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我寫書很少有前言或後記的,因為我總是認為該說的話在內文中已經說了,其餘的就是「多餘的話」了。但這書較為特別,不得不多說兩句。我之所以會寫這本書還起源於二○一三年六月初認識柯基生醫師,當時我要寫姚靈犀的文章,專程去拜訪他,他給我看他所蒐藏的姚靈犀的著作,包括從未出版過的詩詞手稿,也給我看他所蒐藏的中國各地的「金蓮」繡花鞋。最後還給我看了楊翠喜的珍貴照片。
對於楊翠喜和「丁未政潮」我曾寫過文章,對於晚清的政局也多少有所涉獵,但要寫成專書,就要詳讀更多的史料。正史在這方面提到的並不多,屬於官方說法。還好在晚清各家筆記中記載不少,但這類記載也同時犯了一個嚴重的弊病,那就是游談之雄,好為捕風捉影之說,故事隨意出入,資其裝點。因此我在書中花了不少篇幅追本溯源並詳加考辨,其目的無他,在求「逼近」歷史真實。
歷史是一條長河,陳陳相因,互為因果。但有時你也可「唯取一瓢飲」,就如同歷史學家黃仁宇寫《萬曆十五年》一樣,我寫這書其實集中在寫「光緒三十三年」(丁未)。歷史有其必然,也有其偶然。沒想到的是楊翠喜一介女流卻是引爆這「丁未政潮」的導火線。貪污、賄賂;金錢、性;買官、結派;政爭、淫樂……層出不窮,是世紀末的頹敗。難怪三、四載後,大清帝國終至覆亡。
我採用類似紀錄片的方式,分章來敘說這段歷史事件,不是小說,但寫出許多具體而微的事實。我總認為歷史的真實是在細節,過去的許多史實總是被粗枝大葉的處理,沒有細節其實也就得不到真實的感受。當然這要感謝許多歷史學者查考出新的文獻,例如清宮的許多原本「留中不發」的檔案,還有最近陸續出版的種種日記,如惲毓鼎日記、那桐日記、徐世昌日記等等,讓我們更瞭解許多事件的來龍去脈。
晚清時已經有大量的照片出現,從照片中去解讀歷史事件,尤其是更具體而具說服力。今年(二○一五)八月我就在上海圖書館聽歷史學者姜鳴先生,從清朝的老照片中去解讀歷史,深感震撼。於是在本書中我請柯基生醫師寫了〈一代名伶〉、〈絕世金蓮〉兩章,從照片中去解讀楊翠喜,柯基生醫師是國際上研究金蓮小腳的專家,自有其精闢的論點,同時也蒙他不吝地將其珍藏數十年的楊翠喜照片首度公開,誠意可感。為此我也努力尋找書中出現的人物的照片數十幅,這將為此書增添其可讀性,讓您真的目睹觸摸到這段歷史。
僅綴數言,權當後記。
蔡登山
二○一五年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