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編集了泰國與緬甸十二位禪修大師的開示與禪修指導。十二位大師包括阿姜查(AchaanChaa)、馬哈希西亞多(MahasiSayadaw)、孫倫西亞多(SunlunSayadaw)、阿姜佛使(AchaanBuddhadasa)、阿姜念(AchaanNaeb)、阿姜摩訶布瓦(AchaanMahaBoowa)、唐卜陸西亞多(TaungpuluSayadaw)、莫因西亞多(MohnyinSayadaw)、莫哥西亞多(MogokSayadaw)、烏巴慶(U Ba Khin)、阿姜達摩答羅(AchaanDhammadaro)、與阿姜讚念(AchaanJumnien)。
本書從諸實修的法門切入,所談及的法也都是連結到禪修、核心而重要的法教,大師們的開示與指導如寶石般珍貴;編著者以其多年參學經歷,補充了前後幾個章節,指出禪修的目的、要旨、正確的修行觀念與心態、釐清一些可能的疑問等,增益本書的實際並完整。禪修的學習與體驗是人人需要的,禪修是可以進入您的生活的,禪修將令您的生命昇華、自此不同。佛陀覺悟之法、所有禪修大師們的教導,依然活生生地住於世間;邀請讀者、行者受用此書的激勵與引領,找到您自己內在的真實道路。
作者簡介:
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一九六七年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主修亞洲研究。隨即,他在泰國、緬甸和印度的僧寺裡,從一位佛教在家行者成為一位僧侶──接受了六年的訓練。他主要的老師是廣受尊敬的阿姜查(AchaanChaa)、馬哈希西亞多(MahasiSayadaw)、和烏•阿沙巴西亞多(U AsabhaSayadaw);非常幸運地能夠親近本書中所介紹的幾位大師,接受教導並修行。一九七二年回到美國,還俗。傑克・康菲爾德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教導禪修,是將南傳上座部(Theravada)佛教的修行引進西方很重要的一位老師。多年來,他致力於整合並積極推廣東方心靈教導,讓西方學生、西方社會更能親近此一傳統。傑克也擁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他身為人夫、人父、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麻薩諸塞州巴里的內觀禪修會(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以及加利福尼亞州伍德凱利的精神磐石禪修中心(Spirit Rock Meditation Center)的創始老師之一。他的著作包括:《Seeking the Heart of Wisdom》、《寧靜的森林水池》、《Teachings of the Buddha》、《踏上心靈幽徑》、《狂喜之後》、《佛陀的法音》、《原諒的禪修》、《智慧的心:佛法的心理健康學》、《The Buddha Is Still Teaching》、以及《Bringing Home the Dharma》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過去未來及現在諸佛
有不死法(甘露法)導引世上眾生脫離輪迴
不死法即指聖涅槃
祈願離病好運財富增長
智慧如雨露流注
求三財寶自來(人財、天財、涅槃財)
令脫離輪迴無礙直到涅槃──隆波讚念‧錫拉寫陀
本書中的老師們所體現的,正是真正的佛法傳統。他們是這個未曾間斷教法傳承的持有者,讓此教法傳承成功地以其純淨形式保存了下來並傳遞出去。這些大師們的教導和他們生命的典範,為更多的修行者提供了推動力、啟發與鼓舞──使其正確、圓滿地依循法的正道前行。──金剛阿闍黎邱陽創巴仁波切(Vajracharya the Ven. ChogyamTrungpa)
「離」一切語言文字、「離」一切有形之相,在「離」當中,去找尋與明悟,明悟我們的本來面目,直到全體脫落,得大自在,這是禪的證悟境界。
《法住世間》涵納十二位南傳大成就者內觀禪修的重要指導,清楚教授內觀禪法的原理、步驟,以及保持念住的技巧訓練。南傳禪法簡單樸實,無論是叢林密集嚴謹的修習、抑或自然觀照的訓練等等禪修方法,都是帶我們在不生不滅的寂靜上安心,不去攀取心念所接觸的緣,把心念的每一個緣都放下,我們的心就能不受干擾。
我們要有這份決心,用禪修來迴光返照不死的覺性。願眾生都能於禪修中成就這顆心,自在解脫---------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心道法師
從傑克・康菲爾德和這些苦修僧寺的比丘們的對話裡,讓我們感覺到一股「極度的寧靜」與信念──滲透到一個古代傳統的教法血脈之中。每一位老師強調了佛陀所傳佈教法的一個特別面向,每一位也都代表著此傳承的精髓。──拉姆‧達斯(Ram Dass)
這本精要且珍貴的禪修寶典,可供任何背景的讀者,了解佛法的道理以及多種的實踐法門,真的是自利利他,功德無量。願眾生都能品嚐內觀的法味!──林崇安教授
一趟愉悅享受和啟發人心的旅程,強烈推薦給新學並經驗老道的禪修者。
──瑜伽期(Yoga Journal)
對於禪修的藝術,一本有用、實用的指南。──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1
名人推薦:過去未來及現在諸佛
有不死法(甘露法)導引世上眾生脫離輪迴
不死法即指聖涅槃
祈願離病好運財富增長
智慧如雨露流注
求三財寶自來(人財、天財、涅槃財)
令脫離輪迴無礙直到涅槃──隆波讚念‧錫拉寫陀
本書中的老師們所體現的,正是真正的佛法傳統。他們是這個未曾間斷教法傳承的持有者,讓此教法傳承成功地以其純淨形式保存了下來並傳遞出去。這些大師們的教導和他們生命的典範,為更多的修行者提供了推動力、啟發與鼓舞──使其正確、圓滿地依循法的正道前行。──金剛阿闍黎邱陽創巴仁波切(Vajracharya the Ven. ...
章節試閱
第一章〈佛法精要〉
編著者(傑克•康菲爾德)對想禪修者指出禪修的目標,並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以及面對不同禪修方法時應有的心態。此章共有十項簡介:1.智慧、力量、與知識,2.這些教法的起源,3.透視假象:東方與西方,4.止與觀的禪修,5.念住,6.悲憫與慈愛,7.目標∕無目標,8.密集的∕非密集式的修習,9.覺悟的要素(覺支),10.為什麼寫∕讀法的書籍。
第二章〈緬甸、寮國、泰國的禪修概況〉
編著者給想禪修者,介紹了東南亞的禪修中心、寺院、老師的不同風格,不要從表相上主觀地評斷中心或老師。
第三章〈教法總說〉
編著者給出一句禪修的金言:「無有任何是值得緊抓不捨的。」
第四章〈阿姜查〉
泰國阿姜查禪法的要旨是:「在無論你做什麼的自然狀態中,保持念住——這就是你的禪修。」「我們的整個禪修,就是直接地觀照心。你將會知見苦、它的因和它的止息。不過你必須要有耐心,很多的耐心和忍耐。」這是一種自然的內觀禪法,要在師父身旁薰習一陣子,時時觀照自己的身和心,將修行與生活結合。
第五章〈馬哈希西亞多〉
緬甸馬哈希禪法的下手處是,對當前的身心現象給予「標記」:「當你專注在觀察每一個腹部移動的練習時,在標記每個『起』和『伏』之間其它心理的活動可能生起。心念或其它心理作用,諸如意欲、想法、想像等等,都有可能在每個『起』和『伏』的心的標記間生起。這些都不可被忽略;當它生起時,每一個都必須予以心的標記。」
第六章〈孫倫西亞多〉
緬甸孫倫禪法的特色,編著者說:「藉著念住於強烈呼吸的這種巨大的精進,讓心達於專注;然後堅毅、不動地坐著,完全地體驗著身體上的苦受,深入於內觀的修習之中。利用感受,特別是苦受,是孫倫修法最大的特點。這是一種非常強烈地目標導向的修法,在每次禪坐中將全部的精進(努力)都指向專注與觀的發展,通向涅槃與解脫。」
第七章〈阿姜佛使〉
泰國阿姜佛使所教的禪法強調運用「自然產生的專注」,他說:「自然方式產生的專注,足夠且適合用來內觀,既無害,也不會有藉密集訓練發展的專注所產生的不利條件。」
第八章〈阿姜念〉
泰國阿姜念的內觀方法,其要旨就是如阿姜念說的:「我們必須在所有我們色身(色)、心(名)活動的當下,清楚地觀照。然後我們會知見它們是如何地沒有「我」和是苦。」
第九章〈阿姜摩訶布瓦〉
泰國摩訶布瓦禪師擅長於止禪和觀禪。他以自己的修行體驗來介紹戒、定、慧三學。他說:「如果一個人尊重和喜歡自己內在那些正確的、好的、優雅和得體的特質,他就會以這種方式來表現行為,個人是這樣,和他人交往也是這樣。能夠自然地避免掉和這些好行為相反的行動(行為),表示在他內在的品格中就已經有戒了」「定(三摩地)有三種。第一種是剎那定,心短暫地變得不動搖地專注與寧靜,隨後即退開。第二種是近行定(近分定),和前者類似,不過更長的持續時間。第三種是完全的──安止定(根本定),這是微細的、穩固的和無動搖的…。」
第十章〈唐卜陸西亞多〉
緬甸唐卜陸禪師教導的是「念住於身體三十二個組成部分的修法」,他說:「念住於身體各個組成部分的修習所導向的不只是內觀(觀),也是在心的寧靜的專注(定,止)上一個至高的修習方式。」
第十一章〈莫因西亞多〉
緬甸莫因禪師的教導有兩個部分。禪師在開示的一開始說:「第一個部分是就阿毗達摩的觀點對於世間諸法的基礎概念的教導;第二個部分是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內觀禪修修習方法的敘述。此修習特別著眼於從對(身體)姿勢移動與改變的觀照中所生起的內觀洞見,這導向了更進一步的內觀與智慧的階次,而這正是此修習的主題與成果。」
第十二章〈莫哥西亞多〉
緬甸莫哥禪師強調在禪修練習之前對於法的基本瞭解是很重要的。這是禪修的先決條件。他所教導的觀禪修習有三個階段。「首先是在專注(定)上的念住或覺知;第二個是在五蘊生、滅上的觀照;最後是導向一切行法──身心生滅止息之道的清楚知見。」首先禪修者以入出息念令心專注作為開始。然後修習轉換到在心識或受上的禪修。最後只是對五蘊──身心過程的生與滅的了知而已。
第十三章〈烏巴慶〉
緬甸烏巴慶老師所傳的禪法,要求學員在內觀中心接受密集的訓練,內容包含戒、定、慧三學。戒是守五戒、定是修習入出息念、慧是觀照身上的感受,直接去體驗無常。
第十四章〈阿姜達摩答羅〉
泰國達摩答羅禪師的內觀方法是從身體的感受下手,他說:「有兩個重點要提的。首先是我們必須經由在每一根門(sense door)的觸所產生的受(feelings)來發展內觀(洞見)。色蘊是剎那剎那定的發展與產生智慧的基石,因此我們必須念住於在眼、耳、鼻、舌、身、意六入處(sense bases)的觸所生起的感受(sensation)或受(feelings)。第二個重點是,持續不斷是在禪修中成功的秘訣。」「貪欲在所有六個根門生起;因此,利用感受──念住地觀照,以在所有根門中捨棄(中止)貪欲,是修習的鎖鑰。」
第十五章〈阿姜讚念〉
泰國的阿姜讚念於此處回答編著者與修行相關的二十二個問題。對於今日眾多老師所教的不同禪修方法,阿姜讚念說:「整個佛教的修行可以總結在一句話中:無有執取。經常,即便非常有智慧的人仍然會執取一種對他們有效的方法。他們還未能完全地放捨對他們的方法、他們的老師的執著。他們還未能融於所有我們的修習的共同性。這並不是說,他們可能不是好老師。」
第十六章〈進一步提問〉
此章編著者(傑克•康菲爾德)回答二十個問題,藉以釐清讀者對本書內容的一些疑問,並順便補充佛法的相關知識。
第十七章〈其它現行的上座部佛教的禪修法〉
編著者將上座部另外一些與禪修相關的方法略做檢視,分成十二項:專注(定)與安止定、觀想影像、呪言和唱誦(誦唸)、在呼吸上禪修、姿勢與移動、智識禪修、感覺狀態的禪修、虔誠信仰式的修習、規矩與紀律、服務與慈善、更高的教導與其它修習、大小乘和其它乘、回到智慧。最後一項總結了所有的佛法禪修都是以智慧導向解脫,而後放下對方法或技巧的執著,自在地活在世間。
第一章〈佛法精要〉
編著者(傑克•康菲爾德)對想禪修者指出禪修的目標,並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以及面對不同禪修方法時應有的心態。此章共有十項簡介:1.智慧、力量、與知識,2.這些教法的起源,3.透視假象:東方與西方,4.止與觀的禪修,5.念住,6.悲憫與慈愛,7.目標∕無目標,8.密集的∕非密集式的修習,9.覺悟的要素(覺支),10.為什麼寫∕讀法的書籍。
第二章〈緬甸、寮國、泰國的禪修概況〉
編著者給想禪修者,介紹了東南亞的禪修中心、寺院、老師的不同風格,不要從表相上主觀地評斷中心或老師。
第三章〈教法總說〉
編著者給出一句...
目錄
讚念長老祝福
心道法師推薦序
林崇安教授 導讀
中譯序
邱陽創巴仁波切 序
拉姆•達斯 序
序言(二〇一〇年版本)
前言
第一章 佛法精要
第二章 緬甸、寮國、泰國的禪修概況
第三章 教法總說
第四章 阿姜查
第五章 馬哈希西亞多
第六章 孫倫西亞多
第七章 阿姜佛使
第八章 阿姜念
第九章 阿姜摩訶布瓦
第十章 唐卜陸西亞多
第十一章 莫因西亞多
第十二章 莫哥西亞多
第十三章 烏巴慶
第十四章 阿姜達摩答羅
第十五章 阿姜讚念
第十六章 進一步提問
第十七章 其它現行的上座部佛教的禪修法
常用佛學名相
關於作者(編著者)
附錄(緬、泰、印度、斯里蘭卡…等禪修道場資訊)
讚念長老祝福
心道法師推薦序
林崇安教授 導讀
中譯序
邱陽創巴仁波切 序
拉姆•達斯 序
序言(二〇一〇年版本)
前言
第一章 佛法精要
第二章 緬甸、寮國、泰國的禪修概況
第三章 教法總說
第四章 阿姜查
第五章 馬哈希西亞多
第六章 孫倫西亞多
第七章 阿姜佛使
第八章 阿姜念
第九章 阿姜摩訶布瓦
第十章 唐卜陸西亞多
第十一章 莫因西亞多
第十二章 莫哥西亞多
第十三章 烏巴慶
第十四章 阿姜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