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競起
謠言的力量:楊玄感的煙幕彈
隋末亂世,隋煬帝楊廣生性多疑,在暴政的統治之下,人心浮動,他敏感地感覺到了風雨欲來時的氣氛,但卻沒有採取積極措施,只是一味打壓猜忌,反而使更多的人走上了與他決裂的道路。當時把持朝政的重臣多出生於關隴,楊廣對此極其不滿,於是廣泛使用了山東、江左人士,並力圖將權力中心從長安遷往洛陽,企圖分散關隴集團力量。再加上他的各種暴政,作為既得利益集團的關隴子弟們首先坐不住了,他們奮起反擊。
隋煬帝大業九年(六一三年),楊廣再次挑起了對高麗的戰爭,關隴集團的代表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督糧,他故意與王仲伯等合謀,以「賊寇」橫行為由,不願給東征軍提供糧草,又秘密召回了隨軍的弟弟楊玄縱。楊廣得知後大怒,而楊玄感已經決意起兵,遂於當年的六月在黎陽舉兵反隋。
反旗豎起,風雲變幻,原來搖擺不定的隋朝高層官員,有一大批都倒戈追隨楊玄感。作為第一個反隋的隋朝貴族,楊玄感起兵嚴重動搖了隋朝政權,導致隋朝統治出現了巨大裂口,加之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讓反隋運動顯得更加波瀾壯闊。
在起兵之初,楊玄感可謂意氣風發,各路英雄都來投奔他,其中有當時著名的貴族官僚子弟如觀王楊雄之子楊恭道、韓擒虎之子韓世諤,也有朝中重臣,如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此外李密等豪傑也蜂擁而至。
當時李密從長安投奔楊玄感,楊玄感熱情接待了他。李密見玄感體貌雄偉,自有一股雄踞霸氣,打心底裏嘆服。他對楊玄感說:「主公此次舉起義旗,為天下解倒懸之急,實乃萬民之幸。」
楊玄感卻微微一笑:「如今楊氏無道,天下戰亂,各路義軍如雨後春筍。我所需要的不是溢美之詞,而是能夠真正解救萬民的良策。」
李密見楊玄感這麼說,知道他是想看看自己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於是大袖一揮,說:「在下愚昧,為主公設三策以奪楊氏,止暴政。」
楊玄感來了興趣,急忙問:「哪三策?願聞其詳。」
李密展開作戰圖,侃侃而談:「如今天下群雄並起,而當朝卻不思進取,還在邊境點起硝煙,遠征高麗。主公應該抓緊這個時機,如果想儘快奪得天下,我建議北據幽州,斷楊氏後路,使其不能返京,為上策;如果主公覺得這條路線過於冒險,那還有一條就近的路,我們可以先西入長安,控制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這就等於首先在隋朝心臟插進一把刀,為中策;而最不濟的,我們可以就近攻洛陽,東都洛陽是戰略要地,佔據了它,我們就可以站住腳跟,但在這三條線中,卻只為下策。」
聽了李密的話,楊玄感開始沉思,在他的眼裏,此時自己軍力並不強盛,雖然歸心者眾,但人心不能當武器,投奔自己的多是沒有兵權的文士,雖有聲譽但在行軍打仗上起不了多大作用。李密所說的截斷楊廣退路和首先佔據長安的計策,在他看來還是太過冒險了。他反倒傾向於先就近拿下洛陽,洛陽和長安的地位不相上下,而他對洛陽似乎更有把握。況且,李密初來,自己又如何能確定他就是真心幫自己的呢?
一番前瞻後顧之後,楊玄感選擇了最保守的一個策略,決定先佔據洛陽,讓自己站穩腳跟,然後再出兵長安。楊玄感讓他的兩個弟弟楊玄挺和楊積善率軍,直搗洛陽。大軍勢如破竹,大破隋軍河南防線,於六月十四日攻入洛陽城。
勝利的喜悅霎時彌漫在軍營,似乎天下已經盡在掌握之中。楊玄感在對屬下的吹噓中,也不禁有些自滿起來。他低估了隋軍的反撲力度。沒過多久,代王楊侑便率同刑部尚書衛文升、大將樊子蓋以四萬兵力相加,而且在途經華陰時掘了楊玄感的祖墳,鞭其父楊素之屍,隋軍士氣大振。
與此同時,遠征的楊廣也揮兵來征討楊玄感。楊玄感在與樊子蓋的對陣中數次失利,幾乎覆沒,而其弟楊玄挺也被流箭射中身亡,一時間陰霾難開。
楊玄感在議事廳焦急地來回踱步,剛起兵時的豪氣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緊皺的眉頭以及喪弟的哀傷,旗下諸將看著他都囁嚅不語。
這時,從起兵之初就和楊玄感並肩戰鬥的趙懷義站了出來,說:「主公,看現在的情形,我軍恐怕勝算不大了。」
楊玄感點點頭,依舊不發一語。但楊積善卻忽然跳出來激動地說:「趙懷義,你休要滅我威風,只是暫時吃個敗仗,你等就被暴君嚇倒了,未免太沒志氣!」
趙懷義搖搖頭,說:「非是我懼怕暴君,但由目前的形式來看,確實代王兵力遠勝我們,而且還有暴君親率大隊援軍趕來,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楊積善聽不進去這些分析,卻一味叫囂著:「管他來多少,都是些不堪一擊的傢伙,我定要給玄挺報仇雪恨!」
楊玄感雖然也想為弟弟報仇,但眼前的形式他還是清楚的。於是輕輕擺了擺手,示意楊積善不要再說。他看看一直不發一語的王仲伯,說:「不知王將軍有何妙策?」
王仲伯凝重地抱拳,對楊玄感說:「主公,英雄當能審時度勢。按照目前的情形,屬下覺得洛陽恐怕不保!」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都不敢說出來,此刻看王仲伯說了出來,麾下諸將也開始議論紛紛。楊玄感依舊只是淡淡地點點頭,說:「如果是這樣,將軍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辦?置天下百姓於水火中而不顧嗎?」
王仲伯知道,楊玄感要顧的,當然不是天下百姓,此刻他要顧其自己,但既然他已經說了話頭,說了大家都不敢說的話,於是索性一直說下去:「此刻兩軍對壘,形勢顯而易見,不如我們先放棄洛陽,避開隋軍的銳氣,再謀出路吧!」
此語一出,所有人反倒靜下來了,一個個屏住呼吸,看著楊玄感越來越沉重的臉色,為王伯仲捏了一把汗。想一想剛起兵的時候,大家意氣風發,立志奪天下,這才不到幾個月,就兵敗如山倒,這種變化接受起來真的有難度。眾人只怕王仲伯的話觸到了楊玄感的痛處,那可就不妙了。
但楊玄感其人並不衝動莽撞,其實他很明白此刻的形勢。王仲伯的話固然有傷士氣,但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而且剛才王伯仲所說「審時度勢」的話,也敲醒了他,先求自保、避開鋒芒也正是他所想的。
於是,他示意王仲伯繼續說下去。
王仲伯分析了眼前的形勢,此時誰敢向楊玄感示好,勢必變成隋軍首要的攻擊對象。而逃離洛陽,勢必要找到一個落腳點,避免沿途被追殺,這個地點的尋找才是難題所在。
這時,一直在旁邊觀望的李密忽然站了出來,說:「據屬下所知,陝西弘化帶兵的元弘嗣是我軍坐下兵部侍郎斛斯政的遠方表親。」斛斯政聽了,疑惑地說:「他確是屬下表親,但為何提起他呢?」
李密狡黠一笑,對楊玄感說:「主公,我們可以去投弘化。而且屬下有妙計,可以安全離開洛陽,且避免被追殺。」楊玄感聽了,急忙問:「快快道來。」
李密說:「我的妙計,便是廣派人手,讓他們四處散播消息,就說元弘嗣已經起兵造反,並且願意與主公交好,派人來洛陽迎接主公去弘化會合……」
趙懷義一拍手掌:「妙計啊!這麼一來,暴君肯定也要分散兵力,不管虛實都先要刺探一番,這也給我們爭取了時間。」
李密接著說:「與此同時,我們撤離洛陽也顯得從容不迫,隋軍也不一定敢追。而等他們探清楚虛實,我們已經遠離洛陽了。」
楊玄感高興地點點頭,不由得又仔細打量了一番李密。依當前的形勢來看,這一出煙幕彈絕對有效!
於是,楊玄感立即派出心腹,去洛陽、長安等地散佈謠言,說元弘嗣已經造反並派人來接楊玄感赴弘化。一時間朝野轟動,楊廣更是怒火攻心,不問就裏便派兵前去鎮壓,為楊玄感的撤離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楊玄感起兵反隋,雖然時間短暫,且最後失敗,但他作為內部起兵反隋的第一炮,吸引了大批隋朝高官的投奔,起到了撼動隋朝統治的效果。楊玄感和隋軍正面交鋒的戰鬥不過幾次,勝敗各半,其中表現出他作為一個領導者在謀略決策方面魄力、膽識的不足,但也表現出善於引賢納諫的作風。他本人在隋末的戰爭中並沒有取得多大成就,但他的起義處於歷史的關鍵點,推動了歷史的車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