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耶穌,我們了解的永遠都不夠……
與耶穌「零距離」接觸,親身體驗「神性」之美
一位牧羊人的真實見證‧耶穌行腳的深刻記錄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讀者好評
迷途人生的靈性指引,啟發內在良善的光明鑰匙!
本書來自於一位牧羊人亞倫(Aaron)與耶穌共同行腳的紀錄,他以第三人稱的角度,闡述耶穌四處行腳的見聞。亞倫比耶穌年長,從耶穌一出生的時候就見過祂,也與祂度過許多美好地孩提時光。因此在本書中,我們可以一窺耶穌的成長歷程,看祂如何透過與萬物的相處學習,在經歷許多挫折與磨難後,憶起自己的內在「神性」(Divine),進而成為眾人景仰的「大師」。在這些故事中,耶穌所扮演的不只是一個神的使者,更是一位導師、啟蒙與治療者的角色;祂雖身有異能,但不到緊要關頭絕不輕易展現。對於所遇見的每個人,祂不只治癒他們的外在病痛,也使人發現自己內在的本質。祂能看見人們內在的那顆鑽石,透過引導、溝通,甚至是以身示範,在潛移默化中讓我們發現「愛」。
面對富人:祂喚起了他們的「同理心」。
面對窮人:祂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天賦」。
面對小偷:祂啟發了他們的「良善」本質。
面對病人:祂讓他們找回「活下去」的意義。
而對於每位讀者,在閱讀本書的同時,可以發現祂無處不在;而藉由「神性之愛」滋養內在,我們可以褪下層層偽裝、覺察身上的恐懼,最終找回內在最純淨的本質。
在本書中,耶穌帶給我們的「禮物」遠超過教義的傳播,更重要的是啟發了我們內在「善」的種子,點燃我們的內在之光、帶領我們遠離恐懼,相信上帝的旨意終將實現。
感動推薦:
「本書中的四十七篇耶穌故事可能從未為人所知,但世人皆曾好奇且問過這個問題:『如果是耶穌的話,祂會如何應對?』而你將在本書找到一些參考。祂長時間與人們生活,而在祂遇見這些人時,祂是如何看待其他人,本書便收錄了這些耶穌純然無瑕的真實人生典範。這些故事示現了對於耶穌純潔、愛與無私人生的洞察。在閱讀的時候,你可以將自己放入每篇故事中,詢問自己:『除了耶穌之外,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怎麼做?』藉此你不只將喚醒內在的神性,更能激發你以更高的覺察、愛與熱情對待週遭所有的人、事、物。」
威廉.歐托克(William Altork)
作者簡介:
芭芭拉.布羅茨基(Barbara Brodsky)是一位傳道者,她是深泉中心(Deep Spring Center)創辦人,於各地舉辦靈性諮詢工作坊,足跡遍及全世界。深泉中心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安亞伯(Ann Arbor),提供人們一個冥想及諮詢的處所,以及非宗教性的靈性教導及學習。
她從一九六○年操練冥想、並於一九八九年開始教授相關課程;她的教學除了揉合了佛教及基督教的基礎,也師法小乘佛教及佐欽大圓滿佛學的傳統。芭芭拉在一九七二年生產後完全失聰,活在靜默裡令她的人生及教學產生鉅變,促使她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的非暴力行為活動;而二○○四年的一場意外,更讓她的一隻眼睛失明。芭芭拉是靈性存有亞倫(Aaron)的傳訊管道,他們共同合作舉行個人靈性引導諮詢及團體工作坊,迄今出版關於亞倫教導的著作共計八本。
芭芭拉曾獲得美國公共廣播網的節目邀請出席,其創作的詩及散文無數。她也曾於紀錄片《一》(ONE: The Movie)中以導師的身分出現,該紀錄片由華德.鮑爾斯(Ward M. Powers)執導,播出後廣受國際好評。
譯者簡介:
溫璧錞
台灣省新竹市人,淡江大學英語系、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現為兼任講師及譯者。譯有《萊霍森林:愛情與背叛的奇幻之歌》(唐莊文化)、《犀牛的影像──鎂光燈下的自然世界》(與金振寧合譯)(獲選中國時報開卷版翻譯類年度十大好書獎)、《可笑的結局(第二輯)》(胡桃木)、《多多鳥之歌(下)》(胡桃木,榮獲1999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
徐國振
南加大工業工程碩士。曾任國防科技研發人員多年。業餘翻譯《一的法則》、《愛與光圖書館》系列資料。目前專注於翻譯有益的心/身/靈的資料。
章節試閱
一 光耀之星
耶穌出生的時候,我還是個五歲大的孩子,在伯利恆小鎮附近牧羊,跟父親和哥哥住在山裡。當時我年齡夠大,已經可以開始陪父親他們夜宿在外了,耶穌出生那天的情況就是如此。記得那一夜,四周寧靜祥和,我裹著毯子,邊烤火邊聽父親和其他人講故事。到了後來,夜色寂寂萬籟無聲,不遠處有一顆極亮的星星,大家都看到了。伯利恆就在我們腳下的山谷中,離夜宿地點有一段距離。
那樣的星星我從沒看過,我在想其他的長輩大概也都沒看過,因為他們全都說不出話來了。看著星星越來越亮,有些人開始覺得害怕,不過多數人只強烈感受到平靜、神奇。大家一定看過十五的滿月映照在雪地上的情景,好像把所有的東西都照亮了似的,那顆星就是如此,遠方的景物彷彿全都亮了起來;祥和感那麼強烈,星光又是那麼燦爛;四周似乎樂音繚繞,只是耳朵聽不到,得用心聽。
我幾度轉世、活了好幾輩子,回首前塵,即使是轉世之際的過渡期,只要回想起當晚那一刻所感受到的愛與神奇,就覺得不枉此生。那一刻,就像人間與天堂之間的大門暫時打開,部分的天堂流入了人間。
當時大家就像是被磁鐵吸住了一樣,紛紛下山往鎮上走。父親打不定主意,他不想離羊群太遠,所以我們就沒跟別人一起走到伯利恆,只站在一千六百多公尺外的山丘上觀望。無論是先前或者後來,我都不曾度過這樣的夜:空中都是天使。這不奇怪,空中本就常有善良的精靈;令人稱奇的,倒是即將降世的這個生命竟有如此力道;或許有人會懷疑這樣的生命是否真的存在,但無論多麼懷疑,也可以感受到現場那種強勁的能量,以及煥發的愛。不僅如此,這個新生命令許多人肅然起敬,他們都察覺到這孩子很特別。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那種深沉的平和,以及深刻的喜悅。雖然我當時才五歲,無法理解太多,卻知道有大事發生了,而這件大事,卻足以深刻改變整個世界。
當時很多人都往鎮上走,我們其他人則守著山坡上的羊群,不敢跑遠。只是,無論當時身在何方,都看得到那個光瀰滿六合的狀態,我到現在還不敢說光是那顆星星發出的,只覺得好像是整個地球自己亮起來的。我們滿心敬畏屏氣凝神,很多大人則開始禱告。
大家在那裡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去鎮上的人陸陸續續回來了,我正在打盹。可是到了破曉時分,萬籟俱寂的時刻,還是模模糊糊聽到身邊的大人交談,說是:「有個孩子誕生了,他們稱之為和平王子(the Prince of Peace),說將來這孩子的教誨會改變世界。」後來,我記得父親強壯的臂膀將我抱起,帶我爬上山上,回到原先生火的地方。我睡著了,滿懷喜悅平靜,這感覺前所未有,之後也沒機會再次體驗。不知怎地,我感覺顛倒錯亂的世界有機會撥亂反正了,有人為這世界帶來了新希望。
雖然我父親和約瑟、瑪麗夫婦不常見面,但兩家有交情,父親和約瑟又是靈修團體的弟兄;因此耶穌誕生隔天,我便有機會隨父親一起走到他們家,探望新生兒,還帶了一隻無母的小羊當賀禮。這次拜訪是我極大的福分,有機會抱抱這個福澤深厚的嬰兒;祂的出現,帶來如此深刻的喜悅。我感覺得到這嬰兒流露著愛的感覺與深沉的平和,祂的哭法跟一般新生兒不同;我現在可以確定,即使肚子餓或者不舒服,祂也不是哭鬧,而是表達自己的需求。大多時候祂只是流露著恬靜氣質,注視我的雙眼時,目光深邃、愛心滿滿。
祂之後的遭遇大家都知道:後來祂的家人為了安全考量把祂帶走了,我有好幾年沒能再見到祂。
二 愛把憤怒帶走了
第一次見到耶穌時,雖然才出生第二天,但我已經完全被祂折服,知道這將是我一生追隨的人。祂只是散發著和平與仁愛的氣質,不過還沒有利用這氣質來展現自己的能力,這是祂相當重要的一項特質。我知道許多人口耳相傳著耶穌所行的奇事,但遠比那些所謂的「奇事」更重要的,卻是祂透過內在深層的仁善,默默表現的無聲奇蹟。
耶穌成年之後,很受小孩子喜愛,無論走到哪裡,只要附近有小孩子,就一定會有幾個在祂身邊繞來繞去;祂真的知道該怎麼跟小孩子溝通,因為祂在每個孩子內心看到了神性(divinity),會用喜樂、慈愛的方式引出孩子們的神性。祂會趴在地上,慈愛地跟小男孩扭打嬉戲,也知道如何哄小女孩,逗得她們呵呵笑。
有時候小孩子玩瘋了,會有點吵;可是耶穌能量驚人,只要輕輕一聲「噓」,就能讓孩子們靜下來。祂從不訴諸言語暴力、羞辱任何人。要是有孩子鬧得太兇,祂也只是抱起孩子,抱到他安靜下來為止,絕不用高高在上的口吻教訓。
雖然我大祂五歲,不過我童年接近尾聲時,我們已經成為莫逆之交。
在我們小時候,有一次耶穌陪我到山裡去。我照看羊群的時候,習慣一個人留在山裡,這回祂父母允許祂跟我一起出去幾天。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打狗,耶穌見狀非常生氣,氣得對我說祂想出手揍人、幫狗出氣。這些孩子我認識,因見我的個頭、年紀都比他們大,所以他們放開了狗。狗跑了後,我們走過這群孩子身旁,坐了下來。才過一會兒,我就能清楚看見耶穌慢慢平息憤怒:我敬畏地看著祂自我轉化,才幾分鐘的時間就平靜下來了。我問祂:「憤怒到哪裡去了?」這個不平凡的孩子這樣回答:「愛把憤怒帶走了。」
耶穌就以這樣的方式教導我:人在遭遇黑暗或負面情緒時,不必對號入座;在負面情緒產生時,更不必害怕或羞愧,因為一旦遇到狀況,負面情緒很可能就會產生,這時只要讓心中的愛汩汩而出,負面情緒自然就能釋放。即使釋放得很慢也沒關係,時候到了自然會釋放的,不必刻意設法推開。只要不要過份關注那些負面表述、心無旁騖,專注地讓愛的力量掌握全局就好了。
二十六 放下的勇氣
另外還有個故事更讓我深深感動,想起來就熱淚盈眶。我還有個兒子,年紀比馬克大,從小就體弱多病,關節有殘疾,我猜這種病可能就是今天的人所說的青少年風溼性關節炎。我非常疼愛這個兒子,因為疼愛,所以想到他以後艱辛的人生路,想到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會痛,我就心如刀割。
因為這孩子走不遠,所以我從不曾帶他去見耶穌。有一次這個兒子病得很厲害,發著高燒身體滾燙,承受極大的痛苦,也因此哭了好幾天。當時我差不多一年沒見到耶穌了,也不知道祂在哪裡。我兒痛苦難當的那一夜,我祈禱:「請來救救孩子!我知道祢辦得到,請恢復他的健康,請救救他!」
就在這時候,我感覺到祂的能量在動。我沒看到耶穌的肉體,但禱告及冥想時感覺得到祂的能量和思想。我接收到的思想是:「你可以允許他回天家,允許他告別這苦難的人生,不要強留他不肯放手。」就在那一刻,我了解兒子就是為了我,他知道我希望他活,才會一直努力想要活下去。這次也是一樣,我恐懼萬分,因為我深愛這個長子。我要上哪裡找到勇氣,送他這個禮物,放手讓他回天家?
那一夜,他整晚都因為發燒而顫抖、盜汗、尖叫、吶喊,簡直是發燒痛苦到從心底喊出來似的。天快亮的時候,燒退了,他神智清楚地看著我,那時我知道我必得取捨了。我知道要是我告訴他「你很強壯,你可一定會好」,那麼這孩子一定會為了我,繼續痛苦地活下去。或者我也可以告訴他:「你有權選擇離開,我愛你,無論你選擇什麼,我都支持。你如果需要離開也沒關係,我愛你。」
知道自己必須有所取捨的那一刻,我感覺到耶穌的大愛能量擁抱著我,我聽到祂說:「沒事的。」突然明白祂說的都是真的,我和兒子都會沒事。他的肉體雖死,但本質不滅,我也會好好的。兒子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看我的眼神充滿感謝。我明白自己已經強留他在世上太久了。那一刻,他只是對我微笑,深深看了我一眼之後,就死了。他需要回天家去了,我不只得允許他回去,更得超越我的恐懼,以愛為依歸。
即使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我依然帶著最深的謝意感謝耶穌,是祂教會我給予兒子這樣的愛。
一 光耀之星
耶穌出生的時候,我還是個五歲大的孩子,在伯利恆小鎮附近牧羊,跟父親和哥哥住在山裡。當時我年齡夠大,已經可以開始陪父親他們夜宿在外了,耶穌出生那天的情況就是如此。記得那一夜,四周寧靜祥和,我裹著毯子,邊烤火邊聽父親和其他人講故事。到了後來,夜色寂寂萬籟無聲,不遠處有一顆極亮的星星,大家都看到了。伯利恆就在我們腳下的山谷中,離夜宿地點有一段距離。
那樣的星星我從沒看過,我在想其他的長輩大概也都沒看過,因為他們全都說不出話來了。看著星星越來越亮,有些人開始覺得害怕,不過多數人只強烈感受到...
作者序
序
威廉.歐托克(William Altork)
這本書收錄的是耶穌的故事,並非取自聖經,而是由我親愛的摯友芭芭拉.布羅茨基(Barbara Brodsky),以及她的屬靈同伴(spiritual companion)亞倫(Aaron)以通靈(實在很不想用「通靈」這個詞,因為很多人已經說爛了)的方式說出來的。之所以將這些資訊公諸於世,目的只是協助喚醒世人覺察自己的神性,並激發人們積極地彼此相愛、憐憫。
在我年輕時,曾經迫於無奈,沮喪地接受聖經與基督教。我知道許多人也有著類似的經驗;有些表達基督教義的方式,比較老派、傳統,無法如預期地啟發我們。多半是受到早期這些負面印象的影響,我才會等到年紀老大不小之後,才體會到自己跟耶穌永不分離。而即使年紀已經不小,我也是在漸漸了解上帝可以接受我「跳出體制」思考、相信之後,才知道自己跟耶穌永遠分不開。
對我而言,耶穌是我核心信仰的重點,是我的指引,天父是我屬靈旅程的源頭。每次讀著亞倫傳達的耶穌故事時,都會發現自己沉浸在耶穌教導的恩典之中,沐浴著祂深不可測的大愛。因此我想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可以體驗到相同的感受。雖然這些故事不是源自聖經,也請允許您的心以開放的態度回應這些故事;如果這些故事跟您產生了共鳴,那麼請把握機會繼續看下去;如果沒有共鳴,也沒關係。故事的前後,可能會有亞倫補充的評論。這些故事都是從亞倫的談話節錄出來的,發生時間前後大約跨越了十五年。誠如亞倫所說,請您以「心之語言」來思考故事的內容。
芭芭拉發現了亞倫的存在,之後還和他成了朋友;在她與我分享這種特殊經歷之前,我必須承認雖然我覺得自己不是什麼無神論者,但還是相當鄭重其事地考量「另一邊來的信使」到底有幾分真實性。時代已經變了,這點我完全接受,我也認為在這樣的時代,要是認為「根本不可能透過其他管道來與神靈溝通」,也未免太愚蠢了。和前幾代人比起來,今天已經有很多人習慣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思考、探索。現代文化多認為,當我們探索生活中的千古之謎,或思考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百思不得其解時,運用新觀念,以更自由開放的角度來考量,根本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有一天,外面下著雨,我的太太到安亞伯(Ann Arbor)享受午後時光。她居然在一家店的門口,實實在在地踩到一張芭芭拉的傳單而滑了一跤,沒想到在拿起來扔掉之後,發現鞋底還卡著另外一張。她覺得這不只是巧合而已,於是就撿起來看,回家的時候她把這段經歷告訴了我,還拿傳單給我看;不久之後我們就決定去找芭芭拉。
接下來的兩年間,我們跟另外幾個人,固定一個月在芭芭拉家聚會兩次。大夥在那裡冥想,聽芭芭拉轉述亞倫的話語;我們不但和芭芭拉變成朋友,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開始輕鬆自在地信任、熱愛亞倫。才經過短短的時間,我們就清楚知道亞倫不只確實存在,而且睿智、體貼、慈愛。
亞倫不討論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他不算命、也不會預言未來事件;不會幫你決定租哪一間公寓;不會明示你跟你心愛的那一位是不是靈魂伴侶;不會指點你該找哪一種工作;更不會告訴你會不會中樂透。無論誰提出了世俗的、沾沾自喜的膚淺問題,亞倫都只簡單而慈愛地指引我們發現更好的境界,而在那裡有我們本自俱足的愛與諒解;他只是敦促我們,要我們更有技巧地思考、行動、生活。從第一次在芭芭拉家聚會到現在,已經過了許多年;然而回首那段日子,我發現他親切的智慧與愛心,依然真真實實地活在我的心中。
序
威廉.歐托克(William Altork)
這本書收錄的是耶穌的故事,並非取自聖經,而是由我親愛的摯友芭芭拉.布羅茨基(Barbara Brodsky),以及她的屬靈同伴(spiritual companion)亞倫(Aaron)以通靈(實在很不想用「通靈」這個詞,因為很多人已經說爛了)的方式說出來的。之所以將這些資訊公諸於世,目的只是協助喚醒世人覺察自己的神性,並激發人們積極地彼此相愛、憐憫。
在我年輕時,曾經迫於無奈,沮喪地接受聖經與基督教。我知道許多人也有著類似的經驗;有些表達基督教義的方式,比較老派、傳統,無法如預期地啟發我們。多半是...
目錄
探索生命書系總序
譯者序
序
關於作者
引言與故事簡介
耶穌的故事
跋
探索生命書系總序
譯者序
序
關於作者
引言與故事簡介
耶穌的故事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