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蒙古馬上奪天下 行漢法治國多智謀
耶律楚材傳
晁英起
當人們如數家珍般列舉中國古代謀士的時候,就會發現,所列舉的大都是漢人。其實,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傑出的謀略家。其中,耶律楚材就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個。他是契丹族人,歷輔成吉思汗、窩闊台兩大汗,在拖雷監國時亦受重用,為蒙元統治者出謀劃策,促使蒙古逐步漢化,建立起多種封建制度,為元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博覽群書,初登仕途
耶律楚材(西元一一九〇年~西元一二四四年),字晉卿,號湛然居士。稍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與北宋長期對立的遼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耶律楚材是遼東丹王突欲的八世孫。其父名耶律履,因學識和德行出眾而臣事金世宗,官至尚書右丞,極受信任。
在耶律楚材三歲時,其父即死於任上。其母楊氏知書達理,自幼教他讀書識字。耶律楚材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故年齡稍長即博覽群書。他不僅讀儒家經典,而且對天文、地理、律歷、術數、醫學無不研究,對佛學和道家學說也頗精通。他才思敏捷,下筆為文思如泉湧,一揮而就。因此,親朋好友都知道他是個奇才,日後必有大的作為。
按照金朝的禮制,宰相的兒子可以照例補試為中央機關的屬官。耶律楚材自恃才高,不願以恩蔭入仕,便請求參加進士科考試。但金章宗不許,命他仍循舊例。金章宗知道耶律楚材的才能出眾,每有疑難事就徵求他的意見。當時,和耶律楚材同時應試的共十七人,耶律楚材的成績最優。於是,他便先在禁中做一個普通屬官,不久即升為開州(今河南濮陽)同知。
耶律楚材生長於戰亂年代。當時,金統治著北部中國,南宋偏安江南。金和南宋長期對峙,關係時好時壞。這時,北邊蒙古大草原上的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鐵木真逐漸統一了蒙古各部,自稱大汗,即歷史上著名的成吉思汗,亦即元太祖。隨著成吉思汗力量的增強,便想擺脫金的控制,因而金與蒙古的關係也緊張起來。到金章宗末年,成吉思汗對金已拒不奉命。金章宗自然十分生氣,並一度想害死成吉思汗,但未得逞。成吉思汗得知後,便毅然斷絕了與金的從屬關係。不久金章宗死去,金宣宗繼位。面對成吉思汗咄咄逼人之勢,金宣宗便將公主送給蒙古,企圖以和親換取喘息之機。但是,金宣宗對成吉思汗仍不放心,害怕成吉思汗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率軍南下,會京師不保,於是,金宣宗在和成吉思汗達成和議後,立即將京師由燕京(今北京)遷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此時,金宣宗提升耶律楚材為員外郎,在燕京留守。
成吉思汗在得知金遷都的消息後,十分惱怒,認為金訂和議只是緩兵之計,並不真心與蒙古和好,遷都即是明證。於是,金宣宗貞祐三年(西元一二一五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伐金,很快攻下燕京,耶律楚材被蒙軍俘獲。成吉思汗久聞耶律楚材是個賢才,不僅沒有殺他,而且親自召見。耶律楚材身材高大,聲若洪鐘,長長的鬍鬚在胸前飄動,氣色非凡。成吉思汗暗自稱奇。鑑於契丹人建立的遼被金所滅,而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人,所以成吉思汗就對耶律楚材說:「遼、金為世仇,朕將為你報仇雪恨。」耶律楚材不僅不感恩,反而說道:「臣的祖父和父親都曾臣事金朝。既然是金的臣,又怎麼敢將金主視為仇人呢?」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的這種回答不僅不生氣,反而覺得此人很重君臣情分,是個恪守信義的人,便要他在自己身邊為官。耶律楚材認為自己乃一降臣,不宜擔此重任,便辭歸故里。此後數年間,耶律楚材隱居不仕,潛心讀書,並對佛學深有研究。
成吉思汗攻占燕京後,幾年間便平定了燕地。於是,成吉思汗便又徵召耶律楚材入仕。耶律楚材看到,成吉思汗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成大事,對自己又推誠任用,便答應為蒙古效力。成吉思汗往往不直呼其名,而是稱他為「吾圓撤合裡」,意思是「長髯人」。由此可以看出其親密無間。
在那歷史的轉折關頭,耶律楚材能夠認清大勢,不為愚忠所囿,不去做金的殉葬者,毅然為推誠任用自己的成吉思汗出謀劃策,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傑出謀略家的膽識。
二、輔成吉思汗,建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名鐵木真,是蒙古族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於西元一二〇六年建立蒙古汗國,稱成吉思汗。他為得到耶律楚材而感到十分高興。在耶律楚材的幫助下,他進一步完善了政治、經濟、法律等各種制度,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令世人稱道的是,在成吉思汗東征西討的過程中,耶律楚材發揮了一個傑出謀士的作用。
西元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西征,矛頭直指中亞和今俄羅斯南部。成吉思汗於六月的一天誓師,雖值盛夏,卻突然下起雨雪來,居然「積雪三尺」。古人都有迷信心理,成吉思汗看到這種情況大感疑惑,似乎預感到這次出師大不吉利,因而便想停止這次西征。耶律楚材看出了成吉思汗的心思,便鎮靜地對他說:「水神於盛夏降雪,這是克敵制勝的徵兆。」經耶律楚材這麼一說,成吉思汗馬上轉憂為喜,信心大增,立命按時出師。實際上,下雨或下雪都是自然現象,說不上什麼吉兆或凶兆。當君主被這些自然現象所迷惑的時候,謀士的作用就是要幫助君主樹立信心,不為這些自然現象所惑。同一種自然現象,既可以演繹為吉兆,也可以說成是凶兆,這全看人怎麼樣去理解、去解釋。例如這次夏天降雪,成吉思汗本認為是凶兆。但耶律楚材卻解釋為吉兆,由於耶律楚材滿腹經綸,通陰陽之術,成吉思汗對他的解釋深信不疑,因而信心大增。果然,成吉思汗這次西征連戰皆捷,很快攻滅了花剌子模(阿姆河下游一帶),在喀勒喀河打敗了斡羅思(俄羅斯)和欽察聯軍,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和今俄羅斯南部。成吉思汗將這些地區分封給長子術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成吉思汗為這次出征的勝利很高興,從此對耶律楚材更加信任。此後成吉思汗每當要進行軍事征討時,都要事先徵求耶律楚材的意見。
有一個叫常八斤的西夏人,善於造弓,甚受成吉思汗的器重。他看到耶律楚材極受信任,心裡頗為不快,經常在人前說:「現在正是用武的時候,耶律楚材是個文士,有什麼用呢!」面對此種論調,耶律楚材說:「治一張弓尚且需要用弓匠,治天下怎麼能不用治天下匠呢!」成吉思汗聽到以後十分高興,認為說得很有道理,因而對耶律楚材更加信任。成吉思汗曾指著耶律楚材對窩闊台(即後來的元太宗)說:「這個大賢人是上天賜給我家的,你以後凡遇軍政大事,都要悉心徵求他的意見。」因此,後來當窩闊台繼位後仍對耶律楚材格外信任。
西元一二二六年,成吉思汗發大兵征討西夏,耶律楚材隨行參決軍務。蒙軍攻下靈武后,各將領都爭相搶奪金銀財寶和絲綢珍寶等物,只有耶律楚材蒐羅各種文書,又收集了許多大黃藥材。不久,蒙古不少官兵感瘟疫病倒,有些人因此死去。這時,耶律楚材便用大黃為官兵治病,救活了許多官兵,並很快撲滅了這場瘟疫。
成吉思汗控制的版圖越來越大,但未來得及立法定製。各地的長官生殺任情,奪人財貨,役人妻女,隨意將大片農田劃為牧場。在燕京留守的長官石抹鹹得人尤其貪暴,以至「殺人盈市」,屍體堆積得像小山丘一樣。耶律楚材得知這些事後十分難過,淚流滿面,一連幾天吃不下飯去。於是,他毅然入奏,請成吉思汗頒發詔書,各地長官未奉詔命不得擅自征發,處死犯人必須上報,待批准後方能執行,違者處死。成吉思汗准其奏,各地濫殺濫徵之風大為收斂。在耶律楚材的輔佐下,成吉思汗初步建立起了蒙古帝國,一些法制也漸漸確立起來。
三、擁立窩闊台,力行漢法
西元一二二七年,即攻滅西夏的第二年,成吉思汗染疾死去。按照蒙古舊習,諸子自立門戶,幼子繼承父業,以蒙古本部為封地。正因如此,成吉思汗年長的三個兒子都分封在外,四子拖雷在本部留守。由於新大汗尚未推舉出來,暫時就由拖雷監國,史稱元睿宗。當時,燕京的社會治安極壞,有不少大強盜,經常天剛黑便趕著車到富家,公開索取財物。這些富家如不如數付給,就要被殘暴地殺掉,然後將其家產洗劫一空。拖雷聞知後,命耶律楚材和一個大宦官一起去治理。耶律楚材經詳細訪查,將這些大盜的名字報告了拖雷。鑑於這些人罪惡極大,拖雷命嚴加懲治。耶律楚材將這些人全逮系獄中。經訊問,這些人大都是一些官員留在燕京的親屬和一些權勢之家的子弟,實際上就是社會上的惡勢力,仗勢為非作歹。一個犯人的家屬向那個宦官行賄,這個宦官便建議對這個犯人緩一緩。耶律楚材一聽就知道,這個宦官肯定是受了賄賂。耶律楚材便嚴肅地曉以利害,此人罪大惡極,如不懲治,被指有包庇之罪,後果嚴重。這個宦官害怕了,也就不再敢為這個犯人說情,而完全按照耶律楚材的意見處治。於是,這些大小罪犯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懲罰。其中,罪惡較大的十六人於同一天被處死。自此以後,燕京的社會秩序就穩定了下來,經過這一件事,拖雷更增加了對耶律楚材的瞭解,認為他不僅才能出眾,而且對蒙古汗國有一顆難得的忠心。因此,凡遇軍國大事,拖雷都誠心誠意聽取耶律楚材的意見。
西元一二二九年秋天,拖雷和諸宗親集議,推舉大汗的繼承人。一連幾天,此事一直未決,但支持窩闊台的呼聲較高。此事關系到新興蒙古汗國的命運,宗室圍繞此事的鬥爭也很激烈。由於拖雷身為監國,所以他的態度就顯得特別重要。耶律楚材私下對拖雷說:「事關宗社大計,應該儘早定下來。」拖雷說:「大家的意見尚不一致,以後再議是不是行呢?」耶律楚材誠懇地說:「事不宜拖,再拖恐怕會生變故,那時就要晚了。」於是,托雷便力主由窩闊台繼承汗位,並擇日登極。此議得到其他宗親人等的贊同。但是,以前蒙古族沒有朝拜禮儀。耶律楚材為了提高君權,便按照漢法制定了一整套朝拜的儀制。按照這種儀制,凡是臣下都應該向窩闊台行君臣之禮。察合台是成吉思汗的二子,長於窩闊台,不願按此禮行事。耶律楚材便誠懇地對察合台說:「王雖是兄長,但位在臣列,按禮當拜。王帶頭朝拜,其他的人就沒人敢不朝拜。」察合台深以為是。在窩闊台即位那天,察合台帶頭行臣下之禮,拖雷等人也都跟著行禮,儀式隆重熱烈。儀式結束後,察合台拍著耶律楚材的背說:「你真是社稷之臣啊!」
蒙古民族長期以遊牧為生,粗獷成習,尤其貴族更是散漫不羈。因此,在窩闊台即位那天,有不少貴族未按時到場行禮。窩闊台為了樹立權威,本想將這些人處死。耶律楚材勸道:「陛下剛即位,宜對這些人暫示寬宥,以示恩典。這樣可以免生內亂。更何況這些人以前不熟悉此禮,情有可原。」窩闊台聽從了耶律楚材的建議,對這些人申諭一通,從輕論處。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恩威並施,蒙元朝廷的禮制便逐漸建立起來。
窩闊台即位時,正是蒙古對南部用兵節節勝利之際。窩闊台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大舉攻金,陸續占領了陝西南部、河南北部和淮西一帶。蒙古占領了中原大片區域,但如何治理卻沒有嚴明的法紀。將蒙古本部的一些法律用於中原,既不合於實際情況,又不完備,廣大老百姓無所適從,動不動就觸犯禁網。因此,中原人民一時犯法的人很多。蒙古法令嚴厲,又沒有赦令,老百姓一旦犯禁,不論輕重都要受嚴懲。於是,耶律楚材便從容地對窩闊台汗說,許多老百姓犯法很輕,應予寬肴。不少蒙古貴族指責他迂腐,但他仍不為所動,一再堅請。窩闊台汗認為他說的有理,於是降詔,凡是他即位以前的事都不再究治。這樣,就使許多人得到宥免,有利於穩定中原的社會秩序。
耶律楚材清楚地意識到,蒙古民族原來的那些辦法不適合中原地區,必須用漢法治理漢民。於是,耶律楚材便又上奏十八件事,請窩闊台汗頒行全國。其中主要的幾條是:各州縣應設行政長官以管理政事,設萬戶官掌管軍事,使軍民分治,且軍、政官員可以互相牽制,以遏制官員專橫跋扈;應體恤中原百姓的苦難,未奉上命不得擅自徵斂,敢擅自向百姓徵斂者治以重罪;貪占官物或以官物經商謀利者,皆予嚴懲;無論漢人還是蒙古、回鶻等少數民族,凡從事農耕者都要照章納稅,抗稅者處以死刑;掌管官物的人如自盜官物則處死;凡處死犯人,都必須先上報,後行刑。在耶律楚材所奏十八事中,窩闊台汗批准了十七件,只有一件未准,即私下請託貢獻一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行賄受賄。耶律楚材認為敗壞官風,為害匪淺,應嚴加禁絕。但窩闊台汗認為,此風由來已久,更何況都是自願饋送,應聽其自便。耶律楚材當廷力爭:「敗壞政事的原因正在於此。」鑑於耶律楚材拒不奉詔,窩闊台汗甚至帶著懇求的口氣說:「凡卿所奏請諸事,朕沒有不答應過,難道你就不能答應我這一件事嗎?」耶律楚材實在無奈,只好聽從。此事非常典型地表明,禁絕官場行賄是多麼困難。
在耶律楚材所奏准的十七件事中,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區實行已久的「漢法」,只是稍加變通,使之適合於當時蒙古人統治的情況。在中原地區人民看來,這只不過都是些普通的常識。但對於當時剛進入中原地區的蒙古統治者來說,能實行這些辦法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四、官至中書令,倡行文教
西元一二三一年(窩闊台汗三年),按照唐朝以來實行的三省制,窩闊台汗開始設立中書省,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這個職位實際上就是丞相,即百官之長。中書令下所設的左、右丞相,實際上就是中書令的副手。耶律楚材身為一個契丹族人,能在蒙古汗國中擔任如此高職,足可看出他是何等地受到信任。從此以後,窩闊台汗不僅發布政令要與耶律楚材商議,而且大部分政令也要交他去執行。
成吉思汗在位時,因戰事頻繁,未制訂出約束各級官員的法規。進入中原地區後,這些官員巧取豪奪,個人聚斂了大量財富,而官府卻無所積蓄。耶律楚材任中書令後,陸續制定了一些限制官員貪墨的規章制度,並對幾個罪大惡極的蒙古貴族進行了懲治。耶律楚材的做法妨礙了蒙古貴族的利益,他們尤其對使用漢人為官極為反感。蒙古貴族鹹得卜往日即與耶律楚材不和,這時對這位中書令就更為不滿。他對窩闊台汗說:「耶律楚材所提拔的官員大都是他的往日親舊,此人必有二心,宜趁早將其殺掉。」窩闊台汗在這點上還算英明,未輕信鹹得卜所言,而是認真瞭解了一番,知其所言為誣告。於是,窩闊台汗便將鹹得卜訓斥一通,並要耶律楚材大膽用事。不久,鹹得卜的屬官告發鹹得卜許多不法之事,窩闊台汗命耶律楚材去處理。耶律楚材經過一番瞭解,向窩闊台汗回奏說:「鹹得卜待人傲慢,容易遭人誹謗。更何況所告發的都是無礙大局的事,所以不必予以懲治。今南方未定,待日後對他稍加裁抑不晚。」窩闊台汗原以為,以前鹹得卜曾誣告耶律楚材,這次耶律楚材一定會對鹹得卜嚴加治罪,沒想到耶律楚材對鹹得卜如此寬容,且完全出於公心。窩闊台汗對身邊的一些大臣說:「耶律楚材不計私仇,真是一個寬厚長者。你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啊!」
蒙古貴族可思不花向窩闊台汗奏請,征發原遼、金統治下的百姓去開採金銀礦,有些則罰往西域種田或種葡萄。窩闊台汗准其所請,下令征發西京、宣德兩地萬餘戶以充此役。這在當時是牽動全國的大事。耶律楚材極力勸諫道:「先帝(成吉思汗)有遺詔,謂這地方的老百姓質樸,與蒙古本部的百姓沒什麼區別,緩急可用,不可輕動。現在金國尚盤踞河南,請不要在這時以此事擾民。」窩闊台汗認為耶律楚材說的有理,便打消了這個主意。
蒙古人長期遊牧為生,進入中原後,感到各地的大片農田都可以成為好牧場。於是,有的蒙古貴族就對窩闊台汗說:「漢人對國家沒什麼用處,可以將他們都殺掉,將他們的土地充作牧場。」這是一件大事,它不僅關係到廣大漢族人民的生命財產,也關係到蒙古汗國能否在中原地區建立起穩定的統治。為此,耶律楚材極力勸諫道:「陛下正準備南下伐金,大量的軍需應有穩定的供應之地,如能均定中原的賦稅,再加上商稅、鹽稅、鐵冶等稅,每年可得銀五十萬兩,絹帛八萬匹,糧食四十餘萬石,足可供給。怎麼能說漢人對國家沒用呢?」窩闊台汗認為他說的有理,便命他全面負責以推行此事。於是,經奏准,耶律楚材設立了十路徵收課稅使,其長官都選用當地有聲望的寬厚士人。當年秋後,各地將徵得糧食的冊籍和金銀絹帛陳列於宮廷,請窩闊台汗和蒙古貴族來看。窩闊台汗見到後非常高興,笑著對耶律楚材說:「你不離我身邊,卻能使國用充裕,實在難以想像,南國的大臣中還有像你這樣的賢才嗎?」耶律楚材巧妙地回答道:「南國的大臣都比我有才能。由於我才能不高,所以才留在了燕京。」窩闊台汗感到耶律楚材不僅才能出眾,而且有謙虛的美德,心裡很高興,立即親自賜酒宴犒賞耶律楚材。這件事的主要意義還不在於此,而是在於使窩闊台汗清楚地認識到,漢人並非無用,從而打消了大規模屠殺漢人的主意。如果說到耶律楚材對中國歷史的貢獻的話,這點可說是最大的貢獻。
西元一二三二年春天,窩闊台汗大舉伐金,並下詔,凡來降的老百姓一律免死。有的蒙古貴族說:「這些人事急則來降,事緩則又逃回,只能為敵所用,不可寬宥,而應全部殺掉。」耶律楚材極力反對,終於促使窩闊台汗頒發了降則免死的詔令。耶律楚材還趕製了免死旗數百面,以給降民,令他們回原籍耕種。於是,許多中原地區的老百姓得以活命。按照蒙古人舊例,凡攻打一個城池,這個城池倘不投降,只要稍有抵抗即為拒命。那麼,蒙軍在攻破城池後就要大規模屠城,即將城中男女老幼全部殺死。當汴梁(今河南開封)即將被攻下的時候,大將速不台向窩闊台汗建議:「金人在汴梁已抗拒很久了,蒙軍將士死傷許多,將城攻破後,應該屠城。」汴梁是中原古都,倘被屠城,其損失將十分慘重,影響也必定十分惡劣。耶律楚材聞知此事後,馬上趕赴前線,向窩闊台汗奏道:「將士南征北戰數十年,死傷了不知多少人,所要的就是土地和人口。如果奪到了土地,卻沒有人,奪來的土地又有什麼用呢?」窩闊台汗還是猶豫不決。耶律楚材看出,他們未打消屠城的念頭。於是,耶律楚材又進一步勸諫道:「中原地區那些最奇巧的工匠,家產豐厚的人家,都聚集在這裡。如果把這些人都殺了,進了城也將一無所得。」窩闊台汗深以為是,隨即下令,要殺的只有金主完顏氏一家,其餘官民都不予追究。當時,為躲避戰亂而避居汴梁的人口達一百四十七萬餘人。自此以後,蒙古軍隊在南征時便放棄了屠城的做法。
由於金的頑強抵抗,蒙軍雖奪占了金的大片土地,但一直未能將金徹底滅亡。這時,耶律楚材向窩闊台汗建議,可聯合南宋,對金兩面夾擊,金亡就指日可待了。於是,窩闊台汗便遺使赴南宋,共商滅金之事。當時,南宋朝廷已十分腐敗,在南方苟且偷安。有的大臣看出了蒙軍的用心,他們滅金後接著就會進攻南宋。例如大臣趙范的頭腦就比較清醒,並舉宋金「海上之盟」為例來陳說利害。當宋徽宗宣和二年(西元一一二〇年),為了夾擊遼,北宋和金訂盟,待滅遼後即將燕薊一帶交還北宋。但是,滅遼後金卻撕毀盟約,不僅不歸還燕薊之地,反而揮師南下,滅掉了北宋。這種歷史教訓可謂殷鑑不遠,南宋君臣應該認識到其中利害。但是,當蒙古使臣答應滅金後將黃河以南盡交南宋以後,許多人的頭腦發昏起來,覺得正可藉機報金國背盟之仇。當金得知蒙與南宋要聯合伐金時,金也派出使臣去南宋陳說利害:蒙古先後攻滅了四十多個小國,接著滅亡了西夏,西夏亡後又伐金,金亡後必然要進攻南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但南宋小朝廷卻見不及此,竟答應了蒙古使臣的要求,對金出兵夾擊。在南北夾擊下,金的處境更加危機,以致統治集團內部也發生了分裂。金的將領崔立在汴梁發動兵變,使蒙軍很快進入汴梁,繼而又攻占洛陽、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地。金朝最後一個皇帝完顏承麟被亂兵所殺,金朝遂宣告滅亡。
在蒙軍攻占河南一帶時,俘獲的人口很多,但是,當蒙軍北撤時,有十之七八的人乘機逃跑。窩闊台汗為此十分生氣,遂下令,凡是逃民,以及隱匿逃民的人家,一經發現,則全部處死,其鄉社的百姓也要被連坐。此令一出,沒人敢為逃民留宿,更不敢供給食物,所以有許多逃民就餓死在路上,景況悽慘。面對此情此景,耶律楚材十分傷心,便從容地向窩闊台汗勸諫道:「河南一帶已被平定,老百姓都是陛下赤子,他們即使逃走,又能走到哪裡去呢?何必因幾個被俘的囚犯而連累千百萬人呢?」窩闊台汗頓有所悟,立即廢除此令。
金雖然滅亡了,但陝西和河南交界一帶仍有二十多個州縣未降。窩闊台汗準備發大兵征討。耶律楚材建議道:「往年,許多老百姓害怕被蒙軍殺害,所以大都逃到那裡,並死命頑抗。若許以投降後不殺,這些州縣就會不攻自下。」窩闊台汗照此辦理,這些州縣果然很快都投降了。這正如《孫子兵法》上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就是說,這是上策的上策。在這方面,耶律楚材的貢獻應說是很大的。
滅金後,大臣們商議如何在中原地區實行「編戶齊民」,即編定戶籍,據以征發賦役。蒙古族大臣忽都虎等人主張,應以丁為戶。耶律楚材堅執不可:「如丁逃走,那麼這一家的賦稅就落空了,應以戶來編定戶籍。」爭論再三,窩闊台汗最後決定,以戶立籍。當時,不少將相大臣將俘獲的丁口據為己有,由他們奴役。這些人的身份如奴隸。耶律楚材奏准窩闊台汗後,進行「括戶」,於是這些人又大都恢復了平民的身份。這不僅使這些人的身份得到提高,而且使國家增加了大量的戶籍。這在歷史上是很大的進步。
蒙軍於西元一二三四年滅掉金。果不出所料,蒙軍不僅未將黃河以南的土地盡給南宋,反而於第二年即對南宋大舉用兵。在廷議征西域和南宋時,有的蒙古貴族主張,用漢人去征伐西域,而用已被征服的西域人去征伐南宋。不知道這些蒙古貴族如此主張是出於什麼心理,也許是為了利用不同民族間的敵對情緒,便於駕馭,但從戰略上看,此法不可行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耶律楚材便向窩闊台汗勸諫道:「中原和西域相距遼遠,如用此法,未至敵境就已人困馬乏。再加上水土不服,易生疫疾,還是應就近用兵。」窩闊台汗便放棄了這種打算,從而減少了大量無謂的消耗。
鑑於蒙古汗國的疆域越來越大,如何治理好這偌大的帝國就成了頭等大事。蒙古民族在進入中原後,仍保持著許多落後的習性。他們自恃弓勁馬肥,所向無敵,在「馬上」奪得了天下,但不知如何有效地治理好天下。尤其是對於文明程度較高的中原地區,再靠塞外漠北的那種通常的辦法顯然是不行的。對此,耶律楚材的頭腦是比較清醒的。蒙古民族大都信奉佛教,但用佛教治國顯然是不行的。因此,耶律楚材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國。」這的確是很高明的策略。
對於蒙古貴族單純崇尚武力的偏狹心理,耶律楚材早就進行過批駁,他把儒者比喻為「治天下匠」即屬一例,這種「匠」要比只會造弓造箭的工匠髙明千百倍。在窩闊台即位以後,耶律楚材參照中原制度,制定了較完備的朝廷禮儀。他還為窩闊台汗推薦了一些中原名儒,要他們一起治理國家。只要有機會,耶律楚材就講一些「馬上」可奪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滅金以後,耶律楚材再次認真地向窩闊台汗奏道:「製造器物必須用好工匠,治理好國家必須用儒臣。儒臣的功業沒有數十年是不能成功的。」窩闊台汗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命他負責挑選一些儒士為官。於是,耶律楚材就以經義、詞賦、論分為三科,命天下儒士前來應考,即使被俘為奴的儒士亦可應試,如其主人不許此人應試,則將主人處死。經過這一次全國性的考試,得士人四千零三十人,其中約四分之一的人是原為奴者。這些人被派往全國各地,充任各級大小官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官員隊伍的構成,提高了整個官員隊伍的文明程度,對穩定中原地區的統治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蒙軍攻陷汴京後,耶律楚材急忙遣人入城尋找孔子後人,得到孔子的第五十一世孫孔元措。經奏准窩闊台汗,由孔元措襲封「衍聖公」。同時,又為山東曲阜孔氏修築了富麗堂皇的孔廟,撥出大片林地,建林苑。耶律楚材又徵召了一些中原名儒,在宮中為王公貴族及其子弟講授儒家經典。耶律楚材身體力行,親率大臣及其子弟學習儒家經義。同時,耶律楚材又在燕京設立了編修所和經籍所,從事文教活動,從而推動蒙古汗國的文教事業發展起來。對於蒙元的統治來說,這些措施十分有效。它不僅使統治措施更適合中原的情況,有利於籠絡民心,尤其是有利於改變漢族士人的敵對心理,而且為蒙古王公及其子弟的漢化提供了條件。
後來,太原轉運使呂振和副使劉子振都因貪贓被逮治。這兩個人都是中原儒士。窩闊台汗為此責備耶律楚材:「你說孔子的教化可行,儒士是好人,怎麼還有這種貪墨之徒呢?」耶律楚材回答得很巧妙:「君主教導臣下,父祖教導子孫,都不想使他們陷於不義。三綱五常是儒家名教,歷代治國者莫不遵行,這就像天上有日月一樣。怎麼能因一兩個人的過失就使萬世之道在我朝被廢止呢?」窩闊台汗認為耶律楚材所言極是,便打消了盡行罷免儒士的主意。
經耶律楚材長期不懈的努力,儒學終於成為統治者的主導思想。耶律楚材又徵召了不少名儒進入統治集團,像著名的大儒姚樞、楊惟中等人都受到重用。同時,耶律楚材又徵召了一些佛家、道家和醫卜人才,從而使蒙古武功極盛的同時,「文治」也漸漸昌明起來。這對於蒙古民族的進步和全國的統一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五、立綱陳紀,巧進忠言
一年春天,蒙古諸王齊集上都(今內蒙古多倫),共商戰略大計。窩闊台汗當眾舉起酒杯,親自賜酒給耶律楚材,並頗為動情地說:「朕之所以推誠用卿,一是遵先帝(成吉思汗)之命,二是卿忠心為國。如果沒有卿的忠心輔佐,蒙古汗國決不會有中原地區。朕之所以能諸事放心,終日高枕無憂,都是卿忠心輔佐的結果啊!」當時,西域諸國及高麗、南宋的使臣都在場,窩闊台汗指著耶律楚材對他們說:「你們國家也有這樣傑出的人物嗎?」諸使臣都拜謝道:「沒有。這真是位神人!」窩闊台汗高興地說:「你們說的別的一些話可能有假,但這話不假。我猜想你們國家也沒有這等人物。」由此可以看出,耶律楚材的智謀對窩闊台汗治國發揮了多麼重要的作用,窩闊台汗對他是何等的器重和信任。正因如此,蒙古汗國的綱紀制度大都是按照耶律楚材的建議來制定的。
有一個叫于元的官員建議,應發行「交鈔」,猶如現在的紙幣,耶律楚材以金時的教訓陳述道:「金章宗時曾發行交鈔,和銅錢一起流通。官府大量濫印,以至一萬貫鈔才能買一個燒餅,弄得民怨沸騰,國用匱乏。我朝當以金為鑑,如印造交鈔的話,也不要超過一萬錠。」此議得到窩闊台汗的允准,所以當時雖印行了紙鈔,但並未引起經濟生活的混亂。
隨著中原地區陸續納入蒙古汗國的版圖,疆域越來越大,窩闊台汗按照一些親王的奏請,打算將各州縣分封給親王和功臣。耶律楚材勸諫道:「裂土分封,日後容易產生嫌隙,甚至引發動亂。歷史上不止一次出現過這樣的局面,宜引以為戒。分封不如多賞賜給他們金銀財帛。」窩闊台汗為難地說道:「我已經答應分封了,怎麼辦呢?」耶律楚材說:「可以像朝廷往各地派地方官一樣,向他們徵收貢賦。每年年終從中拿出一部分給親王,以充生活之資,並令其不得額外科斂。這就可以避免分封產生的禍害了。」窩闊台汗准其奏,並命他制定賦稅標準。耶律楚材制定的賦稅標準是:每二戶納絲一斤,充作國用;每五戶納絲一斤,以作為親王功臣的湯沐之資。地稅:中等田每畝交糧二點五升,上等田三升,下等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稅:三十而稅一;鹽,一兩銀買鹽四十斤。這是國家常賦,地方上不得任意增減。有的大臣認為稅額太輕。耶律楚材說:「制定賦稅從輕,歷代都有官員貪墨的流弊,以後一定會有貪墨之人盤剝百姓。從這一點看來,這個稅額已算很重了。」在這裡,耶律楚材根據經驗,知道日後定會有貪墨官員暗中加碼,故留有餘地。這顯然是為老百姓著想。史實證明,耶律楚材的這種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對穩定蒙古汗國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時,官府集中了大批的能工巧匠,為官府製造各種器物。長期以來,十之八九的器材都被私人侵吞。耶律楚材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便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制度,從而使這種現象大為收斂。
有一次,寵臣脫歡奏,請選一批天下美女以充實後宮。窩闊台汗甚表同意,立即頒詔實行。耶律楚材深知這是擾民之舉,因而將此詔書匿不下發。窩闊台汗為此十分惱怒,大聲斥責。耶律楚材說:「往日已選美女二十八人,已足夠使令。今再往各地挑選美女,定將擾民,臣正要回奏此事呢。」窩闊台汗沉思良久,便命此事作罷。
有的蒙古貴族向窩闊台汗建議,應向中原的老百姓徵收母馬。其用意很明顯,因為蒙古民族是馬上民族,深知馬的寶貴。將中原地區的母馬征來,交蒙古人飼養,可迅速增加蒙軍戰馬的數量。另外,通過此法使中原老百姓沒有馬匹,就難以反抗蒙古人的統治。這的確是一箭雙鵰之計。但這些貴族沒有想到,這種做法是何等擾民,會給中原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多麼大的混亂。因此,耶律楚材極力反對道:「中原是種田養蠶之地,不是出馬匹的地方。如果實行這種辦法,一定會成為老百姓的大禍害。」窩闊台汗允准了耶律楚材的請求。
當時,在蒙古統治區內高利貸盛行,不僅普通百姓借債以應急,甚至一些下層官員也向商人借貸。利上加利,利息往往高於本錢數倍。人們稱之為「羊羔兒利」。許多人因還不起債,致使其妻女被役使為奴。這成為一大社會禍害。耶律楚材遂奏准窩闊台汗,頒令全國,無論利息怎麼樣增加,都不准超過本錢,永為定製。老百姓以前因借貸無力償還者,由官府代為償還。因還不起高利貸而使妻女為奴者,由官府代贖為平民。此法頒行後,深受全國老百姓的歡迎。
另外,耶律楚材身為中書令,將各地度量衡整齊劃一;建立鈔法,制定各地官員符印規格;修驛站,定傳遞規則;定賦稅制度,限制物價,使各種制度在窩闊台汗時大體完備,老百姓的負擔也相對減輕。這樣,就在制度上為新帝國的建立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有兩個道士互爭雄長,各拉一幫黨羽,互相攻擊。其中一個道士誣稱另一個道士為逃軍,並勾結朝內的一個大宦官和通事官楊惟中,擅自將另一個道士殺掉。另一方的道士告到朝廷,耶律楚材便將楊惟中逮系獄中。那個大宦官便向窩闊台汗指控耶律楚材,說他越權違制。窩闊台汗一時怒起,立命將耶律楚材逮治。沒過幾天,窩闊台汗又深感後愧,命將耶律楚材釋放,官復原職。耶律楚材卻不肯解綁,並嚴正地對窩闊台汗說:「臣身為中書令,位極人臣,國家各種政務都歸臣處置。陛下當初命逮治臣的時候,是因有罪所至,應將臣的罪過明示百官,表明罪在不赦。今天又釋放臣,是因我無罪所至,怎麼能如此輕易反覆,就像耍小孩一樣呢!」耶律楚材如此強硬,眾大臣都嚇得面如土色,擔心會惹怒大汗,再對他嚴加懲治。但窩闊台汗不僅未發怒,反而和顏悅色地說:「朕雖然是大汗,難道就不會有錯處嗎?」並以好言勸慰。耶律楚材趁機奏上「時務十策」,即「信賞罰,正名分,給俸祿,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選工匠,務農桑,定土貢,制漕運」。這些奏議都切合時務,窩闊台汗皆予准行。
大商人劉忽篤馬等向窩闊台汗提出,願每年向國家交銀一百四十萬兩,以包買天下商稅。耶律楚材極言不可,謂這些人都是貪利之徒,欺上瞞下。一旦實行此法,這些人必定加倍徵收,危害甚大。窩闊台汗聽從了耶律楚材的建議。耶律楚材在私下對友人說:「為政之道,在於儘可能清靜。興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當有人遭後人譴責時,就會知道我的話為不謬。」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耶律楚材為政似乎有保守傾向。但就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蒙古以一個遊牧民族入主中原,許多舉措都帶有原始和落後的色彩。各種制度初立,不要動不動就更改,這對穩定蒙古汗國的統治是有好處的。實踐也證明,耶律楚材的許多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窩闊台汗平時嗜酒如命,經常和近臣一起酣飲,時而大醉。每次喝醉,他都要臥床睡上大半天,不理政事。這種飲酒方式不僅有害身體,而且妨礙政事。為此,耶律楚材屢次勸諫,但窩闊台汗的這種惡習依然不改。有時窩闊台汗口頭上答應要改,但一喝起酒來就把自己說過的話忘到了九霄雲外。耶律楚材感到,如不讓他真切地認識到嗜酒的危害,他是不會改掉這種惡習的。於是,耶律楚材便找了一個鐵槽,將酒注入鐵槽中。若干天以後,鐵槽四周便被腐蝕得斑駁陸離。耶律楚材命人將這個鐵槽抬到窩闊台汗面前,指著鐵槽對窩闊台汗說:「酒能腐蝕器物,對鐵的腐蝕尚如此厲害,更何況人的五臟六腑呢!」窩闊台汗看著這個鐵槽,耶律楚材的勸諫又那麼懇切,頓有所悟,真正認清了嗜酒的危害。窩闊台汗對近臣說:「你們雖然也都有愛君憂國之心,但哪裡能與長髯人相比呢!」於是,他特為此事賞給耶律楚材許多銀兩絹帛,並敕諭近臣,以後每天進酒不要超過三盅。自此以後,窩闊台汗基本上改變了嗜酒的惡習。
耶律楚材和窩闊台汗長期相處,君臣相得,親密無間。耶律楚材勸窩闊台汗不要嗜酒,而他本人也偶有醉酒的時候。有一次,耶律楚材和幾個親王一起宴飲,竟至大醉,以至醉臥車中。窩闊台汗得知後,直奔其營,登上車,用力搖晃爛醉如泥的耶律楚材。這時的耶律楚材沉睡未醒,感覺出有人用力搖晃他,正要發火,猛一睜眼,見是大汗站在自己身邊,頓時酒醒幾分,趕忙站起來向大汗謝罪。窩闊台汗諧謔地說:「有了好酒卻自己獨醉,怎麼就不能和朕同飲同樂呢!」笑了笑就離去了。耶律楚材來不及整好衣冠,馬上趕往窩闊台汗的行宮,表示要和大汗同飲同樂,以贖前罪。窩闊台汗見此情景亦很高興,立命下人備酒,君臣二人邊飲邊聊,極歡而罷。由這件事可以看出,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是何等親密無間。也正是由於這種關係,所以耶律楚材敢於直言,敢於當廷諫諍。
但是,窩闊台汗也有固執己見、拒諫不從的時候。關於商稅的徵收即是一例。當耶律楚材制定徵稅辦法時,行三十稅一,稅額較輕,且反對由某幾個大商人包稅。從這個辦法執行數年來的情況看,效果良好,徵收上來的稅額年年有所增加。到窩闊台汗十一年(西元一二三九年)時,年入稅銀達一百一十萬兩。當時,回鶻人田鎮海是右丞相,他慫恿安天合向窩闊台汗上奏,謂稅額太少,建議由回鶻商人奧都拉合蠻包稅,稅銀每年可增至兩百二十萬兩。這的確是個很有誘惑性的建議,只要改變一下辦法,稅額可增加一倍,豈不妙哉!窩闊台汗頗為之動心,表示同意,而耶律楚材當廷慷慨陳詞,極力反對,謂稅額雖增加了,卻苦了天下百姓。他與安天合等人當廷力爭,以至聲色俱厲,眼淚都流了出來,雙方甚至攘臂吼叫。窩闊台汗見此情景,便大聲說道:「難道你們要打架嗎?」隨後,窩闊台汗不顧耶律楚材的激烈反對,同意了安天合的建議,並望著耶律楚材說:「你要為天下老百姓哭嗎?我倒要試行一下這個辦法!」耶律楚材見無力回天,便仰天長嘆道:「天下老百姓的窮困,就要從此開始了!」在這件事情上,耶律楚材的意見雖未被採納,但他敢爭敢諫,表現了他處處為蒙古汗國著想的忠心。對此,窩闊台汗是能體會到的。
在古代,許多大謀士苦於朝廷積弊難以革除,往往借天象和其他災異來借題發揮,以達到革除積弊的目的。耶律楚材亦深明此道。窩闊台汗十三年(西元一二四一年)春天,窩闊台汗得了一場大病,醫生為他摸脈時,幾乎已感覺不出脈搏的跳動。乃馬真皇后和滿朝大臣都十分驚慌,不知該怎麼辦。乃馬真皇后便問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回答說:「現在用人多有不當,賣官鬻爵的事很多,監獄中的犯人多屬無辜。古人往往因一句善良的話,就使災異退避三舍。為給大汗禳災,請大赦天下囚徒。」乃馬真皇后命馬上下令實行。耶律楚材急忙制止說:「非大汗親自允準不可。」於是乃馬真皇后和耶律楚材一起來到窩闊台汗跟前,待他神志稍清醒時入奏,請他頒赦囚之令。這時,窩闊台汗已不能說話,只點了點頭,表示允准。於是,耶律楚材馬上擬了詔令,頒行全國。第二天,窩闊台汗的病情居然大為好轉。幾天後,他便能下床理事。此後,窩闊台汗又活了近一年的時間。通過這件事,耶律楚材不僅平反了大量冤獄,而且還贏得了窩闊台汗的更大信任。
六、最後歲月
耶律楚材久居樞要,長期受到信任和重用,不僅俸祿高,而且不時得到的賞賜也很多。由於他身居高位,所以親戚朋友請他幫忙的也很多,希望通過他混個一官半職。耶律楚材的頭腦很清醒,他從來不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親友謀官,而是將自己的資產送給他們一些,使他們儘可能不愁生計。當時裙帶之風很盛,一些人對他這樣做頗不理解。例如一個叫劉敏的官員就曾私下和他說起此事,認為他這樣做不利於家族的興盛。耶律楚材卻說:「給他們一些錢財就可以盡到睦親之義,不必讓他們出來做官。若讓他們出來做官,違了法要受懲罰,我又不能徇私情,那豈不是害了他們!」劉敏深以為是,感到耶律楚材的思慮更為深遠。
窩闊台汗十三年(西元一二四一年)冬天,因不聽耶律楚材的勸阻,窩闊台汗堅持要外出遊獵,結果死於外地行宮。按照遺囑,應由其孫失烈門繼承汗位,乃馬真皇后不願這樣做,就問耶律楚材該怎麼辦。耶律楚材回答得很策略:「關於大汗位繼承之事不是外臣所應過問之事。如大汗有遺囑,望能按遺囑去辦。」但乃馬真皇后將遺囑祕不示人,自己竟臨朝稱制起來。耶律楚材無奈,只得委曲求全。
原來包稅的回鶻大商人奧都拉合蠻善於奉承,這時深得乃馬真皇后的倚重。這個大商人一時權傾內外,許多人趨炎附勢,朝政日非。耶律楚材雖對一些弊端有所匡救,但終究扭轉不了這種朝政日非的局面。不久,和林附近的一處兵營發生嘩變,這些將士聲稱,要清除朝中奸邪,迫使乃馬真皇后退位。因事起倉促,乃馬真皇后十分驚慌,一邊命心腹組織鎮壓,一邊收拾細軟,準備將都城西遷,以躲避戰亂。耶律楚材極力勸阻道:「朝廷是天下根本,一遷都就使根本動搖了,從而必定會發生更大規模的動亂,那局面可就真的不可收拾了。」耶律楚材又利用自己的陰陽之術,稱自己已看過天象,不會有大的禍害。乃馬真皇后這才安定下來,打消了遷都的念頭。果不出耶律楚材所料,這場叛亂沒過幾天就被鎮壓了下去,從而使這個新興的帝國避免了一場更大的動亂。
由於大商人奧都拉合蠻深受乃馬真皇后信任,致使乃馬真皇后竟給他許多蓋有御印的白紙,由他隨意填寫。耶律楚材深知事關重大,拒不從命,並當廷抗爭說:「天下是先帝打下來的天下,朝廷久有憲章可循。今卻要打亂這種憲章,臣斷不敢奉詔。」乃馬真皇后見耶律楚材的態度如此堅決,且說的有理,只好收回成命。
不久,乃馬真皇后又降旨說:「今後只要奧都拉合蠻有所奏請,值班令史倘不為之書,就砍斷他的手!」面對這種荒唐的令旨,滿朝大臣都面面相覷,不敢直言勸阻。這時,只有耶律楚材挺身而出,據理力爭道:「國家典章,先帝都委託給了老臣,不干令史的事。不論哪個大臣奏事,只要合理,自然就該奉行。如所奏事不可行,自應阻止。為國家大計,臣死且不避,何況砍手呢!」乃馬真皇后深為不悅,仍堅持原旨。耶律楚材深知,這是紊亂朝廷典章的大事,斷不可行,故情緒頗為激動。他當廷大聲爭辯道:「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餘年,盡循朝廷典章行事,無負於國,皇后難道因此而殺老臣嗎?」乃馬真皇后心裡雖很不高興,但因耶律楚材是先朝老臣,對他頗為敬畏,所以沒有因此而治他的罪。正是在耶律楚材的竭力主持下,使許多危害朝廷大政的事被阻止,使乃馬真皇后統治期間未釀成大的動亂。
西元一二四四年夏天,耶律楚材由於操勞過度,積勞成疾,死於任上,享年五十五歲。乃馬真皇后雖對耶律楚材經常違抗自己的旨意很生氣,但治理國家又離不開他。現在這位老臣死了,她心裡感到很悲傷,故贈賜耶律楚材家人許多金銀,以料理喪事。後來,有人向乃馬真皇后進讒言,說耶律楚材當國日久,天下財富約有一半入了他的私宅。乃馬真皇后半信半疑,就派近臣到他家裡去查看。結果,在耶律楚材家裡只看到十幾架笙琴,另有一些古今書畫,手稿數箱,其他沒什麼餘資。於是,乃馬真皇后便打消了抄沒他家產的打算。耶律楚材平時不以金銀為意,不治家產,這實際上為他的後人避免了一場災禍。在中國古代,不少人趁自己身居高位之機,不惜觸犯刑律,千方百計地搜刮財富,力圖使自己的子子孫孫永遠享用,結果卻事與願違,有的自己即身陷囹圄,有的則禍發身後,殃及子孫。相比之下,耶律楚材要比這些人高明許多倍。
越到後來,人們越懷念這位一身清廉的能臣。尤其是元中期以後,朝政日趨腐敗,大小官員貪墨成風,政以賄成,人們就更加懷念耶律楚材。元文宗至順元年(西元一三三一年),按照一些大臣的奏請,追贈耶律楚材為「經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謚文正」。在古代,這些封號是極為榮寵的。他的兒子名耶律鑄,在元世祖時官至中書左丞相,長期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倚重。其孫十一人,終元為望族,子孫中不乏封侯封王者。當時的人在談到這種現象時,無不追溯到耶律楚材,追溯到他樹立的好的家風。
本文主要資料來源:《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傳〉;卷一,〈元太祖本紀〉;卷二,〈元太宗本紀〉;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