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相信、現在依舊相信人人皆手足,都值得幫助。
我想幫助阿富汗人,我以為憑著善意與些許膽識就夠了。」
《窮人》作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威廉・福爾曼報導寫作原點。
我想幫助阿富汗人,我以為憑著善意與些許膽識就夠了。」
《窮人》作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威廉・福爾曼報導寫作原點。
一九七九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三年後,遠在美國、年方二十三的福爾曼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阿富汗人——他打工攢錢,自費從家鄉輾轉前往阿富汗。他要加入聖戰士行列,與當地人一同對抗蘇聯。
從巴基斯坦一路前進阿富汗,這段看似天真、勇敢,卻又近似荒謬的歷程也成為一個年輕人對於戰爭與人性的發現之旅。
目睹巴基斯坦收容營內的阿富汗難民景況,與流亡異地的將軍、政客,國際人道救援組織的觀察、訪談、互動,福爾曼態度抽離、但情感飽滿的觀察文字不僅記錄下個人複雜的道德與情緒反應,更捕捉到戰爭與流亡中的眾生人性景象。
《阿富汗幻燈秀》的採訪記錄兼具影像感和自傳元素,囈語、跳躍、自我嘲諷的敘事充分展現福爾曼獨有的報導風格,細膩刻劃一個少年服務他者的信念,以及在暴力陰影下糾纏於理想主義的頑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