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評論家公孫策推薦:
「本書採用小說筆法,易於入口,若能細嚼緩嚥,則不難體會箇中原因。」
疆域不如楚國,經濟不如齊國,軍事不如魏國,文化不如任何一國,
如此人見人欺的弱小秦國,如何在亂世之中崛起,最終一統天下?
◎從秦國的崛起中你會看見,有了天時與地利,好的管理還得盡人事、求人和!
戰國時代,原本稱霸七雄的魏國,有了絕佳的天時、地利,也有了人才,卻不注重人和,導致好人才外流,甚至反咬自己一口。相對之下,地處偏安的秦國可說完全沒有地利,但卻懂得知才、惜才、用才,並且抓住每次機會,最終跌破眾人眼鏡,一統天下。從秦國的「意外」崛起,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君主與賢臣如何體現孟子的名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尉繚的評論:「聖人所貴,人事而已。」讓自己的國家從十步之遙追趕到並駕齊驅,最後遙遙領先。
回到現代,曾任多家金融集團高階管理職的陳嫦芬,坐上滙豐集團臺灣區投資銀行部門總經理時,碰上研究與業務兩部門主管針鋒相對,並對她「半威脅」表示:不是對方走,就是我走!一直以來,對於同事深思熟慮提出的辭呈,她從不慰留,但這次不一樣。在與前輩討教後,她請這兩位主管進她的辦公室,並各自跟他們要了一張名片,然後開口驚嘆:「哇,原來你們都在滙豐集團工作!」接下來的氣氛異常凝重,兩位主管馬上就聽懂了她的弦外之音。結果,兩人不再對立,她也帶領團隊創造了不少佳績。
在我們有限的智慧中,你我都可以透過歷史不斷重演,學習到管理、領導的真諦。
◎比電視劇情節更精彩、考究;比教科書教的更好讀、鉅細靡遺!
‧商鞅變法很厲害,但沒有秦孝公他也不會成功。
‧一樣是四面楚歌,魏惠王只做了一件事就能絕地大反攻。
‧秦始皇的爸爸是呂不韋嗎?從三面向推理,答案呼之欲出。
‧李斯發憤圖強的關鍵,竟然是廁所裡的老鼠?
‧看中嬴異人「奇貨可居」的呂不韋,先遊說的是一位夫人?
‧幫秦國變法的商鞅,卻逃不過自己訂下的法律?
本書用詼諧的筆法,以及史記的考據,告訴你歷史課本沒說清楚的真相!
◎秦國歷史帶給你我的是什麼?為何人生得從歷史找答案?
要異軍突起,不在於先天的條件,而在於不肯向命運低頭的勇氣;
要出奇制勝,不在於兵強馬壯,而在於沉著冷靜的智慧。
台機電創辦人張忠謀每天花六小時閱讀,其中非常喜歡讀歷史。
從群雄爭霸的時代,我們能夠學習決策之道及分析的能力。
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英國史學家阿克頓說:「歷史是彷徨者的嚮導。」
臺大歷史學博士呂世浩說:「現實人生的答案,就在歷史當中。」
關於人生與職場,更多的智慧都在浩浩歷史中。
透過不斷的「思」考與「辨」明是非,
我們可以將其收為己用,譜出更漂亮的「歷史」。
【本書特色】
‧採極短篇寫作形式,5分鐘就讀完一個故事。
‧不賣弄知識學問,精采好讀猶如章回小說。
‧以人為敘事主角,迅速帶入當時景況。
‧反覆推敲史料,有憑有據以現代邏輯推理。
作者簡介:
王杉
河南大學文學院畢業,骨灰級歷史愛好者,目前從事金融業工作。
章節試閱
Chapter 1 商鞅變法:歷史上最著名的管理學
一、夜逃?卻逃不過自己訂下的法律
一日,夜色已晚,秦國通往魏國的邊境上一片漆黑,只有一處客棧亮著燈,客棧內只有老闆一人,他站在櫃檯前,打了個哈欠,嘴裡嘮叨著:「天晚了,收拾一下吧。」
說著便慢吞吞地往門口走去。當他準備關門時,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急忙的腳步聲,於是便抬頭望去,只見一個中年男子一身黑衣,神情有些疲憊,還有點慌張。走到近前,穩了穩神兒,黑衣男子開口道:「請問有沒有客房?來一間普通的就行,價錢好說。」
老闆聽完之後,心中犯嘀咕,這麼晚了還風塵僕僕地,肯定是要往魏國去,但也不像是行商之人,難不成會是逃犯?想到此處,老闆心裡顫慄了一下,但神色如故:「本店明碼實價,童叟無欺,但請客官出示證件。」
「證件?」中年男子面露難色。
「商君新法施行十多年了,沒有證件私自留宿是要處以極刑的,難道客官不知此事?」老闆現在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心中的緊張加劇,生怕眼前的黑衣男子謀財害命。
可是沒想到的是,眼前這位中年人嘆了口氣,轉身離開。老闆看著他遠去的背影鬆了口氣,趕緊把大門關好,生怕再生出什麼事端。
這位黑衣男子是誰呢?他就是老闆口中的商君──商鞅。但他並不是來微服私訪,他確實是逃犯,正被秦國通緝,打算逃往魏國去。商鞅變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是因為變法,秦國才走上富強之路,這人對於秦國來說是開創里程碑的大功臣,為什麼會被秦國通緝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這段故事出自《史記》,但商鞅住店未成之後的情節我覺得有些蹊蹺,所以沒有引用,待後文再講。從老闆的話語中可見商鞅新法的執行力之強,縱使在邊陲小鎮,也無人敢犯法,商鞅到來之前的秦國可絕對不是這樣,正是商鞅執法嚴酷,絕不留情才能讓新法貫徹地如此徹底,這卻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二、變法?差點亡國前,得有的最後途徑
想講清楚商鞅,需要從頭道來,這就還得略微枯燥地講述一下當時的背景。
戰國初期,由於弱國慢慢被吞併,難以生存,於是逐漸形成七國爭雄的局面。諸侯國如果想壯大,在當時只有一條路──變法圖強。因為以往周王室分封天下,各國世卿世祿的現狀根本無法適應群雄割據的局面,若不加強中央集權、鼓勵農業、發展軍事,很快就會被淘汰。
在商鞅變法之前,最有名的莫過於魏國的李悝變法和楚國的吳起變法。而最有成效的肯定是前者,在魏國第一代國君魏文侯的支持下,變法成功,魏國迅速成為戰國第一超級大國,當時文有李悝,武有吳起,對,沒錯,就是後來在楚國變法的吳起,這時他的老闆還是魏文侯)。
魏文侯、魏武侯兩代國君都是雄才大略。魏國雖然處在四戰之地,經常兩線作戰(西邊對秦,東邊對其他諸國),但常常打得其他國家滿地找牙,而這個時候的秦國,被欺負得失去大片國土,甚至差點亡國。
秦孝公執政之後,立志恢復失地,臥薪嘗膽,發誓要報魏國欺辱之仇。為什麼要提魏國呢?因為商鞅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魏國。商鞅並不是魏國人,他剛開始也不叫商鞅,而叫衛鞅,因為他是衛國人(他還有個名字叫公孫鞅,源自祖上姬姓公孫氏),只不過後來秦國給他的封地在商,所以稱他商鞅。
商鞅在魏國幹什麼工作呢?給魏國的相國公叔痤當家臣,也可以說是幕僚。商鞅從小勤奮好學,尤其鑽研法家學說,公叔痤非常賞識他,但一直沒有機會推薦給魏惠王(魏武侯的兒子,魏文侯的孫子)。其實三十歲左右的商鞅混得還不錯,能得到頭號超級大國的相國賞識,飛黃騰達也是指日可待,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的主人翁按時間順序的第一次出場,就碰上十分驚險的情景,過程嘛,下回分解。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在自己的國家效力,老跑到別國混日子。其實,當時「國」的概念指的是周王室,秦、魏等諸侯國有點像大軍閥,再簡單點比喻,就像是大企業吧,有才之人可以盡情面試,被錄用就能一展才華。
再說,戰國時代的思想是百家爭鳴,忠君的概念只是表現在儒家學說中,漢武帝之後,儒家學說才登上舞台。所以,才華橫溢之士頻繁跳槽也就順理成章。
三、人才?不能為己用就得殺,免後患
一日,魏惠王親自去探望病重的相國公叔痤,見到曾經意氣風發的他,如今病入膏肓,心裡不禁感傷起來。「魏國能有今日,也全憑老相國殫精竭慮。如今這般,魏國該如何是好。」
「大王過獎了,老臣盡力而為,魏國人才濟濟,善治國者大有人在。」「哦,老相國有什麼人選?」公叔痤看時機已到,便說:「老臣的中庶子商鞅有治國之才,由他輔佐大王您,一定可以滅六國而大一統。」魏惠王聽完,神色木然,然後說:「哦,老相國您安心養病,不打擾了。」說著起身要走。
「大王且慢。」公叔痤看到魏惠王如此表現,心中一急。
魏惠王轉過身來看著他。
「如果您不想用他,就把他殺了吧,別的國家用了他,對魏國非常不利。」公叔痤沉重地說。魏惠王默默地看了他一眼,依然沒有說話,轉身離開了。出了門,魏王大笑,對左右說:「老相國病糊塗了吧,居然讓我把國家交給商鞅。」
魏惠王一走,公叔痤便馬上叫商鞅來,把對魏惠王說的話全部告訴他,並帶歉意地勸他趕快逃走。商鞅聽完之後,並未緊張,淡淡地笑了笑,說道:「相國,魏惠王不聽您的重用我,肯定也不會聽您的殺了我,我還是留在您身邊吧,用不著離開魏國。」
一場讓公叔痤看來的危機,商鞅三言兩語就化解了,由此看來他的洞察力確實非同凡響,對魏惠王的瞭解遠超常人。而且關鍵在於他能沉得住氣繼續待在魏國,當性命攸關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冒這個風險。但魏惠王,因為一念之差,錯失戰國初期最厲害的人物,而且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如果那時候還是魏惠王的爺爺魏文侯在世,一定會重用商鞅,說不定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就叫魏了。但歷史不容假設,令魏惠王後悔無比的故事很快就會上演。
四、求才?頒布「求賢令」,救亡圖存
我們把目光轉向同一時間的秦國。此時秦孝公正在接見寵臣景監,兩人在祕密地進行商議。只見秦孝公緊張地問道:「這樣看來,山東六國一起滅我大秦的計畫擱淺了?」
「正是如此,六國會盟時在討論瓜分我國地盤的問題上出現分歧,而魏惠王作為盟主,表現得過於強勢,最後會盟不歡而散,滅秦計畫未能達成。君上這下可以放心了。」
孝公長嘆一口氣,但眉頭很快又皺了起來。「秦國國力衰弱,山東六國從來沒有瞧得起我們,別說六國聯手滅秦,僅是面對世仇魏國一家,我們也很難抵擋,且西面又有戎狄屢屢侵擾。遙想當年父王還在世的時候,安定邊境,遷都櫟陽,勵精圖治,東伐魏國,甚至俘虜了魏相國公叔痤,欲恢復當年穆公霸業。然而王位傳到我這裡,卻如此不堪。」說到此處,孝公聲淚俱下。
「君上,切勿這般看輕自己,您雖然剛即位不久,但秦國這幫老臣與秦國大族無不被您的威望所折服,臣堅信您一定會完成先王的遺願,收復河西失地,強大秦國,逐鹿中原。」
孝公自知剛才失態,很快恢復君主的神情,問道:「景監,你說說看,我大秦如何才能像魏國一樣強大。」
景監是孝公派去魏國刺探情報的臥底,這次六國攻秦的消息就是景監及時通報的,而且他在魏國以富商的身份出現,廣交魏國的達官顯貴,可說是對魏國極為瞭解。
「君上,以我之見,關鍵在於人才,魏國的強大正是因為李悝的變法。我大秦長期處在關外,在山東六國眼中與戎狄無異。而實際情況是,人才凋敝,思維僵化,很難有人能帶來真正的改革。臣懇請君上廣納賢才,以恢復我大秦霸業。」
孝公聽景監這番話語,非常激動,馬上道:「說得好,現在就頒布求賢令,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願與之分土。」
秦孝公最後這句願與之分土的話,對人才的吸引力極大,由此看來他為了強大秦國真是下了血本了。當然商鞅也看到了這份求賢令,正是這份求賢令,讓商鞅一輩子的命運和秦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五、對手?秦弱小、敵強大,唯一策略是……
在把目光轉回商鞅之前,我想聊聊秦國的對手。
秦孝公即位當年只有二十一歲,秦國東邊是強大的魏國,西邊是一直騷擾他們的戎狄。想逐鹿中原,而魏國是第一道門檻,看起來挺難的吧。在秦孝公時期的戰國七雄中,如果排名次,魏的實力第一,楚和齊的實力第二,韓、趙、燕、秦第三。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秦孝公和商鞅的組合很強,但別的國家也非泛泛之輩。先說楚國,吳起變法剛結束,楚國國力大增,在楚宣王在位時期,楚國達到頂峰。吳起或許不太有名,再說魏國。國君魏惠王前面說了很多次了,和他組合的是大將軍龐涓,這個人想必知道的人就多很多了吧,這是一組強悍的陣容。
最後談談齊國,君主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齊威王,和他組合的人物是相國鄒忌、大將軍田忌(玩賽馬的高手)、軍師孫臏(這個不用介紹了吧)。齊國的陣容只能用超豪華來形容。正因為全是高手,所以齊國用不著變法,就能位居第二。
若這三組陣容隨機選一組去打秦國,我猜秦國也就別想玩復興之路,更別提逐鹿中原了。當然,要讀者從結果倒推過去可能會不以為然,但站在當時的情況下,可以想像秦孝公面臨的困難有多大。
不僅僅要富國強兵,還不能惹毛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如果單挑,毫無勝算。但歷史總是充滿了變數,上天給了秦國很多次絕佳的機會,而秦孝公每一次都抓住了,使得他和商鞅這對並不被看好的組合,成為了冠軍隊伍的第一組陣容,因此沒有秦孝公也就不會有最後奪冠的大秦帝國。
Chapter 1 商鞅變法:歷史上最著名的管理學
一、夜逃?卻逃不過自己訂下的法律
一日,夜色已晚,秦國通往魏國的邊境上一片漆黑,只有一處客棧亮著燈,客棧內只有老闆一人,他站在櫃檯前,打了個哈欠,嘴裡嘮叨著:「天晚了,收拾一下吧。」
說著便慢吞吞地往門口走去。當他準備關門時,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急忙的腳步聲,於是便抬頭望去,只見一個中年男子一身黑衣,神情有些疲憊,還有點慌張。走到近前,穩了穩神兒,黑衣男子開口道:「請問有沒有客房?來一間普通的就行,價錢好說。」
老闆聽完之後,心中犯嘀咕,這麼晚了還風塵僕...
目錄
Chapter 1 商鞅變法:歷史上最著名的管理學
一、 夜逃?卻逃不過自己訂下的法律
二、 變法?差點亡國前,得有的最後途徑
三、 人才?不能為己用就得殺,免後患
四、 求才?頒布「求賢令」,救亡圖存
五、 對手?秦弱小、敵強大,唯一策略是……
六、 轉台?一代名臣,都是從弱國開始展抱負
七、 反面試?如何不讓昏君搞得你變屈原,就得……
八、 契合?亂世用重典,「霸道之術」展長才
九、 說服?面對守舊派,這樣說就對了!
十、 得罪?其實兩千年前的商鞅,已經有被討厭的勇氣
十一、貫徹?太子犯法罰老師,卻埋下自己的禍根
延伸思考
Chapter2 戰場爭霸:弱者的計謀、智者的良機
一、 變法有多成功?看盜賊有多少就知道
二、中原爭霸?孫臏、龐涓的世仇大對決
三、同儕相忌?自己人的傷害遠比外人更嚴重
四、命懸一線!孫臏逃出龐涓的計謀
五、圍魏救趙?私仇要報,大局也顧
六、牛刀小試?商鞅帶兵攻魏國,文武全才展現無遺
七、反擊?四面楚歌時,魏王竟能……
八、遷秦都?利用兩次變法,拔掉所有舊勢力
九、救援時機?太早打不贏、太晚沒得救,因此……
十、驕傲者的地雷?會勝的仗,更該戒慎小心
十一、弱者的計謀?詐敗、輕敵,兩招取勝
十二、智者的良機?趁敵大敗,攻其要害
十三、第一名的迷失?悔恨人才為他人所用,晚矣!
十四、明君的耳朵?讒言與禪言,只有一線之隔
十五、商鞅的無奈?成功,總是用「命」換來的
十六、賢君的搭檔?「好球」不是一個人打出來的
延伸思考
Chapter 3 始皇出生:史記裡的真相是……
一、無人知秦始皇的爹是誰?是因為「史記」埋伏筆
二、始皇父親嬴異人的遭遇?落魄公子,入趙為質
三、三十歲大富豪呂不韋的眼光?「奇貨可居」的由來
四、遊說需要的龐大金額?賄賂的重點放在華陽夫人
五、派系的勢力?呂不韋洞察局勢,有的放矢
六、強者的弱點?呂不韋洞察人性,說明利害關係
七、始皇的母親?愛上朋友妻,竟然讓給朋友
八、誰是父親1?從法制推理,秦始皇是婚生子
九、誰是父親2?從史記推理,嬴政非呂不韋之子
十、誰是父親3?當嬴政之父,對呂不韋其實大不利
十一、人質出逃?秦趙打仗,人質嬴異人命懸一線
十二、政局輪替?老太子登基三天就駕崩,嬴異人即位
十三、政治天才?身為外國人的呂不韋,掌握一切軍政
延伸思考
Chapter 4 始皇即位:後宮、大臣鬥爭大戲
一、天命所歸?萬分之一的機率,才輪到他
二、楚系集團掌權?從夏太后陵墓揭曉背後勢力
三、成蟜之亂?秦始皇的弟弟為何叛亂,是派系問題還是……
四、兩系相爭?前有楚系、後有韓系,呂不韋夾中間
五、舊情復燃?始皇母趙姬,無法言明的苦衷
六、嫪毐是誰?他是猛男,跟趙姬生兩子、掌大權
七、嫪毐的地位?平定成蟜之亂,消滅韓系得名
八、後宮爭鬥?呂不韋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邊
九、嫪毐造反?趙姬挺,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十、呂不韋失勢?背後推手是李斯
延伸思考
Chapter 5 秦國強大:反間計破昏庸對手
一、李斯著名的「倉鼠廁鼠論」由來
二、始皇「最佳搭檔」──李斯
三、三大派系暗鬥,耐住性子各個擊破
四、始皇為什麼要下「逐客令」?
五、逐客令其實不是要「逐客」,而是兩手策略
六、尉繚的「離間計」,幫始皇依順序滅掉六國
七、始皇統一霸業始動,滅韓是第一步
八、趙國名將李牧「不戰」、「無為」的禦強敵良策
九、讓對方輕敵,才有機會大敗數十萬匈奴
十、燕國想落井下石,廉頗一出手就只能割地求和
十一、廉頗的凋零,是因為敵不過郭開的「一張嘴」
十二、情勢越急越要冷靜,從李牧大敗秦軍說起
十三、「南守北攻」戰術,讓秦軍再吃敗仗
十四、昏君都吃「反間計」,李牧難逃下馬的命運
十五、外面的敵人好擋,裡面的小人難防
十六、君主是大腦、文臣像心臟、武將如拳頭
延伸思考
Chapter 6 統一前,六國的垂死掙扎
一、始皇兒時好友燕太子丹,為何翻臉?
二、祕密,只有死人才不會說出去
三、獻給秦王的兩樣東西:地圖和人頭
四、荊軻在等一個最佳搭檔,才會成功?但……
五、一人獨扛責任,兩千年來誰有此膽識?
六、成功總是差一秒?讓整個計畫付諸東流
七、提早滅國?判斷失準,導致燕國亡
八、魏國不缺人才,但就缺好君主
九、滅楚前,得先滅秦國內部的強大楚系人馬
十、「被消失」的秦國後宮史,內鬥祕辛只能在電視劇看到
十一、始皇不信任王翦,讓秦國打敗仗
十二、一石二鳥之計,還不如步步為營有用
十三、李信之敗,關鍵輸在昌平君的「意外謀反」
十四、王翦擔憂的是什麼?就是功高震主
十五、貪婪是為了求自保?讓始皇以為……
十六、「亡秦必楚」,不是推論而是民族性
十七、偏安的大國,因不思進取,自取滅亡
十八、五國皆抵抗,但只有齊王不戰而降
十九、較弱的秦國統一天下,較強的楚、齊滅亡是為何?
延伸思考
Chapter 1 商鞅變法:歷史上最著名的管理學
一、 夜逃?卻逃不過自己訂下的法律
二、 變法?差點亡國前,得有的最後途徑
三、 人才?不能為己用就得殺,免後患
四、 求才?頒布「求賢令」,救亡圖存
五、 對手?秦弱小、敵強大,唯一策略是……
六、 轉台?一代名臣,都是從弱國開始展抱負
七、 反面試?如何不讓昏君搞得你變屈原,就得……
八、 契合?亂世用重典,「霸道之術」展長才
九、 說服?面對守舊派,這樣說就對了!
十、 得罪?其實兩千年前的商鞅,已經有被討厭的勇氣
十一、貫徹?太子犯法罰老師,卻埋下自己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