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節選一】
樂觀是大力
大林慈濟醫院常住志工黃明月分享:院長在母親節當天給大家一個驚喜。在志工上完課時,帶著禮物進來,雖然只是一根香蕉、一顆蘋果、一個他們自己手做的三明治,可是突如其來的感恩,讓志工感動到流淚。
母親節只有一天嗎?應該時時刻刻都是母親節。這讓明月想到一位非常令人感動的母親──月嬌。
有一天,明月陪著法親在耳鼻喉科看診時,碰到月嬌,見到她臉上終於出現有別於過往哀傷痛苦的神情,綻放出穩定堅強的光采,已經走出陰霾的堅毅表情,讓人為她感到開心。
月嬌有個兒子,名叫建恆。二○一○年七月,建恆就讀警專一年級時,發現眼球似乎有點凸出,而且眼壓很高,因此前往眼科求診。經過繁複的診斷流程後,醫生宣告他得了罕見的淚腺癌。因為學校在臺北,建恆在臺北的醫院開刀割除腫瘤,醫生在開完刀之後直截了當向他說:「這已經是末期,你要趕快做電療、化療。」這話晴天霹靂,讓建恆不知所措。在與母親討論後,他決定若要長期治療,就回慈濟醫院。
在大林慈濟醫院,負責電療的劉醫師在看了建恆的狀況後分析:「你想保住眼睛嗎?你還這麼年輕,如果電療一定會傷到神經,這顆眼睛勢必會保不住。」醫師眼神流露出不捨。
事實上,建恆所患的淚腺癌,不只是把腫瘤拿掉如此簡單就可以,經過蘇泉發醫師進一步診斷,因為癌細胞已經把整個眉骨侵蝕了,導致眼球勢必要挖掉。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月嬌一家難過哭泣不已。但與醫療團隊討論的時候,建恆卻是展現得非常堅強與篤定,讓月嬌感到非常感動與感恩。
在醫療團隊討論前,醫生先為建恆做了全身掃描,確定沒有其他轉移後,才進行臉部的處理。所幸檢查沒有發現其他部位的轉移,只在眼窩周邊有出現癌細胞,但如果要全部清瘡,傷口是非常大的,不只是移除眼球,甚至連額骨周邊一些地方都要割掉,所以由眼科、整形外科、神經外科等各個專科的醫師與專業人員群組成醫療團隊,共同討論並負責執行此次手術任務。月嬌一家人非常感恩在這過程中,有如此多人為這事付出努力與心力,這樣的一個力量,著實令人感動且內心溫暖。
手術後,當眼科醫生找建恆的父母親討論眼部整形,是否要放置義眼時,建恆的父母親六神無主,拿不定主意。建恆看到父母親陷入兩難,毅然地主動說:「這是我要面對的人生,這是我要面對的傷口,所以我來做決定,不要再讓爸爸媽媽有任何的壓力。我已經夠不孝了,這樣的身體傷口已經讓他們夠操煩了。」他冷靜地跟醫生討論細節,讓醫生深感敬佩。
建恆接受了這次的開刀手術,但他希望可以保留較完整的顏面,有尊嚴地走過後半輩子。開刀前,建恆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感恩,如果開完刀出來,你們看到的是我的顏面有傷,那個傷可能是不好看的,請你們不要哭泣,我接受它了。」一瞬間,爸爸媽媽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流下來……
手術後,至今三年了,他的眼睛裝了義眼。可是因為眼窩骨頭很大,縫隙導致傷口還沒完全好。月嬌說:「每天至少換兩次到三次的藥,手稍微壓下去,膿血就從眼窩裡流出來。剛開始的時候,實在是很嚇人,但現在已經不怕了。初期則是用抖動的心、抖動的手去幫他處理眼睛的傷口。真是太感恩了,我兒子是我的老師,我好感恩我有這樣一個兒子。」她又說:「建恆的意志力真的讓我好感動,有時候我們在換藥的時候會聊天,他也知道生死勢必是一定會面對的。有一天他跟我說:『媽,如果有一天真的無常來的時候,我想我們就不要再計較了,我們要坦然地接受,但是我比較不喜歡、也很害怕遇到壞鄰居,所以不要幫我土葬。』其實他在用較委婉、帶點幽默方式表達他希望將來採用火葬的儀式。」這對母子還可以如此坦蕩蕩地談生論死,令人感佩。
月嬌更感慨地說:「建恆面對病痛的態度讓我既感動又感恩,也穩定了我們一家人的情緒。他時時刻刻都展現冷靜鎮定,也用非常宏觀亮麗的想法,讓我原本無助的心情,慢慢安定了下來。」
後來建恆開始上班,他勇於報考高普考,竟然在一萬六千人只錄取六十個人的考試中,拿到第十六名的成績。他只靠一隻眼睛,挑燈夜戰準備功課,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堅持讀十幾個鐘頭的書,如此日以繼夜。媽媽看了,曾經心疼地說:「需要這樣讀嗎?這樣太累了吧!」建恆卻說:「師公上人三點半起床都不喊累了,我五點算什麼!」建恆考的是有關法院職務的工作,所以需要懂一點法律的常識;五個月內他完全自修,沒有補習,若是看不懂,就回頭再看,一遍又一遍。
月嬌回憶:「我兒子的疾病,真的讓我好感恩。因為他讓我遇見好多生命中的貴人,在慈濟的醫療體系中,法親的關懷很多很多。尤其是兒子的生命事件,讓我覺得是一個老師的示現。我也非常珍惜每一個我們相聚的日子,不管這個生命的長短,我都會好好珍惜。我都好感恩。」
建恆也說:「我好感恩喔,我沒有被疾病打倒,現在還可以擁有一份正常穩定的工作,要感恩太多人了。」爸爸則是說:「我看到兒子每天這樣,就開心地笑了。原本應是悲慘、可能會用負面的態度來面對這個癌末的疾病,因為建恆的樂觀,卻引導全家坦然地面對這個隨時有可能再復發的狀況。」
建恆是生命的勇者,在病痛纏身之時,可以克服心理、克服生理的狀態,還帶著眼睛的病痛,在一萬六千人當中考上了第十六名,非常不簡單!生命勇者隨時都處在一個樂觀的情境中,這種樂觀,給了人最大的力量。因此,我們要問,什麼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呢?如果能把我們每一個生命活好,安定我們的心,讓我們身心不為所亂,讓父母看了也很歡喜,這就是真正的報父母恩。
《藥師經》上說:「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病人身體康復後,如果有所祈求,只要「至心」,十分專心念誦,不只病痛能解除,還能消災延壽。就如捐髓者,髓捐給人,還為他人祈願,期待對方恢復健康時,能再去做好事。虔誠的心綿延不斷,不只能解脫病痛,還能健康延年。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則,康復後,要更用心為社會人群付出,發揮生命的價值。若只會呼吸、吃飯、玩樂、享受,對人生沒有貢獻,壽命再長都沒有用,來人間只做一個消費者,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彼世界是哪個世界?不論是西方極樂世界,或東方淨琉璃世界,只要有心發願,必定能固守此一道心,不會退轉。除了道心、正念不退轉,也能生在淨土不再退轉,不落入三途六道,直到「得菩提」──正等正覺。修行的目標就是如此,不是有病才去持咒念佛,平時生活中,就要好好培養這念心。善心祈願,用虔誠善良的心,為普天下人的人祈禱,不為自己,就是大我無私、大徹大悟的人生。
【內文節選二】
心要像汪洋大海
大林慈濟醫院志工黃明月分享: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嬤,由兒子陪著來醫院,明月很納悶,阿嬤的兒子最近剛升任主管,聽說很是忙碌,怎麼會有時間陪媽媽?
於是問他,他才回說:「我已經將主管職務辭掉了,我要全心陪媽媽。」
明月聽了非常感動,也才知道阿嬤上禮拜因為身體不舒服去檢查,發現是惡性腫瘤。阿嬤的兒子服務公職,卻能在媽媽生病後,毫不猶豫地辭職回家,難怪阿嬤雖然身體不舒服,卻笑得很開心。
阿嬤滿足地對志工說:「我這個兒子很孝順,我的孩子們現在都輪流陪我睡覺。」阿嬤生了九個孩子,在身旁陪伴她的至少都已經五、六十歲了,還能每個晚上陪媽媽睡覺,這種心意,實在很不容易。
於是明月想到阿嬤的孩子這麼孝順,一定有其原因。她問阿嬤:「妳有生氣過嗎?」阿嬤說:「我每次快要生氣的時候,就提醒自己說,嗯?怎麼又氣了,不是說不生氣了嗎?怎麼又生氣了。嗯!不可以,現在脾氣要降下來,不能生氣。」
她說從前年輕時,除了九個孩子,還要照顧自己年邁的阿嬤,每天忙得團團轉。人一忙,就容易失去耐心而生氣,傷害到家人的感情。這位阿嬤很有智慧,每天都對自己說:「不能生氣、不能生氣,心要像高速公路那麼大一條。」因此她維繫了家庭和樂,也讓子女樂於親近、孝順。
後來阿嬤發現心像高速公路還不夠,更要像汪洋大海,「好的要留住,不好的放水流,心要開闊,這樣才能裝船隻。」阿嬤平常講話都引經據典,而且開口都是好話,原來她愛聽收音機,聽到好話就在心裡記下來,照著去做。
阿嬤雖然沒讀什麼書,但說出來的都是感恩的言語,都用寬恕他人、原諒別人的態度,隨時警惕自己,修正自己。她甚至跟明月說,除了心要像大海般開闊,再來,她的智慧還要像山一樣高。
這位阿嬤實在是一位模範母親,用心而且賢淑,因此九個孩子都很孝順,這樣的人生值得了!真的很令人羨慕。但是社會上能有幾個這樣的家庭啊!真的不多。如果能像這樣正確的教育,父母慈愛,子女孝順,能推動到整個社會,不知道有多好!
在佛法的六波羅蜜,就是六種修持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之中,阿嬤不生氣,是忍辱;對家人和顏悅色,是布施;隨時提醒自己,更是精進。煩惱根源有三:貪瞋癡,根本煩惱不除,智慧絕對無法生起。佛陀教育我們,愛發脾氣的眾生,要用慈悲來教導,用慈悲停止他愛發脾氣的心念。社會人士每天所面對的環境與人,缺少讓他培養慈悲的氣氛,也就是缺少「境教」。
我們應該要感到自己很有福;我們周圍的環境,時時刻刻都能讓我們培養慈悲心,時時刻刻都能制止我們的瞋心、制止我們的脾氣──想想,我們是不是很有福?
精進也很重要,在三十七道品的五根五力八正道中,都有精進根、精進力及正精進。人的一生很短暫,時間能讓我們累積功德道業,有時間就要加緊腳步精進,絕對不要「進前腳、停後腳」。
阿嬤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即使教育程度不高、家境不好,只要能依照佛陀的法教,認真修行,生命品質就可以不斷提升,在人世間得快樂的願望,也就沒有達不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