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想改運,必須改變觀念
觀念決定我們的行為,行為就會造就我們的運勢。要有好的運勢先要有好的觀念,如果對世間充滿了嫉恨,清靜的佛土也會變成煉獄;懷抱愛心對待世上一切,生活快樂,污穢的娑婆就是美麗的淨土。因此,除去不正確的觀念,建立正知正見,化自暴自棄為積極向上的力量,好運就會跟著來。
第一章 大智若愚
提起大智若愚這四個字,有些人認為這是用來避免嘲笑的掩飾。現代社會競爭之激烈,已經容不得人再去「若愚」,如果不是真的愚,何苦要「若愚」?然而,真正的智者是「若愚」的,他們將自己的智慧藏起來,是為了明哲保身。讓別人以為自己無能,讓人忽略自己的存在,是為了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享受難得的寧靜,不讓自己身陷名利和是非的漩渦中,無法安寧;這是不同於小聰明的大智慧
人是群體的動物,要在群體中生存的很好,並非站在顯眼的位置就是好,重要的是自己能融於其中。在充斥著嘈雜與是非的社會,明哲保身,將智慧深藏,喜怒不形於色,適當的示弱,用讚美滿足人們的虛榮心,以自嘲解圍,忽略別人尖刻的評論,心境隨之平順,運也會隨之平順。
樹大必招風
身邊似乎總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經常展現自己的鋒芒和力圖顯示比其他人要聰明伶俐。但他們忘了,鋒芒太露的結果是容易招忌與受害。鋒芒如果閃耀得恰到好處,那麼給人的感覺是溫暖;但鋒芒如果太盛,就會刺傷了別人,最後讓自己也受到傷害。
漢武帝執政時,由霍氏兄弟—霍去病、霍光擔任大將軍之職。漢武帝死後,霍光執掌了大權,先後輔佐了漢昭帝,並擁立漢宣帝,成為朝中重臣。朝廷上下都對他敬畏三分。
為了報答霍光擁立自己坐上皇位的恩德,漢宣帝在登基後,讓霍光擁有了執掌朝政的權力,並賜給霍光家族許多特權。在這樣的皇恩之下,霍光一家開始驕橫奢侈,漸漸不可一世。
有人見此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無度,必然傲慢不遜;傲慢不遜,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會受到別人的嫉恨。霍氏一家所擁有的權力,無疑將遭到很多人的嫉恨,而嫉恨的力量足以使之滅亡。霍氏身居高位,為了能一直享有這樣的權力,必然會排斥異己,這樣就會深受同僚及下屬的嫉恨,何況又獨攬朝政,傲慢侮上,所以霍氏必亡。
果然,霍光病故後,漢宣帝從霍家手中拿回了執政的權力,這使霍家心存異念。於是,霍光的妻子和兒子們密謀策劃,妄圖廢掉皇帝,重溫朝政完全由霍家執掌的美夢。結果陰謀敗露,霍氏全族被誅殺。曾經權傾朝野的霍氏一族,刹那間歸於塵土。
霍氏一族鋒芒太盛,本就招人豔羨,惹了一身的嫉妒。即使自己不走錯路,也有很多人在等著抓其把柄,甚至是製造把柄去扳倒他們。而樹大了,心也跟著膨脹了,這就意味著衰敗的開始。
古人曾說過,明哲保身的最好辦法是「去鋒」。做人應該喜怒不形於色,切忌鋒芒太露。鋒芒太露,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三國楊修因鋒芒太露,最終死於曹操之手;岳武穆也因鋒芒太露,最終魂斷風波亭;李太白因鋒芒太露而難以見容於官場。大象因寶牙而被人擒,蚌因有珍珠而遭剖,鸚鵡因會學人說話而被困,犀牛因角貴而招致殺身之禍……太露的鋒芒就像是一支突起於桌子上的釘子,容易讓人看了不順眼,總想用鐵槌把它給敲下去。所以說「去鋒」是很好的自保之術,再怎麼聰明也都要懂得掩飾,如此才能在現實生活中少跌幾個跟斗。
戰國時期的韓非和李斯都是著名的人物,韓非和李斯的老師是當時的名士荀子。韓非的思想見解都非常獨到,但在表達上卻有些欠缺,短於遊說;而李斯的口才卻十分好,常常口若懸河,是一個辯才超群的人。
一次,荀子對兩人說:「李斯才露於外,韓非才藏於內,將來官位顯貴者非李斯莫屬了。」
李斯聽了,非常得意。
然而,私下裡,荀子卻單獨對韓非說:「得我真學者,只有你一人而已。論智論計,李斯不是你的對手。但正是因為你太聰明,所以我不能公開的讚揚你,這樣會使他對你心存嫉恨,怕是對你做出什麼不利的事情來。你切不可與他來共事。」
對於老師的話,韓非似信非信。
後來,李斯到秦國遊說。他超群的辯才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賞識,於是封他為丞相。但有一天,秦王無意中讀到了一篇文章,叫《孤憤》,不禁連聲叫好;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韓非。為了得到這個人才,秦王不惜舉兵入侵韓國,向其君主索討韓非。
李斯見到韓非來到秦國,頓時緊張了起來。他怕嬴政對韓非委以重任,於是私下裡偷偷跟韓非說:「秦王看起來是很賞識你,但你不要為之迷惑,這只是表面現象罷了,他只是想藉此讓韓國失去你這個人才。我們是同門好友,不忍心見你身陷困境,你如果不願留在這裡,我可以助你逃走。」
聽了這番話,韓非方才領會到老師所言之準確。於是他故作慷慨說:「我來秦國,並不是因為秦王的邀請,而是為了救韓國於水火之中。秦王的兵還在韓國,我怎能為了自己而置其於不顧?你的好意,我只有心領了。」
李斯眼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面見秦王嬴政,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他心在韓國,對大王是敢怒不敢言,他怎麼會真心的效力大王呢?的確,他是一個罕見的人才,但是如果將來他為韓國所用,對秦國來說,就是莫大的禍患了。為了防患於未然,還是現在就把他殺了,以絕後患!」
秦王被李斯的話所欺騙,當真下令將韓非打入死囚。李斯怕秦王冷靜了下來會反悔,正在煩惱之際,其心腹手下為他出了一個主意:「大人手握大權,自可把韓非斬殺。此事即使將來被秦王知曉,但有令在先,他也拿大人沒有辦法。」
聽從了心腹手下的建議,李斯於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酒,意在逼其自殺。韓非舉杯哀嘆說:「先師之言,今日果然應驗了。你這無恥小人,無計可施,便害我致死,卻是非君子所能測度的了。」
最終,韓非被自己的才華所招來的嫉妒而送了命。
韓非的鋒芒是很難被遮掩的,即使只是隨手的一篇文章,都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一旦成為了大樹,馬上就招來了風;所以,樹大未必是好事。
因此,做人不可鋒芒太露。切記樹大招風的古訓,經常保持清醒的頭腦,謹言慎行。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變得綿長而悠遠。
以弱示人才是強人
一直以來,傳統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要堅強,要勇敢,要勇於面對。眼淚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代表著懦弱,所以要「有淚不輕落」。這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適者生存,所以一定要不斷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這樣才能不會被淘汰。
但是,強大就真的是生存真理嗎?
幾億年前的地球上,不僅生存著體積龐大的恐龍,還生存著體積小而纖弱的蜥蜴。那時的恐龍以強者之姿主宰整個地球,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卻再也看不到恐龍的蹤跡,而在大自然裡,在公園內,甚至在某個人的家裡,都還看得見蜥蜴的存在。
強者亡,弱者生;恐龍龐大的體積是牠強大的資本,卻也使牠不便保護自己;而蜥蜴小巧靈活,雖然纖弱,卻得以在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存活下來。
海灘上有兩種不同的藍甲蟹,一種性兇猛,對危險從來都不知躲避,遇到誰都敢開戰;另一種則性溫和,不善抵抗,屬於見誰躲誰型,一旦遇到敵人,便翻過身子,四腳朝天,任敵人怎麼叼牠、踩牠,牠都不理也不動。但時間又對強者開了一個玩笑,強悍兇猛的藍甲蟹越來越少,成為了瀕危動物,而較弱的藍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許多海灘。
動物學家研究,解開了這個強亡弱存的謎底。強悍的藍甲蟹因為好鬥,沒敵人的時候就跟自家人鬥,於是在自相殘殺中首先滅絕了一半;而對敵人所採取的不躲政策,使其又喪生於敵人之口。軟弱溫和的藍甲蟹卻因為懦弱的迴避,而保護了自己。
所以,達爾文告訴我們生存的遊戲規則是「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
只要是適應生存的方法,我們都可以選擇,都可以採用,示弱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將自己的弱展示出來,能讓別人更瞭解你,而不是認為你無所不能。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嫉妒,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而減少或抵消你前進路上可能產生的不好因素。甚至可以激發他人的同情心,這樣就更能幫助你度過困境了。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這樣的實驗調查,他們讓一名彪形大漢和一位走路蹣跚的老人走過擁擠的馬路。結果發現,願意給彪形大漢讓路的車輛不到一半,發生危險的機率也很高;但願意給老人讓路的車輛卻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大家都減慢了速度,還有人願意扶著老人家過馬路。
人類對弱者天生是有一種同情心的,只是這種同情在很多時候,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而被掩蓋了起來。當你在人前示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是某一方面的失敗,但是卻容易激發人類內心的同情惻隱之心,這將是你從失敗中走出的轉機。
強者容易招惹嫉妒,而緩和這種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適當的示弱。強者在生活的舞台上已經處於有利地位,因此在其他涉及小名小利方面的事,不妨有所淡漠,有所放棄,否則到頭來,必會因小失大。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個以事業為重而勇於負責的人,一個豁達大度、寬宏大量的人,一個充滿人情和智慧的人。
強者示弱,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因為強者甘心示弱,以弱者的姿態行事,別人也會願意接受,如此,則強者才有機會成為長久的贏家,並令強者更強。而強者的放低身段、降低姿態,也會讓弱者充分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並獲得充分的人格尊重,而在心平氣和中向強者學習。
示弱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智慧的顯現。
東漢末年,劉備便是利用「示弱」這個幌子。
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正是財厚勢大之時,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對自己加以謀害,劉備天天都在田裡種菜,以為韜晦之計。連關羽和張飛都被其所騙,以為甘願做一介草夫。
一天,劉備像以往一樣正在田裡給菜澆水。這時,曹操派人來請劉備到小亭青梅煮酒。席間,曹操藉烏雲密布,大雨將至之時,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之後更單刀直入地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到地上。適逢大雨傾盆而下,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低下身拾起筷子,解釋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劉備以此方式向曹操示弱,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於是,「操遂不疑玄德」。
劉備以他一時的隱忍和示弱,消除了曹操對自己的疑慮,為自己將來的霸業掃除了隱患。
示弱,是為了能走得更遠;竹子如果在狂風前不甘示弱,不願彎下它高貴的腰,那麼最後只能面臨夭折的命運。只有隨著風低下「頭」,才能在狂風過後,依然昂首挺胸。
有一名瑞典的登山者,跟隨其餘十二名同伴,一起去登珠穆朗瑪峰。登山隊以自行車代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喜馬拉雅山的腳下。登山按照計畫進行,一切都很順利,已經快登上峰頂了,眾人也沒遇到什麼危險。但這名瑞典登山者卻毅然決定放棄,返身下山。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在於,他預計的返回時間應該是下午二點,雖然他僅需四十五分鐘左右就能登頂,但那樣他會超過安全返回的期限。同行的另外十二名登山者仍決定向上攀登,但他還是放棄了。他說,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面前,有時候必須明智的選擇示弱。
後來,其餘的十二名登山者都到達了頂峰,但因為錯過了安全返回的時間,最後葬身於暴風雪中,不得不讓人嘆息。
人如果始終抬高著頭,不願低頭示弱,總有一天會吃大虧的。如果那名瑞典登山者不是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甘心向它示弱的話,那麼他的生命也將如其他登山者一樣,終結在美麗卻危險的珠穆朗瑪峰上。適當選擇示弱的人,是聰明於世的人,因為示弱是為了獲得更強的動力。
示弱不是軟弱,而是一種人生的清醒和智慧。如果你的強者風範讓你四面碰壁,頭破血流,那麼請你試著以弱者的姿態行事,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曾經一度阻攔你的人反而會給你讓路。人如果能經常以一種弱者的姿態出現,以弱者的面貌去把握自己,那麼將有可能變得更強,贏得更久。
自嘲能為自己解圍
還記得《伊索寓言》那隻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狐狸嗎?
從前有一隻狐狸,牠好幾天都沒有吃東西,餓得快前胸貼後背了。牠不停地尋找吃的東西,但什麼吃的也沒找到,狐狸又累又餓,倒在地上不想動了。突然,牠發現前面不遠的山坡上有一座葡萄架,上面結了很多葡萄,就像一串串紫色的水晶,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芒。
狐狸興奮極了,從地上爬起來,以最快的速度來到葡萄架下。看著那晶瑩剔透的葡萄,狐狸的口水流了下來。可是,葡萄架太高了,狐狸踮起腳尖,伸長前爪,但還是差一大截!這可如何是好?肚子在咕咕咕的叫喚,但眼前的美食卻入不了口。
「不行!我不能就這麼放棄,一定要想辦法吃到這美味的葡萄,我快餓壞了啊!」狐狸想著,轉過身,四處轉了轉,找回來一根樹枝,想用樹枝把葡萄敲下來。牠舉起樹枝,想把葡萄打下來,卻還是搆不到葡萄。
忙了大半天的狐狸,更加餓也更加累了,但葡萄還是高高的掛在葡萄架上,一顆也沒掉下來。狐狸有氣無力地癱倒在葡萄架下,望著架上的葡萄,自言自語的說:「算了,這有什麼,這些葡萄一定是酸的。」
有些人做不成事,就藉口說時機未成熟。可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就會發現,這隻狐狸是在自嘲為自己化解尷尬。狐狸得不到那些葡萄,心裡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滿,如果這樣的失敗還被別人看到的話,那麼一定會更加的難堪。但牠卻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來解嘲,使失望和不滿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也使自己抽離了尷尬的境地。
人無完人,一個人總會有缺點,有不足的時候,有失誤的時候。有的人喜歡遮掩,有的人喜歡辯解。其實越是遮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辯解,卻會越描越黑,最佳的辦法是學會嘲笑自己。
古時候,有個學士姓石,一次騎驢的時候,竟然不慎摔了下來,湊巧當時還有一大堆的人看見,這可真是丟臉的事。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大多都會不知所措,只知道趕緊爬起來,然後儘快離開,不去理會眾人的哄笑。但是這位石學士卻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的,還不摔成了碎片?」一句妙語,聰明的石學士,在這自我解嘲裡免去了難堪。
所以當我們遇到尷尬的處境時,請先不要想著如何去逃避,而是坦然的面對它。試著用自嘲的方式創造出幽默的氛圍,不僅能有效地擺脫自己的尷尬處境,同時也能給他人帶來輕鬆的體驗,而獲得好感與認同,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雷根在就任美國總統期間,曾經有一次去加拿大進行國事訪問。按照慣例,雷根需要發表演講。但是演講才剛開始,雷根的講話就被反美示威的群眾的高呼和詰難所打斷。雷根陷入了一種尷尬窘迫的境地,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對此感到很為難。然而雷根卻笑著對他說:「沒關係,這種事情在美國常有發生,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他們想要讓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特魯多聽完此話,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而場下的人群聽到雷根這樣說,也就安靜了下來,演講得以順利的進行。
自嘲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它具有改變生活和調整自己的功能,不但能給人增添快樂,減少煩惱,還能幫助人認識真實的自己,戰勝自卑的心態。
但是自嘲不是自輕自賤,要學會自嘲,首先要有自謙和自信心。只有謙虛並且自信的人才能承受別人的嘲弄以及自己對自己的打擊。只有瞭解自己,愛自己的人,才能坦蕩地用自嘲替自己解圍。所以,當你以後再遇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或是不小心出了差錯,引來別人的嘲笑,請 「自嘲」,它會帶你走出尷尬,走出窘境。
讚美別人就是提升自己
一提起虛榮這個詞,人們總是會聯想到「愛慕虛榮」之類的貶義詞。但是,當我們在指責別人愛慕虛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自己對虛榮也是有滿足的慾望的呢?只是礙於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於是才拚命壓抑著自己想被滿足的虛榮心。
閻羅王掌管陰間,一冊生死簿在手,人的命運只在起落之間。
有一天,閻羅王覺得無聊,於是命令手下的小鬼:「你們到人間走一趟,把那些花言巧語、善弄唇舌的人給我抓來,我要把他們放在油鍋裡好好炸一下,省得他們在世上不務正業,就知道成天花言巧語的去煽動別人,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迷失了本性,誤入岐途。快去快去!」
小鬼不敢怠慢,趕緊應了一聲:「是,小的遵命!」
小鬼很快就離開陰間,去往人間捉拿花言巧語之人了。
過了一會兒,小鬼抓了一個人回來。
閻羅王大吃一驚:「嗯?怎麼會這麼快?你有沒有抓錯啊?」
小鬼連忙回答說:「沒有沒有,怎麼會抓錯呢?這種人滿街都是,隨便一抓就一個。大人若是不信,可以親自審審他,看他怎麼說。」
於是閻羅王就開始審問,不巧的是,還沒開始審問,閻王老爺就先放了一個響屁,刹時地府裡臭氣沖天。
被抓的男人見此情形,靈機一動,在閻羅王面前,恭恭敬敬鞠了一個躬說:「啊!大王果然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就連放個屁都是如此美妙!聽起來好比是一首優美的樂章,同時還有麝香和蘭花的芬芳。真是此屁只因地府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啊!」
閻羅王聽了,十分高興,不由說道:「嗯!看來你還挺瞭解王者的尊貴,這樣吧,我赦免了你。喂!小鬼,把這個男人帶到內殿去,好好地招待他!」
小鬼聽令,準備把那個男人帶去內殿。
那男人跟在小鬼後面,嘴也沒閒著,一邊走一邊說:「你的相貌不凡,儀俵也與眾不同,你頭上的兩隻角彎彎的像月亮一樣光滑美麗。還有你那閃著光輝的眼睛有如碧空裡的兩顆流星。如此面相之人,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呀!」
小鬼聽了,心裡自是樂開懷,他轉過身來對那個花言巧語的男人說:「大王正吩咐他們準備宴席呢,估計還有一段時間。不如你先到我家休息一會兒,喝杯茶,歇歇腳,好嗎?」
看來,即使是神靈,也少不了虛榮心,也少不了被人讚美的渴望,何況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人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讚美。世界上的人大都愛聽好話,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指責。沒有人不喜歡聽讚美的話,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就是讚美。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讚美,也會讓聽的人覺得舒服、開心,而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的喜愛。一個善於發現別人長處、善於讚揚別人優點的人,絕不是單方面地給予和付出,所以用讚美予人於己都是一件好事。
有個婦人買了一套很漂亮的沙發,但是價錢也十分昂貴。婦人本是勤儉之人,雖說沙發好看,但那麼一大筆錢就這麼花了出去,還是覺得有些心疼。
過了幾天,有一位朋友來拜訪她,看到她新買的沙發後,隨口問起了價錢。當她聽到那個數字之後,不禁大叫了起來:「呀!怎麼會這麼貴?我看妳肯定是被人給騙了,不就是一套沙發嘛,也不是金子做的,怎麼可能賣那麼高的價錢呢?」婦人也知道她說的是實話,但是聽她這麼說,頓時還是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下意識的就想要為自己辯護,說些「一分錢一分貨」、「物有所值」之類的話。但心裡還是感覺受傷了。
隔天,又有一位朋友來看她。這位朋友一看到那套漂亮的沙發,立刻就對女主人說:「這沙發真漂亮啊,坐著也舒服,妳可真是識貨!」婦人聽了,心裡高興之餘也不免暗自得意:「是挺漂亮的,雖然有點貴,不過沒辦法,看見它就捨不得走了,只好把它給買回來了!」
自從那件事以後,每逢婦人又新買了什麼東西,就會請第二位朋友到家中觀賞,同時做一桌的飯菜招待她。而兩人的友情更是上了一層樓,成為了生活中能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兩個朋友對同一套沙發所發表的言論不同,女主人的心情感受也不同。與其讓人難受,何不用讚美去肯定呢?他人的心情開心,自己也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喜愛。
讚美,是對別人的尊重和評價,也是送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和報酬。它表達的是我們的一片善心和好意,傳遞的是我們的信任和情感,化解人的隔閡和摩擦。
當然,讚美並不是刻意的奉承,也不是不明所以的人云亦云。適當的讚美,能夠很自然地贏得對方友好的回報。有的人總是抱怨別人不熱情,但當你試著讚許對方,總能換取對方同樣的態度。而且,讚美不需要任何的物質成本,但卻是人生中最能令對方溫暖卻最不令自己破費的禮物。它所產生的價值更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
所以,請不要吝嗇你的讚美,用你的讚美去滿足人類生來就有的虛榮心,當然,凡事都不能過度。如果讚美的話語過了頭,那麼很有可能會讓對方的虛榮心發生過度膨脹。
喜怒形於色是非常危險的
喜怒哀樂,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然而,現實社會卻容不得我們恣意表現出來。
在楚漢相爭時期,韓信曾經是劉邦手下的一名悍將,與項羽爭天下奪霸權。但隨著韓信的屢戰屢勝,政治野心也跟著膨脹了起來。派人面見劉邦,要求封自己為王,劉邦一聽,自是怒不可遏。
當時,劉邦正值屢敗於項羽,兵被困滎陽之際,於是斥道:「我久困於此,本是滿心希望他前來救我於水火之中,怎料他竟會起了叛心,要自立為王?」
正待進一步的發作,一旁的謀士張良急忙勸他說:「現在形勢於我們十分不利,就算韓信要自立為王,我們也沒有辦法阻止他。不如先順水推舟先答應了他,使其自竊,否則說不定會生意外之變,形勢於我們將更為不利。」
劉邦畢竟是王者之才,經張良這麼一提醒,立刻心領神會。於是話鋒一轉,反改口罵道:「大丈夫休做就要做個像樣的王!」還好劉邦平日就有愛罵人的習慣,加上之前的話在銜接上還算自然,信使沒看出什麼破綻。
不久,劉邦派張良作為專使,為韓信授印冊封,穩住了韓信。劉邦得以一心一意與項羽抗衡。
試想,如果當時劉邦真的怒不可遏,對韓信加以懲處的話,一來會減少對抗項羽的兵力,二來容易激起韓信起兵謀反。那麼,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也許就將被改寫了。劉邦的不動聲色成就了他日後的霸業。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空前複雜,大凡有些閱歷的人,都具有察言觀色的本事。會根據對象的喜怒哀樂來調整相處的方式,並進而順著喜怒哀樂來為自己謀取利益。
有些人聽到讚美,就會不自覺的露出微笑。如果被居心不良的人發現,那麼就會用奉承來接近你,向你要求,甚至對你進行「軟性」的勒索。有些人聽到批評,就會喪失理智,滿腔怒火,那麼就很容易遭到別人的挑撥,讓你在盛怒之下喪失理性,失去風度。而聽到看到某些悲慘事件,立刻就落淚的人,容易被人以種種手段來博取同情心,或是故意打擊你情感的脆弱之處來達到目的。而容易「樂不可支」的人,就容易遭人迷惑,在他人為你營造的快樂之中,掉入事先設好的陷阱之中。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卻不可無。信任是一個奢侈品,這世上能讓你放心的在他面前又哭又笑,毫不掩飾的人,是少之又少。若想不受太多的是非干擾,暫且把喜怒藏於心又何妨呢?喜怒不形於色,是為了不受到傷害。
鐵血宰相俾斯麥是一個狂熱的軍事好戰分子,主張用戰爭實現統一。然而這樣的一個好戰分子,卻在國會上主張和平。他說:「沒有對於戰爭後果清醒的認識,卻執意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等到戰爭結束,看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面對農田化為灰燼的痛苦,是否有勇氣承受身體殘廢、妻離子散的悲傷?」
他盛讚奧地利,為奧地利的行動辯護,而這與他一直以來的立場簡直是南轅北轍。那些期待戰爭的議員們迷惑了,受其演說的慷慨激昂所影響,其中的很多人改變了主意。最後,因為俾斯麥的堅持,普魯士最終沒有立即出兵攻打奧地利。
幾個星期後,國王感謝俾斯麥為和平所做出的發言,並委任他為內閣大臣。又過了幾年,俾斯麥成了普魯士首相。誰也沒想到,他很快就對奧地利發動了戰爭,摧毀了原來的帝國,最終用他一貫奉行的「鐵血政策」完成了德國的統一。
人有時候是要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的。俾斯麥清楚的知道在時機還未成熟的情況下,並不適宜發動戰爭。所以他發表那些言不由衷的演說,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獲得足夠的權力和實力。在主張和平這件事上,沒有人發現他真實的居心,因為他把自己隱藏得太好。
喜怒不形於色,是為了隱藏自己。學會了隱藏,才能避免是非,才能有一番真正的作為。隱藏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將一件真實的物質找個地方藏,尚且不容易找到合適之所,何況是自己的心?如果你無法為自己穿上一層密不透風的外衣,那麼至少也應該學會不要那麼清澈見底。要知道,一眼就被看穿的人太過於脆弱,輕易就會碎裂。
佛曰:我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如止水,生在凡塵俗世,卻與俗世的喜怒情愁,隔著一段距離……
出家人四大皆空,喜怒哀樂在他們的臉上,甚至心裡都沒了顏色。佛門是清靜之地,佛門中人不會輕易惹到凡塵中的是非。曾經,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也只不過是俗世中的一分子,看破了紅塵,遁入空門。彷彿永遠都是淡然的一副表情,你很難看出他們心底真正的顏色。這是涅槃而得的一種境界,在凡塵中修煉出一身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領,最終得以從紛擾中脫身而出。
學會隱藏,學會喜怒不形於色,如此才能有所作為,保有一處平和淡泊的心境。
聰明者外露、智慧者深藏
人們總喜歡將聰明和智慧聯繫在一起,認為聰明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但是,聰明並不等於智慧。外露的聰明只是小聰明,懂得深藏才稱得上是智慧。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明聰,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大觀園中的能人王熙鳳曾經一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然而最後卻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的性命」。
外露的聰明並非一件好事,英國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愚者的心在嘴裡,智者的心在胸腔裡。」智慧不是一個戴在臉上的華麗面具,不是老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智慧是用來使人生變得踏實的利器。而且,人外有人,天外有人。你聰明,總有人比你還要聰明。一味的顯露自以為是的聰明,實是像坐井觀天的青蛙,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要學會把聰明藏起來,這樣的聰明才叫做真正的智慧。
如果你想讓別人同意你的觀點和看法,千萬不要說:「我要證明什麼給你看。」這句話等同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讓你改變看法。」這實在是個挑戰,無疑會引起反感,爆發一場衝突。在衝突中,你是無法順利達成你的目的的。
你要是真的想證明什麼的話,請別讓任何人知道,要不留痕跡,巧妙的去做。就像詩人波普所說:「你在教人的時候,要讓人覺得你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的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
大愚者大智,大智者大愚;這其中的禪意是小聰明者所不能體會的。
知名學府哈佛大學曾經在教學資料中,給學生們講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對兄弟,兩人合夥開了一家服裝店。每天,弟弟都站在服裝店門口,負責向行人推銷;而哥哥則坐在店裡的櫃檯,負責報價,這就是他們的合作模式。但是時間長了,大家漸漸發現:這兩兄弟的耳朵似乎不太好,需要高聲講話才聽得見,而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們會經常聽錯對方的話。
通常,弟弟在店門口向路過的人推銷,如果有人感興趣,就將其請進店裡,針對某件衣服加以介紹,介紹衣服品質如何好,價錢又是如何公道,穿上之後會既得體又漂亮,獲得大家欣賞的目光和讚歎之聲。
經過這樣大肆的勸說一番之後,顧客總會問說:「這衣服多少錢?」此時,弟弟就把手放在耳朵上問說:「您說什麼?」顧客於是提高聲音,又問了一遍:「我說,這衣服多少錢?」「噢,您是問多少錢呀,您等一下,我問問老闆。實在是不好意思,我的耳朵有點聾,聲音小了就不太聽得清楚,所以才麻煩您再說一遍的。」接著弟弟就轉身去問哥哥:「這位客人看中了這套衣服,要賣多少錢啊?」
哥哥站起身來,看顧客一眼,又看了看衣服,然後說:「那件六十美元。」
「多少?大聲點!」
「六十美元。」哥哥高聲喊道。
弟弟轉過身來,微笑著對顧客說:「先生,您看中的這件衣服賣三十五美元。」
顧客一聽,馬上拿出錢包,買下了這件自以為得了便宜的衣服,並趕緊離去,生怕兄弟倆發現其中的差錯。
但實際上呢?這對兄弟的耳朵一點都不聾。這只是他們的一種促銷手段,借「聾」來製造一種錯覺,讓人們覺得佔了便宜而已。而他們的生意呢?卻是賺的荷包滿滿,這個秘密一直都沒有被人發現。
傻瓜從來都不會承認自己是傻瓜,而真正聰明的人也不會將自己的聰明外露,敲鑼打鼓在人前說自己聰明。他們善於隱藏自己的聰明,讓你一步一步掉入他預先設好的圈套,等你發覺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即使你恨得牙癢癢的說下次再也不會上當,但等你再次與他打交道的時候,他又會想出新的花樣對付你,讓你防不勝防。這樣的人才有真聰明,他們在表面上看不出什麼過人之處,但揭開掩飾的面具,你會發現後面隱藏著大智慧。
隱藏自己的聰明,是一種強化學識、修養的過程,是放棄個人的虛榮心而踏實面對人生的表現,對培養自己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的能力與技巧十分有益。細心觀察一下生活,你會發現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人共處,而聰明外露的人則沒有什麼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的社交成敗。所以,請不要自以為是的賣弄你的小聰明了。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總是虛懷若谷,不喜歡賣弄炫耀,所以不怕招來嫉妒、攻擊。藏鋒與內斂是一種含蓄,蘊藏著內在的力量。露骨的宣洩、單純的出擊,也許只是一種外在力量的張揚與炫耀,而含蓄則是一種收斂聰明的表現。
正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採摘就是衰敗的開始。
要如何做到不把聰明外露,將智慧深藏呢?訣竅就在於精明於內,渾厚於外。但是要注意的是,內斂的表現應該是自然天成的,容不得絲毫的偽裝。如果只是偽裝忠厚的面貌,以此來欺騙別人,總有會被識破的時候。
智慧是一種洞察,它不會害己,也不會害人。將智慧深藏於內,你會發現,這比將聰明外露要讓你好過得多。
不要過於在意外界的評論
嘴巴,人體的重要器官;嘴巴,吃飯、喝水、接吻、說話;人體功能涵蓋最廣泛的器官;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會使用,也最常使用的功能就是說話。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張嘴巴;這麼多的嘴巴不會都說一樣的話,也不會都說好話。
我們都聽過父子騎驢的故事:有一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走在回家的路上。剛開始的時候,父親騎在驢背上,兒子牽著驢走。一個路人見到了,說:「真是可憐的孩子,這麼小就要牽驢。」
父親聽了,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讓兒子坐了上去。過了一會兒,另一個路過的人又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孝?讓父親牽著驢,自己卻心安理得坐著。」
兒子聽了,忙讓父親也坐到驢背上來。本以為這樣就不會再招致非議了,但走了沒多久,又聽一位路人說:「天哪!這兩個人怎麼可以對動物這麼殘忍?可憐的驢子,背都駝了。」
父子倆聽了,就從驢背上下來了。但是,他們徒步走了沒多久,就聽到一陣笑聲:「呵,我絕對不會這麼蠢,好好一頭驢放著不用,卻要用腳來走。」
最後,人們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象,一老一少抬著一頭驢從街上走過。
一人一張嘴,每張嘴巴說出的話都不同,我們應該要聽誰的呢?
其實,人活在世上,少不了要面對流言蜚語,少不了被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但人不應該只為別人而活,不能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去改變自己的生活,以為這樣別人就會停止評論。也許之前評論的停止了,但總會有新的評論,難道你要像故事中的那對父子一樣,不停地去改變自己迎合別人嗎?結果卻還是一個笑話。
外界的評論先不論是否客觀,一旦把別人的話放在了心裡,那麼你將永遠把自己捆綁在別人言語編織的牢裏。
一隻狼餓了,於是到處尋找食物,走到了一戶人家的窗外。聽到屋內一陣孩子的哭鬧聲,接著傳來一位老太婆的聲音:「別哭了啦,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出去餵狼!」
窗外的狼聽見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可有現成的食物了,於是在窗外等著。等啊等,等到太陽都下山了,也沒見到老太婆把孩子扔出來。
狼實在是等得不耐煩,於是到前門想伺機而入,卻聽到另一個女人說:「孩子快睡吧,別害怕,如果狼來了,我們就把牠殺了煮來吃。」狼一聽,嚇得轉身而逃。
同伴問牠找到吃的了沒,他說:「別提了,今天可真倒楣,竟然遇到一個說話不算話的老太婆,害我白白等了一天,餓死我了!」
很多時候別人對你所謂的評論,其實只是說說而已,說完之後,也就過了。如果你在意了這些評論,不就等於別人已經赦免了你,你卻依然還在受刑嗎?超脫一點吧,不要讓別人的評論左右了你的行動。
一家跨國公司正在招募人才,經過層層篩選,反覆淘汰之後,最後只剩五個人脫穎而出,而確定的消息要等公司高層開會討論之後才能知道。公司的人事部要求這五個人回家去等消息。
過了幾天,這五個人都收到了一封內容相同的電子郵件,上面寫著:「經公司內部決定,閣下落選了,但我們還是非常欣賞你的學識、人品,實在是因為名額有限,此乃無奈割捨之舉。往後公司若有其他職位空缺,一定會優先通知你。」五個人都感到沮喪、傷心,但有一個人在失望之餘,還是花了兩分鐘的時間給公司寄回了郵件,感謝對方給了自己一個機會。結果,那位回覆郵件表達謝意的人,獲得了這家跨國公司的錄用。
這個故事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看事情的角度,如果你能換一個角度,不要一味的糾結於別人的評論所帶給你的消極情緒,而是積極面對,把別人的言論當作是一種激勵,一種變相的提醒,那麼你就會心存感激。人的感激是陽光,照亮自己的同時,也會給別人送去溫暖。而這才是化解別人的良方,也是超脫於世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