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受矚目的法律作家席拉赫首部劇本力作,對恐怖攻擊的具體反思,正義與人權的精彩辯證
★一場人性尊嚴與國家安全的法庭交戰,當遭逢恐攻之後,你的選擇為何?
★單在德國一地便有43個劇場上演800多場,美日皆已搬上舞台。Goodread、德國Amazon讀者4.5顆星好評。
一名恐怖份子劫持客機強迫機長改變航道撞向滿座的足球場,空軍戰鬥機駕駛違抗上級命令在最後一刻射下客機,機上乘客全數罹難。戰鬥機飛行員必須站上法庭為他的行為負責,他的法官是觀眾,由他們來判決他有罪還是無罪。
費迪南.馮.席拉赫的《恐怖行動:一齣劇本》是一部揉合沉重現實的劇作,它對未來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提問,我們要的是自由還是安全?即使恐怖攻擊的威脅頻仍,我們依然堅持人類尊嚴至上?
2015年1月基地組織恐怖份子對法國《查理周刊》的恐怖攻擊也顯示出,我們為自由必須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席拉赫對《查理周刊》的演說「請務必堅持下去」,也收錄在此書中;這篇演說稿是為言論自由、為我們的文明面對強敵的辯護詞。
「這齣劇本我寫在《查理周刊》遭到恐怖攻擊、17人因此遇害之前;而對這份報刊獲獎的演說,是在2015年11月13日巴黎遭到連環恐怖襲擊前發表。
在劇本中,辯護律師以我們身處戰時來為殺人辯護,而如今政治人物真的提到戰爭;在演講稿中說到激進勢力將會日益壯大,如今我們國家的氛圍真的急轉直下,這一切讓我深為惶恐。
未來還是會有恐怖攻擊、會有謀殺、會有傷痛,而且會每下愈況。但是我相信我們憲法的冷靜從容、相信它堅定的包容以及它的人性觀。如果想要我們的自由社會得以倖存,我們別無選擇。」-費迪南.馮.席拉赫
本書為一部劇本與一篇演說。
劇本描述了一架載有164 名乘客的德國漢莎航空客機A320被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劫持,威脅要撞向慕尼黑的安聯體育館――當時館內正在進行英德足球賽,因此場內聚集了7萬人之多的現場觀眾。
此時,被派出觀察客機的德國空軍少校拉爾斯・寇赫(Lars Koch)在飛機駛向體育館的最後幾分鐘,果斷命令將客機擊落墜毀,機內164人無一倖免。此書就直接從法庭上的辯證開始。試問,寇赫少校是英雄還是罪犯?劇本就在檢方與辯護人的機鋒辯證中,試圖找出良知與國家安全的中介線。
在恐怖攻擊頻傳的今日歐洲,本書出版以來便備受矚目。席拉赫之前已出版一書,其中一篇便討論恐攻下的人權問題,可知歐陸就這類議題的持續關心,擴大以劇本形式來探討演譯。本書更別出心裁地將判決設計成有罪、無罪兩種,也寫了兩種審判官的結辯詞,因此,觀眾便可以在舞台劇中場投票,決定少校是有罪或無罪,決定後續的演出要用哪一個版本。
《恐怖行動》的劇場首映便在德國十六個劇院上演,包括德國最大的紐倫堡國家劇院(Staatstheater Nürnberg)。其細膩的辯證展開方式,與精彩的現場互動,深受媒體好評。2016年10月更拍成電視電影《恐怖行動-你的判決》(Terror-Your Verdict)在德國電視上演,在德國、瑞士、奧地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等五國播出。
此劇在德國吸引了60.9萬觀眾,其中86.9%都投票認為主角「無罪」。不出意料的,其他各國也有八成的觀眾票選寇赫少校無罪。而該劇便在下半場的轉播,演出無罪的判決。
席拉赫在本書中提到,在2001年美國911恐攻後,美國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曾表示應該當場射下那架客機,以避免更大的人命傷亡。然而,德國憲法法庭在2006年曾有類似的判例,認為這樣的舉動違反基本法第一條法規,即人的尊嚴不可侵犯。因此,此劇播出後,德國前國防部長、內政部長都相繼就此表示看法,前者認為客機上乘客已經注定無法挽救,而後者則認為,少校應被判有罪,因人的性命不可因為人數多寡而決定犧牲哪一方。
德國與歐陸一連串法律、哲學的社會熱議,反映了其文化深度。不無可能,真實的事件也會在未來的現實上演,因此在此書中的觀點,或可視為歐陸在面臨一連串恐攻威脅的今日,要採取自我防衛或堅持人性尊嚴的掙扎下的一種集體反思。
本書特色
關於席拉赫與此書
席拉赫家族是德國的文化菁英。據席拉赫描述,「席拉赫家族裡出過法官、歷史學家、科學家和出版家,大多數在政府任職,四百年來這個家族的人都寫書。」但這個光輝的家族歷史卻因為祖父是納粹要員而變調。他的祖父曾擔任納粹青年軍的領袖,維也納的總督,負責驅逐維也納的猶太人。紐倫堡大審中,他祖父被判了二十年徒刑。他的叔叔甚至寫了一本書討論父親帶給家族的陰影。席拉赫幼年曾跟出獄後的祖父相處過數年,一起下棋,有過一般的祖孫記憶,只是家庭氣氛沉默得多。無意間聽到人提到他祖父曾經入獄,而他的父母對祖父的背景諱莫如深。他十歲進入耶穌會辦的寄宿學校,同班同學中,戰犯和反抗者的後代共聚一堂,甚至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祖父的相片,才開啟他對「納粹」這件事的理解。然而他覺得他並不認得祖父。對祖父這麼一個愛聽歌劇的文化青年,卻會一百八十度轉變,受到納粹那樣極端暴力的吸引,加入屠殺猶太人的行列,席拉赫到成年後仍不解,也無法回答。祖父生前曾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寫下:「我是你們當中一員」,這句很可怕的話,讓他印象深刻。
然而為了更詳細地釐清是否自己應帶著什麼樣的信念活下去,他寫了多本書來自問,是否罪行只止於一人,後代要如何面對先人犯下的罪行?在席拉赫的書中常反覆討論犯罪這件事,他描述的犯罪者經常是因為意外的失足,使得人生變調,失去自由,被隔絕於正常的社會之外。可以感受到,席拉赫對這樣的人性感到悲憫。
在席拉赫另一本散文書的其中一篇,也是討論恐怖攻擊。為了要避免類似911的自殺攻擊傷及更多的生命,而不得不犧牲那被劫持的客機上的「少數」乘客,事實上是164位乘客,在客觀的環境下,看社會的反應,似乎是大多數人都認同的抉擇。也似乎藉此書形成了一種未雨綢繆的共識。
不可排除,在法國查理事件之後,恐攻越演越烈,如2016年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的爆炸案、美國奧蘭多同志夜店的槍擊案、土耳其伊斯坦堡機場的掃射案、法國國慶日時恐怖份子駕卡車衝撞人群,源頭都指向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死傷人數從數十位到上百位,逐漸擴大,類似本書這樣的挾持民航機恐攻事件,很可能會真實地上演。而本書藉由一個假想,來沙盤推演,將道德良知的正確性和國家安全,一起在天平上衡量。本書在精彩的正反雙方結辯詞和審判官的判決中提出了如康德與「扳道工案例」等數種哲學倫理學的思考,這精采的論辯讓我們佩服席拉赫的深度與誠懇,也反映出,戰後德國人小心翼翼實事求是的性格。而他在《查理雜誌》受恐攻之後的演說辭中提到「凡是為了安全而放棄自由的人,最後會兩頭落空。」這句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名言,也顯示出他個人的態度,「請務必堅持下去」。
名人推薦
小野 作家/電影人
吳念真 導演
林孟皇 台灣高等法院法官
林育立 記者
邱顯智 人權律師
許映鈞 新北地院法官
葉浩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魯貴顯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鄭重推薦(以上按首字筆畫排列)
「恐怖行動」一如席拉赫之前的作品,重力衝擊我們的心和腦袋。 在閱讀過程中不僅不自主地成為法庭的參審者,同時,你也在審判自己人性與理性的水平。――吳念真(導演)
看到了這個劇本,我已經迫不急待的將它列為我正在進行的電影編劇課程的討論,青少年的反應都偏向被告無罪,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反應。席拉赫的文筆具有一種文字平靜中卻散發著洶湧風暴,逼迫你要一口氣讀完的魅力。――小野(作家/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