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度過生命中的挫折和低潮,重新拾回生活的勇氣和自信。
了解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多重需求,引導家長撫慰孩子的情緒、提供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鼓勵孩子表達自我感受、建構孩子的同理心、人際互動行為能力,完善孩子的健全人格特質。
【故事大綱】
我在哪裡?好刺眼的光線照進我的眼睛裡。
「終於醒了,醒來就沒什麼大問題了。」白衣服的人這麼說,他摸摸我的頭,撐開我的眼皮,看了又看,然後就走開。
現在我看清楚了,媽媽、爸爸和阿姨的臉。
身體很痛,痛的感覺讓我漸漸地清醒過來。
我想起了那個陽光普照的下午,
如果我沒到森林裡去,
如果我不是因為聞到好香、好香的紅莓子,
如果我先用棍子在草叢裡試探一下……
【本書特色】
台灣知名繪本作家陶樂蒂老師的作品《我要勇敢》,描述一位在郊外遊玩而不小心發生意外的孩子熊熊,受傷後努力進行身體和心理復健的辛苦練習過程。這一路上,受傷的熊熊依靠著熊爸爸、熊媽媽無盡的付出所帶來的家庭溫暖,以及同學們的友情支持和大方鼓勵,熊熊最後一步一步走出來面對自我的心路歷程。透過這則意味深長和充滿希望的成長故事,引導家長更加瞭解孩子在身體、心理健康方面的多重需求,貼近孩子、懂得安撫孩子的情緒、提供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撫慰,陪伴遭遇創傷的孩子度過生命中的挫折和低潮,重新拾回生活的勇氣和自信。
【作者的話】
〈給勇敢和不勇敢的我們〉
我從來不勇敢。
我怕黑、怕蛇、怕圓點點、怕陌生的環境,也害怕所有不熟悉的事物。
害怕的時候不只會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有時也會想哭和憤怒,我想起外婆告訴我:「眼淚擦一擦,要卡勇敢一些。」她的話,不時在我心裡迴盪……
生命中第一次的事故發生在我四歲多,非常無厘頭的一個人在無尾巷裡來回奔跑,突然間我在巷子口絆倒了,像飛撲壘包的選手一樣,滑進了馬路,剛好一輛腳踏車騎來,我來不及反應,腳踏車直接輾過我的手臂,車的鏈條擦過我的額頭。因為驚嚇過度我放聲大哭,邊抹著眼淚邊往巷子底外婆家走去,只是我抹到的不是淚水,是滿臉的鮮血。之後的記憶有些混亂與模糊,類似書裡第一頁的畫面,似乎曾在夢中出現……
多年前因為靖娟基金會的邀約,我開始了這本書的創作旅程。
當時我對自己所創作的初稿並不滿意,因此婉謝了基金會的邀約,只把這個挑戰留下來,繼續創作。經過了多次的修改,也改變故事的結構與敘事方式,《我要勇敢》的初版和原來的故事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然而,將近2,000字的繪本故事,雖然感人,也冗長得讓出版社們擔憂:這麼重的故事可以嗎?這麼長的故事可以嗎?許多年過去,我總是掛念著這本書,它是我心心念念想出版的作品,不是為了滿足自己出書的慾望,而是知道有孩子可能需要它。
因為意外或疾病,肢體遭受創傷的孩子們,他們的情緒表現不一定是退縮的,很多的時候,他們反而會努力表現得更勇敢、更開朗,這一點最是讓人心疼。創作的過程裡,我不只一次為自己未曾經歷重大創傷而感謝著父母與上天,也不只一次不斷地反問自己,如果我是故事中的熊熊,我可以接受嗎?創傷不只是身體上的疼痛,心理上受到的傷害,所衍生的種種情緒,更是需要被理解、被照顧,所有的憤怒、抵抗、挫折、悔恨、不甘心、缺陷感…...甚至覺得被背叛或被遺棄的感受,無一不像巨大的黑洞,足以吞噬人心,大人都可能陷落,何況孩子?我想讓人們理解到他們心裡的苦楚,即使這本書中能夠表現的,只是事實的幾分之一。
在成長的過程裡,我們常被教導要同情弱小,因此我們可能戴上了憐憫的眼鏡,伸出協助的手。但就受創的人來說,需要的不只是同情,還有陪伴、協助和同理。舉一個生活中最小的例子來說:當我們理解到有人可能身體不方便,我們就不會不經心的弄髒公共的馬桶而不加以清理,身體方便的人用什麼姿勢都可以上廁所,但拄著拐杖的人呢?需要再花一番力氣才能坐下的馬桶坐墊,一定帶給他們許多的困擾。不斷站到那個位子去思考,才有可能理解受創者的需要,提供真正的協助。
這個創作旅程顛顛簸簸的走了十多年,終於可以走到終點,2015年我將故事重新做了大幅度的刪減,成為現在的樣子,它是一個有重量的故事,但不沉重,我努力的讓它可以有撫慰和鼓舞的作用,讓每顆脆弱的心多勇敢一點,每天請幫自己加油打氣,多告訴自己幾次:我好棒!真的好棒。
謝謝編輯文君的努力,讓「創傷」這個題材可以被出版,謝謝沈建銘物理治療師,不只治療我的「職業傷害」,也為我解說了斷肢病患需要的復健程序,謝謝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這些年來仍努力持續推動著兒童創傷療癒服務,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還有許多事可以努力。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李乙明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副教授
海狗房東 《繪本教養地圖》作者
顧瑜君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勇氣、希望與樂觀,不僅是療癒創傷的靈鑰,也是我們人生中每一次展現創造力時的支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副教授 李乙明
「有了這樣的書,孩子不必親身經歷苦難就有機會理解他人的苦痛,體會千錘百鍊之中的不易與勇氣。」──《繪本教養地圖》作者 海狗房東
「勇敢與不勇敢同時存在我們的身體裡,脆弱時需要陪伴與支持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處境,這本繪本讓每個人都被鼓勵與感到溫暖。」──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顧瑜君
【適讀年齡】6-8歲親子共讀;9歲以上自己閱讀。
作者簡介:
陶樂蒂
法律學碩士,喜歡畫圖才投入創作。1996年加入成為「圖畫書俱樂部」的一員,開始繪本創作的生涯。曾獲得第九屆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圖畫書類首獎,及第十四屆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讀物獎。除了兒童繪本創作,也為多位知名作家繪製封面及插圖。創作風格明亮、溫柔,喜歡使用大塊面繽紛的色彩。已出版的作品有《給你咬一口》、《花狗》、《給我咬一口》、《我沒有哭》、《媽媽,打勾勾》、《睡覺囉!》、《誕生樹》、《好癢!好癢!》。目前持續從事著繪本創作、插畫與寫作的工作。
推薦序
【專文導讀】
〈千錘百鍊的勇氣〉
文/海狗房東,《繪本教養地圖》作者
勇敢,不容易啊!有時候,我們不是「需要」勇敢,而是不得不勇敢。偏偏勇敢不是說了就有,還要千錘百鍊才能一點一點累積。
在《我要勇敢》的故事裡,小熊受傷了、失去一條腿了,都說「人生是一段旅程」,小熊的旅途肯定要走得更加辛苦。故事中的小熊很勇敢,《我要勇敢》這本書本身也很勇敢。
可愛溫暖、逗人開心的故事,大小讀者多半都喜歡,對繪本創作者而言,也因此顯得「安全」。然而,人生不是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安全」,就像月有圓缺,人生也有比較黑的那一面,有勇氣與責任感的創作者會願意涉險,為潛在的讀者將那些比較黑暗的、沉重的部分轉化成故事。
轉化成故事之後,又如何?
我在說故事的課程中介紹繪本時,常說繪本是「朋友」也是「導遊」,如果故事中的經驗正好是讀者也親身經歷過的,繪本就像是朋友,和讀者之間可以說些只有你知我知的體己話,好的故事還能把話說到讀者心裡去。相反的,故事就是導遊,為讀者說些新鮮的事、重要的事,也或者,是我們在未來可能會經歷的事。
每一個作者都無法預知自己創作的繪本會遇見什麼樣的讀者,《我要勇敢》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導遊」,也有可能成為「朋友」。我們當然希望這本書更常是孩子的導遊而不是朋友,這表示受傷踽行的孩子少一些。有了這樣的書,孩子不必親身經歷苦難就有機會理解他人的苦痛,體會千錘百鍊之中的不易與勇氣。
但總有孩子確實在身體負傷的千錘百鍊之中,因為傷病變得和以前不太一樣,甚至是很不一樣,這本繪本或許能成為一個重要的朋友,這個朋友說「要勇敢」的同時,並沒有一味正向鼓勵的叨念不要難過、不要沮喪……,而是接受孩子像小熊一樣,一邊難過一邊勇敢、沮喪之後繼續勇敢,在不一樣的生命樣貌中,認出新的自己!
作者陶樂蒂說《我要勇敢》是一個有重量但不沉重的故事,除了因為小熊最終認出了新的自己、好棒的自己之外,陶樂蒂的畫不只暖,也軟,這不只是一位創作者的技巧,更是內在的特質和一份動人的心意。
【專文導讀】
〈千錘百鍊的勇氣〉
文/海狗房東,《繪本教養地圖》作者
勇敢,不容易啊!有時候,我們不是「需要」勇敢,而是不得不勇敢。偏偏勇敢不是說了就有,還要千錘百鍊才能一點一點累積。
在《我要勇敢》的故事裡,小熊受傷了、失去一條腿了,都說「人生是一段旅程」,小熊的旅途肯定要走得更加辛苦。故事中的小熊很勇敢,《我要勇敢》這本書本身也很勇敢。
可愛溫暖、逗人開心的故事,大小讀者多半都喜歡,對繪本創作者而言,也因此顯得「安全」。然而,人生不是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安全」,就像月有圓缺,人生也有比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