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被研究最多的對象,第一為聖經,其次為華格納。
其影響力遍及全球,甚至超越時空,至今未曾休止……
理查.華格納不僅是歌劇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於十九世紀後半全歐洲的藝文發展乃至全世界,都有著全面性影響。直至今日,音樂界、文學界、美術界、戲劇界,甚至今日流行文化裡,處處可見華格納藝術理念的踪跡。
本書以不同議題探討華格納歌劇作品,議題擴及音樂學、劇場學、語言學、德語文學、接受及影響研究等等,期望反映出華格納研究之跨領域、跨學科以及演出與實務結合的趨勢,為國內讀者帶來最新的華格納藝文氣息。
作者簡介:
羅基敏
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歐洲音樂史、歌劇研究、音樂美學、文學與音樂、音樂與文化等。經常受邀於國內外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重要中文著作有《文話/文化音樂:音樂與文學之文化場域》(台北:高談,1999)、《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高談,2003)、《杜蘭朵的蛻變》(台北:高談,2004)、《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台北:時報,2005)、《「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台北:高談,2006)、《華格納.《指環》、拜魯特》(台北:高談,2006)、《少年魔號 — 馬勒的音樂泉源》(台北:華滋,2010)、《《大地之歌》— 馬勒的人世心聲》(台北:九韵,2011)、《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華滋,2014)、《走一個世紀的音樂路:廖年賦傳》(台北:華滋,2014)等專書及數十篇學術文章。
梅樂亙Jürgen Maehder
瑞士伯恩大學音樂學博士。1989至2014年任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目前為瑞士盧甘諾義語大學音樂學教授。曾作曲及導演歌劇。其學術足跡遍及歐、美、亞洲,除有以德、義、英、法等語言發表之數百篇學術論文外,並經常接受委託專案籌組學術會議,以及受邀為歐洲各大劇院、音樂節以及各大唱片公司撰文,對歌劇研究及推廣貢獻良多。其以中文出版之重要著作有《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高談,2003)、《杜蘭朵的蛻變》(台北:高談,2004)、《「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台北:高談,2006) 、《華格納.《指環》、拜魯特》(台北:高談,2006)、《少年魔號 — 馬勒的音樂泉源》(台北:華滋,2010)、《《大地之歌》— 馬勒的人世心聲》(台北:九韵,2011)、《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華滋,2014)等專書及其他學術文章。
章節試閱
人物表
齊格菲
迷魅
流浪者
阿貝里希
法弗納
艾兒妲
布琳希德
第一幕
迷魅試著為齊格菲鑄劍,但一如以往,齊格菲回來後,將迷魅做好的劍一撇就斷了。齊格菲譏笑迷魅做的劍不經用,更追問迷魅自己親生父母的來歷。迷魅先是說他就是齊格菲的父親兼母親,在齊格菲暴力相逼下,迷魅才告訴齊格菲當年的故事:齊格琳德在林中臨產時,迷魅找到她,並幫助她生產。齊格琳德生下齊格菲後去世,臨死前,將嬰兒和齊格蒙的斷劍託付給迷魅。齊格蒙知道自己的身世後, 要迷魅將斷劍重鑄,就又出門去了。
迷魅正苦惱著如何將斷劍鑄回之時,佛旦裝扮成流浪者出現。流浪者要迷魅招待他,迷魅卻很不願意,堅持要他走。流浪者聲稱自己知道很多事,並願以自己的頭打賭,讓迷魅問他三個問題。迷魅急於打發他走,於是接受流浪者的建議,問了三個問題:尼貝龍根族、巨人族和諸神族,流浪者都毫不猶疑地答對了。接著,流浪者也以同樣的相對條件,亦即以迷魅的頭為賭注,要問迷魅三個問題,如果他答不出來,就得輸掉他的頭。迷魅這才知道碰上難纏的對象,只有無可奈何地答應。流浪者的前兩個問題:威松族和諾盾劍,迷魅都答對了。第三個問題:誰能將斷劍鑄回,則難倒了迷魅。流浪者告訴他: 只有學不會什麼是「怕」的人,才能將斷劍鑄回。流浪者更進一步告訴迷魅:雖然他贏了迷魅的頭,但決定讓它暫時寄在迷魅肩上,因為學不會什麼是「怕」的人,自會取得這個頭。說完,流浪者就走了。
迷魅陷入了害怕中。齊格菲回來,質問迷魅鑄劍的情形,迷魅告知,只有學不會什麼是「怕」的人,才能將斷劍鑄回。迷魅的話激起齊格菲的好奇心,想進一步知道究竟。迷魅告知在東邊林子的盡頭, 可以學會「怕」。齊格菲要求迷魅立刻鑄好斷劍,迷魅承認無法將劍接回,又重覆那句話。齊格菲大怒,決定自己來。在他興之所至的鑄劍方式之下,斷劍居然重行接回。迷魅在旁看到這個過程,逐漸明瞭,齊格菲即是那位學不會什麼是「怕」的人,自己亦將命喪其手。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在齊格菲忙於鑄劍時,迷魅則忙於調配有毒的湯,兩人都完成自己所要的東西。
第二幕
在森林中,阿貝里希和裝扮成流浪者的佛旦不期而遇,兩人鬥嘴一場,其實兩人都是為了觀察法弗納的動靜而來。流浪者甚至將化成大蟲的法弗納叫醒,警告他,將有一位強壯的年青人前來要他的命, 阿貝里希亦說同樣的話。法弗納則不予理會,又回窩裡睡覺。兩人亦退到一旁。
迷魅帶著齊格菲,來到法弗納藏身和守護寶藏的地方。齊格菲滿心希望,能由大蟲處學會什麼是「怕」,否則他亦將離開迷魅,到他處繼續學。迷魅則語帶玄機地說,若他在此學不會,在別處也學不會了。齊格菲嫌惡地要迷魅走開,迷魅正好高興地躲在一旁,坐山觀虎鬥。
齊格菲一人想著心事,自問著一堆他想不通的問題,愈等愈無聊,於是吹起自己的號角,號角聲引來了以大蟲姿態出現的法弗納。齊格菲高興地要學什麼是「怕」,並說若學不會,就要解決法弗納。法弗納則表示自己原本要出來喝水,沒想到居然還有食物可吃。雙方爭執起來,齊格菲以諾盾劍刺入法弗納的心。垂死的法弗納,想起自己和兄弟法索德的死於非命,警告齊格菲,要小心鼓動他來此地的人,齊格菲完全不懂法弗納的話,只告訴他自己叫「齊格菲」。法弗納在重覆這個名字後死去。齊格菲不自覺地舔著手指上的血,居然漸漸聽懂了林中鳥兒的話。鳥兒告訴他進洞去找寶藏,並告訴他許願盔和指環的魔力。齊格菲依言進洞。
洞外,阿貝里希和迷魅又見面了,迷魅財迷心竅,面對沒有許願盔和指環的阿貝里希,也不再害怕。兩人為如何分寶藏爭執不下, 看到齊格菲出來,拿著許願盔和指環,阿貝里希趕緊躲起來。齊格菲雖擁有這兩樣東西,亦不知究竟有何用。此時,鳥兒又說話了,它警告齊格菲,要注意迷魅的心懷不軌。如今的齊格菲不僅懂鳥語,還聽得出迷魅真正的心底話,知道迷魅要毒死他,一怒之下,拔劍殺了迷魅,阿貝里希則在暗處偷笑。殺了迷魅後的齊格菲,依舊覺得很無聊,於是問鳥兒,他現在要做什麼。鳥兒告訴他,去找最美好的女子布琳希德,娶她為妻。齊格菲依著鳥兒的話,高興地出發了。
第三幕
佛旦叫醒長睡中的大地之母艾兒妲,問她以後的事。艾兒妲答以不知,並對佛旦的諸項作為表示不滿。佛旦告訴艾兒妲,他不再害怕諸神的毀滅,因為他威松族的後代齊格菲,已在完全自由的情形下, 取得指環,由於齊格菲不知道什麼是怕,將能解去阿貝里希的咒語。齊格菲並將叫醒布琳希德,娶她為妻。以布琳希德的聰明,他們將會做出解脫世界的舉動。因此,艾兒妲亦可以安心長睡了。
齊格菲跟著鳥兒前往尋找布琳希德,途中遇到了佛旦化身的流浪者。在對話中,齊格菲知道眼前這位人士,就是當年擊斷父親劍的人。齊格菲要為父報仇,舉起劍砍斷了佛旦的矛,佛旦在讓布琳希德長睡時,多加的另一道禁制,要通過火牆者得先通過他的矛,就此被解除。
齊格菲穿過火牆,找到了沈睡著的布琳希德,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感覺。齊格菲出於本能,吻了布琳希德。布琳希德被吻醒後,看到齊格菲,滿心歡喜,卻也知覺,自己如今已非神族。她經過一番內心爭戰,終於全心接受齊格菲的愛。
《諸神的黃昏》劇情大意
人物表
齊格菲
昆特
哈根
阿貝里希
布琳希德
古德倫
瓦特勞特
命運之女
萊茵的女兒
合唱: 眾男人。眾女人。
序幕
夜晚裡,大地之母艾兒妲的三個女兒,命運之女,一邊織著智慧之繩,一邊敘述著,佛旦付出一隻眼睛為代價,取得統治世界的矛, 這隻矛如今被砍斷,諸神即將滅亡。在談到阿貝里希取得萊茵的黃金以及被詛咒的指環時,她們發覺繩子被岩石割鬆了,想要搶救已來不及,繩子斷了,她們亦無法再知道其他的事,於是匆忙回到大地之母那兒去。
天亮了,齊格菲和布琳希德話別,他打算去看一看這個世界。布琳希德雖不捨,但亦不願違逆齊格菲的願望。她將馬兒送給齊格菲代步,並警告他,不忠會帶給他不幸。齊格菲則將手上的指環送給她, 兩人依依告別。齊格菲漸行漸遠,沿著萊茵河而下。
第一幕
在季比宏族(Gibichung)的大廳裡,統治者昆特、古德倫兄妹, 與他們同母異父的兄弟哈根聊天。昆特和古德倫對這位兄弟的才智都很佩服,言聽計從。哈根表示,這兩位兄妹都尚未成親,是一大缺憾,並向他們推薦布琳希德和齊格菲,是他們理想的對象,但是只有齊格菲的英勇,才能穿過火牆,得到布琳希德。他並建議,讓齊格菲去為昆特贏得布琳希德,以藥酒讓齊格菲愛上古德倫,兩兄妹都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急於見到齊格菲。哈根告訴他們,齊格菲正在來此地的路上。說著說著,齊格菲就到了。
昆特向齊格菲表示歡迎之意,哈根則打探尼貝龍根寶藏的情形。齊格菲表示,他身上只有許願盔;哈根問起指環,齊格菲答以一位女士保管著,哈根立刻知道指環在布琳希德處。言談間,古德倫進來了,手上拿著以牛角裝著的藥酒,請齊格菲用,齊格菲輕聲地遙祝布琳希德後,將藥酒喝了。當他的眼光再度掃過古德倫時,立刻愛上了她,並向她求婚。齊格菲問昆特結婚否,後者答以尚未,但心目中已有對象,只是要贏得她,必須穿過火牆。齊格菲表示,願意為昆特去得到布琳希德,只要昆特答應,將古德倫嫁給他。昆特問齊格菲要怎麼做,齊格菲表示,可以用許願盔變化成昆特的模樣,即可用昆特的身份,得到布琳希德。兩人於是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哈根則託辭自己血統不純,不好加入。齊格菲和昆特約好,一天後將人交到昆特的船上,由昆特將布琳希德帶回來。兩人立刻出發,留下哈根看家。
布琳希德一人在家,看著齊格菲留下的指環,想念著他。突然聽到,那曾經很熟悉的女武神的聲音,自遠而近,原來是一位女武神姐妹瓦特勞特來拜訪她。布琳希德見到故人,又驚又喜,前去歡迎,卻沒有注意到瓦特勞特的形色倉皇。布琳希德想起諸多往事,敘述著過去的事,漸漸地,她注意到瓦特勞特的臉色不對,於是問她,為何來到此地。瓦特勞特告訴她,佛旦自從處罰了布琳希德後,再也不派女武神們出任務,自己則以流浪者的姿態漫遊各地。最近他回到神殿, 手上握著的,則是被砍斷的矛。佛旦召集眾人聚在廳中,囑人砍下橡樹,堆在神殿中,一言不發地坐著。大家都嚇壞了,在瓦特勞特苦苦哀求下,佛旦才說,只有布琳希德將戒指還給萊茵的女兒,諸神才得免於毀滅。因此,瓦特勞特才不顧佛旦的禁令,前來找布琳希德。布琳希德聽得一頭霧水,瓦特勞特看到布琳希德手上的戒指,知道就是她要找的,要布琳希德將它還給萊茵的女兒。布琳希德不願意放棄齊格菲給她的信物,怒斥瓦特勞特,她只好怏怏而去。
布琳希德又回到一人的世界裡,突然間,她聽到齊格菲的號角自遠而近,高興地上前迎接,看到的卻是昆特的模樣。布琳希德驚駭地問他是誰,來人答以是昆特,要娶她為妻。布琳希德試圖藉指環的力量趕走來人,卻亦無用,化成昆特的齊格菲看到指環,即以暴力將它取下,做為布琳希德和昆特成親的信物,並逼布琳希德進房。為了維持並證明自己對兄弟的義氣和清白,齊格菲決定將寶劍豎在二人中間過夜。
第二幕
睡夢中,留守的哈根看到父親阿貝里希前來,囑他不要忘了自己的任務,謀害齊格菲,取得指環。
齊格菲興高采烈地先一步回來見他的新娘,並告訴哈根和古德倫,他如何得到布琳希德。遠處已可以看到昆特的船,於是古德倫囑哈根喚來眾人,準備婚禮。
哈根喚來眾人,到岸邊迎接昆特。
昆特牽著布琳希德上了岸,後者臉色蒼白,腳步搖晃。布琳希德看到齊格菲和古德倫這一對時,臉色大變,當她發現齊格菲竟然不認識她時,心中更是惶惑,差些昏倒。齊格菲忙著扶住她,布琳希德看到齊格菲手上的指環,雖然不知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很確定,當晚自她手中取得指環的人,應是齊格菲,而不是昆特。昆特對指環之事茫然不知,齊格菲則表示指環係他殺死大蟲得到的。布琳希德於是控訴齊格菲當晚和她燕好,眾人大驚,責怪齊格菲。齊格菲則辯稱他是清白的,有當晚橫在兩人中間的寶劍為證。哈根建議以他的矛起誓,齊格菲誓言,如果布琳希德控訴為實,將死於此矛之下。布琳希德則反控齊格菲已違背誓言,將死於此矛之下。齊格菲要昆特好好安慰布琳希德,擁著古德倫,帶著眾人離去,繼續準備婚禮。
哈根向布琳希德表示,願意為她效勞,洗刷恥辱,憤怒的布琳希德接受了哈根的建議,告訴他,只有由背部下手,才能殺死齊格菲, 兩人並邀昆特加入行列,三人結盟,要除去齊格菲。
第三幕
三位萊茵的女兒在萊茵河邊嬉戲,齊格菲追一頭野獸追到河邊,看到她們,於是向她們詢問是否看到這頭野獸。萊茵的女兒向他要手上的指環,齊格菲作勢要給,在萊茵的女兒告訴他,指環會帶給他不幸後,齊格菲又將指環帶回手上,無視於萊茵女兒的警告,萊茵的女兒表示就在今日,會有一位女子得到此指環,並交還她們。之後,她們又消失在水中了 。
打獵的隊伍追上了齊格菲,眾人坐下休息用餐。哈根問起齊格菲以前的事情,齊格菲看到兄弟昆特臉色不好,於是敘述自己以前的故事,來取悅他。齊格菲自迷魅養大他說起,到殺了大蟲,懂得鳥語, 又說起,鳥兒告訴他取指環和許願盔,又警告他小心迷魅。之後,哈根遞給他下了解藥的飲料,於是齊格菲想起了穿過火焰,找到布琳希德之事。就在昆特大為驚訝之時,天上飛過兩隻烏鴉,哈根問齊格菲那兩隻烏鴉說些什麼,齊格菲驀地起身,背對著哈根,尚未回答,哈根即將矛刺進他的背。昆特和眾人均來不及阻攔。垂死的齊格菲唱出對布琳希德的愛,之後,闔然長逝。
穿越萊茵河,眾人將齊格菲的屍體帶回季比宏大廳。
古德倫在廳中焦急地等待,見到的卻是齊格菲屍體,暈厥過去。她再度醒來後,埋怨昆特等人殺了齊格菲。昆特表示是哈根,哈根亦承認是他下的手,並表示指環應屬於他。昆特認為應是古德倫的,和哈根爭奪之下,昆特亦遭毒手。哈根再度要取得指環,齊格菲的屍體卻自動舉起手,不讓哈根拿指環,眾人大為驚駭。布琳希德安靜地現身,表明自己才是齊格菲真正的未亡人,古德倫才知道受了哈根的騙,終於明白,齊格菲喝了藥酒後忘記的髮妻,正是布琳希德。布琳希德命人堆起柴堆,將齊格菲的屍體放在上面,自己則帶上指環,燃起柴堆,火葬齊格菲,並帶著愛馬一同殉情陪葬。火焰愈燒愈旺,突然間,萊茵的河水高漲,河水中出現了三個萊茵的女兒,一直在旁觀看的哈根急著跳入水中,試圖取回指環,卻被萊茵的女兒一同帶入河底,指環則又回到萊茵的女兒手中。河水逐漸退去,火則燒上了天。火光中,可以看到諸神聚集在神殿中,神殿正逐漸為火吞噬。
人物表
齊格菲
迷魅
流浪者
阿貝里希
法弗納
艾兒妲
布琳希德
第一幕
迷魅試著為齊格菲鑄劍,但一如以往,齊格菲回來後,將迷魅做好的劍一撇就斷了。齊格菲譏笑迷魅做的劍不經用,更追問迷魅自己親生父母的來歷。迷魅先是說他就是齊格菲的父親兼母親,在齊格菲暴力相逼下,迷魅才告訴齊格菲當年的故事:齊格琳德在林中臨產時,迷魅找到她,並幫助她生產。齊格琳德生下齊格菲後去世,臨死前,將嬰兒和齊格蒙的斷劍託付給迷魅。齊格蒙知道自己的身世後, 要迷魅將斷劍重鑄,就又出門去了。
迷魅正苦惱著如何將斷劍鑄回之時,佛旦裝...
作者序
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不僅是歌劇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於十九世紀後半全歐洲的藝文發展,也有著全面且長足的影響。華格納的影響更穿時空,超越他的時代,還擴及歐洲以外的全世界,無遠弗屆。直至今日,音樂界、文學界、美術界、戲劇界,處處可見華格納藝術理念的踪跡,對於廿世紀新興的電影,亦有著至今未曾休止的影響。甚至今日流行文化裡,華格納亦無所不在,只是視聽大眾渾然不知。
2013年為華格納誕生兩百週年,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及音樂系為紀念這位音樂戲劇大師,以「華格納: 神話、詩文、樂譜、舞台」為題,於七月八至十一日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學界有云:全世界被研究最多的對象,第一為聖經,其次為華格納。由此可見,華格納研究質與量的驚人,參與人士早已不侷限於音樂界,議題代代推陳出新,任何領域幾乎都可以加入研究。本次研討會邀請不同領域學者,以不同議題探討華格納歌劇作品,議題擴及音樂學、劇場學、語言學、德語文學、接受及影響研究等等,期能反映華格納研究之跨領域、跨學科以及與演出實務結合之趨勢,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國內,與國際學界接軌。
華格納生前的音樂戲劇思考裡,演出佔了重要的一環,該次研討會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最後一日於國家劇院大廳舉行,呼應作曲家的特質。研討會首日及次日議程,以不同角度探討華格納歌劇,除第一部《仙女》外,討論內容涵括所有其他浪漫歌劇與樂劇作品,各篇論文各有其切入之重點,展現華格納研究的多元角度, 期能透過精選之議題,管窺並總覽大師一生歌劇創作精華所在。七月十日為NSO年度製作華格納《女武神》首演,七月十一日為研討會最後一日,以綜觀視野,探討華格納劇本語言、華格納接受以及演出實務,並以NSO《女武神》首演後座談做結,期能開啟國內學術研究與演出實務的合作方向,做為紀念大師誕生兩百週年的獻禮。
感謝教育部、外交部、文化部以及臺灣師範大學的經費補助,讓研討會得以進行;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文教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是研討會能夠順利完成的重要推手,在此特別致謝!
研討會當時,許多現場聽眾都表示,希望能看到精采的論文出版。在會議結束後三年多,終能不負期望。本書集結該次研討會發表之十篇論文,文章排序依會議進行順序,大致亦依照華格納作品創作時間順序。全書以整理華格納歌劇作品簡表與劇情大意開始,以便讀者對大師整體歌劇創作有基本認知,並能對照、理解華格納各作品人物關係與劇情。也因此,各篇文章中提及華格納歌劇作品及其中之角色時,正文中不再標示原文資訊。另一方面,為便於閱讀流暢, 文中僅附上外文人名原文,生卒年代請見書末譯名對照表。由於全書以探討華格納歌劇作品為核心,相關基本資訊已在書前呈現,譯名對照表在華格納名字下,只列出文字作品以及非歌劇之音樂作品。
搭配文字內容,書中精選與演出相關之歷史圖片與演出照片,並於書末附上NSO2013年《女武神》製作之相關資訊,期能反映大師藝術理念裡的演出部份。
感謝各作者於會議後繼續悉心修訂論文,各譯者耐心地修改譯文。于真與偉明協助複雜的文稿整理及校對工作,減少疏失,功不可沒,在此致謝!在讀書風氣日益衰退的今日,高談文化一本初衷,不惜成本,投下心力,維持一貫的典雅出書品質,為研討會留下歷史見證,是我們一直感激不盡的!
羅基敏/梅樂亙
2017年二月十三日於台北
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不僅是歌劇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於十九世紀後半全歐洲的藝文發展,也有著全面且長足的影響。華格納的影響更穿時空,超越他的時代,還擴及歐洲以外的全世界,無遠弗屆。直至今日,音樂界、文學界、美術界、戲劇界,處處可見華格納藝術理念的踪跡,對於廿世紀新興的電影,亦有著至今未曾休止的影響。甚至今日流行文化裡,華格納亦無所不在,只是視聽大眾渾然不知。
2013年為華格納誕生兩百週年,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及音樂系為紀念這位音樂戲劇大師,以「華格納: 神話、詩文、樂譜、舞台」為題,於七...
目錄
前言
參考資料縮寫表
華格納歌劇作品概覽表
劇情大意:
《仙女》
《禁止戀愛》
《黎恩濟》
《飛行的荷蘭人》
《唐懷瑟》
《羅恩格林》
《崔斯坦與伊索德》
《紐倫堡的名歌手》
《萊茵的黃金》
《女武神》
《齊格菲》
《諸神的黃昏》
《帕西法爾》
形式依循功能:析論華格納的《禁止戀愛》
雅各布斯哈根(Arnold Jacobshagen)著 陳怡文 譯
韋伯的《魔彈射手》與華格納的《飛行的荷蘭人》
羅基敏 著
從《黎恩濟》到《羅恩格林》—華格納德勒斯登時期的聲響與管絃樂法
楊茲(Tobias Janz) 著 蔡永凱 譯
沉默的結構 — 華格納作品的無聲視角
北川千香子(Chikako Kitagawa) 著 陳淑純 譯
「這裡只問藝術!」—論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之音樂語言歷史主義
梅樂亙(Jürgen Maehder)著 羅基敏 譯
「在萊茵河『裡』」?—《萊茵的黃金》之為宇宙源起
葛洛斯(Arthur Groos)著 鄭可喬 譯
視界化為聲音:華格納於《年輕的齊格菲》中「諸神末日」之演進處理
李奉書 著
「我追求喜悅,卻喚醒苦痛」—談華格納樂劇的語言:觀察、描述、檢視
帕納格(Oswald Panagl)著 莊郁馨 譯
十九世紀法語文學華格納風潮的開始─以〈羅恩格林前奏曲〉之討論為例
洪力行著
何謂「拜魯特風格」?
莫許(Stephan Mösch)著 羅基敏 譯
附錄:NSO 2013《女武神》演出資訊
重要中外譯名對照表
黃于真 製
前言
參考資料縮寫表
華格納歌劇作品概覽表
劇情大意:
《仙女》
《禁止戀愛》
《黎恩濟》
《飛行的荷蘭人》
《唐懷瑟》
《羅恩格林》
《崔斯坦與伊索德》
《紐倫堡的名歌手》
《萊茵的黃金》
《女武神》
《齊格菲》
《諸神的黃昏》
《帕西法爾》
形式依循功能:析論華格納的《禁止戀愛》
雅各布斯哈根(Arnold Jacobshagen)著 陳怡文 譯
韋伯的《魔彈射手》與華格納的《飛行的荷蘭人》
羅基敏 著
從《黎恩濟》到《羅恩格林》—華格納德勒斯登時期的聲響與管絃樂法
楊茲(Tobias Janz) 著 蔡永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