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在起跑點的自信心
小時候貪玩,門牙被人撞斷半根。
如果這年代,父母一定很緊張,急著帶去牙醫院「美」回來;我們那時候,住鄉下沒去過牙醫院,爸爸賺的錢不多,更沒這種閒錢預算,斷了牙就斷了呀。
那些年,不愛笑,怕人見到自己少了牙;我也不太愛講話,講話總漏風,沒事還會用舌頭頂著那半顆牙,期待它再長出來。
牙當然長不出來,自己也搞得很沒自信,而這一晃,就直到長大有能力了才去補牙,然而慘澹的少年時代,純因半顆牙少了好多自信。
這種缺乏自信的感覺,我一直有很深的體悟,自己當了老師,就特別注意家貧的孩子,總在能力範圍內,提供一雙球鞋,帶他們去剪剪頭髮,先有整齊乾淨的外表,那是連內在都會煥發出自信的光采。
以台灣現在的富裕,還有這種情況嗎?
嗯,還真的有,在偏鄉,在社會底層,或是遇上疏忽孩子的家長,這樣的孩子還挺常見的,我就曾去演講時,遇過一個孩子躲在人群後頭,完全不敢出來,只因那天在原木地板上課,大家要脫鞋上場,而他,襪子兩隻不同色,有一隻還破了三個洞,腳趾頭全都露。
給孩子一個公平的起跑點,這是我們能做到的,更好的是,我們也都可以做這種伸出援手的大人 ――如果你見到這樣的孩子,別吝惜在能力範圍內,給他一個安心的微笑,悄悄塞雙襪子給他。我相信,他一定能像蹦蹦虎那樣, 更有自信的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將這一份善意送給其他需要的人。
【繪者的話】我的元宵節回憶
每每到元宵節,一直住在我內心裡的小男孩,總是會牽引著回憶來到童年時光。
我總是赤著腳,跑到家裡有寶寶的鄰居阿姨那兒要來空的奶粉鐵罐,然後在家門口隨地而坐,找出鐵槌與鐵釘,敲起了叮叮咚咚的樂章,像在進行某種重要儀式似的,接著用蠟燭滴黏鐵釘在罐底,這是要在罐內插蠟燭用的,接著纏上鐵絲線與竹棍,便完成獨一無二的自製「無敵鐵罐」燈籠。
等待夜晚來臨後,與玩伴們相約於台南神學院,比誰的膽子大也比誰的燈美,最常上演的戲碼,就是故意把小小孩帶到最黑暗的林叢間,故作神祕,接著大喊一聲:「跑!」嚇得小小孩哭嚷直說要回家告狀!
元宵節提燈籠,夜晚裡最高潮的戲碼是「火燒燈」,特別是塑膠燈,在蠟燭火苗的加溫下,搖搖晃晃的燈籠很容易不小心燒起來,大夥兒便學起卡通片裡的印地安人,歡呼鼓譟的又叫又跳,只有燈的小主人淚眼盈眶,看著燈籠,直到燃盡,童年裡的元宵節便接近尾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