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改變心境,別跟自己過不去,加加減減過上好生活
懂得人生中的取捨,學會人生的加減除,才能化解生活矛盾,迎向幸福人生。
我們大部分人都很難找到一種和平的、鮮活的、明朗的、充滿能量、不依賴他人的生活方式,找不到一種不但沒有恐懼、衝突、悲傷、混亂,而且還充滿愛和體貼的生活方式,儘管人類曾經歷過兩次大戰,經歷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以及經濟危機、金融風暴、政治動盪、種族衝突等種種不幸。我們還讀過許多哲學家和著名學者的書,書中告訴我們怎樣在這個波瀾四起的社會中安然無恙地生存下去。我們聽從某人的話,遵從某個權威,希望他們可以給我們一把鑰匙以開啟生活之美,開啟生活之外的某種偉大事物。然而到頭來我們卻發現生活依然那樣不平靜、不和平。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背負著各種各樣的十字架,在艱難前行。它也許是我們的學習,也許是我們的工作,也許是我們的情感,也許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有壓力,也很累,可是,我們並不是被問題本身所困擾,而是被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所困擾。
不管你對人生的態度如何豁達、認真、嚴謹,日常生活總難免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失敗、挫折、誤解、中傷。這個時候,自然會激起灰心、沮喪、怨恨等等情緒,對自己和別人感到厭惡。即使是沒有遭受過挫折,一直自我感覺幸福的人,偶爾也會被慾望、仇恨、謊言矇蔽理智,陷入苦惱、憂愁的漩渦,躁鬱而迷茫地自問:「為什麼會是這樣?」
上帝說過:「人類為名利而活,又為名利而煩。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然後又用金錢來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充滿憂慮,但卻忘記了現在;他們既不生活在現在之中,也不生活於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從不會死去,但是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未活過。你們看上去和平與幸福,但實際卻充滿了矛盾和衝突。這就是你們人類!」
誠然,人類已經擁有了數不盡的豐富的物質,而我們還想擁有更多的。雖然很多人也許並不想像現在一樣拼命,但生存的壓力逼迫著我們不停地工作、賺錢;雖然我們和人交往得越來越多,但是內心卻越來越孤獨。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處境:隨時隨地都充滿著無盡的矛盾和衝突。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世界,可是為什麼會變成了這樣?原因在於所有的關係都是衝突。
解決衝突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明白知道人生中有哪些是你必須捨棄的,有哪些是你必須抓住的,因為人生中的這些取捨本來就互相矛盾,因此,懂得人生中的取捨,學會人生的加減除,才能化解生活矛盾,迎向幸福人生。
生命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一輩子的光陰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有很多事我們沒做,有很多心願我們沒有了,有很多理想沒有實現,年輕的時候總是以為天大的事都無法難倒自己,後來我們慢慢長大,經受了無數的挫折,才發現,童話是童話,現實是現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美夢成真的。人們常在選擇了某件東西、某項工作、或某種方法之後,又開始追悔所放棄了的。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所追求的是什麼,那就永遠不會有幸福快樂的一天。
作者簡介:
菲非想
中正大學哲學系畢業,鄉下子弟。
曾服務於殯葬業一年,看盡人生終點的歡與苦。
目前從事哲學及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平常喜歡寫一些人生哲學與心理的感悟,或許是家庭的關係,或許是經歷的關係,所以對人生的看法似乎比較深入,也喜歡跟朋友討論相關的人生議題。曾出版72下的感動一書。
章節試閱
PART 1
懂得改變心境,
才能扭轉人生劣勢
1.會讓你陷入人生劣勢的,其實是你的眼光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所得到的都有所不同,但是卻並不是得到多的就一定比得到少的人快樂。
富二代就比一般人快樂嗎?或許一般人都會如此認為,但正如俗語所說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別人眼中,他們除了物質金錢的富裕之外,或許藏著一個空虛寂寞及畏懼的心靈呢。俗話說的好:「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亦有所得。」端看個人的出發眼光了。
常常有人抱怨很多,抱怨自己的早餐不夠豐盛、自己的衣服不夠漂亮,殊不知,其實很已經非常幸福。只要你知道滿足,你一定會覺得自己過很好:
試著檢查一下你自己,你會發現幸福和快樂離你是如此的近。如果你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就比幾千萬人要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如果你從未嘗受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饑餓的煎熬,那麼你的處境要比其他五億人要好。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和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和強暴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三十億人更幸運。如果你在銀行裏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鈔,口袋裏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界上百分之八的幸運兒。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服可穿,有房可住,你就比世界上的百分之七十五的人要富裕。這樣的如果還可以舉出長長的一串。
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學會去感受幸福。去工作而不要以賺錢為目的;去愛首先忘記所有別人對你的不好;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關注;去唱歌而不要想是不是唱得十分動聽;去生活就像這個世界是天堂,你若能夠這樣做,一定比生活在真正的天堂還要幸福。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免不了從心底與人比較,都曾經羡慕過別人,也都曾因自身不足而自卑過。
其實,只要我們肯用一種平實、冷靜、客觀的目光來回視自己,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所擁有的竟是如此豐富——比如說善良、積極、樂觀還有感恩等等。
一旦你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有」,就更容易引發「滿足」,而「滿足」帶來的「快樂」會讓幸福感包繞著你。要知道,沒有人能代替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能告訴我們到哪去找快樂。如果說快樂是一種本能的話,那麼能夠掌控你這種本能的不是別人,恰是你自己。
不快樂的人,多是由於自身對自己的消極暗示。用自己的手在自己的心上給自己打一個結,讓自己疼痛,給自己苦惱,把自己推擠到一處幽暗的死角,卻渴望旁人給予解救;而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即使他一無所有,他仍是最快樂的人,只因為他擁有了世界最寶貴的東西——滿足。別人頓頓山珍海味,而我餐餐青菜蘿蔔,但我吃得心安、吃得健康;別人位居要職,而我平平凡凡,但平平凡凡亦有耐人尋味;別人雍容華貴,我只是樸實無華,但也有人欣賞讚美;別人名車代步,我有單車一輛,卻也心安理得、平安自由;別人的愛人浪漫英俊,我的愛人卻也健康體貼,給予我真誠的疼愛……別人永遠是別人,我們或許看見了別人表面的光鮮,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只是別人沒必要與你傾談;只有你自己才懂得現在擁有的是多麼的經不起失去。
心中常知足,常樂也!人活著,一定要有點真正屬於自己的特質和驕傲,任何人的成就,必定是努力耕耘得來的,唯有你自己的一切,才是真正屬於你的,何必過多去關注別人的東西?在茫茫人海中,我們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小人物,而我們所能擁有的滿足絕不會少於任何大人物。只要活得有尊嚴,活得自在,活得滿足,快樂便會永遠與你同在。誠如亞伯拉罕•林肯說:「多數人因他們決心快樂,因而得到快樂。」何不從現在起,試著感受周圍的幸福,讓自己從此快樂起來?
如果不學會知足,那麼只會永遠活在惆悵之中。沒有工作的時候,想有一份工作就好了,有了工作又想要一個職位和高薪,一旦有了高薪又開始想當老闆,看著路上那麼多奔跑的轎車,你一直在鬱悶「為什麼就沒有一輛是自己的呢?」即使有了汽車,說不定轉而又想:「天上飛著那麼多的飛機,什麼時候也買它一架就好?」可以想像,如果一個人總是這樣想,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慾望不加以約束,眼光永遠盯著一些自己沒有的東西,我們能不產生煩惱嗎?相反,如果你能用另一個想法:「這份工作確實得來不易,它是社會上種種的因緣與助力,才讓我得到這個工作的機會。」自然你就會珍惜與尊重這份工作,而且對社會與人群會存著一種「感恩」的心態,從而隨時感到一種愉快和滿足的幸福。
古人也宣導「布衣桑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清雅。知足的人,當看到自己的慾望難以達到時,懂得理智地抑制不切實際的慾望,因而「只知耕耘,不問收穫」,這樣的人一般不會慾壑難填,不會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錯誤。一個人如果總是把目標定得太高,心存一些不合實際的想法,最終只會帶給我們一個結果,那就是失望,而失望可以淹沒一個人的激情和士氣,或者一時或者一世。因此,知足實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認識到這樣一點,我們才不至於好高騖遠,迷失方向,才能保持一種虛靜平和的心境,不會將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大學》曰:「止於至善」就是說人應該懂得如何努力達到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該處於什麼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樂是一種看待事物發展的心情,而不是安於現狀驕傲自滿的消極態度。這才是「知足常樂」的真正內涵。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卻不可走向極端,那樣只會讓人意志消沉,成為自甘墮落的藉口。堅定自己「終須有」,果斷放棄那些「莫強求」,方為人生之道。
2.會讓你人生遺憾與惆悵,其實是你的選擇
你是不是會為那些你曾經得不到的事物遺憾、懊惱、惆悵?其實,得到,或者得不到,是很現實的結果,但這個結果,卻能直接影響人的心境和前進的腳步。
電視劇中,經常會有這樣一些人,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擇手段得到他所愛的人或物,得手之後毫不珍惜將其棄之一旁,那些讓他們絞盡腦汁想要得到的、所謂愛的人或物,只是他們滿足自己虛榮與私慾的工具,享受著那種佔有過程中的樂趣和得手後短暫的快樂。所以說,得到的不一定是好的,而得不到也不一定是不好的。
然而,人們往往卻容易為那些得不到的事物遺憾感傷,其實,那只是在追逐過程中,將你得不到的事物優點放大到極限,而忽視了其瑕疵。一旦你擁有之後,種種缺點和不足就暴露無疑,這時候,你就會發現那些得不到的事物遠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完美,因而就會懊悔連連,或者百思不得其解,為何當初就那麼癡迷於他呢?譬如在逛街的時候,看中一樣東西,左看右看甚是喜歡,前思後想,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認為這一次絕對不會後悔,最終還是買回了家,但是拿回家之後卻不實用,只好將其束之高閣,成為永久的擺設。這就是生活中最明顯的例子。
那些認為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想法,只是出於一種人的心裡慾望,在你得不到的時候,你可能會很嚮往,得不到就無法解開其神秘的面紗,若隱若現間總有一種朦朧的美讓人欲罷不能,腦海裡永遠都認為是最好的。
可等到你豁盡心力真的得到了,你可能會發現你得到卻依然不是你想要的。對於那些你得到的事物,你會有一種厭倦的感覺。
其實並不是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那只是人類的本性,人類的貪慾。喜歡一樣東西,處心積慮想要的到他,殫精竭慮,費盡心機,但是在追逐的過程中,已經失去了很多東西,無法計算。也許代價是沉重的,只是自己都未曾發現,也許「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所有的這一切,只不過是人的慾望在作怪罷了。
就如在籠中的老虎,得不到自由。牠嚮往著在野地裡的老虎,可以自由自在。在野地裡的老虎,得不到三餐無憂。牠嚮往著三餐無憂。這兩隻老虎,都認為得不到的東西就是好的。
然而,把籠中的老虎,放到野地裡。也把野地裡的老虎,放到籠中。結果,牠們都會死。因為,習慣了的生活,就很難再改。後悔也來不及!
所以,無論東西也好,人也罷,喜歡卻不能擁有,與其讓自己負累,倒不如放輕鬆地面對,努力了,嘗試了,也不能挽回他擦肩而過的遠去腳步,那就試著用平靜的心微笑的目送他遠離,因為他原本就不屬你。
所以,對於那些你喜歡的東西,要學會欣賞它,珍惜它,使它更彌足珍貴;喜歡一個人,就要讓他快樂,讓他幸福。如果做不到,有時候,也要學會放棄,不僅僅因為放棄的美麗,而是依然要面對當下的生活,無需為錯過的、未曾得到的扼腕歎息,流連其中,因為手中總有值得我們呵護珍惜的,遠方總有值得我們追求的!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年輕時,我們常習慣說:「等到……的時候」,對未來抱著無限的幻想;到了老年,就變成說:「過去……的時候」,對過去無限懷念。總之,我們容易對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充滿嚮往,認為只有那些我們得不到的東西或是難以得到的東西是最好的,卻不關注我們現在手中所擁有的。
要知道,最好的事物是握在你手中的現在,那些得不到的過往就讓它們隨風而逝吧。如果我們一味的沉浸在得不到的遺憾中,那麼我們就會繼續錯失今昔的美好,就會有可能使今日本應得到的幸福再次沉淪為得不到的遺憾。因此,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珍惜,珍惜現在,珍惜手中所擁有的幸福。
就如屠格涅夫所說: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嚮往未來;它只在現在。把握當下的幸福,才是真實的幸福,無限的憧憬明天,幸福永遠也靠近不了我們——在我們一門心思準備迎接將來某一天到來的時候,往往會忘記、忽視眼前的一切。
然而無論未來將怎麼樣,或者過去曾經怎麼樣,結果都是一樣——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的現在。不珍惜當下,只會錯失當下,只會把每一個經歷著的現在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於是,得不到的遺憾又會重現。
十七世紀法國科學家兼思想家巴斯葛,他在《沉思者》一文中有一段話:「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於過去,就是殷盼著未來;不是拼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事,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拼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臨。我們實在太傻;竟然流連於並不屬於我們的時光,而忽視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此刻。」
是的,那些得不到曾經的美好,都已經過去了,而那些得不到的未來則根本還未來臨。過去與未來並不存在,它們只是「曾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狀態,都是處在現在狀態中的我們所得不到的。為什麼我們要糾結於那些我們得不到的事物,而不多把握一下現在的幸福呢?
所以,請學會享有我們現在所有的安樂、幸福,不要遺憾那些我們得不到的事物。
過去是記憶,未來是想像;失去的東西已經失去,得不到的東西也已經飄散,真正的、真實的快樂是現在。不必為那些失去的、得不到的東西而傷懷感傷,因為得不到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而你得到的、你所擁有的才會構成你的幸福!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瞭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3.會讓你人生噩夢連連的,其實是你的心靈
有些人看上去做什麼事都特別順利,似乎幸運之神永遠跟著他,有些人似乎老天爺總是把他忘記了,忘了這世上還有他的存在,於是讓他噩夢連連,驚嘆連連。其實,沒嘗盡噩夢連連的苦,怎能體會好運連連的甜呢?這是上帝對我們的厚愛啊!
我們不妨靜心去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高潮與低谷,活在生命的苦樂之中。感悟苦即是樂、樂即是苦的奧義,生命的樂趣便已被我們掌握在手中。
生活的波浪在高峰時,人即顯得快樂,在低谷時,人便顯得痛苦。而波浪永遠都是忽高忽低,沒有永恆的上揚,也沒有永恆的傾瀉,所以人生是痛苦與快樂的交織並行,二者相伴相生,既矛盾對應又相輔相成。所謂「沒有痛苦也就無所謂快樂」,如果我們將痛苦與快樂看成是絕對的對立從而加以逃避,那麼,我們不僅不能得到快樂,反而會使得我們更加痛苦,而我們之所以見苦便畏懼,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正確的苦樂觀。
其實,苦與樂並非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和諧統一、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正如人們知道哈密瓜比蜜還要甜,苦巴豆比中藥還要苦。然而,種瓜的老人卻告訴人們:哈密瓜在下秧前,先要在地底下埋上半兩苦巴豆,瓜秧才能茁壯成長,結出蜜一樣的果實來。
是的,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呢?沒有悲哪來樂呢?沒有低谷哪來高潮呢?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不經風霜苦,難得臘梅香,」成功的快樂,正是經歷艱苦的奮鬥後產生的。吃得苦中苦,方能得成果。古人「頭懸樑,錐刺股,」苦則苦矣,但他們下苦功實現上進之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以苦為樂,苦中求樂,其樂無窮。
苦的滋味的確不好受,甜、樂的滋味人人都喜歡,艱苦的勞動、挫敗、失敗與苦味一樣,沒有人想特意去領受,而成功的喜悅則是大家都夢想得到的。但是,如同沒有苦巴豆就結不出哈密瓜一樣,想要享受成功的喜悅,也要先飽嘗找尋成功的艱辛。
苦與樂往往會和人們的成功和失敗聯繫起來。成功是新大陸,不嘗一嘗在大西洋上漂泊近兩個月看不見陸地的苦,哥倫布怎能在毫無希望之時,看到曙光中的大陸呢?成功是勝利,不每天都嘗一嘗那在苦艾酒中浸過的苦膽,勾踐怎麼能取得滅吳的功績呢?甜蜜的成功背後,總有一段苦不堪言的奮鬥過程。《聖經》中說,通往天國的門是小門,路是荊棘之路。是的,不付出代價,不經過艱苦努力而得來的成功是沒有保障的。「或許,靠老天幫忙,取得成功,也行吧?」有人會這樣問,天上掉餡餅的事不一定沒有,但那是極其偶然的,那種樂,是僥倖的樂,因為沒有嘗過苦味,所以難以讓人體會到快樂的真味。
做一件艱苦的事,我們不能埋怨。一旦有了成功的希望,有了奮鬥的目標,知道苦盡甘來的道理,艱苦前行的人,才不會懈怠,不憚於迎接成功來臨前的苦痛。
的確,人生的悲苦從來都是無法逃避的。多苦少樂是人生的必然。因此,我們應該做到能苦會樂的那份坦然、化苦為樂的那份智者的超然。
有這樣一個關於「苦」的古老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們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苦瓜,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進過這麼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弟子們聽了,好幾位都立刻開悟了。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質是苦的,不會因聖水聖殿而改變;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由情愛產生的生命本質也是苦的,這一點即使是聖人也不可能改變,何況是凡夫俗子!
很多嘗過感情與生命大苦的人,也無法告訴別人失戀是該歡喜的事,因為它就是那麼苦,這一個層次是永不會變的。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苦瓜是苦的。只有嚐過了,才有資格稱苦。不過,當你有了嚐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麼苦了!
對待我們的人生與修行也是這樣的,時時準備受苦,而不是期待苦瓜變甜,只有真正認識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態度。苦瓜本來就是苦瓜,連根都是苦的。這是一個苦瓜的實相、真相。變甜只是我們虛幻的期待而已,唯有真正面對事物的真相,我們才能從中脫。
圓滿的人生並不是一輩子沒有吃過苦,而是在經歷體驗過苦的滋味之後懂得了超越苦的境界。
苦為樂,樂為苦,苦與樂的感受全在於一心。達摩面壁,凡人皆稱其為苦修。有誰知道達摩祖師在靜修中,心歸空靈,慧及宇宙,體膚之苦盡皆化為心靈的極樂,並無半點苦楚可言。
苦與樂是生命的盛宴,是生命的波峰波谷,有高低起伏,才有波瀾壯闊、滋味濃厚。佛說:離苦得樂,涅槃寂靜。活在世間的眾生,總是感慨苦多於樂,要離苦才能得樂。因此,佛學正是離苦得樂的哲學。只有深刻體驗苦,才能透徹體會樂:「苦樂交織,才至彼岸;無苦無樂,便是死水。」
當我們接納苦,把苦看做是人生的必然歷程時,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了。同樣,接受樂,把樂當做是生命的歷程,樂也不再僅僅是世俗的「樂」。當眾生真的能接納所有苦樂時,先前的苦樂「標準」便即刻土崩瓦解,也就不再有苦與樂的分別,生命的波瀾盛宴就此展開,大自在境界便在眼前。
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在高峰的時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時候,不必落淚;一浪翻一浪,一波過一波,便是彼岸。
PART 1
懂得改變心境,
才能扭轉人生劣勢
1.會讓你陷入人生劣勢的,其實是你的眼光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所得到的都有所不同,但是卻並不是得到多的就一定比得到少的人快樂。
富二代就比一般人快樂嗎?或許一般人都會如此認為,但正如俗語所說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別人眼中,他們除了物質金錢的富裕之外,或許藏著一個空虛寂寞及畏懼的心靈呢。俗話說的好:「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亦有所得。」端看個人的出發眼光了。
常常有人抱怨很多,抱怨自己的早餐不夠豐盛、自己的衣服不夠漂亮,殊不知,其實很已經非常...
目錄
第一章 懂得改變心境,才能扭轉人生劣勢
1.會讓你陷入人生劣勢的,其實是你的眼光 014
2.會讓你人生遺憾與惆悵,其實是你的選擇 021
3.會讓你人生噩夢連連的,其實是你的心靈 028
4.會讓你生活惴惴不安的,其實是你的心態 035
5.會讓你人生平庸無為的,其實是你的看法 042
6.會讓你人生意外不斷的,其實是你的行為 048
7.會讓你生活忙忙碌碌的,其實是你的步調 055
第二章 運用「加」法,為生活加上幸福元素
1.加點笑容在臉上,微笑的生活更幸福 062
2.加點讚美在嘴上,幸福的生活更溫暖 069
3.加點寬容在身上,容納的幸福會更多 075
4.加點感恩在心上,心中會有更多喜悅 081
5.加點愛心在行動上,人生將會有福報 087
6.加點益友在生活上,日子將會更充實 093
7.加點信任在親情上,人生才會更美滿 099
8.加點熱情在工作上,啟動幸福的能量 108
9.加點包容在家庭上,生活才能更幸福 113
第三章 運用「減」法,為生活減去無謂負擔
1.減少一些嫉妒心,它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比較 120
2.減少一些虛榮心,它是生活上極重的負擔 127
3.減少一些貪婪心,慾望越少人生就會越幸福 133
4.減少一些計較心,別讓得失帶來心靈的怨氣 141
5.減少一些煩忙心,無謂的忙碌只會增加負擔 148
6.減少一些自私心,懂得分享才能得到快樂 153
7.減少一些壓力感,清空心中的憂慮與負擔 160
8.減少一些緊繃感,別讓緊張影響身體健康 166
9.減少心中的負擔,自由的心靈才會有幸福 172
第四章運用「除」法,為人生除去多餘煩惱
1.除去心中的怒火,爭吵只會使你更暴躁 180
2.除去心中的仇恨,不要對人有報復之心 186
3.除去心中的執著,放手的人生會更輕鬆 194
4.除去心中的煩惱,給自己一個美麗心境 202
5.除去悲觀的心境,讓心靈充滿希望 208
6.除去心靈的恐懼,讓身心永保健康 213
7.除去心中的煩悶,讓精神不再受消磨 218
8.除去優柔與寡斷,就能消除無謂的煩惱 223
9.除去絕望的心情,讓生活充滿幸福與希望 228
第五章 別跟自己過不去,加加減減過上好生活
1.不要虛耗生命,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 234
2.幸福的人生,一定要學會取重捨輕 239
3.換個角度看問題,人生會有新的收穫與感悟 246
4.別跟自己過不去,給自己一點幸福的空間 253
5.世界並不虧欠你,而是你虧欠了自己 258
6.從內心真正改變,才能有全新的世界 262
7.對人生的感受,在抓住生活每一個瞬間 267
8.放鬆你的心情,才能享受人生的美景 273
9.活出自己的價值,人生才是最幸福 280
第一章 懂得改變心境,才能扭轉人生劣勢
1.會讓你陷入人生劣勢的,其實是你的眼光 014
2.會讓你人生遺憾與惆悵,其實是你的選擇 021
3.會讓你人生噩夢連連的,其實是你的心靈 028
4.會讓你生活惴惴不安的,其實是你的心態 035
5.會讓你人生平庸無為的,其實是你的看法 042
6.會讓你人生意外不斷的,其實是你的行為 048
7.會讓你生活忙忙碌碌的,其實是你的步調 055
第二章 運用「加」法,為生活加上幸福元素
1.加點笑容在臉上,微笑的生活更幸福 062
2.加點讚美在嘴上,幸福的生活更溫暖 069
3.加點寬容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