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網羅正史與野史記載,精選100位與蘇東坡有關係的人物故事,一窺一代文豪的音容笑貌與迷人的風采……
◎分「家庭」、「朝廷」、「師長」、「弟子」、「同僚」、「朋友」、「僧道」、「政敵」、「歌妓」、「粉絲」等大項,廣泛網羅正史與部分野史的記載,太過戲劇無信證者則剔除,可為故事性的史料書。
◎大量引用蘇東坡與該人物交往所作之詩文、書信,既有故事傳奇之高潮起伏,更具文學之美。
◎藉由100位朋友圈的交往軌跡,以及蘇東坡年表,明列各時期相關人物與蘇東坡的創作,串起蘇東坡跌宕的一生。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王安石當年曾感歎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千年,「如此人物」沒有再出現;估計再過一千年,「如此人物」也不會出現。蘇東坡只屬於他那個特定的時代和他那個特定的生長環境。我們今天還能夠欣賞到他的作品、感受到他的風采,還能被他的思想光輝所照耀,已經足夠幸福了。我們為中國出了個蘇東坡而驕傲!
《三字經》中的蘇老泉,是他的父親蘇洵;《二十四孝》中的「滌親溺器」、「棄官尋母」,分別是他的弟子「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與同僚朱壽昌;他的朋友陳季常勇奪「河東獅吼」的典範;「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幽默和尚佛印,以及仰慕他十餘年,在西湖偶遇、獻上箏曲的不知名神祕女子……
蘇東坡的一生高潮迭起,他的親友師長、同僚弟子,甚至政敵與粉絲,都有許多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傳奇,這些精采紛呈不僅組合出蘇東坡的人生情節,也相當程度地為讀者拼出北宋文人的生活樣貌,令人悠然神往。
本書精選100位與蘇東坡有關係的人物故事,窺探一代文豪的音容笑貌,從而感受到他迷人的風采!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432009.pdf
作者簡介:
韓建偉
德泮書院院長
主要從事宋代琴棋書畫詩酒茶的研究。常年主持《二十四節氣茶會》,與公眾分享古人關於節氣生活的智慧及有代表性的詩歌。著有《東坡詞五十首》,《從前有座山》等。
章節試閱
程氏
蘇東坡的母親,四川眉山人。
十六歲嫁給蘇洵,共育有三男三女。不幸的是,二女一男早夭,剩下蘇軾、蘇轍兄弟和一個女孩八娘。那個叫八娘的女孩是蘇東坡的姐姐,不是傳說中「三難新郎」的那個妹妹──「蘇小妹」。八娘長大後嫁給了舅舅的兒子程正輔,但是程家人待她很不好,八娘終日鬱鬱寡歡,婚後不到兩年就死了。
蘇洵年輕的時候喜歡遊山玩水,「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返。」丈夫不在家,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程氏的身上。她最關注的不是孩子們讀了幾本書,而是他們性格和品德的養成。
有一天,程氏教兒子讀《漢書‧范滂傳》。范滂是東漢名士,因反對宦官專權被殺。臨刑前,范滂勸母親保重身體,不要過分悲傷。范母深明大義,反過來安慰兒子說:「既要美名,又求長壽富貴,怎麼可以兩全呢?」當時,還不到十歲的蘇東坡突然插話問:「娘,我如果成為范滂,您贊成嗎?」程氏回答說:「你能做范滂,我怎麼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呢?」
程氏吃齋念佛,心地善良,從不殺生。蘇家所居的庭院裡滿是竹柏花草,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安家,程氏囑咐家中的婢僕、兒童要好生照料,不許傷害牠們。
程氏從不貪圖意外之財。一天,有個婢女在院子中幹活,她的腳忽然陷到了一個幾尺深的坑中。坑中有一個甕。有人猜說裡面肯定是金銀財寶,想取出來。程氏不許,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動。
轉眼兩個孩子都長大了,丈夫要帶著兒子們進京趕考。病中的程氏一手拉著蘇東坡一手拉著蘇轍,依依不捨地把他們送出家門。她沒有等到兩個爭氣的兒子雙雙金榜題名的消息,不久就病故了。
王弗
第一任妻子,四川青神人。
十六歲嫁給大她三歲的蘇東坡,是長子蘇邁的母親。
王弗生長在一個讀書人的家庭,知書達理。初嫁時,蘇東坡並不知道她讀過書。每當蘇東坡讀書,王弗就陪在一旁做針線。有一次,蘇東坡背書忘了一段,怎麼也想不起來,王弗就在旁邊輕輕地提示了一句,把蘇東坡嚇了一跳──「原來你也背過書!」蘇東坡好奇地又拿出幾本書問,王弗都能答出個所以然來,讓蘇東坡喜出望外。從此,小夫妻又成了共同讀書的好伴侶。
蘇東坡首任地方官生涯始自鳳翔府的簽判。每天從官署回來,蘇東坡總要跟王弗聊聊這一天處理的公事,聽聽她的意見。王弗經常告誡他現在遠離父母,凡事要格外謹慎。王弗深知蘇東坡天性淳樸,自然率真,見誰都是好人,這樣的人在險惡的官場容易吃虧上當。她常躲在屏風的後面聽蘇東坡與客人談話,客人離開後,她會跟蘇東坡分析哪些人心術不正、笑裡藏奸;哪些人言過其實、不可深交。後來證明,王弗所說的絕大部分都對。久而久之,蘇東坡對王弗有了很深的依賴。
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留下蘇東坡和一個不滿七歲的兒子。蘇東坡哀歎自己「永無所依怙」。
十年後的一個月夜,王弗又一次走進他的夢中。蘇東坡淚如雨下,情不自禁地揮筆寫下了那首傳誦千古、公認為是最好的悼亡詩──《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
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
夜,短松岡。
張方平
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河南商丘人,官至副宰相。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是當年共產黨全國人大的委員長朱德在四川眉州三蘇祠的題詩。四川眉州,在蘇東坡生活的那個年代,只是北宋王朝偏遠的一個小縣城。因為得到了一個重要人物的鼓勵,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從這個小縣城出發,走向京城、走向全國,日後都成為了名垂青史的大文豪。這個重要人物,就是當時主政四川的張方平。
張方平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被譽為「天下奇才」。早在他還是平民時就有宰相般的氣度,以「用之則行,捨之則藏」自勉。對上不逢迎君主,對下不驕橫跋扈,一生不改率真自然的本色。蘇東坡說,如果將全天下的偉人排隊,一定要把張方平排在第一位。
張方平在成都讀到了蘇洵的政論文章,很欣賞,稱讚他深得左丘明、司馬遷、賈誼的精髓。在接見蘇洵時,聽說他還有兩個會寫文章的兒子,非常高興,讓他們一起來見他。蘇洵領著蘇軾、蘇轍來見張方平,張方平現場出了兩道題給他們兄弟倆做,自己躲到隔壁房間悄悄地觀察。得題後,兩兄弟各自專心思考。蘇轍好像對一個題目有疑問,他把有疑問的地方指給蘇東坡看。蘇東坡沒說話,把筆倒過來輕輕地敲了幾下書案,意思是「管子注」,即題目出自《管子》一書的注文。蘇轍又指了指第二個題目,蘇東坡做了個「勾掉」的手勢。二人答完卷出來交給張方平,張方平滿意地點頭微笑。
蘇東坡劃掉的第二個題目,確實無出處,是張方平故意考察蘇軾兄弟的判斷力的。張方平對蘇洵說,你的兩個兒子都是天才,大的聰明敏捷,小的謹慎持重,前途不可限量。他當即給京城的歐陽修寫了一封信,鄭重推薦蘇氏父子。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日後他對蘇東坡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方平一直關注著蘇氏父子的發展。順利時為他們高興,挫折時給他們鼓勵。他萬沒想到弄出了個「烏台詩案」,蘇東坡鋃鐺下獄。聽到消息,年過七旬、已經回鄉養老的張方平憤然上書,為蘇東坡喊冤,求朝廷開恩。他堅稱蘇東坡是好人,是國家的棟樑。他原想把奏疏放到官遞公文袋中呈送皇上,但主事的官員不敢接;他只好派自己的兒子攜奏疏進京,到登聞鼓院去投遞。兒子的性格跟爹正相反,怯怯懦懦的。他雖然到了京城,但在登聞鼓院徘徊了好幾天,最終也沒敢投出去。
很久以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蘇東坡看到了這個奏疏的副本,他嚇得直吐舌頭。奏疏劈頭就說「軾實乃天下之奇才」,殊不知,人家整的就是這個「可與朝廷爭勝」的「天下之奇才」!這麼說只會更加激怒朝廷。還是另一位同樣賦閒在家的老人家會說話。王安石,這位在變法問題上與蘇東坡針鋒相對的前宰相,此時站出來說話了。他上書神宗皇帝,說「豈有聖世而殺才士者乎!」──從維護皇帝統治的角度來替蘇東坡求情,最終使蘇東坡逃過一劫。
不管奏疏寫得如何以及投出去與否,都無損蘇東坡對張方平的尊敬和感激。老人家對他的恩情,蘇東坡終身銘記。
陳慥
字季常,號方山子,別號龍丘子,四川眉山人。
陳慥是蘇東坡的朋友。「朋友」這個詞用在這裡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顯得軟趴趴的,不如「哥們」這兩個字貼切。
我們今天還能知道陳慥──陳季常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蘇東坡為他寫過一個傳,即《方山子傳》。此篇文字在蘇東坡所有的文章中屬上乘之作,經常拿來做散文的範本,看來確實花費了很大的心血。
陳慥是官宦子弟(其父曾任鳳翔府的太守,是蘇東坡的頂頭上司),年輕時「使酒好劍,用錢如糞土」,是遠近聞名的俠義公子哥。後來不知什麼機緣,開始參禪念佛,捨棄了萬貫家財,在湖北的岐亭隱居。蘇東坡被貶黃州路過歧亭,陳慥出城二十五里迎接並留他在家裡調養多日。此後幾年,兩人十數次往來歧亭、黃州之間互相看望,相處的時間加起來能有上百天。蘇東坡有詩《歧亭五首並敘》記錄下了那些溫馨的日子。
雖然隱居多年,但陳慥年輕時的名聲太大了,他每次來黃州都能引起轟動,百姓沿街觀瞧,豪門大戶則爭著遞名片、邀請他登門作客,以此炫耀鄉里。陳慥那裡都不去,就只住在蘇東坡家那間低矮潮濕的小屋裡,哥倆「談笑竟日,抵足而眠」。
在黃州,殺雞宰鵝款待貴客是很平常的事。但蘇東坡和陳慥都是學佛之人,幾次見面後就相約「戒殺」,不吃葷腥,彼此以粗茶淡飯招待就好。在他們的影響下,黃州不殺生、不食肉的人也漸漸地多了起來。
陳慥被譽為一代豪傑,雖然歲數大了,「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誰人能料,他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妻管嚴」。
陳慥的妻子柳氏,非常厲害又愛嫉妒。有時候陳慥和客人正在聊天,不知因為什麼柳氏就摔鍋打碗地鬧將起來,把陳慥弄得很難堪,可又不敢把老婆怎麼樣。蘇東坡專門寫了一首詩「誇」他: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古人有「河東人氏多姓柳」的說法。蘇東坡詩中借「河東」代指陳慥的妻子柳氏。從此,「河東獅吼」就成了兇悍老婆的代名詞,「季常癖」也成了怕老婆的典故。因為一篇傳記、一首詩,使夫妻倆雙雙傳名於世,不知陳慥對蘇東坡作何感想,是該感激他呢還是該埋怨他。
蘇東坡貶謫期滿將要離開黃州了,鄉親們都來送行。平日最親近的幾個人把他送到驛站。唯陳慥萬般不捨,一路把蘇東坡送到了九江,看著他登船遠去,直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以上內容節錄自《蘇東坡的朋友圈》韓建偉◎著.德泮素質教育未來館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432009.pdf
程氏
蘇東坡的母親,四川眉山人。
十六歲嫁給蘇洵,共育有三男三女。不幸的是,二女一男早夭,剩下蘇軾、蘇轍兄弟和一個女孩八娘。那個叫八娘的女孩是蘇東坡的姐姐,不是傳說中「三難新郎」的那個妹妹──「蘇小妹」。八娘長大後嫁給了舅舅的兒子程正輔,但是程家人待她很不好,八娘終日鬱鬱寡歡,婚後不到兩年就死了。
蘇洵年輕的時候喜歡遊山玩水,「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返。」丈夫不在家,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程氏的身上。她最關注的不是孩子們讀了幾本書,而是他們性格和...
作者序
前言/代序
中國出了個蘇東坡
公元九六○年至一一二七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北宋時代。倘若問「北宋有多少個皇帝,他們都叫什麼?」知者寥寥;倘若問「一個詩人──他寫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寫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他寫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寫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寫過前後《赤壁賦》;他治理過杭州的西湖,湖上至今還有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條堤;他是……」──「他是蘇東坡!」這個問題連現在的小學生都能搶答。的確,儘管北宋距今已近千年,但蘇東坡這個名字依然在中國家喻戶曉。
蘇東坡出生在北宋仁宗年間,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在徽宗即位的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他二十二歲進士及第,二十六歲過制科考試進入官場,歷任密州、杭州、揚州、定州等八個州的太守,在朝中官至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他是一代文豪,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當之無愧的領袖。他死後沒有任何私人遺產,卻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蘇東坡名軾,字子瞻,東坡是他的號。歷朝歷代的中國人大多不喜歡稱他的「名」,也不喜歡稱他的「字」,而是直接叫他的「號」。為什麼?因為叫「號」顯得親切,用林語堂的話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下面抄一段林語堂對他的評價。
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純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鬥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都是自然流露,順手天成,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做他的詩句:「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捲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苟苟營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
了……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他是集儒釋道於一身的士大夫標竿,是詩文書畫全能的文壇領袖,有傳頌千年的政績,有覆蓋全國的名望,有最好的女人緣,有最廣的朋友圈,是享受生活的時尚先鋒,是獨具特色的藝術大師……他善良、寬容、幽默、隨和,一生風風雨雨卻都能從容面對,寵辱不驚。他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性的光輝,溫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一、集儒釋道於一身的士大夫標竿
在中國詩史上,李白的詩天馬行空,大氣磅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被尊為詩仙;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悲天憫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被尊為詩聖;王維的詩空靈飄逸,如閒雲野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被尊為詩佛。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儒、釋、道,被這三位在詩壇上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被後人尊為仙、尊為聖、尊為佛,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問題來了,詩仙、詩聖、詩佛都被占了,深受世人愛戴的蘇東坡該怎麼定位呢?其實,這個問題四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來了。當時的大才子、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中郎給蘇東坡的定位是「詩神」。他說蘇東坡「有天地來,一人而已;蘇,詩之神也。」
蘇東坡是不是主宰詩壇的「神」,我們不必忙著下結論,先看一下他的思想發展史。先說「儒」。蘇東坡出生在一個傳統的讀書世家,受儒家思想薰陶,從小立志「學而優則仕」,讀書求功名,長大後報效國家。一輩子「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即便是在屢遭迫害、被一貶再貶的狀況下,依然不改他忠君愛民的思想,此境界非大儒不可能達到。再說「道」。蘇東坡對道家,特別是道家的莊子,可說是情有獨鍾。讀莊子文,感覺莊子說的都是他的心裡話,「心有所想,口不能言」。他評價自己的文章「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這是典型的莊子路數。蘇東坡做人瀟灑自在,隨遇而安,更是深得道家思想的精髓。他淡泊名利,說「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他用道家思想指導養生,平時煉丹、吐納、隨時序調養身體。在身處逆境、精神遭受重壓時,他用道家思想紓解緊張的情緒,想像跟列子一樣乘氣御風,遨遊天地,從而為自己打開了一扇可以自由呼吸的窗子。最後說「佛」。蘇東坡極有佛緣,他說自己的前世就是個和尚。在游杭州壽星寺時,他說他前世曾經到過這裡,他記得從腳下到懺堂,應該有九十二級臺階,經和尚驗證果然如此!他一生遍遊名山大川,欣賞風景與拜會高僧同等重要。他曾說「吳越名僧,與余善者十九」──百分之九十的大和尚都是他的朋友!他經常與大德高僧們談「空」說「有」,研討佛法。在他逝世的前一刻,還在與僧人討論「西方世界」的問題……
錢鐘書說蘇東坡思想的特點是「雜」。雜,就是儒釋道都有。這三家思想既有統一的一面,也有對立的一面,混在一起,一般人很難駕馭。蘇東坡以前的學人,要麼儒,要麼道,要麼佛,這三家到了蘇東坡的出現才實現了完美的融合。這麼說並不是刻意要表現蘇東坡比他的前人更智慧、更博學,而是說,他的才智與經歷正好與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同步,也可以說他是時代的產物。國學大師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換句話說,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不可能出現在趙宋之前的周秦漢唐──因為那時候華夏文化還沒有「造極」,他只可能出現在趙宋,而趙宋最合適的人選當然就是蘇東坡。他是儒釋道思想融會貫通的典範,是中國士大夫的標竿。
二、詩文書畫全能的文壇領袖
論中國的文人,蘇東坡是一個特例。詩、文、書、畫都能上第一流的榜單,又都不位列第一。比如,一提起詩人,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李白、杜甫,往上還有屈原,往下還有白居易、杜牧……蘇東坡肯定不是第一個跳出來的;提起文章大家,首先是韓愈、柳宗元,往上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甚至老子、莊子,排第一的也不是蘇東坡;論書法,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肯定要先說,接下來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論畫,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韓滉……就更多了,不會有人把蘇東坡排在最前面。但是,如果把詩文書畫綜合打分,綁在一起排名,恐怕他們哪位也不能更出蘇東坡其右。
論詩:蘇東坡一生創作了兩千七百多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橫看成嶺側成峰」等名句比比皆是,被後世以其姓氏冠名,稱為「蘇詩」;論文: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被歷代奉為楷模,《日喻》、《留侯論》、《記承天寺夜遊》俱登歷史名篇榜,是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論書法:蘇東坡的書法筆圓、姿媚而韻勝,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列書法「宋四家」,其《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論繪畫:蘇東坡所畫的枯木、竹石各具特色,是中國文人畫的代表人物。
這裡還特別要提一下他作的詞。自從他登上詞壇,對傳統詞的形式、題材、意境進行了全方位的拓展和創新,異軍突起,自成一派。王灼《碧雞漫志》說蘇東坡「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綜上所述,蘇東坡不見得是某個藝術單項的第一名,但他確是文壇的全能冠軍。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他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文壇領袖。
三、傳頌千年的政績
蘇東坡不僅是個文人,他還是一名充滿愛心又能力非凡的政府官員,擔任過全國十幾個州郡的地方長官,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政績。
他任徐州太守時,趕上黃河氾濫,滔天的洪水險些將徐州城淹沒。危急時刻,蘇東坡指揮若定。他一面調集民夫火速疏通水道,一面向當地的駐軍求援,請他們幫助加固城牆。蘇東坡自己則身先士卒,晝夜與抗洪大軍奮戰在第一線。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更是屢過家門而不入。經過七十多天的苦戰,軍民們最終戰勝了洪災,徐州城得以保全。老百姓感激他,刻碑歌頌他,說「沒有蘇太守,我們早就餵魚鱉了」。
他任杭州太守時,杭州的西湖淤塞,不用說防洪,百姓吃水都成了問題。他經過周密的調查,與水利專家一起,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治理方案並親自指揮實施。從開湖到築堤,數萬民工輪番作業,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徹底解決了杭州防洪及百姓吃水的大問題。那條由湖草、淤泥築起的長堤,被人稱作「蘇堤」。「蘇堤春曉」是西湖最美的風景。
他任定州太守時,見當地春耕播種的農民臉朝泥土背朝天,用手一株一株地在地裡插秧,非常辛苦不說,效率也不高。他想起當年在湖北,他曾見人用一種木質的「秧馬」代替手工插秧,又快又省力,於是就想到要把這種工具介紹到當地。他親自畫圖,親自找人製作樣品,親自教農民使用……即便如此,他還是擔心農民們學不會、記不全,又把使用秧馬的要領編成了歌,教他們唱。這個秧馬歌──或者簡稱「秧歌」,至今仍在定州傳唱。
四、百姓的知心朋友
蘇東坡的足跡幾乎遍及了北宋的全部疆土。他有官做時,勤政愛民;在無官可做、無政可勤時,他的愛民之心一如既往。在貶謫黃州的時候,有一年瘟疫流行。緊急中,蘇東坡將老友巢谷交給他珍藏的一個祕方「聖散子」拿出來,讓當地的醫生照方配藥,救治百姓,「所活不可勝數」──救活了很多人。要知道,蘇東坡當年是指著江水向巢谷發誓不把祕方外傳的。以那個時代人的認知,毀誓是一定要遭報應的,他寧可自己遭報應,也要為百姓消災。
還是在黃州。那時,當地的百姓窮,每家養小孩不能超過三個,超過這個數的嬰兒(因為養不起)一生下來就被殺掉了,每年被殺的嬰兒不計其數。蘇東坡聽說後「為之心酸」,幾天吃不下飯。他為救嬰兒四處奔走。一方面請求官府出手干預,下令禁止這種殘忍的行為,一方面發動當地富戶募集資金,成立育兒會,幫助那些確實有困難而養不起嬰兒的家庭。他自己當時「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答秦太虛書》)」吃了上頓沒下頓,依然帶頭每年捐出十千緡錢給育兒會──這相當於他兩個月的口糧啊!
蘇東坡喜歡常州,很早就有在常州定居的念頭。朋友幫他在常州選了一處住所,蘇東坡看了很滿意,決定買下。他四處湊錢,等湊足了錢把房子買下後,高興地在房子周圍閒逛。逛到村口,他看到一個低頭抽泣的老太太,就關切地上前詢問。老太太說自己傷心是因為她的祖屋被兒子賣掉了;再進一步詢問,原來老太太的祖屋就是他剛剛買下的那棟房子。蘇東坡沒有多想,馬上叫人找來老太太的兒子,當老太太面把房契退還給他,還囑咐他今後要好好孝敬母親。至於房錢的事,蘇東坡隻字未提。後來蘇東坡在常州病逝,他最後棲身的地方是朋友幫他臨時租來的一所小房子。
蘇東坡外出隨身總攜帶著一些藥,見到身體不舒服的人,就送給他們治病。他還喜歡釀酒招待客人。有人問,你攢那麼多藥、釀那麼多酒幹什麼,自己又用不了?蘇東坡回答:「病者得藥,吾為之體輕;飲者困於酒,吾為之酣適,蓋專以自為也。」──幫助他人,自己高興。蘇東坡真正達到了與眾生同樂的思想境界。
愛民者民愛之。蘇東坡一生的愛心善舉在社會上口口相傳,得到了全國百姓的真誠愛戴。他晚年從嶺南遇赦北歸,沿途被民眾前呼後擁,到處都有盼著見他一面的老百姓。他坐的船行至常州,在大運河的兩岸,成千上萬的人冒著酷暑歡迎他。那時的蘇東坡已經重病在身,為了不讓大家失望,他強拖病體站在船頭向歡呼的人群致意。待坐回船艙,他已經是大汗淋漓、喘息不止,不由得搖頭輕歎道:「看煞我也!」
五、最好的女人緣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這是四十歲時的蘇東坡。一個字:帥!看到「錦帽貂裘」,我們很容易聯想起另一個人──《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沒錯,賈寶玉經常以「錦帽貂裘」示人,但是,「傾城隨太守」、「千騎卷平岡」的威風他就沒有了。賈府上下──從賈母到寶釵到襲人──對他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像蘇東坡這樣科舉順遂、功名在身、光宗耀祖。當年的蘇東坡在全國是偶像級的人物。偶像必備的幾個條件:樣貌、才氣、性情、功名,他樣樣具備。因此,蘇東坡成為有最好女人緣的人,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蘇東坡仕途坎坷,一生大起大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替他說話、給他打氣的,都是女性,且都是國家權力最高的女性──皇太后。連續有三位皇太后出面來保護他,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第一位是曹太后──仁宗皇帝的皇后,在蘇東坡身陷「烏台詩案」、隨時有被殺頭危險的時刻,病中的老太后把她的孫子神宗皇帝叫到床前,告訴他仁宗皇帝(神宗皇帝的爺爺)當年是多麼喜歡蘇家的兩兄弟,囑咐要把他們當作日後的宰相來培養。她堅定地認為蘇東坡是好人,請求神宗皇帝赦免了蘇東坡;第二位是高太后──英宗皇帝的皇后,因為她的賞識和提拔,蘇東坡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從「不得簽書公事」的團練副使一路高升到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第三位是向太后──神宗皇帝的皇后,是她的一道詔書,把貶居在遙遠的海南儋州的蘇東坡「詔」回了中原……在生活中,蘇東坡前後也得到過三位女性真誠的愛戀和照顧,她們與蘇東坡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愛情的經典。這三位女性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第二任妻子王閏之,以及沒有妻子之名、但有妻子之實的侍妾──王朝雲。
在蘇東坡那個年代,除了家眷外,男人們接觸到最多的女性就是歌妓。官府中有歌妓、官員家中有歌妓、連酒肆茶樓裡都有歌妓。那時的官場應酬、文人雅集都少不了歌妓在一旁佐酒助興、烘托氣氛。在各種應酬的場合,蘇東坡是歌妓們關注的焦點。歌妓們為能得到他的誇獎、得到他寫的一首小詞,往往使出渾身解數。得到的歡欣雀躍,得不到的顏面掃地、寢食難安。黃州有個叫李宜的歌妓,幾年間在酒席宴上經常為蘇東坡唱曲彈琴,對蘇東坡十分仰慕。李宜生性靦腆,比不得其他姐妹,見著蘇東坡就擁上去撒嬌糾纏,索要新詞。眼看蘇東坡要離開黃州了,再不要就沒有機會了,李宜在蘇東坡與朋友們的告別宴上,事先準備好筆墨和一卷白絲巾,壯著膽子走上前,跪下來求蘇東坡給她題首詩。蘇東坡早就注意到李宜,知她害羞靦腆,故心懷憐惜,此時爽快地接過筆,在絲巾上寫下了兩句詩:「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寫完了這兩句,蘇東坡把筆放下,繼續與朋友們飲酒談笑。李宜獨自守著筆墨和白絲巾,一直到宴會快要結束了也不見蘇東坡再過來。天已經很晚了,蘇東坡和他的朋友們起身準備離席,李宜終於忍不住,再次擠到蘇東坡面前,欲言又止。此時的蘇東坡已經是酒酣耳赤,見李宜擠過來,馬上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伸手接過已經蘸好了墨的毛筆,微微一笑,在白絲巾上筆走龍蛇,把剛才剩下的兩句詩補足──「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詩寫就,全場轟動。為什麼轟動?因為這首詩可以理解為:五年沒給李宜題過詩,不是我不願意,是她太美了,我不敢輕易下筆……從那天起,李宜的名字隨著這首詩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歌妓們喜歡蘇東坡,老百姓家的女孩子也喜歡蘇東坡。「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這是蘇東坡下鄉時,村裡的姑娘們為能跑上前見他一面,忙亂而又興奮的場面,真切地反映了蘇東坡受女孩子們歡迎的程度。
六、最廣的朋友圈
蘇東坡喜歡交友,屬於「不可一日無友」之人。他自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種性格加上他的經歷,使他成為已知的古代文化大家中朋友圈最廣的一位。他在朝廷當過中央政府的官,在十多個州郡當過地方政府的官,被貶到過湖北黃州、廣東惠州、海南儋州,足跡遍及了全國各地。他的朋友圈從皇帝、太后到平民百姓,從文人雅士到販夫走卒,從道士僧侶到伶人歌妓,再加上師長、弟子們,無所不包。在被貶到「舉無所有」──什麼都沒有的海南儋州,他最難過的不是「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冬無碳,夏無寒泉」而是「出無友」──一個認識的朋友也沒有。他必須儘快找到可以聊天的人。一天,他獨自在村口散步,田間一個正在勞作的老太太看見他,開玩笑地說:「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蘇東坡很驚訝,這種可以載入史書的話竟然是從鄉間的一個老婦人口中說出!他笑著點頭稱是,以後再見到這個老婦人就主動上前招呼,戲稱她為「春夢婆」。由「春夢婆」起,蘇東坡逐漸有了海南土著人的朋友圈。
在舉目無親、「如在井底」的黃州,要找到一個可以聊天的朋友並不容易。蘇東坡忽發奇想,用差不多人人會講的「鬼」故事打開局面。他見到街邊巷口的閒人主動上前搭訕,讓人家講個鬼故事,由鬼故事再找到可以聊天的話題。碰到實在不會講的,他就說「姑妄言之」──瞎編一個唄!編來編去,編到雙方都忍俊不禁為止。不難看出,蘇東坡讓人編故事的過程其實也是他編織朋友圈的過程。他一路走一路編,朋友圈越來越廣。
七、享受生活的時尚先鋒
以蘇東坡的性情和才氣,註定了他不會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是藝術家,也是生活家。他把藝術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融進了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都體現出了引領潮流的時尚精神。這裡僅從現在還能看到的記錄中,「管窺」一下他的時尚生活。
《西園雅集圖》
是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的作品,記錄了蘇東坡、米芾、蔡襄、黃庭堅等文人雅士在西園聚會時的場景。十幾個人或潑墨作畫、或撫琴清唱、或打坐參禪、或飲茶談笑,真切地反映了蘇東坡的休閒生活,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一次雅集。
《記承天寺夜遊》
蘇東坡有很多記錄旅途的文字。這些文字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記「遊」,還有在「遊」的過程中所生發對人生的感悟,如《石鐘山記》、前後《赤壁賦》等。《記承天寺夜遊》是其中最短的一篇,一共八十四個字,記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夜遊,展示了蘇東坡隨性浪漫的性情。全文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爾。
東坡巾、東坡帽
東坡巾,又名烏角巾,為方筒狀的高巾子,是蘇東坡為了搭配休閒時穿的長袍而創製的。東坡帽是他把南方人用來防雨防曬的竹笠做了改動,筒高沿短,方便脫戴,是蘇東坡在惠州、儋州出門時戴的。蘇東坡的一巾一帽,凸顯了他獨特的氣質和品位,儒雅而又隨性,引得當時的士大夫們爭相仿效,連哲宗皇帝都點頭稱讚。
東坡肉、東坡羹
蘇東坡自稱「老饕」──就是貪食美味之人。他所貪食的美味都不是所謂的山珍海味。在黃州,他把「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經過加工,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轟動一時。為此,他還寫了一篇《豬肉頌》,講述了「東坡肉」的燒製過程:「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蘇東坡還寫過一篇《東坡羹飲》,介紹他自創的東坡羹。東坡羹不用雞鴨魚肉作主料,選取大白菜、大頭菜、蘿蔔、薺菜這樣的日常菜蔬,加入生薑、生米、生油等佐料,放入柴鍋裡煮,有一股難以名狀的自然之甘,是普通人家都能享用的美食。
茶、酒
蘇東坡對茶可謂一往情深。他認為茶可以解除煩惱,使人心情舒暢。他說飲茶是人間最有味道的事──「人間有味是清歡!」他詩詞中提到辨茶、煎茶、飲茶的不下百餘篇,對茶(包括煎茶用水)的功效、美感論述極詳。順便說一下,他可不是普通飲茶的茶客,他本人還親自種茶、採茶呢!
對於酒,蘇東坡說:「予雖飲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盞為樂,殆不可一日無此君。」他酒量不大,但深愛酒中趣,得空就陶醉在微醺的狀態中。跟「吃」一樣,他絕不滿足於享受現成(窮困時沒有酒,想享受現成也不可能),一定要自己動手釀造才過癮。他寫過《煮酒歌》、《桂酒頌》、《真一法酒》和《東坡酒經》,詳細記錄了自製美酒的過程,還有他在釀酒過程中快樂的心情。
蘇東坡自己還造過房子!他在黃州的東坡之脅「築而垣之」,建造了一所供朋友們聚會的房子。因為是在大雪中落成,所以取名為「雪堂」。在「雪堂」的四壁,他手繪了大幅的雪景圖,蔚為壯觀。蘇東坡以及他的朋友們在詩文中經常提到「雪堂」,遂使「雪堂」成為黃州的一時之勝。晚他幾十年出生的大詩人陸游,慕名到黃州,專程去探訪「雪堂」,因「雪堂」已毀無緣得見而頓足歎息!
八、獨具特色的藝術大師
蘇東坡是個全才的藝術大師,他師古人而不拘泥古法,詩文書畫都呈現出專屬於他的藝術特色。
宋神宗皇帝曾問他的大臣:「蘇軾可比哪個古人?」大臣回答:「李白。」神宗皇帝搖頭,說:「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這評論恰如其分,真該為這位用心體察自己臣子的皇帝點讚!的確,才氣與學養兼得,使得蘇文──現存四千二百多篇──大氣磅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後》)」;蘇詩──現存二千七百多首──氣象萬千,精彩紛呈。錢鐘書評論說:「他風格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彷彿是採用了舊小說裡講的車輪戰法,連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服在詩人的筆下」;蘇詞──現存三百多首──開創了北宋詞壇全新的面貌,詞風兼具婉約與豪放;蘇東坡的書法重在寫「意」,以「韻」勝,看似平實、樸素,內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息;蘇東坡的畫存世不多,以竹、石為主,屬湖州畫派,是文人畫的代表人物。米芾在他的《畫史》中說:「子瞻作枯木,枝幹虯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胸中盤鬱也。」
九、善良、寬容
蘇東坡熱愛生活,喜歡與人交往,朋友遍及天下。如果說有「敵人」,這些「敵人」也都得之於政見不同。他一生沒有一個私敵。對朋友們不用說了,對那些排擠過他、迫害過他的人,他依然真誠相待。他的善良和寬容,感動了那個時代,贏得了全社會的尊敬。舉兩個例子。
(一)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拿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氣,鐵了心要變法。蘇東坡反對變法,認為新法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由此得罪了一批王安石變法的追隨者。他先是被排擠出京城,後來更因寫詩諷刺新法而鋃鐺入獄。人們據此以為蘇東坡會記恨王安石,其實不然。蘇東坡是君子,他與王安石爭的是「義」,不是「利」,拋開政見不談,他對王安石的道德文章十分欣賞。在黃州貶謫期滿後,蘇東坡曾特意去南京看望已賦閒在家的王安石。彷彿沒有政治對立,彷彿沒有「烏台詩案」,彷彿沒有黃州的五年貶謫──兩人談古論今,相見甚歡,蘇東坡甚至有在金陵買田、陪王安石「老於鐘山之下」的念頭,感歎「從公已覺十年遲」。
(二)章惇。哲宗朝任宰相的章惇,年輕時曾是蘇東坡的朋友,後來因政見不同,兩人漸行漸遠。到章惇當了宰相後,竟然視蘇東坡為仇敵,把他一貶再貶,從廣東的惠州一直貶到當時國土的最南端──海南儋州。宦海難測,章惇晚年也失勢了,也遭到了貶謫的處分,而且一下子就被貶到了邊陲海島──廣東雷州。聽到章惇被貶的消息,蘇東坡「驚歎數日」,對章惇「高年寄跡海隅」表示深切的同情,用雷州「地雖遠,無瘴癘」安慰章惇的家人。在給章惇兒子的回信中,蘇東坡說:「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把章惇多年來對自己的打擊、迫害,用「中間出處稍異」一筆帶過……
十、幽默、隨和
幽默,是蘇東坡有別於其他歷史人物最顯著的特質,這個特質在中國士大夫人群中十分稀有,在蘇東坡身上卻非常突出。一提到蘇東坡,老百姓心目中很自然就浮現出一個親切隨和、幽默風趣的形象,這也是蘇東坡歷朝歷代都深受國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舉幾個好玩的例子。
蘇東坡有個愛寫詩的親戚,寫了詩總想讓蘇東坡給點評一下。一次寫了一首賀雨的詩,自己對其中的兩句很得意。這兩句是:打葉雨拳隨手重,吹涼風口逐人來。蘇東坡看了說:「把雨比拳頭,這叫詩?」那個親戚聽了,也覺得有些過分,囁嚅地說:「這句是我喝醉了的時候作的,下次一定改。」過幾天他又拿了一首詩給蘇東坡看,蘇東坡沒看完就笑了,說:「你又喝醉了!」
大畫家米芾個性怪異,舉止癲狂,被時人稱作「米癲」。在一次宴會上,米芾忽然從座中站起來對蘇東坡說:「有件事麻煩您給評評理。外面的人都說我癲,我癲嗎?」蘇東坡佯作思考狀,然後認真地回答說:「我從眾。」舉座大笑。
蘇東坡的弟子秦觀是個美髯公,有人拿他的大鬍子調侃,秦觀卻得意地對眾人誇耀道:「君子多乎(胡)哉!」聽到秦觀引《論語》,旁邊的蘇東坡馬上還了一句:「小人樊須也!」(兩人都引《論語》,意思都是指「鬍子多」這回事,秦觀自稱是「君子」,蘇東坡逗他說是「小人」。)
蘇東坡平時愛開玩笑,大難臨頭的時候也不忘幽自己一默。他寫詩激怒了朝廷,皇帝派人到湖州抓他。在被綁得結結實實之際,他居然很「萌」地要求妻子給他寫一首送行的詩!──妻子氣得不但沒寫什麼「送行」的詩,還把他留在家中的其他詩稿也一把火燒了個乾淨。
蘇東坡也有開玩笑開過頭的時候。
他的朋友劉攽晚年因病導致鬢眉脫落、鼻樑塌陷。在一次聚會上,蘇東坡把劉邦的《大風歌》改成「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樑」,逗得眾人哄堂大笑,讓劉攽很生氣。在另一次的聚會上,有歌妓的歌舞表演,其中一個被蘇東坡形容為「軀幹甚偉(很胖)」的歌妓向他乞詩。蘇東坡憋著笑,提筆寫了四句:「舞袖蹁躚,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婉轉,聲撼半天風雨寒。」──雖然是開玩笑,但把歌妓的長相和表演誇張成這樣,也讓人家女孩子下不來台。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王安石當年曾感歎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千年,「如此人物」沒有再出現;估計再過一千年,「如此人物」也不會出現。蘇東坡只屬於他那個特定的時代和他那個特定的生長環境。我們今天還能夠欣賞到他的作品、感受到他的風采,還能被他的思想光輝所照耀,已經足夠幸福了。我們為中國出了個蘇東坡而驕傲!
前言/代序
中國出了個蘇東坡
公元九六○年至一一二七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北宋時代。倘若問「北宋有多少個皇帝,他們都叫什麼?」知者寥寥;倘若問「一個詩人──他寫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寫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他寫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寫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寫過前後《赤壁賦》;他治理過杭州的西湖,湖上至今還有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條堤;他是……」──「他是蘇東坡!」這個問題連現在的小...
目錄
前言/代序 中國出了個蘇東坡
幾點說明
一、家庭
1.蘇 洵 父親。《三字經》提到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2.程 氏 母親。鼓勵兒子為國盡忠,自己願做忠臣的母親
3.王 弗 第一任妻子。《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4.王閏之 第二任妻子。《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5.王朝雲 侍妾。等同於第三任妻子,《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6.八 娘 姐姐。嫁入娘舅家,不到二十歲抑鬱而終
7.蘇 轍 弟弟。至親至愛的兄弟。詩:「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8.蘇 邁 長子。困難時每每承擔起照料全家的重任,詩:「相從艱難中,肝肺如鐵石」
9.蘇 迨 次子。幼而能詩。詩:「有兒真驥子,一噴群馬倒」
10.蘇 過 幼子。人稱「小坡」。詩人,愛下棋。詩:「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二、朝廷
1.仁宗皇帝 以仁義著稱之君,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2.英宗皇帝 清心寡欲之君,四年皇位難施抱負
3.神宗皇帝 激進的改革之君,說:「人才實難,不忍終棄」
4.哲宗皇帝 小人而為君,當政前後判若兩人
5.徽宗皇帝 身為皇帝的文藝青年,亡國之君
6.曹 太 后 仁宗皇后。說:「不須赦天下兇惡,但放了蘇軾足矣」
7.高 太 后 英宗皇后。最有力的支持者,最大的保護神
8.向 太 后 神宗皇后。連續第三位施恩的太后
三、師長
1.歐陽修 文壇領袖。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
2.司馬光 保守派領袖。少年砸缸救小朋友。編著《資治通鑒》
3.范 鎮 史學家,德高望重。被譽為「雖不學佛而達佛理,即毀佛罵祖,亦不害也」 ………………………
4.張方平 三朝重臣,「烏台詩案」時,激憤投書相救
5.陳希亮 冷臉的上司,熱心的老爺爺
6.陳 襄 西湖山水見證的知音
7.文 同 畫墨竹的大師,「胸有成竹」的表兄
8.程正輔 斷交了四十二年的表哥兼姐夫
9.巢 谷 行俠仗義的老鄉,獻出「聖散子」祕方
10.王安石 政壇上的對手,生活中的師長
11.韓 琦 「四相簪花」故事中的其中一「相」
12.呂大防 愛睡覺的胖宰相
四、弟子
1.黃庭堅 「四學士」之一,江西詩派的宗師
2.秦 觀 「四學士」之一,《鵲橋仙》:「此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晁補之 「四學士」之一,著《雞肋集》
4.張 耒 「四學士」之一,說:「此生以聞道蘇軾而自負」
5.陳師道 「六學士」之一,說:「寧可凍死也不穿他家(趙挺之)的衣裳」
6.李 廌 「六學士」之一,科舉最「倒楣」的考生
7.李格非 「後四學士」之一,李清照的父親
8.潘大林 黃州弟子,詩:「滿城風雨近重陽」
9.毛 滂 杭州府的部下,名著:《答毛滂書》
10.王禹錫 最搞笑的「詩人」
11.符 確 海南弟子,島上第一位進士
12.姜唐佐 海南弟子,島上第一位舉人
五、同僚
1.曾 鞏 「唐宋八大家」之一,同為歐陽修弟子
2.范祖禹 古板的史學家,親密的老鄉
3.錢穆父 最帥的同僚,有「九子母夫」之稱
4.鮮於侁 仗義的太守,說:「欺君負友,吾不忍為」
5.徐君猷 黃州太守,關懷備至,「相待如骨肉」
6.朱壽昌 鄂州太守,孝子,刺血尋母
7.劉士彥 泗州太守,《行香子》:「望長橋上,燈火亂,使君還」
8.顧 臨 胖夥伴,有「顧屠」之稱。詩:「便便十圍腹,善保千金軀」
9.趙德麟 皇室宗親,治理潁州西湖的助手
10.李端叔 定州府的部下,《姑溪集》記錄軼事
11.劉景文 杭州府同僚,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六、朋友
1.王 鞏 世家子弟,受牽累無怨無悔
2.陳 慥 《方山子傳》的主人翁,「河東獅吼」的對象
3.王 詵 駙馬都尉,「西園雅集」的主人
4.孫 覺 面對青山不能「談世事」,墨妙亭中集古碑
5.李 常 身材五短酒量大,被譽為「莫逆之契,義等於天倫」
6.范子豐 兒女親家,新第園池不如江山風月
7.劉 攽 「墨莊三劉」之一,詩書傳家的典範
8.馬正卿 又窮又鐵的哥們。相從二十年,貧窮不改其志
9.張懷民 黃州城裡的兩個貶官,一同承天寺夜遊
10.錢濟明 在生命最後一刻守護的朋友
11.潘 丙 黃州貶謫歲月的好友,文:「非君相伴,何以度日?」
12.潘 衡 海南造墨的「墨友」
13.郭功甫 今存「功甫帖」,一張信箋六千萬
14.米 芾 癲狂的書畫大家
15.蔡 襄 蘇、黃、米、蔡「四大家」之「蔡」
16.龐安時 「以眼為耳」的麻橋神醫
17.章質夫 章惇的哥哥,《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18.李公麟 畫壇一代巨匠
七、僧道
1.參 寥 最好的僧人朋友,《八聲甘州》: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2.辯 才 得道高僧,詩:「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
3.佛 印 最有趣味的和尚,偈:「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4.維 琳 臨終給予加持的和尚,詩:「平生笑羅什,神咒真浪出」
5.繼 連 安國寺住持,題字:「強將下無弱兵」
6.曇 秀 千里追尋相伴的上人,詩:「吹將草木作天香」
7.楊道士 一同游赤壁的道士,《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8.大通禪師 正統老禪師,《南歌子》:「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
9.眉山老尼 見證孟昶、花蕊夫人愛情,《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10.了 然 毒手殺人的花和尚,《踏莎行》:「臂間刺道相思苦,這回還了相思債」
八、歌妓
1.柔 奴 王鞏家的歌妓,有情有義,《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
2.李 宜 得到題詩殊榮的歌妓,詩:「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
3.秀 蘭 被關心、呵護的歌妓,《賀新郎》:「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4.琴 操 徹悟了的歌妓,青燈古寺度餘生
5.馬 盼 大膽而有才華的歌妓,冒寫紀念碑
6.勝 之 貌美如花、水性楊花的歌妓
九、政敵
1.章 惇 年輕時的朋友,年老後的對手
2.王 珪 「三旨相公」,李清照的外公
3.李 定 不孝之子,「烏台詩案」的第一打手
4.舒 亶 「烏台詩案」的打手
5.何正臣 「烏台詩案」的打手
6.程 頤 理學大師,食古不化,說:「是日歌則不哭」
7.沈 括 名著《夢溪筆談》的作者,出賣朋友的小人
8.趙挺之 李清照的公公,「聚斂小人,學行無取」
十、粉絲
1.李 委 赤壁磯頭吹笛祝壽
2.黃州女 太過癡情命不長
3.文 柔 李端叔夫人,說:「我一女子,得此等人相知,可以無憾了!」
4.卓契順 萬里跋涉到惠州探望,說:「惠州不在天上,走一定能到」
5.箏 女 在西湖上演奏了一曲深情的《長相思》
年表
前言/代序 中國出了個蘇東坡
幾點說明
一、家庭
1.蘇 洵 父親。《三字經》提到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2.程 氏 母親。鼓勵兒子為國盡忠,自己願做忠臣的母親
3.王 弗 第一任妻子。《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4.王閏之 第二任妻子。《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5.王朝雲 侍妾。等同於第三任妻子,《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6.八 娘 姐姐。嫁入娘舅家,不到二十歲抑鬱而終
7.蘇 轍 弟弟。至親至愛的兄弟。詩:「與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