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南唐覆亡了。
面對雄韜偉略的趙匡胤,李煜蒼白虛弱的像一隻驚慌的小動物。
南唐,早已是北宋的囊中之物。
李後主,這個淒涼的命號,註定了他悲哀而苟延殘喘的一生。
他逃進了詩詞的世界,逃進了大小周后的溫柔鄉,逃進燒槽琵琶和詩詞樂舞的妙境。
他誕出了金錯刀,墨跡流傳千古,他發揚澄心堂紙、廷珪墨,成為中華文化的傳世珍寶。
他失掉一代江山,卻開創永恆文化帝國。
李後主之於歷史,是不幸,抑或大幸?
本書特色
命運賜給歷史一個失敗懦弱的君王,
他卻開創了前所未見、璀璨榮耀的詞之帝國!
他本來,就不是作君王的材料。
他是文人,是飄渺的靈魂,是敏銳易感的精靈。
三十九歲的亡國君主,在巨大的歷史重創前低下了頭,
而他的詩心卻在國難的火光中昂首飛揚,
穿越朝代,風流千古,締造永世不朽的神話。
作者簡介:
徐楓,一九五八年生於南宋故都。是時,羽楓葉紅。西子湖邊她讀唐詩,讀宋詞,讀完了杭州師院中文系,也讀完了柔波蕩漾的少女時代。性柔如水如詞,也就愛愁愛夢,酷愛後主。自大三時論文見刊,即筆耕不輟。曾與師合撰後主詞論,赴北宋故都研討,開啟著作本書的機緣。
作者序
詞中之帝-李後主 序言
中國歷史悠久綿長,各類史學書籍浩如煙海。而南唐,在厚厚古城牆一般的線裝書裡,卻只有極少而單薄的幾段;而李煜,在秦皇漢武古中國如林的帝王群裡,也只是最為單弱的一個。事實上,他根本算不得一個整軍治國、韜略滿腹的帝王,他使後世吟詠不已的,只是一沓染血和淚的詞箋。
所以確切地說,他更是一個「詞中之帝」;也所以,在他四十二年的人生歷程裡,實在沒有很多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充滿懸念的宮廷情節可演義,更沒有豐富繁雜、用之不盡的史料,可以細侃這個南唐小朝廷生生死死、如泣如訴的故事。他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氣化的影子,唯有那一疊算不得太多的文稿,可以印證他那比秦皇漢武毫不遜色且更勝一籌的豐富內心世界,以及他們無法據有的天才詩心。因此,無法依憑厚重的史料寫李煜,也無法藉由豐富的野史廣徵博引完成這部十數萬言的史傳。李煜其人,南唐其事,註定了本書不是一部靠史料份量去獲得優勢的傳著。
避短,自認為是更適合李煜這個氣化般的人物的寫法—即多用心靈獨白的方式,描寫他的退隱、他的禮佛、他的情愛,以及他走向斷頭臺的路程;用不同於傳統的筆調和思路,將肅穆的歷史作盡可能輕鬆些的描述。因之,這樣試圖以中原王朝周邊各國歷史背景為輔線,以李煜的活動和心靈流動之河為主線的寫法,是介乎於史傳與文學體之間的嘗試。由輔線,可以看見十國的消亡、北宋的崛起脈絡;認識李煜活動的歷史大舞臺、大背景;明白在這樣的大時代中,李煜那獨特的、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活動和心性,從而更好地理解李煜這個人。
後有的史料、後用的內容,不忍遺漏,一一都勉力用上了,連同他留給我們的、可緣此探究他那天空般深奧透明的心跡和彌補史料不足的詩詞散文,也不忍放棄,一一盡力呈獻給讀者。為消除文字隔閡,還儘可能將較難讀的詩章表文,用散文的、優美的語言直譯或意譯,融化在傳敘之中。
想透過這些嘗試,將史傳的輕鬆還給讀者,也不知是否如願。曾有讀過手稿的朋友稱,它更像一本評傳,卻也有人認為它像一本小說體傳記。此書終於得以面世,是褒是貶,它都成為歷史了。忐忑不安之際,唯望讀者諸君見諒,並不吝賜教。
詞中之帝-李後主 序言
中國歷史悠久綿長,各類史學書籍浩如煙海。而南唐,在厚厚古城牆一般的線裝書裡,卻只有極少而單薄的幾段;而李煜,在秦皇漢武古中國如林的帝王群裡,也只是最為單弱的一個。事實上,他根本算不得一個整軍治國、韜略滿腹的帝王,他使後世吟詠不已的,只是一沓染血和淚的詞箋。
所以確切地說,他更是一個「詞中之帝」;也所以,在他四十二年的人生歷程裡,實在沒有很多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充滿懸念的宮廷情節可演義,更沒有豐富繁雜、用之不盡的史料,可以細侃這個南唐小朝廷生生死死、如泣如訴的故事。他留給我們...
目錄
序言
導言
第一章 原我
第二章 文心
第三章 愛巢
第四章 重軛
第五章 情緣
第六章 遁逸
第七章 大勢
第八章 涅槃
後記
序言
導言
第一章 原我
第二章 文心
第三章 愛巢
第四章 重軛
第五章 情緣
第六章 遁逸
第七章 大勢
第八章 涅槃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