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九三○年代的日記與書信
讓兩段相隔百年的情感交錯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愛」是唯一的線索。
人生以四處旅行為目地的都會女性阿澄,因著一份整理資料的短期工作,與偏遠小鎮的日式洋樓,以及洋樓一家子展開了緣份。
暫居洋樓旁的工寮小屋,阿澄日夜勞心於丘壑般散亂無章的文獻,但偌大的日式庭園,讓阿澄的心從清晨甦醒到闔眼之間,有了短暫飛翔。對阿澄而言,土地的生命與美麗本自俱足,在她的妙手下,古老的奇花異草更是一一回春。
有一天,阿澄在堆疊的學術著作中偶然發現一本筆記本,竟是來自1930年代台灣博物學家的親筆手札和私人書信。阿澄沉醉於博物學家對於當時樹木、岩石、器物和地理的生動描繪,不僅解開自己未曾想像的台灣史之謎,也深受昭和時代人們安靜細膩的情感所吸引,與此同時,自己和房屋主人阿澈之間的戀情也悄悄萌芽⋯⋯
「她體悟到人生的羈絆並不單純,而且從生命的最初就不曾簡單過。」
花開花謝、星辰墜落,
透過溫暖的筆觸,我們終於了解對於土地、知識以及心上人的「愛」,
如何讓生命的意義穿越春 夏 秋 冬。
★名家推薦
「在各式各樣的交錯中,縱有喟嘆遺憾,但之後總有一道微光靜靜暈開,有如植物的向光性。」鍾文音‧作家 專文推薦
耿一偉‧導演、策展人|陳豐偉‧精神科醫師、作家|辜振豐‧作家、譯者 深情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處理了兩段平行的情感關係,但背後真正支撐的,是對歷史的愛,也就是對台灣的熱情。蕭秀琴以博物學者的敏銳觀察,帶領讀者探索這塊土地與台日關係。——耿一偉‧導演、策展人
一本肌理埋藏極深的本土文學小說,跳脫刻板印象的台灣—鹿兒島兩地故事。
曾經急著邁向現代化卻被扼殺的台灣人們,在幽微抑鬱的感情敘事裡娓娓道來。——陳豐偉‧作家、醫生
蕭秀琴新作《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援用嶄新的敘事手法,出今入古,並融合料理、情愛、花花草草,甚至茶文化於一爐,燉出一則宛如交響樂的物語,確實讓人刷亮雙眼。——辜振豐‧作家、譯者
★本書特色
關於 武威山茶
武威山烏皮茶(學名:Pyrenaria buisanensis),為山茶科烏皮茶屬下的一個種;最初命名為武威山茶,又名臺灣石筆木,曾被歸類為山茶屬。在2003年由台大植物系採集到實體之前,數百年來台灣植物學界從未見過武威山烏皮茶的「真面目」,僅從文獻記載得知。
我的第一本著作《精油全書》就是一本在描述植物的書,這件事讓我非常著迷,也是自我第一次自助旅行起就開始的旅行重點。
以至於在往後的創作中,總是安排一些角色、情節在書中,因此,在這一本我的首部長篇小說中,理所當然的植入跟植物有關的角色、情節。或許,這一切都跟我成長於鄉村有關。
很幸運有一天我在網海中瀏覽時遇見了「武威山茶」的身世,就像命運的安排,那兩棵幾近消失的茶樹,被登山客在屬於北大武山的屏東來義鄉山區發現,接著我在研究這個題目的過程,看到的每一個敘述她的語句都讓我深陷;我也想要寫一段的衝動。
例如,1890年英國人亨利•奧古斯丁(A. Henry)採集到武威山茶標本,1918年台灣總督府技師佐佐木舜一,英國皇家丘植物園,Henry123標本,沒有標本也沒有圖樣……諸如此類,都讓我著迷不已,一如看推理劇。
至於,我如何借用這一朵現在正被屏東縣政府保護、推廣的山茶花,就麻煩讀者在書中的蛛絲馬跡體會了。
作者簡介:
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翻譯作品
1)《跟莎士比亞學創作》,商周出版,2016
2)《史蒂芬.金談寫作》,商周出版,2006
章節試閱
阿澄發現這份日記本之後,讀得津津有味,捨不得一口氣看完,刻意地慢慢看,又花了一些時間翻箱倒櫃,看還有沒有刻意被藏起來的日記,雖然目前沒有斬獲,但也找到幾本筆記本,比較像什麼都記的日記本。
如獲至寶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他在昭和九年四月時,帶新婚妻子去東京參加地質學會,並特別記載早田中雄驚訝的樣子,讓他很不好意思,也提到高校畢業的妻子去買畫冊,畫了不少櫻花,「她在丸の內畫櫻花,說想帶一些回台灣給她多桑栽種,早田覺得很可行,幫忙找樹苗。」
丟開筆記本跳了起來,阿澄迅速地跑到和式庭園找櫻花樹,副熱帶島嶼的秋天,櫻花樹開始落葉,準備來春一鼓作氣盛放,但是她連小屋外面的花圃都仔細看了一遍,怕自己平常習慣了沒注意到有栽種,但怎麼就是找不到櫻花樹。
這個百來坪的庭園,有樟樹,銀杏,楓樹,槭樹,甚至橘樹,孟宗竹叢,玉蘭,木蘭,梔子,就是沒有看見櫻花,著實引發阿澄的好奇心,回到書房後又開始找資料,看能不能找到蛛絲馬跡。
若說阿婆把帶回來的櫻花樹苗全部拿回娘家種也說不過去,就算是阿婆的父親善於植栽,種成功了,在這棟房子落成時,難道不會送給他們幾棵紀念樹嗎?
「昭和十二年 三月十六日
攜家帶眷真是不簡單的事,這一次等於是移居東京,提早一點搬過去,一方面是準備開學,一方面是配合早田君的行程,我搬來東京他要趕著回台灣,去紅頭嶼做調查。
這些都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最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她在上了船之後才跟我說讓孩子在東京出生,也算是內地人,我真的有能力承擔養兒育女嗎?
第一次體驗到北國的春天,對我們南方島嶼人來說,實在是不習慣,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很長,有時也會想她自己在家,又懷有身孕,感到一陣心驚,很是困擾。
學校有會社贊助去做白頭山的冰蝕地形,希望我去做,畢竟在南湖圈谷有一些成果,他們很放心我去,去白頭山有很多種方式,我跟學校說先去滿洲國,這個日本人新成立的國家,聽說愈來愈多台灣人去那裡幫助他們蓋鐵路,成立學校,甚至讀書,也想看看自己的同胞去到不一樣的地方,怎麼生活。
讀書、學習,工作好像都不是最困難的事,按照自己的規劃總是能一步一步完成,最困難的是跟人的相處以及跟別人產生連結帶來的改變,總是不能一意孤行。要把懷孕的妻子放在東京,讓她獨自一人生產,有點過意不去,雖說是她自己硬要跟來。寫信給在九州的阿文,讓他們也來東京,最少讓舅嫂來跟她作伴,生產前我再趕回來。」
「昭和十二年 四月三日
阿文很納悶我特別去九州找他,再去鹿兒島搭船到白頭山,這種心情難以言說。擺脫阿文,搭火車去熊本,阿文笑說我讀夏目漱石的《我是貓》走火入魔了。
原來是這樣的地方啊,櫻花沿著河道燦爛的開著,她那一年暑假跟先生回來看到的應該不是這樣的景色,我幫她看了。再過一個月花就會凋零,枯枝又還沒長出新葉,想著夏天新綠,雖然暑熱也是涼爽,回程剛好是夏末,我應該再來一次,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季節,雖然兩人有各自的人生,但是我們在各自的人生裡努力,不辜負來人世一遭,有同樣的心情感覺,心就靠在一起了。」
阿澄是激動的,她最近衝到庭園大樹下深呼吸的頻率愈來愈高,經常在白紙上寫「熾熱」、「青春」還不夠,還用日文寫「しゃくねつ」,〈君がいたから〉這首剛迷戀日劇時看的《在燦爛的季節裡》的主題曲。那時的日劇歌頌青春,強調東京都會工作男女的赤誠,以及提供一個向上,繁榮的時代面貌,一如她看老先生的日記,一九二、三○年代的台灣男女,學習科學知識,體驗西方文明,一群台灣青年在高校、在都市裡奮力向前,為自己的理想目標前進。
慢慢踱到小屋前瞪視茶樹,黃醫師說他從沒有看過這棵茶樹開花,都懷疑到底是不是茶花了。她在小屋前徘徊,好似下了多大的決心,將那把生鏽的鋤頭拿出來鬆土,又跑去菜園挖了一些土,跟之前燒的雜草灰攪拌,混在一起。
她最近幾乎都待這裡留宿,經常是在書房的沙發上就睡著了;雖然小屋持續的打掃好似可以住人,總覺得有一個自己的地方也不錯,但還是不願意獨自一人在這樣的環境裡睡覺,會讓她很惶恐,也很不甘願,因為她總覺得睡在一張舒服的床上,才不會顯得自己卑微,除非是為了某個偉大的目標,才會將就睡眠環境。
勞動總是能帶來歡愉的心情,這是她在這本日記學到的人生哲學,老先生喜歡勞動,早田前輩更是一刻都停不下來,雖然鬆土栽植會疲憊,但她還是把雜物間的火爐搬到小屋門口,想著先搬出來,下次來時帶個鍋子,並先到菜市場逛一圈,自己做幾樣吃食,倒是有趣。
「昭和十二年 九月十一日
出發前收到早田的信,再次提醒有事情可以去上原町找他卡桑幫忙,情真意切,不勝感激,高校時的同窗友誼會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人生資產。
早田知道我要去白頭山,說在野地裡能夠自在吃喝新鮮的當地食物,是人生最美好的事之一。他說紅頭嶼的雅美人竟然不吃雞蛋,也不敢吃鰻魚,以為那是蛇,祖訓說不能吃,但是對他而言,吃到這麼新鮮的鰻魚,東京的富豪也吃不到鮮物,真是人生至美。想到帝大時期去深山裡,雖然當地的農家居住環境不佳,但是新鮮的蔬菜,河裡撈的蚌類,魚蝦,也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河鮮。
這次去白頭山,不知道雪地裡有什麼特別的食物,不會真的讓我挖到千年人蔘吧,好像在看小說一樣。」
搬東西整理舊物,東翻翻西翻翻,看見新奇東西在腦海中描摹一番是什麼樣的景況呢?更何況現在有實體的物品放在眼前,就更引出懸念了。阿澄發現倉庫有幾個藤編的籠子,裡面有乾掉的枯枝,有石頭,石頭明顯是特地挑過的,顏色造型均有奇趣,籠子旁的一顆大石頭,她倒是知道是玄武岩,因為特別去澎湖研究過,沒想到台灣也有玄武岩,倒是有趣,這麼大塊的石頭,到底是怎麼搬到小屋的,看起來連搬進門口都有點困難呢。
阿澄發現這份日記本之後,讀得津津有味,捨不得一口氣看完,刻意地慢慢看,又花了一些時間翻箱倒櫃,看還有沒有刻意被藏起來的日記,雖然目前沒有斬獲,但也找到幾本筆記本,比較像什麼都記的日記本。
如獲至寶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他在昭和九年四月時,帶新婚妻子去東京參加地質學會,並特別記載早田中雄驚訝的樣子,讓他很不好意思,也提到高校畢業的妻子去買畫冊,畫了不少櫻花,「她在丸の內畫櫻花,說想帶一些回台灣給她多桑栽種,早田覺得很可行,幫忙找樹苗。」
丟開筆記本跳了起來,阿澄迅速地跑到和式庭園找櫻花樹,副熱帶島嶼的秋...
推薦序
【推薦序】
飽滿香氣的美感與愛情 文 / 鍾文音(作家)
「她體悟到人生的羈絆並不單純,而且從生命的最初就不曾簡單過。」——《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
雙線敘事的小說,是小說常見的時間線性結構,這本小說採用的即是雙線交錯的敘事,有意思的是作者蕭秀琴將雙線拉到各式各樣的交錯:現代與三0年代、屋主與研究員、愛情與日記文本、小鎮與家族,藉由埋針藏線的層次引出一段相隔百年的愛情,植物成了愛情的媒介,也成了窺探者,這樣的視角,使這本小說有了別出心裁的姿態,給了愛情新的呼吸,呼吸飽含著植物的潮濕與芳香。
植物有靈,每個角色就像一棵棵植物,綻放凋零與新生,帶著希望與夢想飛向過去與現代,逐步吐納小鎮家族的哀歡,最終結出愛情的果實。
秀琴以淡然的溫度切取人生的各種切片,以簡單不取巧的文字凝視時間的底片,從植物的獨特生命隱喻了人世的相逢與缺憾,一如植物的四季,人生榮枯並置,不完美也是另一種完美。
小說由懂日文的植物系都會女生阿澄揭幕,這位當代女性阿澄過去是到處趴趴走以打工換宿的自助旅行者,卻因母親過世,而結束了浪遊他鄉的生活,輾轉應徵到台大地質系的一份工作,卻讓她自此意外地跌入小鎮老屋的家族史,揭開台灣日治時代一位博物學家的人生。同時阿澄在這棟日式庭園的洋樓書房,結識了房子主人阿澈,兩人進而在植物世界燃起了芬多精式的愛情。
小說穿插的植物描述讓我恍如進入一座迷人的花園,花草、樹木、岩石、器物,小說瀰漫一股靜謐之氣,如京都,如古城。植物之外,佐以老年代留下的日記、書信、田野筆記,重現三○年代某種知識分子的深邃樣貌:專注而熱情,博學而好奇。
這是讓人閱讀時心情不會黯淡的小說,在各式各樣的交錯中,縱有喟嘆遺憾,但之後總有一道微光靜靜暈開,有如植物的向光性。本身這個故事就很美(巧妙藉由植物為介是小說的好元素),作者寫來一派恬靜。小屋多情,瀰漫在靜默的植物花園中,綻放著各種色澤的愛情人生。從榮枯四季的顫動,逐步貼近人的初心。
植物是一個寓言,作者在此下了一道普世的命題:愛情永遠不死,一點星火就足以燎原,如四季輪迴,只要根在永遠會冒出枝枒。但另一個更可怕的思維是愛情也可能是致命的苦果,千年砍柴一火燒。所幸,這本小說沒有這樣的面相,小說人物的心就像園丁,總是守候著植物的根部,然後好奇努力,接著向上開展,人物的對話與情節都不慍不火,淡雅從容,在際遇的牽絆中人昂揚向前,彷彿只要有一點微光,灑下一點水分,就可以再次進行光合作用,開出幸福之果。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我腦海裡突然閃出杜甫的詩,再美的春天也會走入晚春,萬物的欣欣向榮源於個我那揮之不去的小小私心,然植物的私心寂寞又向誰說去,看來只有四季懂得。
就因為這樣,我以為這本小說最美的就是這句話:「她體悟到人生的羈絆並不單純,而且從生命的最初就不曾簡單過。」如同在植物的枝枝葉葉,光光影影,消散不去的愛情叩問,知識永恆的追尋。
春夏秋冬,這本小說的四季,也是我們人生的四季,知識與愛情,永遠是青春的兩大柴薪。
【推薦序】
飽滿香氣的美感與愛情 文 / 鍾文音(作家)
「她體悟到人生的羈絆並不單純,而且從生命的最初就不曾簡單過。」——《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
雙線敘事的小說,是小說常見的時間線性結構,這本小說採用的即是雙線交錯的敘事,有意思的是作者蕭秀琴將雙線拉到各式各樣的交錯:現代與三0年代、屋主與研究員、愛情與日記文本、小鎮與家族,藉由埋針藏線的層次引出一段相隔百年的愛情,植物成了愛情的媒介,也成了窺探者,這樣的視角,使這本小說有了別出心裁的姿態,給了愛情新的呼吸,呼吸飽含著植物的潮濕與芳香。
植物有靈,每個...
目錄
推薦序 飽滿香氣的美感與愛情 文 / 鍾文音(作家)
秋: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
冬:戰爭時期的田野
春:花樹下,百分百的女孩
夏:織娘的斷腸詩
後記
推薦序 飽滿香氣的美感與愛情 文 / 鍾文音(作家)
秋: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
冬:戰爭時期的田野
春:花樹下,百分百的女孩
夏:織娘的斷腸詩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