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1. 本書論述述亞州各種民族音樂。
2. 本書系屬「比較音樂學」,先論樂制後舉作品深入且明瞭。
本書論述述亞州各種民族音樂。除阿富汗、菲律賓等地未詳外,其餘各種亞州民族,皆已網羅於此。
除究論各種民族音樂,又加以比較批評,系屬「比較音樂學」。先論樂制(按即討論律與調兩個問題)後舉作品,以便讀者對於該族音樂能夠有一個明瞭的概念。
作者簡介:
王光祈 (1891—1936年) 音樂學家和五四時期社會運動家。1920年赴德國留學,研習政治經濟學;1923年轉學音樂;1927年入柏林大學專攻音樂學;1934年以《論中國古典歌劇》一文獲波恩大學博士學位。他的音樂研究,開東方民族音樂之先河。重要作品有《東方民族之音樂》、《西洋音樂史綱要》、《中國音樂史》等。
作者序
自序
本書所述亞州各種民族音樂。除阿富汗、菲律賓等地未詳外。其餘各種亞州民族,大概皆已網羅於此。
研究各種民族音樂,而加以比較批評。系屬於“比較音樂學”Verglelchende Musikwissenschaft 範圍。此項學問在歐洲方面尚系萌芽時代。故此種材料及不多覯。至於本書取材則係:凡東方各種民族樂制悉以英人A.J.Eills(生於一八一四年,死於一八九○年。對於“比較音樂學”即有貢獻)所著書籍為準。但該書對於東方各種民族音樂,並未悉數網羅。如西藏、蒙古、高麗、安南、土耳其等地,皆附闕如,是也。且書中所述各種民族音樂又悉以樂理方面為限。並未列有作品在內,亦是一個缺點。因此之故。我乃不得不旁採其他各種參考書籍,為之輔助。除中國一篇,係採自中國各種音樂專籍外。其餘如西藏、高麗、安南、波斯、亞刺伯、緬甸等篇,則多採自法國各種書籍。蒙古、日本、爪哇、土耳其、印度、暹羅等篇,則多採自德國各種書籍。又本書體裁;皆係先論樂制,(按即討論“律”與“調”兩個問題)後舉作品。以便讀者對於該族音樂,得著一個明瞭概念。
世界樂制種類雖多,但是我們皆可以把他們歸納成三大樂系。即(一)中國樂系(二)希臘樂系(三)波斯亞刺伯樂系,是也。在亞州方面則為“中國樂系”及“波斯亞刺伯樂系”所瀰漫。在歐美兩州則為“希臘樂系”所佔有。此三種樂系在理論上,皆有其立足之點。所以能橫行世界而無阻。世界各種民族既各受此種樂系所陶養。久而久之,耳覺與感覺皆成一種特殊狀態,彼此不復相同。現在我且舉兩例如下。昔有美國牧師名E.Smith者,在小亞細亞傳教,欲使該地學童依照西洋樂調歌唱聖詩,但是這些學童皆久習不會,結果逼得該牧師去研究“波斯亞刺伯樂系” 纔發現“波斯亞刺伯樂系”中有所謂“四分之三音”(按西洋只有“整音”和“半音”)有所謂“中立三階”與“中立六階”等等(按西洋樂調中無此音階)乃不得不改絃更張,依照該項樂制去唱。這樣一來,所有學童無不朗朗上口了。又如暹邏樂制係用的“七平均律”制度。在西洋人的耳中聽來實在莫名其妙。但是有一次英國學者Ellis在倫敦暹邏使館中試驗定音之法。彼此將各絃之音暗中依照西洋樂制去定,定完之後遂問暹邏使館人員曰:“君等覺得絃上之音純否?”乃眾口同聲答曰:“不純!”於是彼又將該絃之音暗中改為“七平均律”又問之曰:“君等現在覺得此音如何?”則眾口同聲答曰:“恰到好處!”
照上列兩例看來一個民族的耳覺與感覺受了特種樂制的陶養既久,簡直呈了一種特殊狀態,實非外人所能了解!
至於中國日本樂制比較與古代希臘樂制接近。所以中國人日本人去聽現在西洋音樂,尚不算完全隔閡。不過口味略有不同罷了!也許將來世界交通更為進步,人類嗜好能鑄而為一,或可以產生一種“世界音樂”放諸四海而皆準也未可知!
我希望此書出版能引起一部份中國同志去研究“比較音樂學"的興趣。若有人更能作為較深的研究,則吾此書價值,更多只能當作一本“三字經"而已!
中華民國十四年十一月五日王光祈序於柏林
自序
本書所述亞州各種民族音樂。除阿富汗、菲律賓等地未詳外。其餘各種亞州民族,大概皆已網羅於此。
研究各種民族音樂,而加以比較批評。系屬於“比較音樂學”Verglelchende Musikwissenschaft 範圍。此項學問在歐洲方面尚系萌芽時代。故此種材料及不多覯。至於本書取材則係:凡東方各種民族樂制悉以英人A.J.Eills(生於一八一四年,死於一八九○年。對於“比較音樂學”即有貢獻)所著書籍為準。但該書對於東方各種民族音樂,並未悉數網羅。如西藏、蒙古、高麗、安南、土耳其等地,皆附闕如,是也。且書中所述各種民族音樂又悉以樂理方...
目錄
自序
上編 概論
(一) 世界三大樂系之流傳
(甲) 中國樂系
(乙) 希臘樂系
(丙) 波斯亞刺伯樂系
(二) 音階計算法
中編 中國樂系
(一) 中國
(甲) 中國之律
(乙) 中國之調
(丙) 中國之作品(內附中國樂譜兩篇)
(二) 西藏
(甲) 西藏之樂制
(乙) 西藏之作品(內附西藏樂譜十九篇)
(三) 蒙古
(甲) 蒙古之樂制
(乙) 蒙古之作品(內附蒙古樂譜十篇)
(四) 高麗
(甲) 高麗之樂制
(乙) 高麗之作品(內附高麗樂譜一篇)
(五) 安南
(甲) 安南之樂制
(乙) 安南之作品(內附安南樂譜一篇)
(六) 日本
(甲) 日本之律
(乙) 日本之調
(丙) 日本之作品(內附日本樂譜一篇)
(七) 爪哇
(甲) 爪哇之律
(乙) 爪哇之調
(丙) 爪哇之作品(內附爪哇樂譜一篇)
下編 波斯亞刺伯樂系
(一) 波斯亞刺伯
(甲) 波斯亞刺伯之律
(乙) 波斯亞刺伯之調
(丙) 波斯亞刺伯之作品(內附波斯及亞刺伯樂譜各一篇)
(二) 土耳其
(甲) 土耳其之律
(乙) 土耳其之調
(丙) 土耳其之作品(內附土耳其樂譜一篇)
(三) 印度
(甲) 印度之律
(乙) 印度之調
(丙) 印度之作品(內附印度樂譜一篇)
(四) 緬甸
(甲) 緬甸之樂制
(乙) 緬甸之作品(內附緬甸樂譜一篇)
(五) 暹羅
(甲) 暹羅之樂制
(乙) 暹羅之作品(內附暹羅樂譜一篇)
附錄 各國音名
(甲) 西洋諸國
(乙) 東洋諸國
自序
上編 概論
(一) 世界三大樂系之流傳
(甲) 中國樂系
(乙) 希臘樂系
(丙) 波斯亞刺伯樂系
(二) 音階計算法
中編 中國樂系
(一) 中國
(甲) 中國之律
(乙) 中國之調
(丙) 中國之作品(內附中國樂譜兩篇)
(二) 西藏
(甲) 西藏之樂制
(乙) 西藏之作品(內附西藏樂譜十九篇)
(三) 蒙古
(甲) 蒙古之樂制
(乙) 蒙古之作品(內附蒙古樂譜十篇)
(四) 高麗
(甲) 高麗之樂制
(乙) 高麗之作品(內附高麗樂譜一篇)
(五) 安南
(甲) 安南之樂制
(乙) 安南之作品(內附安南樂譜一篇)
(六) 日本
(甲) 日本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