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以利他、同理心為出發點,以溝通建立共識,達成目標!
從事國際物流經營與管理迄今已三十載有餘,凡是關於「人」的領導與管理,一直是我這位專業經理人致力學習的終身課題。在物聯網、大數據及智能環境、虛實整合的大趨勢架構下,科學家與企業經理人試圖不斷地以尖端科技及人工智慧,欲徹底或有效率的解決人為因素的挑戰!即使今日電腦與機器人等資訊化、自動化設備已經可以取代部分人類的思維與決策,但人與人族群之間的溝通(Communication)、協調(Coordination)、合作(Collaboration)仍是極為重要,實為社群與企業經營的成功關鍵。因此,如何學習、精進修為,建構社交平台與人脈資源,是值得大家深思熟慮的!
領導是情感的連結、向心力的驅策,管理是資源的整合、效率效能的提升與極大化!以利他、同理心為出發點,溝通建立共識,談判獲得支持、贏得成果。協調、合作建立高效能團隊,整合內、外部資源,這些做「人」的規畫都比做「事」更重要。企業經理人對上需周全、對下需照顧,如何取得天平兩端的平衡,就是學習的聚焦!學習沒有捷徑,但絕對有方法!如何清楚定位(Positioning),借力使力,事半功倍,有賴讀者的智慧。
很難得在坊間看到一本運用實例、故事及英文連結作為全書架構鋪陳的專業書刊,以情境為述說重點,聚焦思維,引領讀者細細品味箇中奧妙;就如同咖啡品嘗,在書香四溢的氛圍中,找到人生的樂趣與目標!讓我們攜手支持這一本好書與好朋友!
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 集團副總裁 周建文
推薦序
溝通看似非常容易,但真的是不簡單!
曾經有人說:若能把觀念或想法移植到他人身上,做得很好的稱之為老師;若能把別人口袋裡的錢,說服他放到你的口袋裡,做得好的稱之為商人;前面兩項工作如果都能做得到,那只有老婆了。這個比喻雖然博君一笑,但也意喻著溝通/說服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自詡為溝通大師,在媒體上開講,在公開場合傳播,在私下見面時交換意見,在小團體聚會中討論……,其目的多在於說服別人接受想法,然而,真正能達成溝通目的者,恐怕不容易估算;有的看似達成溝通目的,實際卻沒有達成,亦即很多狀況,都是有溝,但不一定有通。
溝通,在英文中是Communication,它有傳遞訊息、交換意見/傳播/通訊/交通……等等意思。Communication若將之解釋為溝通亦可,在學術上就有人際溝通Human Communication、政策溝通Policy Communication、商務溝通Commercial Communication……等學術名詞。
在多數的情況下,所謂溝通,對於從是溝通者而言,就是期待被溝通者能接受溝通者的意見,進而完成說服目的;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溝通,真正的溝通在於溝通雙方的平等立場,透過一連串的意見交流,可能互有討論爭執、互有立場退讓、互有某種程度之共識,亦即經過一段時空的訊息交換,方才是溝通。它是一段過程,這過程並不保證成功,或可能溝通失敗,畢竟溝通的過程殘是真正的溝通本質。
敝人從事傳播教學工作近三十年,工作地點遍及國內外各大學,深知溝通傳播乃是一門社會科學的顯學,不論在大學殿堂裡,或是在企業教育訓練議程中,都把溝通傳播視為熱門學科。然而,能將此一科目傳授極好的師資並不多見,究其原因,不外乎溝通的過程,涉及非常實務的技巧,也是精緻的科學藝術,光以理論層次說教,無法應證其功效。
敝人有幸得識劉志霖先生,友人稱Michael,是一位全才型的企業顧問講師,同時也在大學裡授課,長期投入商業經營管理、投資理財專業,並具有多項專業證照資格,嫻熟於商業溝通與人際溝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志霖兄是一位具有三P特質的溝通者,Passion熱情、Positive正向思考、Persistence堅持理想,這三項也正反映出志霖兄在專業領域的成功。
近日,志霖兄將其經驗與功夫,整理編撰著述成為《溝通就從分享開始》,非常幸運地有機會先拜讀大作,認識了他以英文二十六個字母所組成的智霖大法,不吝分享其經驗與技巧,亦能適時引用行銷管理/心理學等理論,驗證書中所提的案例,可以說是非常具有趣味性與可讀性。我讀完全書後,深受啟發,深感必要向大家推薦,並以為序!
世新大學 傳播學院 蔡念中 教授
推薦序
掌握正確的溝通姿態,樂在對話
隨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自是開啟悅樂泉源的法門。當一個人能以學習的心態,不論是面對生活中、工作上或人際間的何種事物,只要因學而獲得新知、或因領悟而放下煩惱,如老子所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則所謂腦內嗎啡的多巴胺就會不斷增加分泌,而讓人常感悅樂。溝通的目的本來就是要達成思想觀念或訊息知識的交換,如果在進行溝通時,能夠抱持分享的姿態,樂於付出,自然流露和善不迫的表情,透過精準表達自己的意思,並能先確定對方的說話內容,再給予適當的回應,必能在相互學習的快樂互動中,達到彼此都被了解的契合效果。良好溝通可以比喻像一場如木柴燃燒般的過程,開話之後,聽與說的互相往來交錯,就宛如點火燃燒的一根根木柴,在相互交疊中不斷的升高過程,最後自能燃燒起熊熊烈火,因為不斷交換式的溝通結果,雙方或多方均收穫增加,知識經驗甚至於智慧都將因此而增長,樂在其中矣;相反的,不良的溝通一般是各持己見,或是一方強勢性的一直說,一方被迫性的一直聽,毫無交流可言,沒有達到真正的交流,獲得新知識新資訊的學習作用無法產生,最後不是彼此演變成「話不投機半句多」的結果,就是會造成一方避之唯恐不及的尷尬場面。
投契的對話是一種享受,因為是暢快的相處互動,容易忘我,對時間的感覺也就特別快速,舉一個開車族常有的經驗而言,如果車上兩個人是在聽說問答彼此交替中開著車,常讓人感覺很快速地就到達目的地,反之,如果是一人開車一人睡覺,就會發現開車的駕駛特別累也特別想睡,開車的人也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另一個是經驗是我在課堂上課的時候發現,如果我與學生能在互動中進行教學,又有實作加以驗證,常發現學生都學的超開心,我也感到特別享受。本書作者以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單字,將如何達成良好的溝通效果,關鍵是的整理出最適合掌握溝通技巧的要領,且各舉實例加以延伸,深入而淺出,讓讀者非常易於閱讀、理解與練習。與人交往如能掌握正確的溝通姿態,多增加同理心、關心、幽默與讚美,且積極的傾聽,選擇適當的內容做簡短精確的回應,自然能樂在對話。
溝通能力的提升幾乎是每個人畢生的功課,感謝作者Michael老師的邀約為本書寫序,藉此我也獲得諸多溝通觀念上的提升,在此特別表示感謝,也樂於推薦讀者,將本書收藏,成為生活上的工具書,隨時可以參閱,透過不斷演練而成為溝通上的贏家。
台灣鑑識科學學會 理事長 張維敦
推薦序
溝通是職場晉升的敲門磚 更是無往不利的萬用鑰
今年年初,剛剛完成一場外商企業的講座,在接獲邀請之初,主辦單位的人資部門主管,還鄭重其事地邀請我到位在台北101大樓的總部先行溝通題綱,並向我說明挑選此一主題的思考。這才讓我驚覺,原來「溝通」對這家外商企業贈成的管理困擾,竟是如此至深至鉅,不得不透過講座的安排,讓主管習得一些溝通的技巧,期使未來工作推動上能更為順遂。
談到溝通,諸多心法;在講道溝通技能,亦有不少虛擬實境的作為,可供實務上運用。例如:溝通常講的,「肢體溝通」、「語法溝通」、「形象溝通」等等,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心理學教授Albert Mehrabian所提出的溝通經典7/38/55定律:當一個人說話時,若語調(tone of voice)或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與說話的內容(word)不一致,人們傾向相信語調或面部表情,而不是他所說的話,極為切入重點。
溝通之法,方方面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在經緯萬端的日常事務中,如何能像取用工具盒的剪、鑷、槌、斧一般,找到是用於解決某單一問題的良方呢?劉智霖老師的《溝通就從分享開始》正可化解此一煩惱!
志霖累積了多年的企業經營、英語教學、資產管理及社團運作之豐富經驗,創新提出用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開頭的單字,勾勒出全面向的溝通之術,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志霖的用心,在編纂的過程中,顯露無遺;每一個章節中,都包含有具體生動的實境故事、有效運用的執行方法、提綱挈領的嘉言金句、深入細節的狀況研析,乃至化繁為簡的圖示說明,真可說是:集合書市中溝通專書於一冊,去蕪存菁的葵花寶典。
以個人從事媒體傳播、人力資源及職業媒合近卅年的工作經驗,志霖的新書書名《溝通就從分享開始》,破題般的點出了溝通最最重要的關鍵「你」!沒錯,之所以會進行溝通,無非是希望我們自身的工作,能獲得順利的推動,但如果不是從「你」、也就是對方的角度出發,相信在溝通的過程中,必定是困難重重。因此,「分享」這種「呷好倒相報」的作法,站在對方立場出發的態度,相信溝通就已經成功大半。
一本書的好壞,特別是具有工具書性質的書籍,先求能否喚起閱讀者的感知體悟,再求能否在日常工作中具體可行;志霖的這本書,就具備這兩點基本元素,從你打開作者序開始,相信就會興致昂然的一路往下看,因此,不須我做推薦,因為,打開它、看完它,不管是企業主、主管們、上班族、求職者,你都會是這本書最好的推薦者。
前TVBS、年代新聞主播;現任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 暨11TV網路電視台總經理 何啟聖
自序
溝通,從分享開始
分享在哪裡,溝通就在哪裡。
Where there is the sharing, there is a communicating.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們始終都在群體中生活、互動,所以,溝通的重要性毋庸待言,其實我們不必在意如何進行完美的溝通, 因為分享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是完美溝通的起點。溝通,建立在分享的基礎之上;有來有往,渠道暢通,不管交流的是心意、想法還是內容,一切都從分享開始。簡言之,溝通就是彼此的分享,分享彼此的一切;唯有表達能告訴你一切,唯有傾聽能體驗一切,唯有用心能感受一切,唯有良好的溝通能美好一切。
安迪•葛洛夫曾言「我們溝通有多好,不是決定於我們說的多好,而是別人懂了多少。」當我們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就能做到:每到人前必有分享,每次分享必是完美溝通。我們分享的越多,結識的朋友也越多,人脈的建構也更深、更廣、更大,溝通能使人脈產生飛輪效應,達到在人際關係的鏈結上產生複利的效果。
人際關係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人際關係不是今天我在人際網絡上面拼命擺上人名,就永遠存在那裡,人際關係是以一種變動的有機態勢存在,影響的變因很多,如同一粒種子落地,遇到合宜的環境、土壤、氣候、水份等等,自然就會發芽、成長、茁壯,但若不加以細心地照顧維護,怠於施肥、除草、澆水等,那麼不但無法長成茂密成蔭的大樹,反而會枯萎凋零。正如同筆者在第C篇〈關心〉——「你」比我重要【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中所希望分享的,如果我們都願意多用一點心思溝通,多花一點時間去認識、結交、關心他人,用良好的溝通灌溉呵護人際網絡,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更美好。
因此,我們要能溝通,但,更要能有效溝通。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的同理心,這也是筆者在第E篇〈同理心〉——將心比心,我懂你的明白【原來我們這麼近】中所強調的,要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用別人的眼來看,用別人的耳來聽,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用別人的心來體會。當然,也不要忘記像筆者在第F篇〈友善〉——友善是打開心房的key,【全家就是你家】中與讀者分享的,要能適當的準備自己,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特質,讓自己更為「可愛」,具備可以愛人與可以被愛的能量,同時學習適當的溝通方法,以增進彼此的感情交流,那麼,人生旅途自然有友常伴、有情長流。
溝通不僅在人際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管理上同樣地影響深巨。總結筆者多年在管理學上的學習與領悟,可以分享給各位讀者的最精華的一句便是:「無溝通即零管理」。因為貫穿企業管理的四種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這四項的其中一條主軸就是溝通,也就是說,溝通實為體現管理職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與途徑。
沒有溝通,管理的效能是零;沒有溝通,管理只是一種理想。因為溝通是企業組織中的生命線,就如同身體中的血管一樣,貫穿全身的每個部位與環節,以促進體內循環,提供並補充各式各樣身體所需的養分,形成生命的有機體。也就是說,企業中各個部門和各個職務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對協調的需要越高,而協調只有通過溝通才能實現。舉例來說,行銷部門在研擬行銷策略或銷售活動時能藉由溝通,瞭解顧客需求,提供顧客所需服務,便能協助組織與顧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人資部門在協助組織,做好「雙因理論」(Two-factor Theory)中的「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各項措施,員工產生正常的努力(normal effort),可發揮出50%的產能,倘若以「說對方聽得懂的話」來溝通,從「激勵因素」(motivating factor)強化,則不僅可長期提高員工的產能,甚至可以激發出115%的高潛能。當然,作為一位領導者,責無旁貸,更需藉由持續的溝通,招賢納士,拔擢幹才,不斷激勵、提高員工士氣,啟發團隊,建立良好的組織氛圍,挑戰現況、創造組織成長。
在杏壇樹人多年,英語、餐旅服務、管理學方面的教學經驗以及參與扶輪社公益活動的經歷,使筆者深諳溝通的重要性,並體悟溝通的影響力深入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無論是在人際上或是管理上,懂得溝通的技能就等於擁有了仙丹妙藥,溝通是仙丹,可以打通人生每道關卡的任督二脈,只是這個仙丹要靠自己來煉,常常讓人不得其法而感到挫折,筆者將長年領悟與讀者分享,希望大家都成為溝通的高手,分享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