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是中國跨入世界的密探?還是引起開放的導線?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每年會計算大麥克漢堡(Big Mac)在各國的售價,藉此比較這些國家貨幣的相對強弱,因而被稱為「大麥克指數」。「手機」,其實有類似的意義:製造手機的上百種零件,反應了一個國家整體製造的成本;也因為手機牽涉到「資訊自由」,所以也反應了國家政治狀況;換句話說,這本書說了一個理解中國的「手機指數」。
著名網路思想家克雷.薛基,前幾年從紐約搬到上海。他過去持續關注網路與社會的互動、亞洲與美國的差異,這次他從如何誤打誤撞買了一支小米手機(Mi3),談起小米的崛起,指出這個品牌代表的不僅僅是雷軍的創業成功,它也傳達了中國的一個重要轉變:從Made in China,慢慢成為Design in China。薛基說:「中國世界工廠年代已經正式結束,小米說的是一個『中國設計』的故事。」
薛基指出,小米的雷軍採取了許多全新的模式,不但讓這家公司與眾不同,也開始轉變全世界對中國商品的看法。例如,小米如何從軟體介面起家,再轉進硬體界。又例如,小米緊密與社群結合,帶動起「米粉」的熱潮,更因而讓消費者成為他們的設計師。這些做法與其說是接近蘋果,或許更接近Amazon的思維。
隨著一步一步了解小米,作者也帶領我們看到,一個企欲向國際發展的中國手機公司,如何在中國的商業發展與國家政策間跌跌撞撞。這條歷程上,驚人的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快速崛起,因而讓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同時也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市場;面對網際網路快速藉著手機進入中國,因而讓中國政策時而緊縮時而放寬,在急著製造中國夢與減低政治風險的兩難裡擺盪。
《小米》這本書,是藉由「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藉由「小米」這家公司逐漸在中國嶄露頭角的過程,讓我們快速瀏覽中國的發展。作者身為重要的網路媒體專家,在寫出《鄉民都來了》、《下班時間扭轉未來》等重要書籍後,以清晰好看的語言,指出在中國成為一個成功企業,需要具備的種種條件;更以多項重要觀點,讓我們有一套理解中國的新方式。
好評推薦
「對於想在中國創業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完美的入門書。」—— 《財富雜誌》(Fortune)
「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簡介,它甚至囊括了產業概況、國家歷史的教訓、中國特殊政治的分析,以及薛基對於全球化現行狀態的觀點,還有在這些底下更核心的,中國的未來。」—— 800 CEO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