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人緣,不是不得罪人,而是懂得賠罪
最深獲人心的態度,不是讚美討好,而是感謝
最自信有魅力的人,不是變完美,而是懂「圓融」
成熟大人的人際關係,不做表面功夫,重視自我修練
你是不是曾想過:
為什麼那個人明明做了蠢事,卻沒人因此討厭他?
為什麼一位主管動不動就生氣,依舊能贏得屬下的心?
為什麼自己努力不犯錯,但還是無法討人喜歡?
事實上,能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人,絕對不是因為他們腦袋聰明或完美無瑕;真正吸引身邊人的,是他們由內而外,自然散發出令人安心、願意親近的人品。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小自我」,它代表人的負面情緒,會有私欲、會嫉妒、會吹噓,以及不想認錯。而人們心裡所想,會自然表現於表情、眼神、動作、態度與氣氛,讓別人感受到你到底是善意、惡意,以及到底有沒有誠意。
因此,一個「優等生」,若為了保持完美形象而逞強、貶抑別人,便常常讓人覺得不討喜。愛面子總是死不認錯的人,也讓人退避三舍。
作者認為,會犯錯、缺點很多、不成熟的人,仍然能夠贏得人心,與人保持良好關係,關鍵在於戰勝自己的「小自我」。因此,一個脾氣不好的主管,只要發現自己錯怪別人,願意放下驕傲、承認錯誤,一樣能帶領團隊、受人愛戴。與人爭執衝突後,總是試著克服心中的不自在,主動尋求和解的人,就能一再化敵為友,左右逢源。
能夠自在做自己,不需奉承就擁有好人緣的方法,在於不斷琢磨鍛練自己的心性。作者提出七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心靈技法:
第一個技法 在心中承認自己的過錯:認錯,比不犯錯更難能可貴。願意認錯的人,很難讓人討厭。
第二個技法 主動開口,讓視線交會:人際衝突在所難免,願意主動搭話,對方的心也會跟著軟化,不僅「修復」更是「深化」彼此的關係。
第三個技法 凝視心中的「小自我」:小自我會讓人覺得「我是對的!」這時要靜靜地凝視它,以免被捲入負面情緒之中。
第四個技法 試著喜歡對方:不要輕易把人列為「討厭」的人,這是自以為了解對方。把所有人當作獨立個體,帶著敬意與對方接觸,人際關係自然而然就會變好。
第五個技法 了解言語的可畏,善用語言的力量:言語會對心產生影響,一直說嫌惡的話,這種意念就會逐漸浸透內心。
第六個技法 離別之後也要維繫心的關係:人心會隨時間而改變,無論如何在心中維繫與對方的關係,讓未來有和解的可能性。
第七個技法 深思相遇的意義:對人生有正確的解釋,會讓不幸的相遇,轉化為難能可貴的相遇。
這七個技法能幫助我們清楚地看見自己、別人及事物的姿態。透過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也就能原諒他人的缺點;自己成長了,獲得真正的堅強與自信,也就能謙虛與感謝他人,自然會受周遭人們喜愛。
◎戰勝不成熟的「小自我」,提升做人的能力,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現在就試試可以落實於日常的實踐方法:
.就算無法馬上改正自己的缺點,也要願意先承認它,培養一顆柔軟的心。
.無法開口道歉時,選擇用表情等無言的訊息,也能將歉意傳達給對方。
.發生爭執後,主動向對方搭話,就能讓對方跟著敞開心胸。
.思考「遇見那個人,我能有什麼成長」,來扭轉這場相遇是不幸的想法。
.在日記寫下稱讚「原本無法喜歡的人」的言語,就能慢慢改變對他的反感。
.開會前,在心中對每個人說「謝謝」,散發正向的意念,減緩因意見對立所造成的心煩意亂。
.分手也別說出殘忍的話,替未來留餘地,有時和解會出現在十年後。
本書特點
★作者提出的心靈技法,方法相當明確,並且隨時隨地都能執行。
★作者以自身或他人例子來佐證,用淺白語言講述高深的人生哲學,有深意卻不唱高調。
★書中有許多現代人會遭遇的人際困擾,並提供解決方法,能貼近讀者,真正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
田坂廣志(TASAKA HIROSHI)
一九五一年生。一九七四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院。一九八一年,東京大學研究所課程修畢,獲工學博士(核子工程學)資格。一九八七年,擔任美國巴特爾(Think Tank Battelle)紀念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一九九○年,參與設立日本總合研究所,擔任董事等職位。兩千年,就任多摩大學研究所教授。同年,設立Think Tank SophiaBank,並就任代表。二○○五年,被美國非營利組織Japan Society遴選為US-Japan Innovators。二○○八年,就任世界經濟論壇(達佛斯論壇)之Global Agenda Council會員。二○一○年,就任世界賢人會議布達佩斯俱樂部(Club Of Budapest)之日本代表。二○一一年,因三一一大地震就任內閣官房參事。二○一三年,開設「田坂塾」,提供一個學習「改變現狀的七種知性」的場所。
譯者簡介:
周若珍(Narumi)
日文教師,日文翻譯。對教育充滿熱忱,並從事各領域的口筆譯工作。
深愛動物,支持以領養代替購買,以結紮代替撲殺。
FB粉絲頁「なるみの楽しい日本語教室」:https://facebook.com/narumi.nihongo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五星好評
雖然我已邁入不中用的中年,但從這本書裡,還是獲得能自我改造的重要啟發!(讀者Yoshipi)
作者的主張與提出的實踐方法都非常容易理解,推薦給各個年齡層閱讀。(讀者TOMO 0022)
本書是這個時代裡,「修身」的重要指南。(讀者aahh)
如果能早點和這本書相遇就好了。(讀者上田清之)
這本書讓我開始認識心中的「小自我」,然後學會承擔各種事,因而有所成長。(讀者2H的鉛筆)
名人推薦: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五星好評
雖然我已邁入不中用的中年,但從這本書裡,還是獲得能自我改造的重要啟發!(讀者Yoshipi)
作者的主張與提出的實踐方法都非常容易理解,推薦給各個年齡層閱讀。(讀者TOMO 0022)
本書是這個時代裡,「修身」的重要指南。(讀者aahh)
如果能早點和這本書相遇就好了。(讀者上田清之)
這本書讓我開始認識心中的「小自我」,然後學會承擔各種事,因而有所成長。(讀者2H的鉛筆)
章節試閱
※為何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
多年來我在各種職場工作,看過了許多人,但有一件事卻總讓我覺得奇妙。
那就是有些人明明有各種缺點,卻不會惹人討厭。不,甚至有時還受到大家的歡迎。例如一名主管或企業經營者,即使有他優異的地方,可是也會有許多缺點,因此偶爾讓屬下或員工傷透腦筋。可是不知為何,這樣的人卻能受到愛戴。
有缺點的主管也能受部屬喜愛?
某公司業務部門的A課長,擁有非常出色的業務能力,個性卻大而化之,甚至會忘記要開會,給身邊的人添了不少麻煩。
某天也是如此,都已經準備要開會了,他卻還在外面跑業務。這時他的屬下趕緊撥打行動電話,請他立刻回來。
在會議室空等的與會人員心想「怎麼又來了,真是的……」正當此時,A課長終於回來了。
「抱歉!抱歉!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我又幹了蠢事啊……」
聽見這句話,會議室便傳出一陣苦笑聲。
會議結束後,A課長的屬下對其他部門的與會人員道歉:「剛才讓各位久等,真是抱歉。」而對方臉上雖帶著苦笑,卻體諒地說:
「真是的,他老是這樣。拜託饒了我吧……」
不知為何,這位A課長似乎不太會引人反感。
某中小企業的B老闆相當具人情味,把公司當成一個家在經營。員工都暱稱他為「老爹」,和他感情相當好;但他卻有個令人傷腦筋的地方。
也就是他常常勃然大怒。員工們私下都叫他「瞬間沸騰熱水壺」。某天他因為一個行政上的小失誤,就對員工C破口大罵,然後便離開了。C顯得有點低落,而身邊的人只能無奈地表示:「又來了啊……」。
過了不久,老闆談完生意從外面回來,手上還拿著一個鯛魚燒的袋子。他請員工泡茶,全公司共同享受一段「鯛魚燒休息時間」。
員工們在茶水間竊竊私語地說:
「老闆就是這樣……」
「嗯,因為C喜歡鯛魚燒嘛。」
「那就是老闆獨特的體貼啊……」
「不過C的心情確實好一點了呢。」
不知為何,這位B老闆也不會令人厭惡。
各位讀者的身邊,是不是也有像A課長或B老闆這樣的人呢?
他們有很多缺點,有時還會讓屬下和員工傷透腦筋,但不知為何,他們卻不會引起反感,反而頗受歡迎。
為什麼A課長與B老闆不會被屬下和員工討厭呢?
有自覺與承認過錯能彌補我們的缺點
首先是A課長。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不過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缺點是什麼,而且會老實地在同事面前承認。
這點其實就展現在他一走進會議室,便帶著愧疚的神情說:「抱歉!抱歉!」的態度上。另外,「我又幹了蠢事啊」這句話,也顯示出他對自己的缺點有自覺。
至於B社長,雖然冒出「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怒」這個缺點之後,並沒有直接對員工道歉,卻用無言的訊息傳達「抱歉,亂罵人是我不對」的反省和歉意。所謂的無言訊息,就是他特別帶回來的「鯛魚燒」,而且從員工在茶水間的對話,便能看出這份訊息確實傳達給員工了。
也就是說,這位B老闆也在內心誠實地承認自己的缺點,而且懂得反省;他選擇透過無言的訊息向員工道歉。
如上所述,A課長與B老闆雖然擁有「身為人的不足之處」,也就是會犯錯、有缺點,甚至給身旁的人帶來麻煩;但之所以沒有對他們在職場的人際關係造成太大損害,想必就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過錯和缺點有自覺,更願意誠實地對身旁的人承認。
聽我這麼說,相信各位讀者可能會感到疑惑:「人際關係真的能這麼輕易變好嗎?」
不過,想做到對自己的過錯和缺點「有自覺」及「誠實地承認」,其實並不如口頭說的那麼簡單。
※了解「自我厭惡」與「他人不安」
讓我們從人類「深層意識」作用的角度來思考吧。
當與別人意見相左、情緒衝撞、雙方的心遠離彼此時,對於對方的批評、指責、反感和厭惡等感情,都會出現在我們的「表層意識」中。
然而,出現在「深層意識」中的,其實是下列兩種感情:
第一是對於自己的厭惡感(自我厭惡),
第二是對於他人的不安感(他人不安)。
比如說,當我們和別人起衝突時,面對對方的言語或態度,「批評或指責的感情」往往會以「為什麼他老是那樣說話?」或「為什麼他就是無法坦率地接納別人的意見?」等形式出現於表面。可是在內心深處,同時也會出現「為什麼我每次聽到他說的話,情緒就會上來呢?」或「啊,我的措辭應該考慮到他的心情才對啊……」這樣的反省,以及「自我厭惡」的感情。
這種時候,針對他人的「反感或厭惡的感情」,往往會以「我絕對不原諒他!」或「我再也不想見到他了!」等形式出現於表面。可是在內心深處,同時也會出現「他會不會在哪裡批評我呢?」或「他會不會對誰說我的壞話呢?」這種所謂「他人不安」的感情。
當我們在第三者面前嚴厲批判、指責或毒辣地說對方壞話時,通常會產生已經消氣的錯覺,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總會出現一種「不愉快的感覺」。事實上,這種「不愉快的感覺」,多是來自於「深層意識」中的「自我厭惡」與「他人不安」。
只要理解我們心中的「深層意識」,應該就能明白和他人起衝突、雙方的心遠離彼此之後,自己主動向對方搭話和道歉的重要性,以及其深意何在。
以某種角度而言,那也是能夠同時緩解與消除雙方心中的「自我厭惡」」與「他人不安」的努力。
換言之,自己主動先說「對不起」,我們便能超越「修復人際關係」的層次,進而緩解和消除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我厭惡」與「他人不安」。
※如何獲得真正的自信和堅強?
讀到這裡,各位讀者應該會出現疑問,「假如沒有真正的自信就無法謙虛,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獲得真正的自信呢?」同樣地,「假如沒有真正的堅強就無法感謝,又該如何獲得真正的堅強呢?」
這個問題無法用三言兩語回答,但我想先提出一個重點。
那就是將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會是事實。
換言之,人只要持續進行「謙虛」的修行,自然而然就能擁有真正的自信。而持續進行「感謝」的修行,也能擁有真正的堅強。
例如,在平常的生活或工作中持續實踐謙虛的表現之一,即「承認自己的過錯」,那麼就能得到「沉靜的自信」。
另外,無論是在經營遇到瓶頸或職場氣氛不佳時,都能持續做到起床就在心中逐一感謝每位員工,那麼自然能得到「沉靜的堅強」。
其實,有一個優異而深奧的修行,也就是心靈技法,能夠讓我們同時做到這兩種修行。
真正的堅強就是能夠「承擔」
這件事發生在我剛進入某企業任職的時候。
一次,某位主管約我吃飯。我們在餐廳快樂地用餐,正當喝餐後咖啡時,那位穩重的主管突然像是自言自語般地說:
「每天在公司面對各種問題,實在很累人。我有時候會認為問題出在公司的方針,有時則認為是身旁某個人的責任而感到生氣,可是回家後,一個人靜下來想想,卻總是導出同一個結論。我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
聽到這番話時,我本來以為主管是在吐苦水,但當我深夜獨自走在回家路上,這段話忽然浮現在心頭。
於是我才發現,原來那位主管是透過自言自語的方式,教導我這個不成熟的年輕人一個重要的道理──承擔。
把一切都視為自己的責任,在心中承擔。
當時我為了專案的問題勞心勞力,對於周遭盡是不滿,卻無處發洩;而這位主管委婉地告訴我這個態度的重要性。
在人生中所面臨的問題,以現實而言,有時確實是別人的責任。以法律來說,更是會明確地釐清責任歸屬。
不過即使處於這種狀況,依然在心中自問「我是否也有責任?」「有些問題是不是該歸咎於我?」這種態度就是所謂的承擔。
要以承擔的心態來處世,的確不容易。
假如我們抱持這種態度來處理人生的問題,那麼無論在工作上,或者身為一個人,必定都能有所成長。
※試圖喜歡對方,就是最美好的禮物
第五個觀點是「試圖喜歡對方,就是最美好的禮物」。
通常我們都認為「人喜好的是自己喜歡的人」。
的確,在一般人際關係中,這句話並沒有錯。要做到「喜歡一個不喜歡的人」並不簡單。
可是「試圖去喜歡一個不喜歡的人」絕對不是難事。
為此,我們必須實踐一個「心靈技法」,就是注視著對方的「孤獨」和「寂寞」。
換句話說,就是去注視大家都會有的孤獨和寂寞,去理解對方心中也有同樣感受,並虛心地注視著對方。
在人生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獨自誕生、獨自離去。
因此,在這段旅途中,不管我們擁有多麼美妙的家人和朋友,內心深處仍然抱有「孤獨」與「寂寞」。
正因為這種孤獨和寂寞,我們渴望被愛,希望受人喜歡。
我們希望能夠遇到一個人,願意無條件接受這個有缺點和不成熟的自己。
假如我們理解這一點,願意用深切的眼神來注視對方,即使不能馬上喜歡對方,至少「試著喜歡對方」的想法會浮上心頭。
因為只要我們試著喜歡對方,就是一份給對方的體貼,也是最美好的禮物。
※光是在心中稱讚對方,就能減弱厭惡感
如前所述,當我們在心中對某個人抱有「厭惡感」時,深層意識裡就會出現「自我厭惡」或「他人不安」的情緒,而這種負面的情緒會傷害我們自己,使我們感到痛苦。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對方不在場時稱讚他,就是淨化這些負面情緒的技法,對自己來說意義極為重大。
因此,並不是非要在同事或其他人在場時才稱讚對方。即使是深夜獨自在日記寫下「稱讚的言語」,來誇獎自己無法喜歡的人,心中也會出現重大的改變。
只要持續實踐,總有一天,當你深夜走在回家路上時,可能就會突然對這個「無法喜歡的人」產生「話說回來,他的那一點其實也是好處啦」,或是「仔細想想,她的這個部分其實算是優點」的想法。
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淨化自己的內心,更能逐漸降低心中「對於對方的厭惡感」,有時甚至可能開始萌生好感。
如果未來我們會和對方見面,便能發現這具有一個重要的意義。
正如前述,在溝通當中,透過表情、眼神、肢體動作、態度和氛圍等言語以外的訊息,所傳達的內容占了八成。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的心中有一絲絲對於對方的好感,那麼這份好感必定能透過言語以外的訊息傳達給對方。
無論如何,就像我一開始所說的,人並不是因為喜歡對方而說出帶有好感的言語,是因為說出帶有好感的言語而變得喜歡對方。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而說出帶有好感的言語,也可以解釋為「在心中說出帶有好感的言語」。我們在此時此刻,就可以在心裡浮現那個無法喜歡的人的模樣,並想著「話說回來,他的那一點其實也是好處」或「仔細想想,她的這個部分其實算是優點」來稱讚對方。
這個「心靈技法」正是當下這瞬間就能在心中實踐的技法。
※有可能與「無法和解的人」和解嗎?
在人生中,我們總難以避免遇見一些無法輕易與之「和解」的人。
例如,嚴苛得令人想逃跑的主管,或是只因為一點小失誤,就臭罵我們好幾個小時的顧客。
又例如,背叛了我們信賴的好朋友,或是因為繼承的問題而骨肉相殘的親戚。
人生中必定有一種「不幸的相遇」,面對這個人,別說是承認自己的過錯了,甚至無論經過幾年的時間,都無法原諒對方。
對於這種相遇,我並不打算說以下這些話:
「即使如此,也應該原諒對方啊。」
「我們應該承認自己也有過錯啊。」
「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應該主動敞開心胸啊。」
我年輕時也有一段時間曾處於「無法原諒對方」、「無法承認自己的過錯」、「無法主動敞開心胸」等心境之下,而深為人際關係所苦。
因此,我沒有資格對同樣為這種心境所苦的讀者們說教。我能與各位讀者分享的,就是自己如何跨越這種心境的痛苦吧。
在人生當中,我們有時會察覺,許多曾經認為是「不幸」的相遇,其實是一種「深具意義」的相遇,以及「難能可貴」的相遇。
偶爾是在無意間突然察覺,有時則在來來往往的心境當中,花上很多時間才察覺。
我們在什麼狀況下才會「察覺」這件事呢?
只要你還在思考「對方是否值得原諒」,就絕對不可能有機會發現。
那麼,究竟應該思考什麼樣的問題?
為什麼我會在人生裡遇見「那個人」?
一旦我們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在人生中遇見某個人時,就已經超越了「對方究竟值不值得原諒」的層次,開始更深入地思索人生。
而深思與對方相遇的意義時,只要在心裡抱持一個觀點,那麼其「意義」往往就會清楚地浮現,那就是在人生中,人與人的相遇,全都是為了讓自己成長而被安排好的。
我想請每位讀者回頭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請各位試著捫心自問:
我是在什麼時候自覺有所成長的?
我之所以能夠成長,是因為經歷了什麼樣的體驗?
那些體驗是否絕非快樂的體驗,而是痛苦的體驗?
而那些痛苦的體驗,是不是因為與某個人相遇而被賦予的體驗?
這麼一來,我們心裡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我之所以被安排與這個人相遇,並且經歷了痛苦的體驗,是為了讓自己在哪一方面有所成長?
當然,我們不可能只因為思考這個問題,就馬上擁有能與對方和解的心境。也不可能產生原諒對方、承認自己的過錯或向對方敞開心胸的心境。
可是當我們內心浮現這樣的問題時,內心深處對於這場相遇的「解釋」,就會開始有所改變。
本來認為這場相遇「只是一場不幸」的心境將會逐漸改變,慢慢感受到這場相遇其實具有某種意義吧。
※為何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
多年來我在各種職場工作,看過了許多人,但有一件事卻總讓我覺得奇妙。
那就是有些人明明有各種缺點,卻不會惹人討厭。不,甚至有時還受到大家的歡迎。例如一名主管或企業經營者,即使有他優異的地方,可是也會有許多缺點,因此偶爾讓屬下或員工傷透腦筋。可是不知為何,這樣的人卻能受到愛戴。
有缺點的主管也能受部屬喜愛?
某公司業務部門的A課長,擁有非常出色的業務能力,個性卻大而化之,甚至會忘記要開會,給身邊的人添了不少麻煩。
某天也是如此,都已經準備要開會了,他卻還在外面跑業務。這時...
作者序
※所謂「琢磨自我」並非成為「不會犯錯的人」
「琢磨自我」──這是一句非常吸引人的話。
我年輕時也曾被這句話深深吸引。
當時每次閱讀討論人生的經典,我心中都會響起這句話:「用一生的時間琢磨自我,追求完美的人格。」一直以來,我都把這個想法放在心中的某個角落。
「琢磨自我」這句話的意思是藉由人生的經驗,慢慢雕琢出「自我」。
恰如雕琢璞玉的時候,「暗沉」、「汙漬」和「瑕疵」會逐漸消失一樣,只要持續琢磨自我的人格,「過錯」、「缺點」和「不成熟」也會慢慢消失。
這麼一來,人就會宛如雕琢後的玉石一樣,自然而然地散發光輝。
而這種光輝會吸引周遭的人們,讓許多人聚集在身邊。
所謂「琢磨自我」,正隱含著這層意義。
真正的成長會讓你看見不成熟的自己
年輕時,我深為「琢磨自我」這句話所吸引,始終將這句話放在心底,就這樣度過了六十五年的歲月。
如今回首過往,我雖然仍不夠成熟,但一路走來也算小有成長。同時,我也和許多很棒的人結下善緣,在人生道路上共行。
然而,當虛心檢視自己時,我發現直到現在,自己距離「完美的人格」還非常遙遠;身為一個人,我還有很多地方不夠成熟。
有句俗話說:「知識宛如氣球」。
這句話是譬喻就像氣球愈膨脹,與外界接觸的表面積便愈大;當累積愈多知識,與未知接觸的表面積就會逐漸增加,不懂的事情也會愈來愈多。
既然如此,那麼或許也可以說:「一個人的成長,同樣宛如氣球」吧。
一個人愈是成長,愈能看見應該追求的高度,並深切感受到自己有多不成熟。這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每當我想起「用一生的時間琢磨自我,追求完美的人格」這句話,就會發現自己的不成熟。
正當我為此感嘆時,忽然有一句話浮現在心頭,並成為我的救贖。
那就是淨土真宗的開山始祖親鸞聖人所說的──
「人心如蛇蠍。」
就連親鸞聖人這樣的宗教大師,也在年歲漸增之後表示:「人的心就像蛇與蠍子一樣。」這句話表示,無論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累積了多少修行,內心深處依舊有著不成熟的心靈,而這就是人類真實的姿態。
假如真是如此,我的心中浮現一個疑問。
所謂「琢磨自我」,真的是成為「不會出錯的人」或「沒有缺點的人」嗎?
不,並非如此。我們是不是其實能帶著「過錯」、「缺點」和「不成熟」,與身旁的人構築良好的人際關係呢?是否可以透過這樣的關係,活出美好的人生呢?
這是一個度過了六十五年歲月的人,心中最誠實的想法。
正因如此,本書在闡述「琢磨自我」時所採取的角度,並非「立志成為一個沒有過錯和缺點的人」,而是「接受自己擁有過錯、缺點和不成熟之處」,同時也會說明有助於達到這個目標的具體技法。
※所謂「琢磨自我」並非成為「不會犯錯的人」
「琢磨自我」──這是一句非常吸引人的話。
我年輕時也曾被這句話深深吸引。
當時每次閱讀討論人生的經典,我心中都會響起這句話:「用一生的時間琢磨自我,追求完美的人格。」一直以來,我都把這個想法放在心中的某個角落。
「琢磨自我」這句話的意思是藉由人生的經驗,慢慢雕琢出「自我」。
恰如雕琢璞玉的時候,「暗沉」、「汙漬」和「瑕疵」會逐漸消失一樣,只要持續琢磨自我的人格,「過錯」、「缺點」和「不成熟」也會慢慢消失。
這麼一來,人就會宛如雕琢後的玉石一樣,自然而然...
目錄
Chapter 1 使人際關係好轉的心靈技法
所謂「琢磨自我」並非成為「不會犯錯的人」
對於經典提出的理想樣貌之誤解
對於能拋開心中「小自我」的誤解
切勿盲目追尋一致性人格
面對難解的人際關係,正是琢磨自我的絕佳機會
Chapter 2 第一個心靈技法──在心中承認自己的過錯
只要改正過錯和缺點,就會受人喜愛嗎?
「優等生」不見得就能受人歡迎
為何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
比「認錯」更高的層次,就是「感謝」
為什麼心中的「意念」能傳達給對方呢?
Chapter 3 第二個心靈技法──主動開口,讓視線交會
為什麼「討喜」能挽救缺點?
讓雙方「僵硬的心」瞬間融化
了解「自我厭惡」與「他人不安」
主動敞開心胸,卻遭到拒絕該怎麼辦?
人際關係逐漸惡化的真正原因
Chapter 4 第三個心靈技法──凝視心中的「小自我」
為何人們無法承認「自己的過錯」?
「小自我」與「大自我」的無形戰爭
擁有真正的自信才能展現謙虛態度
假如不是真的堅強,便無法感謝他人
如何獲得真正的自信和堅強?
Chapter 5 第四個心靈技法──試著喜歡對方
我們有可能喜歡「討厭的人」嗎?
人本來就沒有「缺點」,只有「個性」
我們討厭的人其實和自己很像
與對方有「同感」,就能喜歡對方
與對方的心面對面,關係就會變好
試圖喜歡對方,就是最美好的禮物
Chapter 6 第五個心靈技法──了解言語的可畏,善用言語的力量
「嫌惡的言語」會帶來「嫌惡的情緒」
言語會透過「身體」對「心」產生影響
我們內心深處總是喜歡「唱反調」
在深層意識中產生的「自我厭惡」與「他人不安」
光是在心中稱讚對方,就能減弱厭惡感
Chapter 7 第六個心靈技法──離別之後也要維繫心的關係
關於「愛」的定義
「留下未來能和解的餘地」才是真正的智慧
「和解」有時會出現在十年之後
能與已經辭世的人和解嗎?
Chapter 8 第七個心靈技法──深思相遇的意義
有可能與「無法和解的人」和解嗎?
當「不幸的相遇」變成「難能可貴的相遇」
每場相遇都有其深意
「成長課題」永遠會緊追著我們
人生中的遭遇都是測試自己的「考試」
「解釋人生的能力」即編寫「人生故事」的能力
即使是有衝突的相遇,也是深厚的緣分
我們藉由相遇而共同成長
後記 「琢磨自我」的真義
謝詞
作者簡歷
Chapter 1 使人際關係好轉的心靈技法
所謂「琢磨自我」並非成為「不會犯錯的人」
對於經典提出的理想樣貌之誤解
對於能拋開心中「小自我」的誤解
切勿盲目追尋一致性人格
面對難解的人際關係,正是琢磨自我的絕佳機會
Chapter 2 第一個心靈技法──在心中承認自己的過錯
只要改正過錯和缺點,就會受人喜愛嗎?
「優等生」不見得就能受人歡迎
為何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
比「認錯」更高的層次,就是「感謝」
為什麼心中的「意念」能傳達給對方呢?
Chapter 3 第二個心靈技法──主動開口,讓視線交會
為什麼「討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