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減少藥物依賴,身體健康,生病自然會好
請改變用藥的既有印象
生病只靠藥物是治不好的
有些慢性疾病改變生活習慣即可改善病情
不要太倚賴藥物
藥物服用越多,藥量越大
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下降
藥物通常都會伴隨著副作用
在年長的長輩身上更容易出現副作用的症狀
新藥投入和臨床試驗
關於處方箋的用藥
請詢問醫師開了怎樣的處方箋
藥物對於患者的意義
過著健康的生活,若再服用藥物可就浪費了
營養補給食品和藥物的相似處
營養補給食品的定義和分類
施打流感疫苗的原因為何?
流行性感冒有可能自然痊癒
生活中沒有藥物「也不要緊張」
第2章◎生活習慣病•慢性疾病不需要依靠藥物治療
生活習慣病使用藥物治不好
生活習慣病患者是用藥的大戶
高膽固醇、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應視情況服藥
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標準值
高血壓的治療可能會導致罹患失智症
只要使血管年齡變年輕,高血壓就一點都不恐怖了
測量高脂血症的膽固醇標值
長期服用降低膽固醇藥物,難免會有副作用
使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增加,這真的是難以想像
骨質疏鬆症乃是人類發明的疾病
止痛藥可能造成體溫和免疫力下降
拉肚子和便祕不需要服用藥物
標準值訂得曖昧不明
別被數字遊戲給騙了
我的成功案例
◎改變心情,改善病情(高橋信子小姐.歲)
◎改變生活習慣,擺脫了六種藥物(深澤美幸小姐.62歲)
◎改變生活習慣,逐漸遠離高血壓的藥物(濱崎勇先生.55歲)
◎我脫離了服用20年的高血壓藥(廣瀨郁代小姐.74歲)
◎持續走路運動和體操運動,逐漸遠離藥物(山田香子小姐.52歲)
◎終於擺脫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增山美由紀小姐.40歲)
◎透過蔬菜運動,我脫離了腰痛的苦海(牧野由美子小姐.36歲)
用運動來達到「斷藥」目的①
踩大麥運動/向日葵運動
轉腰運動/白蘿蔔運動
第3章 癌症屬於生活習慣病
癌細胞每天都會孳生繁殖
罹患癌症卻死於感冒的怪事
抗癌症藥物會威脅到正常細胞的存活率
手術和放射線治療法也有副作用
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有癌症復發的可能
沒有適當休息的人注定成為癌症候選人
提昇免疫力非常重要
突然被宣判病情,使得病人的免疫力直線下降
對於病情和治療,請詳細諮詢醫生
我的成功案例
◎我透過與醫師討論來治療我的腦腫瘤(山下康弘先生.42歲)
◎前列腺癌可照著食物療法來治療(荒川太一先生.68歲)
◎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子宮頸癌末期可改善(村本法子小姐.58歲)
用運動來達到「斷藥」目的②
豆子樹甩手運動/蝴蝶運動/梅乾運動
第4章 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容易招致患者的情況惡化
憂鬱症靠藥物治不好
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會造成「憂鬱的症狀」
治療精神疾病藥物有超過一半是安慰劑效應
不要隨意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在服用藥物之前,還有很多選擇
我的成功案例
◎透過促進體內血清素的分泌,我成功減少服藥了(齋藤若葉小姐.45歲)
◎藥量一直增加好可怕(吉川寬先生.35歲)
◎只靠藥物無法治癒憂鬱症(神田惠小姐.37歲)
◎5年的憂鬱症,因為開始打鼓,病情煙消雲散了(中野肇先生.42歲)
用運動來達到「斷藥」目的③
發芽伸展運動/竹筍搖擺運動/SUKI嘴部運動
第5章 為了小朋友的健康,一起戒掉藥物吧
兒童用藥是以大人用藥減量服用
疫苗和藥物一樣要注意
流行性日本腦炎不是什麼「惡靈病」
新的疫苗危險性更高
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是一種「賭注」
感冒是養成依賴藥物習慣的開始
罹患生活習慣病的小朋友們
讓精神疾病兒童長期服用藥物是最後的選擇
有才能被當成是有病
最後一章 所謂的斷藥是什麼,減少用藥是什麼?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