,所以對於現世紀的文化思想所造成歷史的慘痛事實,以及有關的災禍,並沒有親自經歷那麼多的教訓。一時和你也說不清楚,慢慢的再交換意見吧。不過,我也因此瞭解你們國務院裡的『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錯誤心理。更明白你們所謂的中國通,根本上便患有先天性不通的偏見。」他最後又說:「你們常常說我們患有民族優越感的心理病,其實,我在東方一年多,住過日本、印度,又路過東南亞等地。現在跟你們住了六、七個月,我發覺最富於民族優越感的是東方人,尤其是東方的中國人。」我笑說:「你已經沾有中國文化師生之誼的禮貌,你不好意思說民族優越感最強的是我,對吧?」說完了,有許多未盡之意,便在彼此哈哈一笑中結束了這一次的談話。
美國教授觀念中的中國文化思想
第二個故事:四年前,一位美國某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在暑假期間訪問東方。因為他讀過我所著《中國特殊社會問題》的英文譯本,特別安排與我碰面,又提出好多問題。其中,他問到:「中國經過幾次等於亡國的時代,但是這個國家、民族、文化,不但沒有亡掉,而且每經過一次歷史的災難,反而更加光輝而強大,這在西方歷史上,幾乎是絕無此例,這是什麼力量?」我當時簡單明瞭地答覆他:「這是文化統一的力量。」他聽了,雖然手裡不停地在作筆記,但是他的態度充滿了懷疑。我不等他再問,就說:「當我們在春秋戰國時期,和歐洲一樣,諸侯之國大小數百,言語、文字、經濟、交通等都各自為政。自從秦、漢統一以來,『書同文,車同軌』,因此不僅是政治上的統一,實在也是中國文化的大統一。後世兩千年來,中國各地的方言、習慣與風俗,雖然還保持各自的慣例,甚之,相隔數里,便有言語完全不同的情形。但是,中國的文字和文化思想,卻完全一致。而且遠及亞洲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因此,後來中國的歷史,雖經歷代政治上的變革,更改了歷史的面貌,但是民族文化的大統一,始終是一貫不變的。假如西方古代的歐洲,文字和文化的統一,也和中國一樣,那麼,西方的歷史便不是現在的情形了。不過,話說回來,正因為西方的歷史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同異互見,所以才有十七、八世紀以後的進步,和今天西方文化在美國表現的情況。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神,儒家、道家的思想,都是要求統一的。」
最後,他提出儒家孔子的大同思想,《禮運•大同篇》裡所述說的情形,豈不是中國的傳統政治思想,就相同於共產主義的社會裡想嗎?我聽了以後,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笑得他一頭霧水,態度頗不自然。笑完了我便說:「非常抱歉!我剛才太失禮。不過,由於你這一問,使我聯想到你們國內所謂中國通的學者們,大概都有同樣的誤解吧?」他說:「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誤解,但是我們的意見,大體都有同樣的看法。」於是我便說:「這的確是你們的誤解,而且是很嚴重的誤解。《禮運•大同篇》所敘述社會政治的理想,它的主要中心,在於每個人人性的自覺,人人要求自己道德人格的昇華,進而達到社會羣體道德的完美。《春秋》的王道、《公羊傳》所謂三世中的太平盛世、道家取法於自然的『無為』之治,都由此傳統的文化思想而出發。至於共產主義的理想,那是想要構成共產社會制度的一種方法,並非真正的自由意思,更不重視人性道德的自覺。你們拿『大同』思想和共產主義同等齊觀,這種錯誤的見解,真有天淵之別。」
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
第三個故事:四年以前,一個留華修碩士的美國學生,和我討論許多有關中西文化的問題,他曾經想把它翻成英文,已經積了好多稿子。有一次,他和我討論自由和民主的問題,我說:「在現代史上,美國人打著西方文化唯一光榮的旗幟,便是自由和民主的呼聲。其實美國人所說的自由民主,只能說是『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並不適合於其他民族、其他地區。尤其對於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中國,更不適宜。但你們自己不明白,更不肯反省,因此美援與美式自由民主思想,對所到的地區所發生的作用,正好與美援成為對等的反感。」
他問:「你所謂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這是什麼意思?」我說:「這要從你們立國到現在,兩百年來的歷史成因說起,相當複雜。總之,由十八世紀到現在,美國的祖先們,雖然帶著歐洲工業革命後的文化,闖進這塊新大陸。但來自英、法、德、奧等國的,各自有一套祖國文化背景的觀念。加上利益共同均沾的思想,因此,而形成你們『民有、民治、民享』的立國精神。但無論如何講究自由和民主,在先天性的骨子裡,都潛在有工商業化的利益和價值的成分。立國之初是如此,到兩百年後的今天還是如此。說句老實話,你們現在的民主政治,幕後的操持者,仍然不能離開工商業資本威力的背景。誠然!美國到目前為止,對其他地區,還並無太大的領土野心,但不能說沒有佔有市場的要求啊!一有如此潛在的存心,加上國內的人們,對外界世局認識不清,受到民主政治牽制的弊害,於是在國際政治上,便舉棋不定,依違兩可。你們想要領導世界局勢,必須要熟讀中國的《春秋》,多學些國際政治的經驗,然後才能瞭解《春秋》中『興滅國,繼絕世』的大義。」到現在,這位美國同學,已經回國在哈佛大學任教,開始教授《春秋》《左傳》了!
我們為了要討論近三十年來,中國青少年們受到美國文化風氣影響的關係,所以首先要講述以上我所經歷的小故事,然後再來探討「彼美人兮自西來」以後的得失利害。
六、孝和愛
以孝道治天下的家庭教育
從中國歷史文化來講,自漢文帝、景帝以後,「以孝道治天下」的教育精神,便已逐漸奠定基礎。而漢武帝時代選舉制度興起以後,社會風氣更加注重品德。所謂「賢、良、方、正」之士的選拔,促使政府與民間社會,自然而然注重家庭教育,以人格培養為其重心。到了魏文帝以後,竭力提倡孝道,由此使得歷代帝王在政治思想和政治措施上,形成了「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名訓和準繩。然而「孝道」是宗法社會氏族中心的家庭教育的標準,它有時與國家觀念或忠君思想,不能兩全其美。唐代以後,為求「忠孝」思想的統一,便將《孝經》和「大孝於天下」的精神調和貫串,而產生中國文化思想上的名言:「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以孝道治天下」絕對沒有錯,而且「孝道」是中國文化的特徵。但是在近代三百年來,中國文化的「孝道」卻在歷史政治上出現了正反兩次的巨變。這正如莊子所說,一般人為了提防扒手與偷竊,一定把東西封鎖起來,這是世俗人共通的知識。但是大盜們來了,便挑起箱子,抬走櫃子,而唯恐你封鎖得不牢固,以致有所散失。天下事有如此難料的變化,人心思想的邪正,有如此不定的反覆,如果不好學深思地深入文化哲學的堂奧,豈能深切瞭解一種文化思想的利弊!
所謂「以孝道治天下」的正變,便是清兵入關以後,康熙運用「以孝道治天下」的政策。誰能相信清兵入關後,只以三部書就統治了四萬萬人口的中國呢!相傳愛新覺羅氏入關前後,要滿族子弟,熟讀一部《三國演義》,便知兵法。到了康熙登位以後,在政治思想上,就採用「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祕訣。他要滿族的王公大臣,必須熟讀《老子》。後來又提倡《孝經》,極力揭示「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古訓。把《孝經》配合他的〈聖諭十六條〉,規定在鄉的秀才或族長們,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必須講解誦讀以規訓子弟。老實說,康熙把中國文化「孝道」的特徵,深入到民間社會和家庭方面去,這是他的一大德政,也是他奠定大清政權的一項最有效的措施。但相反地講,他利用了「孝道」作為統治的權術,他用「孝道治天下」的辦法,對付了關西大儒李二曲的不合作主義;同時又採用漢代地方選舉「賢、良、方、正」的辦法,而開了「博學鴻詞」的特科,網羅了反清的遺臣和志士,因此而使顧亭林等無所能為。試想:人人都須作孝子順孫,家家都要孫賢子孝,還有誰家的父母肯叫自己的子女去為反清復明而造反殺頭呢?然而無論康熙「聖朝以孝治天下」的措施是德政,或是權術的運用,此舉可說是「孝道」思想在近三百年來的正變。
大陸變色以後,為了實施文化思想的大革命,對固有傳統文化,做了一番徹底的挖根工作。於是「孝道」思想和宗法社會的氏族觀念,就成為共產思想與唯物哲學最大的敵人。因此,便有清算父兄,紅衛兵清算家庭和殺戮功臣遺老等。這便是近代三百年來「孝道」思想的反變。東西文化的「愛」和「孝」正變也罷,反變也罷,歷史文化的演變,終歸要成為過去的陳迹。但處在歷史夾縫時代中的我們,內遭古今未有的巨變,外受西方思想風氣的壓力,仍然想要講究「孝道」而談家庭教育,恐怕未必能夠盡遂人意。
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思想,並不需要過分急於全盤西化或半西化。事實上,一般的思想大體都已洋化。單從教育方面來講,無論是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乃至社會人心的觀念,都以西方文化教育思想中「愛」的教育為重心。儘管有人作調和論者,猶如運用八卦的「納甲」方式,解釋「愛」與孔子所說的「仁」是同樣的意義。但言「仁」者自論其「仁」,主張「愛」者還自講其「愛」。「上帝愛世人」和「我愛你」、「父母愛子女」、「師長愛學生」,一片模糊,統統進入混淆不清、「一以貫之」的儱侗觀念。其實,這許多「愛」的概念,各有各的範疇,各有各的內涵,各有各的心理作用。唯有真能知「仁」的智者,才可「知其方」矣。無論在美國、在歐洲,父母對子女的「愛」的教育,自有他的文化思想的習慣和範圍,並非一味的「溺愛」。他以「愛」為中心,培養後一代各自獨立奮鬥的精神。並不像我們「拿到雞毛當令箭」,因此而產生新式家庭教育,一味的變成「溺愛」和「亂愛」為能事。這是作為現代中國家庭主體的父母們,必須重新檢討的地方。
與此相對的,作為現代子女的中國青少年們,對於固有傳統的「孝道」,必須瞭解它便是「愛」的延伸,和「愛」的反應。因為大家只從表面去看西方的文化,只看見他們做父母的對子女盡心盡力地付出「愛」,並沒有像中國人一樣抱著「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心理和目的。所以他們的老年父母,老無所歸,「不亡以待盡」地伶仃彳亍以等死的情景,觸目皆是。
其實,這是西方文化制度和社會習慣上的最大漏洞,並非是西方人在根本的人性上就缺乏「孝」心、缺乏「愛」父母之心。據我所知,以及所接觸到的歐、美人士,當然包括青年人,他們思念父母之情,絕不亞於東方人的「孝」心。他們在談話中,也時常流露出思歸與惦念父母家人的情懷。最近有一位法國學生,回國以後來信向我訴說,因為老年父母有意見,鬧離婚,使他內心有無比的痛苦,他因此而生了嚴重的腸胃病。誰說在西方文化的教育之下,便缺乏了「孝心」?只能說他們缺乏了「孝道」的具體精神和制度而已。
由此可知「孝」便是「愛」的延伸,也便是「愛」的反應。誠然,過去有些孔家店的店員──後世的儒者們,錯解「孝道」,強調「孝道」的理論,將「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認為是千古不移的定律。其實,早在周、秦以前,在《易經》的「蠱卦」中,便已隱約指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所以「蠱卦」的「爻辭」上,便有「幹父之蠱」、「幹母之蠱」的觀念。但做父母的,雖然被蠱惑而有不是的事,但在子女的立場來說,仍然需要以最大的「愛」心而為父母斡旋過錯。所以孔子也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但是後世以訛傳訛,或語焉不詳,便把「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觀念,變成了鐵定如律令的誡條。
同時做父母的,更要瞭解中國文化的「孝道」思想,並非只是單面的要求,它是相互的情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必然的因果律。孔子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每句下面那個重複字,都是假借作為動辭來讀。用現代觀念來說,就是:倘使父母不成其為父母,或父母沒有盡到做父母之「愛」的責任,只是單方面要求子女來盡「孝」,那也是不合理的。其餘各句的觀念,依此類推,同一道理,當然不必重複細說。
現在我們不厭其煩地反覆討論了傳統觀念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概略,既不是否定以「孝道」作中心的家庭教育的價值,也不是接受從「愛」的教育出發的便是真理。現在我們所講的目的,只是說明我們這一代對於家庭思想,與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數都處在東西文化交流撞擊的夾縫裡,正在新舊觀念混淆不清的矛盾現象中發生偏差。尤其是一般新式家庭的父母,外受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皮毛影響,對歐、美家庭教育方式一知半解的崇洋心理的作祟,於是將錯就錯地仿照那些外國電影,而將不中不西的洋盤思想,奉為金科玉律。但在骨子裡,又潛伏著傳統文化思想的血液,「望子成龍」與「光耀門楣」的觀念,並未完全拋卻。於是便造成此時此地,在家庭教育方面,產生了問題兒童和問題青少年的事件。結果,不是怨天,便是尤人。再不然,便埋怨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錯誤,自己好像置身事外,一無過錯似的。其實,要講我們青少年的思想與心理問題,就必須正本清源地從家庭教育的檢討開始,而不能將一切過錯,都由我們後代的子女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