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六十年的獨立史》分量雖厚,但讀來輕鬆,因為它一反主流作風,走淺顯易懂的路線。馬丁.梅雷蒂斯以敘事體寫下現代非洲史,書中沒有草包學者的裝腔作勢、性別論述或後殖民時代的憂慮。他探討非洲每個較大的國家,告訴你它們在獨立之後的遭遇。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鋪陳,讀來痛快。非洲的統治者會痛恨它……其中有些強人根本是怪物。梅勒迪思以平鋪直敘、不帶感情的口吻描述他們的生平……這些暴君的故事讀來扣人心弦,但說到發人深省,其實在於梅雷蒂斯冷靜地摧毀某些非洲英雄……梅雷蒂斯的書清楚表明,這塊大陸停滯不前的禍首是領導無方,誠哉斯言!」——《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丁.梅雷蒂斯Martin Meredith
記者、傳記作家與歷史學家,是非洲現代史方面的專家,針對非洲的議題與現狀寫了大量文章。
出版過的重要著作包括:《穆加比:權力、掠奪和辛巴威的鬥爭》( Mugabe: Power, Plunder, and the Struggle for Zimbabwe);《曼德拉傳》( Mandela: A Biography)。
十九世紀末「非洲瓜分」(Scramble for Africa)期間,歐洲列強幾乎把非洲大陸全部據為己有。在柏林、巴黎、倫敦等首都召開的會議上,歐洲政治家和外交官就他們想要在非洲建立的利益範圍討價還價。他們對非洲遼闊內陸所知甚少。在那之前,歐洲人所認知的非洲,乃是海岸線,而非大陸;他們在非洲的存在,主要侷限於貿易用的沿海孤立小飛地(hinterland);只有在阿爾及利亞和非洲南部,有較大型的歐洲人聚落生根立足。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領地重組。德國的殖民地被英、法、比和南非聯邦(Union of South Africa,一九一○年建立的英國自治領)瓜分。坦干伊喀(Tanganyika)移交英國;西南非移交南非;領土窄小的盧安達—蒲隆地轉給比利時;多戈蘭(Togoland)和喀麥隆(Cameroon)被英法兩國瓜分。為了回報一次大戰時義大利的支持,英國把朱巴蘭(Jubaland)給了義大利,成為義屬索馬利蘭的一部分,肯亞的邊界則往西移。除此之外,非洲境內的邊界不變。
Ex Africa semper aliquid novi——總是有新東西出自非洲
本書頗有厚度,加上非洲大陸國家眾多而敘事紛雜,整體而言,沒有一個中心思想主軸,推測作者可能設定不可太過偏於一嶼。突破文字障後,稍微紀錄幾個統治者的人名,對照書中所附地圖,即可輕鬆閱讀之現代非洲史,走淺顯易懂的路線,沒有困難艱澀的學術理論,字裡行間少有數據,避免細節問題,描述非洲每個較大國家獨立之後的遭遇。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鋪陳統治者統治行為。主要敘述每一個國家的高層政治發展。
非洲國家統治者多為獨裁統治,只有波扎那,模里西斯與尚比亞是被認證有公平選舉民主國家。有些強人統治者根本是怪物,除了少數政治事件明顯有外國勢力干預外,作者指陳非洲大陸停滯不前的禍首多為領導無方。詳查作者背景後發現,此種說法有為英國的殖民與獨立政策脫罪之嫌,依照強國人說法,英國素有國際攪屎棍的封號。殖民地印度搞了印巴分治,又多一個克什米爾問題。中印邊境問題之麥克馬洪線。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的普什圖尼斯坦問題。科威特獨立與伊拉克交惡問題等。貝爾福宣言造成阿建國對立。緬甸孟加拉的羅興亞問題自然也是英國人的傑作。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個地域卻因為種族問題無法統一,自然也是英國分割民族治理政策結果。回到非洲國家獨立,英國不斷拖延獨立之虞,要不就是培植殖民地的親英反政府武裝部隊,造成此地難以團結發展的結局,也難怪統治之後總有不同部族可以拿起武器反抗或者稱之為作亂。君不見香港從未有民主選舉直到中英談判歸還中國之後,英國末代總督開始建構香港民主制度,這倒是有趣,香港居民還要感謝英人給他們自治意識!奇怪為何統治多年都不談!要歸還前才談,倒是真會惹事給中國處理。
感嘆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同樣是殖民國度,南韓歷經戰亂,立基於國家殘破之際,歷經多年奮發突破各種艱難內外考驗,國際金融風暴,在這個時間2020年卻已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非洲整個大陸各國人謀不臧,絕對的權力導致腐化,習慣於殖民帝國的沉淪,遊走於東西兩大強權之間,接受各方的救濟支援,學習英法行政官吏的貪腐及殘暴統治手段,卻無宗主國的法治基礎與工業基礎,天災即人禍,不斷頻繁發生於上帝眷戀的山水寶地,雖蘊藏大量資源,土壤肥沃可培育各式各樣豐碩的農產品,養成居民依賴於單一物產的出口。這裡的子民需要上蒼的垂憐。各樣不同遭遇的故事卻是一樣風格的政治領導者,換湯不換藥的獨裁威權與生活奢華,打壓內部異議份子,這些利己行為都可以被接受,只要發展民生經濟!民眾的願望很簡單,豐衣足食即可。非洲大陸上滿布不同宗教,多樣化語言種族,因為地理限制而隔離出的部落區域,一百九十個族群,被殖民宗主國硬生生的分割各地。哪一個國家可以稱之為非洲的天堂?極為少數國家政經發展較好也是飽經其他考驗波折,看似非洲的復興,卻是面臨各自各樣的內外處境夾擊而自我衰退,連進入被稱之為紅磚五國的南非都面臨困境,何況是其他國家!歷經十年發展後的今天,未來是否光明!
由於帝國的殖民教育不週完,後殖民時代的地方領袖,既無治國經驗,更無建國準備。在面對突來的勝利時,有人自覺無知識又無能力,頓時手足無措;有些人則自信過度,近乎病態。新興的民選政權,幾乎無一例外,不是陷入內亂就是淪為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的法西斯統治。統治者操弄民主機制,以全民公投合理化政府的不法行徑,欺瞞無知百姓,營造個人英雄形像,沈溺在黨派鬥爭與竊國分贓中。為結集黨派內聚力,攬權者醜化異己,撕裂族群,操弄族群仇恨;將國家推入內戰的悲慘境界,像南非曼德拉(Nelson Mandela)總統那樣力行族群和協的統治者真是鳳毛麟角。除此之外,書中並未指陳英法等國皆假借民主正義公理等名義干涉內政,隱而未顯的證據在書中曾書寫到法國傭兵替某國驅逐反對者部隊,希望當權者投桃報李的答應形式民主化。並未書寫到美英等國更假借金融手段,利用非洲國家負債需要援助時,給予有條件的金援。這一點就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韓國,美國假借援助之名,掏空韓國掌握三星。英法殖民國家畢竟野心難掩!輔仁大學王芝芝教授在暨大電子雜誌中曾對剛果戰爭談到非洲殖民的前因後果,可以參考看看。
2005年本書出版。2011稍事修改再版發行,並未包含知名的阿拉伯之春運動。此事件終結本書中談到幾個獨裁統治多年的領導人,部分政權勉強度過,如阿爾及利亞總統解除十九年的緊急狀態而全身而退。蘇丹獨裁者自1989年軍事政變上台,總統統治長達30年,直到2019年政變後被推翻。突尼西亞的政權領導者由1987統治到該年結束。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1981年接替由被刺殺的沙達特後領導到該年下台,繼任者兩年後再度發生軍事政變,非洲各國的政權搖擺於專制與動盪之間。北非的摩洛哥政治改革後減少部分高壓統治手段。幾個發生零星示威的國家,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亞,吉布地等區域草草帶過。非洲又經歷十年發展至今,多年後書籍市場雖有非洲相關主題,內容集中中國對於非洲的各個殖民產業分析、或者專注人物或單個國家的介紹與詮釋,依然沒有幾本如同本書般,從全面而宏觀的角度,詳細耙梳非洲在二戰後獨立浪潮開始直到近期發展的歷史脈絡。世界上經濟發展快速的國家,前二十名除了中印之外,幾乎都在東南亞與非洲,前十名至少四個到八個位在非洲。是否面對光明的未來?
對於非洲現況可以參考其他以下書籍。主要著重於近期經濟成長與中國在此主導的優勢地位。
爭奪非洲 Der Afrika Boom: Die große Ü berraschung des 21. Jahrhunderts
下一個全球經濟引擎:非洲,從黑暗大陸到草原矽谷(翻閱,訝異非洲現今的發展) The Lion Awakes: Adventures in Africa’s Economic Miracle
下一座世界工廠:黑土變黃金,未來全球經濟引擎與商戰必爭之地 非洲
The Next Factory of the World: How Chinese Investment is Reshaping Africa
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
法文原文書名 : La Chinafrique,翻譯為【中國非洲】
烈日帝國:非洲霸權的百年爭奪史1830-1990
歐洲強權的非洲殖民地有葡萄牙的莫三比克與安哥拉、比利時之剛果,義大利在利比亞及衣索比亞,法國方面在阿爾及利亞為主及西非與中非薩哈拉沙漠等附近區塊法語國家。英國在非洲則南北都有知名的殖民地,埃及及蘇丹在北,南非與相鄰國家在南端,曾經規劃創建開羅-開普敦鐵路 (英語:Cape-Cairo railway)。英國的非洲縱向佔領政策,又稱縱斷政策,相對法國的非洲橫向佔領政策,又稱東西軸心計畫及橫斷政策。在1945年代起之前已獨立的國家有四,埃及,南非,衣索匹亞,賴比瑞亞,最後一個是美國黑奴解放後回鄉建立的國家,受美國控制及深。埃及多次亡國,當年是附屬於大英國協。南非以阿非利卡人(Afrikaners)也就是歐洲白人移民建國。衣索匹亞曾被義大利統治二戰後宗主國戰敗被英國託管後獨立。同樣受英美勢力控制。
本書隱而未現之背景是非洲國家獨立原因--二戰。歐洲國家在戰後必須放棄殖民統治,因戰爭徵招非洲人與殖民統治者肩並肩地和法西斯主義作戰,被殖民者看到殖民母國的脆弱,竟然需要他們所看不起的非洲人協助抗敵的英國,或是未經完全奮戰就屈服於納粹的法國,當時殖民地分成接受法國維琪政府指揮或是支持戴高樂為守的自由法國陣營。很多獨立英雄同時也是二戰戰爭英雄,對本身的作戰能力增添了無比的自信,促使他們有決心要完成去殖民化及獨立建國的目標。
獨立背景是歐洲人對非洲殖民,造就大英帝國,讓法國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國力衰退下仍有緬懷其歷史光榮的機會,也促成德國將殖民地的經營看成歐洲強權必走的軌道,畢竟是違反歷史潮流的發展。國內有識之士暮鼓晨鐘的提醒,殖民地的反抗行動雖給予統治者極大的壓力,產生足夠的藉口為維持文明秩序而對抗暴民,以延續其殖民統治。
本書前言簡介歐洲的殖民歷史,經歷奴隸輸出、遭殖民強權瓜分後邁入現代國家,殖民統治長時間後消滅各各反對勢力,慢慢穩定卻少有實質建設,現代化的交通與學校都是為了資源輸出與方便統治。龐大的區域倚靠各中間人作為行政的代理人,這些人可能受過教育,可能是部落酋長,也可能以少數民族統治大多數民族。這些是二戰後的背景。
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掛鉤,歐洲各國及駐在非洲的行政官員帶領非洲進入西方文明世界,當地人民雖被迫接受殖民統治卻有益自身發展(台灣目前政治人物對於日本統治的看法亦如是)。這是對自由與平等價值的妥協。當地軍人出身的盲目愛國主義者,將非洲視為展現男性粗獷狂野氣質的場域、或滿足個人虛榮心與晉身政治菁英的跳板,結果是去殖民化的動力無法集結,延宕了非洲民族獨立建國的時間。加上世界對於歐洲各國不肯捨棄非洲殖民地的強烈批判,及原宗主國國家整體弱化造成殖民統治的困難,不得已選擇誠實面對歷史結束極具爭議的殖民主義。
西非的黃金海岸成為非洲英屬殖民地中首個獨立的國家-迦納共和國。夾雜於埃及國王被推翻,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英法干預而釀成危機,美國干預等事件再再顯示英法帝國的勢力衰退,納瑟成為阿拉伯英雄與領導者之一。延宕多年的阿爾及利亞戰爭,除了發現石油的誘惑外,此地也有法國移民。其他法國領地如塞內加爾與象牙海岸等中非國家即便獨立也需要法國的經濟金融支持,法國駐軍,西非法郎與中非法郎。西非英屬殖民地如奈及利亞,獅子山,甘比亞依照當地政經狀況次第獨立。以奈及利亞為例,人口非洲最多,種族複雜南北不合,難以找到共同接受的法案才導致獨立難以完成。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當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剛果使用剛果法郎。追尋宗主國比利時法郎,剛果資源豐富,當獨立領導人作風瘋狂,美國的暗殺領導者計畫,各部族之間戰亂頻繁。肯亞發起茅茅起義後不久才獨立。以南非為首的非洲南端各國,羅德西亞,波扎那等國,當地白人眾多,利益龐大,箝制黑人發展。葡屬安哥拉與莫三比克受到當時葡國獨裁領導者高壓統治。國內政局暫時平穩。
非洲新興國家獨立之初,世界原物料價格看好,西非諸國的經濟蒸蒸日上,全非洲各國成立非洲團結組織,中國與古巴出現在此,後者以建立共產國家鼓勵支持各地游擊隊。各個領導人開始專斷貪婪腐敗獨行,間或各國政變方可能更換領導者,獨立二十年非洲發生四十場政變,非洲乾旱往往帶來飢荒,主政者卻依然故我。東非三巨頭,坦尚尼亞,烏干達,肯亞。以阿敏世界名聲最高,最後的蘇格蘭王。中非總統後宮佳麗甚多,甚至有一個台灣外交單位特別安排的華人后妃。非洲持續發展,各國借錢準備工業化,導致外債高築,發展成效在教育,農業產品受天災與世界收購價格的變動而上下起伏,只靠農業與礦產出口發展有限。故事繼續大致不脫各國總統狗皮倒灶的敘述。
暴君的故事讀來扣人心弦,發人深省在作者冷靜地摧毀某些非洲英雄。書寫叱咤風雲人物的生平豐碑,精心建構英勇地基,而後的章節裡徹底拆除那些虛幻巨構。統治多年時間的洪流,即便巨石將會鬆動,引發後續效應不可小覷。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後,為脫身於非洲殖民地的兩地反抗勢力,造成兩個國家獨立,在地勢力談判不均導致安哥拉內戰。南非更在乎於一下子減少中間國家屏障,更加強種族隔離避免政局更替。這些政治衝突,放在六七十年代美俄對抗的時代,雙方都投注大量資源在此,非洲的獨裁者在此利用其戰略地位在超級大國之間縱橫捭闔。當被認定站邊時就會有免費大量金援。
眾多的事件起因始末交代清晰,來龍去脈一目了然。大致上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探討各個重大的劇變—從充滿希望的獨立時期到晚近種種不光彩的事件,世界所認識的非洲事件,多國獨立之非洲獨立年,蘇伊士事件,平實的七十年代,轉眼間到達知名的衣索匹亞大飢荒,作者陳述領導者慶祝當選十周年,對於即將到來的可能性飢荒未做任何防範作為,細膩描寫由上到下如何掩蓋否認發生飢荒,直到新聞片傳遍世界,We are world美國援非的慈善歌曲。蘇丹與查德相鄰的雙兄弟皆有內戰,眾多外國勢力如利比亞,法國,奈及利亞等國均有參與。結者就是世界天譴的愛滋病,盧安達與薩伊早有發現卻因主事者否認延誤治療,目前依然以非洲各國染病率極高。一九八零年失落的十年,經濟衰退,外債無力償還,無恥的官僚和殘暴的軍閥,換得國家四分五裂,戰亂不休。重要是蘇聯垮臺讓一干非洲國家失去倚靠,外界金融援助多要求民主選舉,這時候政黨收買選民,廣發福利,從而使國家走向腐化,或者各種選舉舞弊手段紛紛出爐,作者再度詳實報導。由一九九零到九六年,撒南四十八國家,三十七個舉行多黨選舉,一半以上獨裁者繼續掌權。就在此時經不起多年貿易制裁的南非政經鬆動,畢竟白人地主資產者也要生活與發展。非洲民族議會開始崛起,世所矚目的曼德拉釋放然後被選為國家領導者,和解與重生發生在這個土地,面對光明的未來。
黑暗在各各角落滋生,伊斯蘭兄弟會等各激進組織在埃及與阿爾及利亞發展,貧富不均加上飢荒等問題成為阿拉伯之春的導火線。索馬利亞各組織之間內戰,很長一段時間無政府狀態。美國在非洲最有名事件,黑鷹事件。雖然當地人死傷慘重但是美軍無敵的神話被擊落。這也影響後段事件,就是鼎鼎大名的盧安達種族屠殺事件,在此更是尖刻批判了西方政府在非洲大陸的徒勞和偽善,不作為與作為只使那塊大陸更為黑暗。在當年的氛圍中已經醞釀大屠殺的土壤,聯合國維和部隊與其他駐軍相繼不理,美國前一事件的陰影。造成大屠殺無人干預,可以看到每一個機會都遭虛擲,出於族群動機的殺戮和掠奪性機會主義聯手打造出苦難與混亂日益加劇的煉獄般世界,西方的干預對此只是幫倒忙。不知道是真實如此或國籍意識作祟,作者對於法國駐軍與相關人員皆無好話。然後就是蘇丹的達富區域。剛果內戰四年難民無數、賴比瑞亞、獅子山的內戰,該地的鑽石礦淪為軍閥們互相流血爭奪的血鑽石。奈及利亞的內戰,接者是安哥拉與辛巴威。一段既艱苦又讓人眼界大開的旅程,基於作者對於眾多非洲國家領導人物的觀察,地理與歷史的掌故剖析,使閱讀者擴大了見聞。問題是尋常讀者則有人物眾多,事件紛多等困擾,可以了解一個輪廓卻很難細膩熟知每一個國家的發展與整體現況。畢竟非洲國家太多。這些領導者多半是獨裁者或長期執政的政治人物,都是透過總統制及選舉的操控進行個人的專政。難得看到人民的活動與心聲。貧窮落後從來是常態,自由繁榮才需要悉心栽培。想達成繁榮,不只要自然稟賦,更重要的還是制度條件。書尾中國出現在非洲這個大陸,至少十年前非洲看似坎坷的命運,連南非都陷入貪腐行政不彰等問題,黑人執政是否可以扛起這個重任,是否也是作者質疑?
全書回顧非洲獨立後所發生動盪與悲情、所取得的進步與發展,匯聚了非洲50年來那些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原則上以非洲兩大殖民母國的英國與法國在這個地區的經營,為主要的討論對象。獨立給非洲的命運帶來了轉機,蘊藏豐富資源與複雜族裔的黑色大陸,世人的歡呼與掌聲中一切都充滿了希望與光明。接者非洲淪為了冷戰時代相互對峙兩大集團的角逐場。今天,非洲成為了悲觀的代名詞,戰爭、貧困、獨裁、腐敗、疾病與種族屠殺以及自然災害等不幸肆虐橫行,幾乎沒有哪個非洲國家僥倖逃脫厄運。經歷強人政治、以及冷戰後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等不同階段,受困於經濟危機、疫情、貪腐、警察暴力、與恐怖組織威脅的人民在哪?由六十年代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的”變革之風”變成布萊爾2001年說“非洲的狀況是世界良知上的一塊傷疤”。等待未來!
作者學養俱佳,記者專業,傳記作家與歷史學家,也是非洲現代史專家。多軸線、多面向同步呈現非洲纏繞難解的歷史進程,如前所述,遍地開花就是沒有中心思想。寫這些事項毫無情緒,似乎只是增加茶餘飯後小故事。巨大時空跨度,鬆散的時間順序將非洲大地編織在一起,敘述作為非洲的拼布被子呈現。平鋪直敘、不帶感情的口吻描述政治人物的生平與事蹟。將形形色色的國家獨立史清晰的梳理與比較。從史實歸納出清晰脈絡,並對這些不同的歷史脈絡進行了相當淺顯易懂的分析整理,譯文也流暢易懂。可以當作了解非洲發展脈絡、建立非洲知識概念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