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推大椎穴,趕跑小感冒
在脊柱的最頂端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叫大椎穴。大椎穴是一個萬能穴位,當有感冒發燒、頭疼、咳嗽、哮喘、肩背痛、腰脊僵硬、小兒驚風、中暑、嘔吐、黃疸、風疹等種種病症時,通過對大椎穴進行按摩或艾灸,都可以對病症達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大椎穴位於頸椎後面,在第七頸椎棘突起和第一胸椎棘突起之間。把頭略微低下,保持肩膀不動,頭部輕輕左右搖晃,此時用手可以在後頸部位摸到一個突起且會隨著搖頭而移動的地方,此處即為大椎穴。
大椎穴是身體手足三陽之脈和督脈的會合處,即人體共有七條脈絡經過於此。手足三陽的熱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合併後上行頭頸,所以此處是全身陽氣彙聚的點。如果有體熱之症,可對大椎穴進行針灸來幫助人體出氣。這是因為大椎有通陽解表、退熱驅邪的作用,為全身退熱之要穴。常配以風池、外關、合谷三穴,用瀉法,然後拔火罐,使邪熱從血而出。如果有體寒之症,可對此處進行艾灸,則能起到補益的效果。
具體是瀉是補,還要根據不同的病症辨證施治:
1.患上風寒感冒後,多以流鼻涕和咳嗽為主要表現症狀,此時可以對大椎穴進行艾灸,可同時艾灸肺俞、天突和膻中穴,也可以用拔罐的方法進行治療。平時可以習慣性地多對大椎穴進行揉搓按摩,同樣能夠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如果伴有發燒跡象,需要點刺大椎穴。
2.有風濕勞累或月子病,通常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肩膀及腰腿疼痛的現象。此時可以先對大椎穴進行拔罐治療,然後適當艾灸,就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祛除寒濕、行氣活血的作用。平時可以做艾鹽包來對大椎穴進行熱敷,這可以替代自行拔罐不方便的情況。
3.對大椎穴和肺俞穴兩個穴位進行針對性施治,可有效治療過敏性濕疹、鼻咽和哮喘疾病。
若患上過敏性皮炎,可對大椎、肺俞、膈俞、腎盂幾個穴位進行拔罐治療,同時還可以結合對曲池和陰陵泉兩個穴位的輔助治療。拔罐後,再適當進行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療鼻咽問題時,主要對大椎、肺俞、腎俞穴加上面部迎香穴、印堂穴進行艾灸和拔罐療法。若是患有哮喘病,則需要把重點放在大椎、肺俞、腎俞穴加上定喘穴和天突穴上。
4.若一年四季都感覺到四肢常涼,也需要多按大椎穴。尤其是在冬季氣溫偏低的情況下,很多人會出現手腳冰涼、關節疼的情況,頸椎和腰椎都會表現疼痛不適的症狀,且以女性患者居多,這和體內的氣血運行不暢有密切關係。通過按摩大椎、合谷等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禦寒保暖的目的。
5.大椎穴是頸椎上最關鍵的部位之一,因其可通全身諸陽經脈,經常按摩大椎穴可活絡頸椎部位的氣血運行,對上學、上班及其他久坐族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經常有頭頸部位疼痛的情況發生,尤其是經常出現因頸椎問題而引起的落枕及疼痛狀況,可結合大椎、風池、天柱、後溪幾個穴位綜合按摩,力度可稍大,並令患者適當活動頸部,便能感覺到痛感逐漸減輕甚至消失。
6.如果患有神志疾病或典型的腦部疾病,如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腦炎等病症,可對大椎進行針灸,配合百會、間使、申脈(白天發病取)、照海(夜間發病取)、豐隆及足三里(痰多口吐白沫時取)幾個穴位的共同作用,可以及時制止病症惡性發展。在發病的時候需要用瀉法來控制病情,平時則可以用補法來增益身體。
治療癲狂時,大椎穴可配百會、內關、風池、人中、豐隆穴共同起作用。治療大腦發育不全時,可配四神聰、後溪、懸鐘等幾個穴位來診治病情。
7.大椎穴還可以用於治療昏迷、大汗吐瀉、元陽虛脫等危機症狀。此時可取大椎和關元兩個穴位艾灸至陽氣復原,待病人蘇醒後要注意臥床休息。如果配合足三里、膏肓和脾俞穴,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治療身體上的一些虛證。
冬季寒冷乾燥,感冒、發燒的人數也開始增多,患者也多會出現咽乾、咽燥、痰少等症狀。平時洗澡時,可用熱水多沖洗大椎穴,有利於驅除體內寒氣,緩解感冒症狀。沖的時候水溫要稍微高一點,以能忍受、不燙傷皮膚為度。用熱毛巾熱敷大椎穴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沖熱水澡還是熱敷,都會使毛孔打開,這時要特別注意保暖,否則寒氣反而更容易入侵體內。
一分鐘治療頭痛症
作為人體的中軸,脊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如果經常頭疼卻又久治不癒,病根也許正是脊柱問題。
頭疼,是很常見的一種病症。據統計,每年約有數千萬人會表現出各種頭疼現象而不得不求醫就診,約有近60%的人群患發過頭疼病,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曾長期遭受疼痛困擾。近八成的頭痛病情與頸椎疾病有密切關係,這類頭痛病人尤以辦公族、麻將族、學生族、電腦族、手機族及女性群體多見,且具有年輕化趨勢。儘管頭痛的種類眾多,但最多見的頭痛症狀是偏頭痛和由頸部病變引起的頸源性頭痛。這類頭痛多因勞累、寒冷、飲酒、情緒波動、緊張和壓力而誘發或加重。
頸源性頭痛的發病原因是頸神經由於椎間盤突出或其他原因受到壓迫和免疫炎症的刺激而引起,頸椎小關節疾病和肌肉病變也會引起頭痛症。
當脊椎出現錯位時,因為椎動脈與第一及第二節頸椎之間的特殊關係,錯位會引致椎動脈收緊,減少血液輸往腦部,由此引發頭痛。在表現出頭疼症狀時,患者常常還伴有畏光、不喜吵鬧、嘔吐、頭暈等症狀,甚至還能感知到頭部的血管在搏動。因為多數人都缺乏對頸椎錯位的常識,所以很容易和一般頭痛症同樣對待,最終卻可能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由第一及第二節頸脊椎錯位問題所引致的頭痛、面部痛楚、頭痛狀況,通常還會伴有眩暈感產生,患者能同時感到後頸上部變得僵硬和酸痛。之所以會出現脊柱問題,和長期生活緊張、坐姿站姿睡姿不當、頸肌拉緊或者頭頸部的骨關節損傷等現象密切相關。因為第一和第二關節脊柱中的脊骨神經有很大一部分是向上分佈到頭部中的,解剖學研究發現,這些神經互相聯結共同組成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傳導著枕、頂、額以及面部的感覺。當關節錯位現象對脊骨神經形成壓迫後,就可以引發頸椎性頭疼。
如果能夠對脊骨的位置進行及時調整,痛感也會很快消失。如欲避免頸椎性頭痛,不妨每日抽空做一些保健脊椎運動。
1.沿著頭骨的部位,聳聳疼痛的肌肉,就能放鬆頸部肌肉並使神經系統恢復平靜。做法是:站立或坐下,放鬆你的身體,然後吸氣並伸展你的雙肩。儘量使雙肩向耳部靠攏,保持兩秒鐘,呼氣放鬆,重複三次。
2.通過呼吸的節奏來放鬆身心以緩解疼痛。當人體在感覺到有壓力存在時,身體就會自發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這時候可以充分利用淺呼吸的方法來幫助頭部血管擴張,增加腦部供血量,減輕頭疼感。做法是:用鼻子慢慢吸氣,約五秒鐘完成吸氣的過程,再用嘴慢慢呼氣,同樣用五秒鐘時間來完成呼氣的過程。重複此動作十遍,就可以感覺到症狀有所緩解。
3.採取冷敷或熱敷的方法。將熱水袋或冰袋放在前額或者任何疼痛的部位就可以緩解痛苦。冷敷和熱敷達到的功效是相同的,可根據個人的意願自行選擇。在冷敷前要注意,需要用毛巾把冰袋包裹起來,避免讓肌膚直接接觸過涼的冰袋而造成意外刺激。
4.可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眉毛外側近太陽穴處,稍稍用力做圓形旋轉並按壓約10秒鐘,間隙兩秒鐘後再重複此動作。此按摩手法在緩解頭疼症的同時,還有助於恢復眼部疲勞,但要注意頭疼症狀剛剛發作時避免使用此方法。
5.出現頭疼現象,和生活中的巨大壓力是密不可分的。休息時可選擇輕鬆活潑的步行方式做鍛練,這有助於擺脫日常生活的壓力,也正是預防、緩解和治療頭痛的關鍵。
在綜合運用以上這些方法來緩解頭疼病的同時,還可以食用肉桂、白芷、桑葉等中藥或含中藥成分的食品,均可以達到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的作用,還可以改善脊柱內血液循環的狀況。
特別提示的是,患上和脊柱有關的頭疼病後千萬不要隨便按摩該部位,更不能輕易接受「扳頸」治療。如果患有頸椎錯位的情況,不恰當的按摩手段會更容易導致頸椎出現移位和滑脫,很可能會因此而造成癱瘓。
在出現頭暈、頭痛、頸、肩背腰腿痛的症狀時要檢查脊柱。在受過外傷如車禍、摔傷、扭傷後也要及時檢查脊椎,對於錯位的脊椎及時進行矯正,由此可使人達到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的良好健康狀態。不要忽視小小的頭疼症狀,其背後隱藏的問題也很大。究竟需要花幾分鐘才能治好頭疼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找到病根,並根治它,還給自己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