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專書中,未曾有針對金代詞人之「創作心態」進行有系統之分析與論述,並獲得「九十八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突顯了本書的特殊性與價值。
本書首要說明金朝中期總體環境發展之相關背景,並以王寂、趙可、劉仲尹、王庭筠及趙秉文等五位重要國朝文人詞為剖析對象,探索於金代中期之特殊環境中,詞人內心生活之多樣的、變化的情態及心理律動。全書將悉體文人自我情懷與興會雅意之涵泳作為立論基礎,以透視詞家個人命運與心靈歷程之走向為導引,進而探索群體共有之心態結構;層層遞進,由點至面,將微觀分析與宏觀審視結合,建構金代中期詞人創作心態之脈絡,使中國詞史之拼圖得以更加完整。
作者簡介: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著有《兩宋元宵詞研究》、《明代詞選研究》、《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詩詞散文綜論》及《萬疊春山一寸心:古典詩詞論稿》等書,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
金代,乃十二世紀初,由完顏阿骨打入主中原,立國稱帝,而後逐步確立王朝之統治體系。夏承燾、張璋編選《金元明清詞選•前言》曰:「按照傳統的分期觀點,金朝並不是嚴格的歷史斷代的標志。金朝是我國的一個兄弟民族―女真族在北部國土上建立起來的與南宋對峙的區域性政權。」因而此一時期,形成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特殊環節。蓋綜觀金代文壇,前有全盛宋詞,後有新興元曲,處於兩股強大文學潮流之夾縫中,一般咸認為,「詞」至金朝已難有長足進展。故有視金詞為北宋詞之遺響,或南宋詞之旁支,抑或是宋代文學之附庸者,甚至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即認為:「金元工於小令套數而詞亡。」然實際上,宋、金詞有顯而易見之不同,況周頤《蕙風詞話》曰:「南人得江山之秀,北人以冰霜為清。」鍾振振〈論金元明清詞〉曰:「金詞與南宋詞雖皆胚胎於北宋,但破稃之後,卻日見歧變,長成為各具豐姿的植株。」是以在時代環境之遞變下,就整個金代而言,其於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與漢民族所產生之碰撞與融合,莫不牽動文人們之思想情感與創作心理,發而為詞,則風致獨特,自成一格,洵有深入探討之必要,冀能藉此確切掌握金源百年詞心與發展變化之趨向,進而勾勒出中國詞壇之完整樣貌。
第三節「情感意涵」之生發及「創作心態」之構成
創作,是文人們表達情緒變化與記錄心理活動之特殊過程。《荀子•解蔽篇》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唐•孔穎達《禮記•大學疏》曰:「揔包萬慮,謂之為心;情所意念,謂之為意。」然此「心」,何以為「神明之主」?何以能「揔包萬慮」?而此「意」,又如何被情所牽繫?主要可從兩方面探究之:
壹、「情感意涵」之生發
常言道:「人是感情的動物。」因而「情感」之於人,可說是一與生俱來之本能,往往內蘊於心,而體現於外;其之生發,精妙隱微,須深體意涵,方能洞悉精髓:
一、心理體認
《禮記•禮運》曰:「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人之情感,天之性也,乃創作主體內在原始之心理活動。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而「物」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在於心理感知之作用。晉•陸機〈文賦〉曰:
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
又梁•鍾嶸《詩品•序》曰:
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文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揚娥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
故不論四時物候,抑或人事遭遇,皆是啟動人們心理感受機制之樞紐,藉以產生各種意念思維,凝集不同之情緒狀態,所謂:「情動於中」者也;其心理體驗之內容與自我認知之過程,使創作主體蓄積豐富充沛之情感能量,自然而然引發創作衝動。
二、感覺反應
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曰:「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情「應物」而感於物,是以「感物」,乃創作主體對「物」之凝神觀照與親身體驗;而「吟志」,則為個人內在感覺之揣摩和反應。《詩經•大序》以「言語」、「嗟嘆」、「詠歌」、「手舞」、「足蹈」等層層遞進之外顯方式,來反映人們經由意識官能體察客觀事物,所產生認識與理解之心理歷程。宋•楊萬里〈答建康府大軍庫監門徐達書〉曰:
我初無意於作是詩,而是物是事適然觸乎我,我之意亦適然感乎是物是事,觸焉,感焉,而是詩出焉。
文人內心因應外物而有所感悟,自覺興起喟嘆情懷,以相應之行為舉措及深沉之理性思維,釋放情感經驗,領會情意內涵,而藉精鍊之語文藝術,具體實踐創作意圖。
蓋「情感意涵」是進行創作活動之基石,亦是文人們吟詠情志之指標。洪子誠《作家姿態與自我意識》一書曰:
人的感情(如托爾斯泰在論述時所提到的焦急、生氣、憂鬱、痛苦、害怕、歡樂、失望、昂奮等等)不僅是文學創作所描寫的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家創作過程的驅動力量,而且也是作家對自己的產品的預期效果。創作過程中的感知、體驗、想像與藝術形式的創造等,也無不為感情活動所伴隨,並不斷由它所催化,所激活。文學創作對人自身和外在世界所達到的理悟與認知,無不以感情為基礎,並以人的豐富、生動的感情活動作為理悟與認知的中介。
故「情感意涵」之生發,為傳動人類精神信念之主導力量,不僅概括個體潛在獨特之思想情緒,賦予作品生生不息之生命與靈魂,更締造文學永恆不朽之價值。
第一章 緒論
金代,乃十二世紀初,由完顏阿骨打入主中原,立國稱帝,而後逐步確立王朝之統治體系。夏承燾、張璋編選《金元明清詞選•前言》曰:「按照傳統的分期觀點,金朝並不是嚴格的歷史斷代的標志。金朝是我國的一個兄弟民族―女真族在北部國土上建立起來的與南宋對峙的區域性政權。」因而此一時期,形成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特殊環節。蓋綜觀金代文壇,前有全盛宋詞,後有新興元曲,處於兩股強大文學潮流之夾縫中,一般咸認為,「詞」至金朝已難有長足進展。故有視金詞為北宋詞之遺響,或南宋詞之旁支,抑或是宋代文學之附庸者,甚至清•...
作者序
本人多年來,於從事詞學資料之蒐羅與探討論述之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時代之變異,對詞人心態及其詞作內容等,皆有重大之影響,而尤以金、元兩代為甚,因此從2005年迄今,就金、元詞為範疇,持續進行相關議題之研究分析。首先以「金代詞人之創作心態研究」為題,獲得「九十八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次年,則接著以「元代詞人之創作心態研究」一題,獲「九十九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此二項計畫,分別從金元詞發展之時代背景、金元詞人創作心態之流變及金元詞人群體創作心態之建構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以明瞭金詞與元詞於詞壇之傳播、接受及相互影響之情形;已完成多篇相關論文,陸續發表於各學報。
本書研究課題之進行,首要說明金朝中期總體環境發展之相關背景,再剖析其中重要詞人之作品及心理律動,既而掌握詞人個別情感與整體心態之脈絡,層層遞進,由點至面,將微觀分析與宏觀審視結合。詹福瑞於〈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前言〉曰:「任何作家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中。社會現實塑造了作家的心態,並由此形成作家的不同個性和作品的多樣性。」(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頁1。)是知以探討文人心態做為研究對象,雖已不算創舉,但通過作者之心理視角,去研究一個朝代某個階段詞人之創作特色,應尚屬少見;且綜觀國內外研究成果,還未有針對此論題做全盤性之探究者。因此,擬將本項研究工作視為開端,而後擴展至唐、宋或元、明、清各朝,構築詞學相關論題之研究體系,相信對於詞論或詞史之建構,能有一定之貢獻。惟自揆資庸學淺,闕失不周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學界先進,不吝教正是幸。
本人多年來,於從事詞學資料之蒐羅與探討論述之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時代之變異,對詞人心態及其詞作內容等,皆有重大之影響,而尤以金、元兩代為甚,因此從2005年迄今,就金、元詞為範疇,持續進行相關議題之研究分析。首先以「金代詞人之創作心態研究」為題,獲得「九十八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次年,則接著以「元代詞人之創作心態研究」一題,獲「九十九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此二項計畫,分別從金元詞發展之時代背景、金元詞人創作心態之流變及金元詞人群體創作心態...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金代中期之時間界定
第二節 金代國朝文人之崛起
壹、宋金和議
貳、開科選賢
參、認同心理
第三節 「情感意涵」之生發及「創作心態」之構成
壹、「情感意涵」之生發
一、心理體認
二、感覺反應
貳、「創作心態」之構成
一、內在精神之驅動
二、外在信息之刺激
第四節 金代中期詞之研究現狀
壹、專書部分
一、鑒賞類
二、詞史類
三、詞評類
貳、博碩士論文部分
一、臺灣地區
二、大陸地區
參、學術期刊部分
第五節 金代中期詞研究之方法與目的
壹、具體方法
一、金代相關文史資料之彙整輯錄
二、金代詞人、詞作之檢視與評述
三、闡釋社會與個人之心理思想
貳、主要目的
第二章 金代中期詞發展之背景
第一節 政治制度之改異
壹、自居正統之國家觀
貳、不循資歷之用人法
第二節 社會生活之變化
壹、勸課農桑,休息斯民
貳、商業繁榮,娛樂興盛
第三節 文化環境之不同
壹、吸納中原禮儀法度
貳、提倡三教合一思想
第三章 金海陵王時期進士
第一節 大定、明昌文苑之冠:王寂
壹、王寂生平概述
一、家學傳承,及第赴吏
二、洪災被黜,遇赦釋罪
貳、王寂詞所流露之情感意涵
一、酒暈朝霞笑臉開―宴飲酬唱之歡喜
(一)詩樂湊興
(二)節慶賀壽
二、天涯南去更無州―羈旅行役之苦楚
三、一曲未終腸已斷―分離相思之悲痛
(一)感時傷別
(二)思人傷懷
四、而今笑看浮生破―淡然無求之灑脫
參、王寂詞所體現之創作心態
一、國勢承平:聖朝自豪之感
二、流連風月:玩世冶游之習
三、妙年登科:勤政報國之志
四、遭貶遠謫:抑鬱不平之氣
五、飽閱人間:隱居避世之思
肆、小結
第二節 博學高才,卓犖不羈:趙可
壹、趙可生平概述
貳、趙可詞所流露之情感意涵
一、不堪獨倚危闌―思古幽情
二、二年塵暗小鴛鴦―兒女離情
三、倚窗閒看六花飛―適性閒情
(一)詠物賞景
(二)游春踏青
(三)對酒感時
四、只有這番解火―諧趣風情
參、趙可詞所體現之創作心態
一、自得:承平盛世之安樂
二、自許:為官求仕之通達
三、自覺:過往經歷之反思
(一)在生活方面
(二)在感情方面
肆、小結
第三節 朅來塵世笑春風:劉仲尹
壹、劉仲尹生平概述
貳、劉仲尹詞所流露之情感意涵
一、閨情
(一)斷腸今古夕陽中―觸物傷感
(二)明月朱扉幾斷魂―相思惆悵
二、閒情
(一)輕花吹壠麥初勻―田園逸趣
(二)三吳清興入淋浪―飲酒歡愉
(三)笑拈金翦下酴醿―風流雅興
參、劉仲尹詞所體現之創作心態
一、政治環境之動蕩:厭倦逃避
二、社會生活之安定:追求享樂
肆、小結
第四章 金世宗時期進士
第一節 遼海東南天一柱:王庭筠
壹、王庭筠生平概述
一、尊寵醇厚之家世門風―崇奉儒學
二、坎坷多挫之仕宦經歷―被劾、入獄
貳、王庭筠詞所流露之情感意涵
一、南去北來人老矣―宦游思歸之嘆息
二、客愁楓葉秋江隔―懷人孤寂之愁怨
三、夢覺烏啼殘月落―閒適幽居之蕭散
四、有夢不到長安―無端召禍之落寞
五、東風扇影低還―朝廷宴饗之歡樂
參、王庭筠詞所體現之創作心態
一、感慨辛酸:心中理想之落空
(一)秋景愁客
(二)鬢華人老
(三)懷鄉思歸
二、安時處順:面對困頓之豁然
三、渴切冀盼:明志濟世之求索
四、自怨傷嘆:世態人情之體悟
肆、小結
第二節 泰山北斗斯文權:趙秉文
壹、趙秉文生平概述
一、師友論學―崇蘇愛陶,三教兼容
二、躋身廟堂―朝政日隳,仕宦艱難
貳、趙秉文詞所流露之情感意涵
一、撫劍悲歌,倚樓長嘯―憂國感時之浩嘆
二、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傑―仕路不遂之幽憤
三、卻返天台去,華髮散麒麟―游仙世外之嚮往
參、趙秉文詞所體現之創作心態
一、繫念家國:積極入世之用心
二、積鬱難平:忠直見棄之痛心
三、超脫塵俗:消極隱逸之遐心
肆、小結
第五章 結論
壹、情感意涵之個別抒發
貳、創作心態之整體呈現
參、詞學風氣之承襲轉變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金代中期國朝文人詞箋注
【凡例】
【目次】
一、【王寂詞箋注】
二、【趙可詞箋注】
三、【劉仲尹詞箋注】
四、【王庭筠詞箋注】
五、【趙秉文詞箋注】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金代中期之時間界定
第二節 金代國朝文人之崛起
壹、宋金和議
貳、開科選賢
參、認同心理
第三節 「情感意涵」之生發及「創作心態」之構成
壹、「情感意涵」之生發
一、心理體認
二、感覺反應
貳、「創作心態」之構成
一、內在精神之驅動
二、外在信息之刺激
第四節 金代中期詞之研究現狀
壹、專書部分
一、鑒賞類
二、詞史類
三、詞評類
貳、博碩士論文部分
一、臺灣地區
二、大陸地區
參、學術期刊部分
第五節 金代中期詞研究之方法與目的
壹、具體方法
一、金代相關文史資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