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東漢張仲景(150-219年)著《傷寒雜病論》,雖然著作有近二千年歷史,但仲景建立辨證論治臨床理論,為中醫辨證論治的奠基人。東漢末年,社會動亂、戰火綿延,加上天災頻頻發生,導致連年疾疫流行,使得張仲景面臨拯救橫夭的責任;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也給大量醫療實踐應證,著作《傷寒雜病論》一書。傷寒,仍指廣義的外感熱病統稱,即是急性傳染病,當時嚴重大流行,給人民帶來極大的危害。仲景有大醫精誠、豐富的智慧及臨床經驗累積,著作立說,建立理、法、方、藥的特點,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造《傷寒雜病論》劃時代臨證醫學經典著作。
《傷寒雜病論》成書後不久即散失於戰亂,直到北宋校正醫書局校訂,始有今傳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前者專論傷寒,後者專論雜病。歷代研究兩書相當多,有注釋、發揮、方論及歌括等。
今讀劉希彥撰《道鑒傷寒論》,以道家思想來學習仲景之法,道家思想盛行於漢代之前,而仲景是東漢之前經方的集大成道鑒傷寒論――病怎麼好?人體自己知道4者,東晉葛洪曾說「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道家醫學是大道至簡,化繁為簡,仲景以六經辨證,用藥以方藥對證,用藥只有76味,基本治法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澀等,在方劑則繼承古人著作《湯液經》的內容,所載112方,選藥精準,組方嚴謹,配伍優良,藥量恰當,療效可靠,至今仍廣泛應用。知《道鑒傷寒論》將以繁體字在台灣出版,樂為序推蔫。
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 張永賢 教授
2016年3月17日 八十六屆國醫節
為劉希彥君至簡古醫序:
夫原始本無醫,繁衍億萬年,海龜無醫保,其壽亦過千。何哉?
昔黃帝問岐伯,以上古天真洩養生千古不傳之秘。養生至易,但天真耳。人若不天真,百病必纏身。故聖者調心以安命,愚者保形以貪生。老子曰:人之所保非人之寶。惜陋者不聞也。莊子云:通天下一氣耳。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者也。使爾病,使爾康者,皆此一氣之順逆通阻耳。暢則通,通則久;阻則滯,滯則結,結則強,強必危脆不救。心曠則神逸,百骸理順,骨氣通達,何病之有哉?若心塵積垢,必五臟不爽,邪病生焉。心不能督統行氣,次之以藥石針砭以導氣行血,通滯化瘀。使人身病者非藥石之故,解困救厄者亦非藥石之能,藥石豈可奈病何?但借勢耳!
上天有好生之德,聖人不棄人,自岐伯至秦越人扁鵲、張仲景皆知本者也。何謂知本?知藥石醫病,病不可毀,但隨其消息,導有入無耳。
道鑒傷寒論――病怎麼好?人體自己知道
仲景之後,人以藥為賴,以病為寇,勢同水火,人非亡於病,多亡於藥矣。悲夫!
劉希彥君,天縱之士,提庖丁之刃,以無厚入有間,解仲景古方,如土委地,不著一塵。莊子嘗言:千歲之後遇一大聖,是旦暮遇之也。仲景之有希彥,信哉斯語!信哉斯語!希彥子誠可為仲景之亞,余見劉氏子,知中道可複,必可待矣!
乙未六月 竹山書院山長 張真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