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給家長的話:別讓3C縮短親子關係的賞味期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誰才是寶貝?」在少子化浪潮的席捲下,這其實不該是個問題。但是3C的超強吸睛魔力,卻改變了這理所當然的答案。手機受寵了、孩子被冷落了,我們選擇的做法,會直接反應在孩子的身心狀況上。
面對3C使用這件事,大人總是有許多「是是非非」的理由和藉口,好告訴孩子自己和它們形影不離的「苦衷」,但是看在孩子的眼裡,爸媽卻是「樂在其中」。家長如此表現,但卻又不希望孩子迷戀、沉淪在其中,這種「我行,你不行」的規矩,實在是很難對孩子產生說服力。
日常生活中,無論在家裡、在路上、在捷運上、在公園裡、在餐廳、在戶外,大人與手機常常黏在一起,孩子見識到這樣的畫面,當然有可能照單全收,依樣畫葫蘆。「模仿」是孩子的真本事,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家長更要有心理準備。
我們很容易嚮往螢幕裡虛擬又新鮮的世界,卻也很容易對現實粗心、不在乎,而錯過生活中美好、近在身旁的人事物,就像書中的安弟,或是家中的孩子。「手機為什麼這麼吸引豬呢?」繪本中,這大大的字體換來大大的疑慮與好奇。這件事,不論是小孩或大人都愈來愈迷惑。
我常強調3C本身不壞,手機更是人人愛。但我們卻常不經意的讓它破壞親子關係而不自知,但孩子會抗議!他們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他們所要說的話、傳達的事。在孩子與手機之間,哪一個重要?你必須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然,孩子與手機,現實與虛擬,並非零和競爭、二分的世界。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維持平衡、做好拿捏。前提是自己先覺察、面對,承認自己使用3C的不良習慣,以及為人父母必須優先修正的錯誤。
無論與孩子相處的黃金時間有幾年,都別因過度使用3C而讓這關係打了折扣。九折、八折、七五折……折扣持續下滑。請好好珍惜,切莫讓親子關係進入outlet狀態,再來後悔、懊惱,千金真的難買早知道。
請適時關掉手機,好好關注與陪伴眼前的孩子。真心向各位推薦這本黃志民的作品——《誰才是寶貝》。請細細品味,這將有助於延長親子關係的賞味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