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曹另有玄機:使功不如使其過,讓倨傲俯首聽命
下屬桀驁不馴,最是令管理者頭疼!不用他吧,他確實才華橫溢;用他吧,他又確實難以駕馭!其實,縱然是再狂傲的人也有他的軟肋,你抓住了,就能讓他乖乖俯首聽命。在這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給我們很好地上了一課。
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常會碰到這樣一些人,他們自恃有某些方面的專長和能力,待人接物狂傲不羈,看不起同事,不尊重領導,遇到問題自以為是。對於這樣的人,管得好可以成事,管不好也足以敗事。
狂傲者往往自命不凡,以為自己是曠世之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一個下屬狂妄到了這種地步,那真是叫管理者頭痛。
對於狂傲不馴的下屬,我們首先應對其性格、特性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如此才能對症下藥,將他們管得服服帖帖。
譬如說,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不會犯錯誤的人。更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個人在自己犯錯以後,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原諒。因為原諒意味著別人對於自己的信任,而有了信任,一個人才能把他能夠做的事情繼續下去或是做得更好。
一些聰明的領導者深諳此道,他們在用人方面不僅善於用人之長,還能巧妙地「使其過」,讓下屬成為戴上緊箍罩的孫猴子,即使本領再大,也要乖乖聽從「唐僧」的調遣。
此策略的妙處在於,它可以輕易使對方產生一種感激畏懼的心理,然後在自責、感激等心理的作用下,自發自覺地以十倍、百倍的努力去發揮自己的才智,以求將功補過,忠心回報自己的「恩人」。這就是傳統的「使功不如使過」的真實效應。諸葛亮在這方面的運用,堪稱是高人一籌。
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為他設計出一套成功的方案:占荊州,據蜀地,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以待時機統荊州之兵,進據宛洛;率益州之師,出擊秦川,以興漢室。諸葛亮出山之後,就是鑑此藍圖來輔佐劉備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下,旨在消滅劉備、併吞江南。此時劉備兵少將寡,軍事上連連失利。諸葛亮認為,劉備的唯一出路是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先有立足之地,再圖發展。於是他親自出使東吳,舌戰群儒,說服孫權,智激周瑜,促成了孫劉聯盟,又從多方面幫助周瑜,為即將開始的赤壁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諸葛亮的判斷,曹操兵敗赤壁後必經華容道出逃,屆時生擒,如囊中取物。但捉後如何處置,倒成了一大問題。他反覆分析後認為,如殺之,則中原群龍無首,勢必四分五裂,你爭我奪,東吳便會乘機向北發展,一旦時機成熟,將會掉過頭來吞併劉備,如不殺,也已滅其主力,一時無力南侵,還能牽制孫吳。若如此,劉備則可乘機佔領荊州,進軍巴蜀,正符合他隆中對時的設想。鑑於此,諸葛亮便考慮起人員的調配。他認為,張飛坦率急躁,捉住曹操後是不會放走的。趙雲忠貞不二,捉住曹操是不敢放走的。而關羽,他不但義氣如山,還曾受曹操厚恩,而且是主公二弟,捉曹後定會釋放。何況關羽還有一大缺陷:憑藉百戰百勝的威名有時傲氣太重,若抓住他「捉放曹」的小辮子,也可屆時給他點限制。主意已定,諸葛亮便將張飛、趙雲、劉豐和劉琦一一派出,唯對身邊的關羽置之不理。關羽忍耐不住,就高聲斥問:「我歷次征戰,從不落後,這次大戰,卻不用我,竟是何意?」諸葛亮故意激他:「關將軍莫怪!我本想派您把守一個最重要的關口,但又一想,並不合適。」關羽很不高興地問:「有什麼不合適的呢?請明講!」諸葛亮說:「想當初您身居曹營,曹操對您多方關照。這次他慘敗後必從華容道逃竄,若您前去把守,必會捉而放之!」關羽抱怨他未免多心,還說自己斬顏良、誅文醜,又解白馬之圍,早已報答了曹操,若再遇他,絕不放行。諸葛亮仍以言相激,終於激得關羽立下了軍令狀,才領兵去華容道埋伏起來。
果然不出諸葛亮預料,曹操在赤壁不但被周瑜燒掉了他苦心經營的全部戰船,還燒毀了一連串的江邊大營。曹兵被火燒水溺、著槍中箭,死傷不計其數。曹操倉皇出逃,又一路遭到趙雲、張飛的伏擊,最後只剩廿七騎,且又人困馬乏,狼狽不堪地來到華容道。突然,關羽橫刀立馬擋住了去路。曹操嚇得渾身癱軟,不住地乞求關羽饒命。其隨從也一個個跪地乞憐。關羽終於念及當初,遂起惻隱之心,不顧事先立下的軍令狀,高抬貴手放走了曹操,灰溜溜返回大營。諸葛亮又照事先設想,特地迎接關羽,更使關羽無地自容。當關羽有氣無力地稟報了原委,諸葛亮裝作惱怒的樣子要對他處以軍法。劉備一再求情,才免了關羽死刑,令他戴罪立功。
諸葛亮精心設計的「捉放曹」,完全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後人每談及此事,都讚揚說:「諸葛亮智絕,關羽義絕。」關羽心高氣傲,唯有抓其小辮子才可任你驅策。
當管理者不能用百分之百的權威震懾下屬,學一學諸葛亮,耍一點小手段,仍然完全可以使狂傲的下屬乖乖地服從領導。
我們總結一下,其實,大凡狂傲不馴者不外乎如下特性。
1.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別人都不如自己,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說話也一點不謙遜,甚至常常硬中帶刺,做事也我行我素,對別人的建議不屑一顧,自信心特別強,甚至可以說是自負。
2.自命不凡,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即使自己做不來的事也不願交給別人去做。
3.性格古怪,喜歡自我欣賞,聽不進也不願聽別人的意見,不太喜歡和別人交往,凡事都認為自己對,對別人持懷疑態度。
關羽絕對是很狂傲的,這從他「傲黃忠」一事就可以看出,簡直視天下英雄如無物。其實,當初若不是看在大哥劉備的面子上,他才不會任諸葛亮調遣。但就是這樣英勇蓋世、狂傲不馴的「武聖」,在諸葛亮面前最終還不是乖乖聽命?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抓住了關羽「重信義」的軟肋,借機下套,按住了他的「死穴」。此手法就很值得大家借鑑。
大體上說,管理者可以這樣做。
1.用其所長,切忌壓制打擊或排擠。恃才狂傲之人大都有一技之長。因此,管理者在看到他不好的一面時,一定要有耐心與他相處,要視其所長而予以重用,絕不能因一時看不慣,就採取壓制的辦法,把他擱在一邊不予重用,否則,只會讓其產生一種越壓越不服氣的逆反心理,在需要用他的時候,他就可能故意拆你的台。管理者碰到這種人,就要想想劉備為求人才「三顧茅廬」的故事,畢竟你是在為整個企業的利益,而不是為你個人的利益求他。因此,在這種人面前即使屈尊一下也不算掉價。
2.有意用短,善於挫其傲氣妄念。狂傲之人雖然在某些方面、某個領域內才能出眾,但他仍有他的不足和缺陷。管理者可利用這點來讓他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以自我反省,減低自己的傲氣。
譬如,安排一兩件做起來比較吃力估計完不成的工作讓他做,並在事先故意鼓勵他:好好做就行,失敗也沒關係的。如果他在限定的時間內做不好,仍然安慰他,那麼,他就一定會意識到自己先前的狂傲是錯誤的,並會從此改正。
狂傲之人一般對自己說過的話不負責任,信口開河,說自己樣樣都能,其實他能幹的也只一兩個方面。這時你不妨抓住他吹噓的話,說這件事情全公司人都做不來,只有他行。而給他的恰恰是他陌生或做不好的事情。他遭到失敗是在情理中的。失敗之後,同事肯定會嘲諷他,令他難堪,這時作為上司的你要安慰他,不要讓他察覺出你是故意讓他出醜,這樣他就會服帖,雖然不可能徹底改掉狂傲的脾氣,但你以後使用這種人時就順手得多。
3.敢承擔責任,以大度容他。恃才狂傲的人總認為自己了不起,做什麼事都顯得漫不經心,以表現出自己是多麼有水準,隨便就可以把一件工作做好。所以,常常會因這種思想而把交給他的事情辦壞。這時候,作為上司切不可落井下石,一推了之。相反,要勇敢地站出來替他承擔責任,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他日後在你面前就不會傲慢無禮了,他會用他的才能來幫助你工作。
不過,在這一策略的運用上,我們還是需要有所注意的。
1.必須具有寬容的氣度。下屬犯錯,卻要給予他足夠的尊重,這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但這同時也體現了管理者的雅量與風度。管理者要想令下屬心悅誠服,沒有起碼的寬容氣度是萬萬不行的。
2.心術要正。此計的根本目的是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在此基礎上努力改正,為團隊創造出更多的利益。倘若管理者心術不正,出於某些陰暗想法有意陷害下屬,抓他們的小辮子加以威脅,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那麼,這個策略就變質了,這樣的領導只能說是一個皮厚心黑的「厚黑專家」。
總而言之,管理者對待狂傲者不能示弱,也不能一味逞強,要以足夠的管人智慧找到讓他俯首聽命的有效方法。在這裡,方與圓的真義得到了極深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