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序 1
前言 1
上冊
導論 1
第一節 艽野東面的民族學奇觀 1
一 金沙江峽谷的喪葬類型 1
二 研究喪葬文化的意義 2
第二節 喪葬習俗與人類學 5
一 藏族喪葬文化研究視角 5
二 人類學視野下的葬禮研究 13
第三節 喪葬文化模式的建構 18
一 金沙江峽谷與川、青、滇、藏交界區 18
二 建構喪葬文化模式的途徑 25
第一章 「中間場」:流動的歷史 33
第一節 地理、生態與文明 34
一 青藏高原的地理走勢 34
二 金沙江峽谷的文明起源 37
第二節 歷史、民族與人文 41
一 歷史過程與民族遷徙 41
二 峽谷內外的交通要道 46
第三節 金沙江峽谷的喪葬文化叢 49
一 喪葬文化叢的外在表現 50
二 喪葬文化叢的內在表現 52
第二章 文化底層之死:從永生到復活 57
第一節 史前喪葬文化:從人鬼同居到人鬼分離 58
一 居室葬:人鬼同居時代的再現 58
二 甕棺葬:人鬼脫離觀念的重塑 67
第二節 薩滿時代的喪葬文化:生命永生 74
一 薩滿信仰:三位一體的靈魂觀 74
二 葬式起源:經濟文化類型與天神崇拜 75
三 死者北首:魂歸祖地的表達 81
第三節 苯教時代的喪葬文化:生命復活 83
一 苯教信仰:多重靈魂的外寄 83
二 苯教葬儀:生命復活的表達 86
三 等級觀念:苯教對峽谷喪葬的影響 89
第三章 天葬文化模式:彌漫著等級色彩的輪迴 97
第一節 青海巴塘鄉:一個高原牧業區 97
一 高寒的巴塘高原 98
二 以牧業為主的生計模式 100
第二節 白「含括」黑:天葬文化興起 104
一 白教與花教傳入玉樹 104
二 佛苯之爭:土葬衰落與野葬興起 107
三 佛「含括」苯:天葬文化模式確立 111
第三節 社會結構與葬式的等級表達 117
一 彌漫著等級色彩的社會結構 117
二 死亡人群與葬式分類 125
第四節 由死向生:重生的等級觀 156
一 「含括」苯教等級觀的三道輪迴 156
二 轉世:彌漫著等級結構的輪迴 162
下冊
第四章 複合葬文化模式:拒斥三惡趣的重生 169
第一節 川藏三岩:一個半牧半農區 169
一 高山壩區中的帕措社會 170
二 半牧半農的生計模式 173
第二節 苯佛信仰與葬式分類 179
一 三岩黑教與傳統葬式 179
二 三岩紅教與新興的天葬 203
第三節 葬禮與葬式:紅黑相容與紅黑之爭 212
一 三岩葬禮:紅黑信仰交融的體現 213
二 三岩復合葬:紅黑信仰爭奪的隱喻 221
第四節 死而不死:隨心所欲地再生 233
一 複合信仰:紅高於黑或黑高於紅 233
二 「插花地式」的復活手段 238
第五章 土火二次葬文化模式:在孝道中實現轉世 243
第一節 雲南羊拉鄉:一個河谷農業區 243
一 茶馬古道旁的羊拉鄉 245
二 以農業為主的生計模式 247
第二節 黃「含括」儒:土火二次葬文化興起 250
一 從白教到東巴:分肢水葬與等級火葬的呈現 250
二 黃白之爭:等級火葬流入平民階層 259
三 黃「含括」儒:土火二次葬興起 273
第三節 死亡人群、原因與葬式分類 277
一 有子嗣人群死亡的葬式 280
二 無子嗣人群死亡的葬式 297
三 好死與差死:「地方性知識」對死亡的評價 301
第四節 從死到生:在孝道中實現轉世 303
一 黃教主導下的複合信仰 303
二 「孝」道:通往轉世的手段 317
第六章 魂歸故里:實現永生的手段 321
第一節 比較: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展示 321
一 峽谷喪葬文化的同質性 321
二 峽谷喪葬文化的差異性 322
第二節 區分: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的時空演變 325
一 峽谷喪葬文化的時間區分 325
二 峽谷喪葬文化的空間區分 331
第三節 詮釋: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模式的差異 332
一 地理環境對比:高原、山壩與河谷 332
二 社會結構對比:機械團結、離散與有機團結 335
三 宗教統治手段對比:「含括」、交融與排斥 339
第七章 死亡、個體意識與社會結構 353
一 傳播: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的來源 353
二 「中間場」:喪葬文化傳播過程的再創造 357
三 重生: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的邏輯結構 359
參考文獻 369
後記 387
總序 1
前言 1
上冊
導論 1
第一節 艽野東面的民族學奇觀 1
一 金沙江峽谷的喪葬類型 1
二 研究喪葬文化的意義 2
第二節 喪葬習俗與人類學 5
一 藏族喪葬文化研究視角 5
二 人類學視野下的葬禮研究 13
第三節 喪葬文化模式的建構 18
一 金沙江峽谷與川、青、滇、藏交界區 18
二 建構喪葬文化模式的途徑 25
第一章 「中間場」:流動的歷史 33
第一節 地理、生態與文明 34
一 青藏高原的地理走勢 34
二 金沙江峽谷的文明起源 37
第二節 歷史、民族與人文 41
一 歷史過程與民族遷徙 41
二 峽谷內外的交通要道 46
第三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