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8 項符合

美國人:一種跨文化的分析比較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我是因為對美國文化有興趣才會找...
轉載自博客來  很差  2017/08/28
我是因為對美國文化有興趣才會找相關書藉看。 全書 287 頁, 看了 50 頁, 看不下去, 慘不忍睹。的確是誇文化分析, 西方、非西方、中國、印度, 只是, 關於美國人的內容確實太少。我明白必須有比較才能了解, 但實在是少得可憐。 讀後能留下關於美國印象的, 不到2...
美國人:一種跨文化的分析比較 美國人:一種跨文化的分析比較

作者:愛德華.史都華米爾頓.班奈特 / 譯者:衛景宜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3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美國人:一種跨文化的分析比較

美國──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卻也是最不被理解的民族。

曾為世人嚮往的「美國夢」,卻因殘酷的貧富差距而幻滅。
曾經世界上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將可能隨著川普的當選,淪為地表上最荒謬的巨大笑話!
一個充滿矛盾、令人既愛又恨的民族。我們對她的認識,有多少來自事實,多少來自偏見?
媲美《菊花與劍》的跨文化經典研究,《美國人》呈現出美國文化的複雜與矛盾。原來,在自信、剛強、樂觀的外表下,美國人像你我一樣,脆弱而渴望肯定。
無論是走訪世界各地的美國人,或是去美國求學、經商、旅遊的外國人士,都察覺到與美國人溝通的困難。美國人經常出人意表的行為,輕則妨礙了相互的交流,重則惡化成雙方的衝突。對美國人而言,歐洲人似乎世故狡猾,東方人則陰晴不定、感情用事。然而,在經過了更緊密的接觸之後,我們應該知道,此類矛盾的根源是文化差異與刻板偏見,而非人與人之間的敵對。

早在1972年,為了化解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隔閡障礙,美國認知心理學家愛德華.史都華(Edward C. Stewart)與傳播學者米爾頓.班奈特(Milton J. Bennett)合力撰寫了本書,旨在藉由協助美國人對自己能有更多的「自知之明」,破除偏見,促進美國人與其他族群的溝通交流。

為此,本書對美國文化模式展開全面、深刻的研究。從美國人的感官認知、語言習慣等抽象思維結構,到個人、團體、組織、禮儀等社會關係的理解、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歷史與個體的交織互動、再到他們對競爭、合作、愛情、友情等價值判斷,《美國人》系統性的分析了美國人的一言一行背後的深層動機。輔推出即廣受學術界與實務界好評,不僅成為研究美國文化與美國人性格的經典著作,更是各國外交、企業、NGO組織在與美國人溝通合作時必備的參考書

在嚴謹的學術分析之外,本書透過具體、生活化的案例,鮮活地呈現美國社會中各種有時有趣、有時可愛的文化性格。譬如:

美劇《紙牌屋》主角法蘭克永遠都選擇與敵人硬碰硬,《冰與火之歌》中每個角色都性格火爆。這是為什麼?《美國人》告訴我們,正面衝突對於東方人來說可能太過粗魯,但美國人認為率直地表現自己的看法,這才是真誠的展現。
世界上唯一有靈魂的只有人類,其他一切都只是個巨大的機械結構,根據一絲不茍的理性原則在運作。所以美國人熱愛憑數學來認識世界,遊歷外地的美國觀光客最想知道的是一個建築的長杜、寬度與高度,NBA、MLB每場球賽的表現都可以用無數的統計數據來呈現。誠如《魔球》顯示,數學是致勝王道。
美國人推崇平等,享受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即使是在講究階級嚴明的軍中也會看到軍官請小兵喝咖啡。
過於單純的人際關係,使得美國讀者看不懂托爾斯泰小說中俄國人複雜的親屬稱謂。
由於尊重個人的意見與表達,美式英文比起英式英文要更加的簡單隨性。英國人講話愛用精準的動詞,但美式英文充滿了get, give, take, make等等意義模糊的動詞。
美國人強調自由、發自本意、無拘束的人際關係。因此參加婚禮、生日、宴會,都並不需要特別準備禮物。事後的一聲「謝謝你,我玩得很愉快」作為回報,足矣。刻意凸顯自己的好意,或是期待受贈者回報,反而讓美國人不自在。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美國一向以民主文化聞名。然而,美國同時有強烈的英雄主義傾向,在美國政府或企業組織當中,主事者經常能全權決定(並負全部責任)。這與強調「稟議」的日本組織文化恰恰相反。
由於根深蒂固的個人主義思想,以及天真到近乎偏執的樂觀主義,美國人都堅定篤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白手起家」(self-made man)反映了美國西部拓荒歷史留下來的牛仔精神:一匹馬、一把槍就能伸張正義、建功立業。實踐自我的驅力與夢想成為「美國夢」與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的基礎。「提著鞋子把自己舉起來」(pulling themselves up by their bootstraps)、「恨不得生出自己」(almost give birth to oneself)、「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等英文俚語生動地反映出這樣的精神。

這種文化特徵有時會造成其他民族與美國人之間彼此的誤解,甚至衝突。在宏觀的政治社會層面上,個人主義的信仰使得美國人難以接受盛行與歐洲的社會主義與大政府思想,在推動社會福利、全民健保上也遇到相當強烈的民意反彈。種種都使得美國在外國人眼中的形象受損。在個人互動層面,由於堅持平等的人際關係,對於仍然承襲了封建傳統、保留貴族作風的歐洲人,美國人經常覺得格格不入。遇到凡是講究輩份資歷的日本人,美國人更是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由於喜歡用數學來思考,美國人說出「每家平均有2.3個小孩」之類讓外國人感到荒謬無情的話。而美國人率性、肆意的交友行為,更讓較拘謹保守的歐洲人或東方人認為他們不是太過放蕩無禮,就是太吝嗇小氣。

然而,除了美國文化對其政治形成的侷限,以及與外國人之間可能的誤解之外,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深刻地呈現出了美國人心靈深處得面對的內在矛盾。由於強調個體的獨立與完整,美國人不認為個人與其所屬的家庭、地域、工作單位、國家歷史有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如此一來,美國人的個體反而顯得非常的空洞薄弱。這種空虛感有待於個體藉由後天的積極行動來實現補充,於是,跟一般美國人自信大方的形象相反,美國人其實有顆敏感、脆弱、需要被同儕肯定的心靈。為此,他們會積極地證明自己,努力的經營人際關係,但這裡又出現了第二個矛盾:在一個非常強調平等與個人自由的人際網絡當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扁平,且缺乏展現多層次的親密程度的語言與儀式。對親密與愛的渴望,竟然無從表達!

簡言之,本書細膩地刻畫出一個既樂觀又脆弱、既熱情奔放卻又左支右絀的美國人形象。想破除關於美國人的種種迷思與謠言,想瞭解自由、平等、個人權力等等價值是如何在美國人生活中被實踐,《美國人》是各位讀者深度理解美國的必讀之作!

本書特色
1.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從人類學家的角度深度剖析美國文化的書。
2.在美國已風靡四十餘年,是所有大學與跨國文化工作者必備指南。

作者簡介:

愛德華.史都華(Edward C. Stewart)

為美國認知心理學專家,畢業於德州大學的心理學系,隨後在美國多所大學任教。他生長於一個異族通婚的家庭,家族成員來自法國、瑞士、美國南部、以及巴西,以致於他自幼即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很有銳利的觀察能力。

米爾頓.班奈特(Milton J. Bennett)

在太平洋各小島擔任和平隊志工(Peace Corps volunteer)的經驗讓他對不同民族截然不同、但各具特色與智慧的文化模式著迷不已,畢業於明尼蘇達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之後,於波特蘭州立大學任教,鑽研跨文化交流與自我意識研究,並於1986年成立了非營利教育單位「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stitute),2006年成立了「跨文化發展研究中心」(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班奈特發明的「跨文化敏銳度發展模式」(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在世界各地被大量運用在跨文化訓練課程以及評估溝通能力上。他也經常旅行於歐洲、日本、中國、美國之間,倡導在全球化時代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必要性。

班奈特另外著有《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譯者簡介:

衛景宜

現任廣東暨南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專長為英美文學、美國華裔文學、比較文學研究。著有《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編著《跨文化語境中的英美文學與翻譯研究》等書。

TOP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李亦園(中央研究院院士,《人類學與現代社會》等書作者)
TOP

作者序
二十多年前,為了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這本書首次面世。從那以後,跨文化心理和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有長足的進步,推動了我們在該領域的知識水準與專業技能,並使更多的人在異質文化交流中變得卓有成效。今天的世界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人們對瞭解其他文化和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在文化交流中較能應付自如的人相對來說仍是鳳毛麟角。

從事跨文化工作的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文化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許多重大事件的真正根源。每天早晨,報紙上不斷提醒讀者美國對日本的貿易呈現逆差,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學家們紛紛...
»看全部
TOP

目錄

譯序
第一章 跨文化問題的分析架構
第二章 知覺與思維的文化模式
第三章 語言與非語言行為
第四章 行為模式
第五章 人與社會
第六章 世界是什麼?
第七章 我是誰?
第八章 跨文化溝通中的實務註釋
TOP

商品資料
  • 作者: 愛德華.史都華、米爾頓.班奈特 譯者: 衛景宜
  •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31 ISBN/ISSN:9789869335393
  •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頁 開數:25開
  • 類別: 中文書> 社會科學> 文化研究
圖書評論 -   評分:
 我是因為對美國文化有興趣才會找...
轉載自博客來  很差  2017/08/28
我是因為對美國文化有興趣才會找相關書藉看。

全書 287 頁, 看了 50 頁, 看不下去, 慘不忍睹。的確是誇文化分析, 西方、非西方、中國、印度, 只是, 關於美國人的內容確實太少。我明白必須有比較才能了解, 但實在是少得可憐。

讀後能留下關於美國印象的, 不到2%。時間都花在了解分析方法及詞語意思, 實在是關於主題美國人的實際內容, 接近零。同樣的頁數, 作者選擇在寫中國、寫印度, 美國反而成了則寫, 實在無法接受。

順手快讀50頁後的段落, 仍是老樣子的手法風格。浪費時間。
 本書即從美國人的觀點出發,以諸...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7/01/05
本書即從美國人的觀點出發,以諸多文化分析模型解釋美國人面臨跨文化交流時所產生之行為,嘗試客觀地分析行為與背後所依據的文化價值觀,再進一步與其他國家進行系統性比較。書中不僅有大量的知識及理論佐證,也適時適量舉出時事或案例作為輔助。可以將本書視作了解美國人行為的參考依據,同時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反思觀點。

美國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近年已逐漸發展出一個我們不再熟悉的狀態,尤其於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更掀起一波討論的高峰。不可置否,台灣無論是在政經、文化或其他層面,或多或少也正走在美國路徑上。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美國之巨變,進而反躬自問?這本書也許能作為拉近彼此認知的第一步。
 純粹只講書名, 個人認為&q...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6/09/08
純粹只講書名,
個人認為"一種跨文化的分析比較"這個翻譯很冗,把"一種"和"的"三個字去掉,既不影響書名的意思又更顯得簡潔。
此外Perspective這個字的意思偏近"透視"、"洞察"、"觀點",跟"分析比較"實在有點距離,而且既然都已經說是"跨文化"了,再用"比較",語意上變得有點redundancy, 若純用"分析"二字,勉強算過得去吧。
所以儘管對本書有興趣,看到這樣的書名譯法,也不太敢買了。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純植甜點素學研究室:不用雞蛋、乳製品、白砂糖 完美復刻經典必吃甜點,東京純植甜點專賣店「Dragon Michiko」獨家配方!
作者:山口道子
出版社:瑞昇文化
出版日期:2022-09-07
66折: $ 270 
博客來 - 今日66折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作者:戴夫‧埃文斯,比爾‧柏內特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
66折: $ 211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解放大腦:拯救過勞,拒絕爆腦!理解大腦慣性,預防工作倦怠,奪回你的心智自主權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02
66折: $ 25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深井:案簿錄.浮生 卷六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
出版日期:2024-06-13
$ 25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排球少年!! Complete Illustration Book 結束與起始 全
作者:古舘春一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1-11-29
$ 85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3
$ 3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初戀所向無敵!(全)
作者:依子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0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貓就該有貓的樣子(全)
作者:ときたほのじ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0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阿公的跟屁蟲
作者:奧黛莉圓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30
$ 25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無法傳達給你。(2)
作者:みか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0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神奇筆記本:輪盤與信仰的神奇交會
作者:劉駿豪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06
$ 284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