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德懷疑他,美國想宰了他,大家都需要他
他知道自己必須殺死這個人。
時間是一九四三年七月底,葡萄牙蔚藍海岸邊一幢奢華別墅的大廳裡,英國雙面間諜達斯科.波波夫(Dusko Popov)正在等候他的德國情報官,也就是盧多維克.馮.卡斯特霍夫(Ludovico von Karsthoff)少校。此時這位防禦局(Abwehr,德國軍事情報機構)的上司對波波夫信心滿滿,深信德方已經成功吸收此人,對同盟國進行反間工作。
英國的塔爾.羅博琛(Tar Robertson)上校已經警告波波夫不要回去,否則要怎麼對德方解釋,過去十四個月以來,不論德國人提供他什麼有用的情報,最後行動都失敗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用波波夫的名義發送無線電訊號,他要怎麼幫自己辯白?德方指示波波夫前往珍珠港海軍基地,他抗命不從,又該怎麼澄清?波波夫回答說,德國人可能不會立刻動手殺他,他的直屬上司英國情報官伊恩.威爾森(Ian Wilson)說:「到時候恐怕你生不如死。」
卡斯特霍夫很可能已經下令當場逮捕波波夫,可是絕對不能讓他們如願;波波夫是神槍手,大衣裡隨時揣著填滿子彈的魯格手槍(Luger)。
問題是對方的火力可能壓過他,萬一有蓋世太保(Gestapo,譯按:納粹秘密警察)的幹員隨同卡斯特霍夫少校前來,他就逃不掉了,對方會強迫他繳械,綁住他徹夜刑訊與刑求。等到他全盤招供,就等著被棄屍暗巷的下場吧。
波波夫輕輕推動魯格手槍的保險鈕。
他瞥了房間一眼,這個大廳有兩個出入口,一個通往餐廳,另一個是整面法式落地門,可以通往外面的庭園。波波夫走到窗戶邊向外張望,一邊盤算逃脫路線,一邊迅速回顧自己過去三年半的祕密行動和雙面間諜任務。
忽然間,背後響起腳步聲——
「慢慢轉過身來,波波夫,不要輕舉妄動。」
卡斯特霍夫的聲音很強硬。
手槍滑過波波夫的掌心。
推薦序一
改變歷史後消失,卻又在歷史留上一筆的間諜之王
無論是什麼年紀、什麼個性,每個男人的心裡都潛藏著一個小小的英雄夢,幻想自己瀟灑多金,面對心愛的女人有過人的魅力,出生入死之際,總能特別受上天眷顧,在陷入危機、刻不容緩時,還能奇蹟般的逃過一劫。這樣的人物,在中國武俠小說以楚留香為代表,在西方,則是以英國情報員007詹姆士.龐德為首。然而,楚留香畢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但007卻真有其人,而這個原型還被譽為史上最成功的間諜,他就是達斯科.波波夫。
電影中的詹姆士.龐德不僅IQ高,EQ更高,所以他不僅和同事相處融洽,更受到無數美女的歡迎。這可不是浮誇的電影情節,真實的波波夫與電影中的龐德相比毫不遜色。波波夫出生於南斯拉夫的富豪之家,生活優渥,是不折不扣的語言天才,但偏偏又是天生情種,每到一個陌生之處,總會結識當地美女,共度美好的夜晚。照理來說,他應該沒有理由,從事情報員這種危險的工作,但或許正是因為生活順遂、平淡,才讓他勇於接受挑戰。
然而,這本書不只是記載波波夫投入情報圈的豐功偉業,它更具體的呈現史上最偉大間諜的心路歷程與信念。既然是加入情報工作,就該抹煞個人思想與情感,以完成任務為最高原則,但波波夫卻不然,當他意識到自己不認同希特勒的做法,照理來說,應該是想辦法全身而退,但波波夫卻採取了大膽的對策:與德國敵對國家英國的軍情局聯繫,成為所謂的「雙面間諜」。
歷史上不乏知名的雙面間諜,儘管有抱負,但在局勢惡劣時,鮮少能不見風轉舵,但波波夫卻是少數幾個無論遇到什麼危險,都堅持要打倒希特勒。但想要憑一己之力撼動一國元首,哪是易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波波夫竭盡智慧、臨機應變,周旋在兩國之間,甚至英、德兩國情報機關都分別都對他進行嚴苛的考驗與測試後,他仍不改初衷。只不過,情報工作風雲詭譎,勝券在握時,也有可能一夕生變,他也曾差一點就栽在另一個雙面間諜手中,還好,多年的間諜生涯讓他練出了超凡的直覺,才終究讓他逃過一劫。
「超凡的直覺」聽來好像很不可思議,其實不過是面對無數險境後,凝練出來,能下意識的危機解讀,但是當這種危機解讀成為本能時,也代表危險多到不可勝數,正如古代武林高手練功,總要千錘百鍊,把招式練到收發由心,才算真正大功告成。但武林高手只把練功當功課,而波波夫卻是把危機當日常,由此看來,他練就的超凡直覺,無非就是在危機四伏中,為圖謀一線生機,而練就的生存本能。
然而,別以為波波夫是什麼偉大的聖人,他自己也曾表示:「間諜不是什麼正義使者。」這意味著,跟一般人一樣,他也有人性的弱點。而且真正的間諜工作,比想像中更艱難十倍,只不過他的天賦、才能、堅毅的個性,讓他能在陷入困境時化險為夷。而這也是本書出版的最大意義,本書不是要介紹絕頂的間諜生平這麼簡單,而是把間諜不為人知的灰色立場、難以抉擇的任務兩難,以及情報工作的無情,具體呈現在讀者眼前。
完成任務之後,波波夫低調的像是從來不曾從事過情報工作,面對外界詢問他是否是007的原型時,他也從不正面回答,這樣的模稜兩可,也正好說明他為什麼能成為間諜之王。因此,當我們閱讀此書時,別只是把自己投入那英雄式的際遇,而是要深入體會間諜的情感與人性掙扎,這樣你才能明白,當一個人改變歷史後,卻消失無蹤,但在歷史上留下的那一筆卻不曾消逝,這樣的間諜,當的有多麼徹底。
歷史作家/陳啟鵬
推薦序二
二戰影子英雄傳奇人生,揭密歷久不衰特務魅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我們的間諜實例,遠比任何間諜小說作家能想像的更有趣、更逗樂、更微妙。」──約翰.嘉德佛瑞(「007情報員」系列作者伊恩.佛萊明上司)
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80年代,諜報小說(Spy Fiction)便嶄露頭角,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邁向成熟、冷戰時期的美蘇暗鬥時達到高峰,至今也在九一一後的恐怖主義環境中盛行。
在間諜電影(Spy films)部分,根據統計全球有一半人口看過其系列電影,包括詹姆士.龐德、名作家約翰.勒卡雷《冷戰諜魂》、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麥特.戴蒙主演的《神鬼認證》系列,以及由漫畫改編、今年正要推出續集的《金牌特務》等,同樣令民眾耳熟能詳。
在西部電影、戰爭電影之後,電腦圖形學技術進步後大量發展、超級英雄電影大量出現以前,毫無疑問的,在大眾娛樂文化中,間諜特務類型電影成為不可或缺的「英雄主義」代表,並創造出膾炙人口的角色與劇情,無論故事背景設定在現代或過去,作品魅力總能歷久不衰。
間諜類型同樣跨足遊戲界,以冷戰為背景的《潛龍諜影》系列、美國NSA處理國家各種安全問題的《縱橫諜海》系列,皆為叫好叫座的經典之作。華盛頓國際間諜博物館執行董事彼得.歐尼斯特說得精闢:「只要還有人們想知道的祕密,間諜就將會一直發揮作用。」
如同本書開宗明義提到的,「間諜」這個詞帶有一點貶抑,工作內容也往往見不得光,在戰場上,他們也是與死亡為鄰的一員,甚至常在戰爭開打前就必須身在最危險的敵營中,卻沒辦法像指揮官、將軍、士兵般,正大光明的享受榮耀。他們總是擔任最優秀的騙子與賭徒,不斷的背叛朋友、也被背叛。吃這行飯一點都不容易,卻充滿吸引力。
英國女星伊麗莎白‧赫利就說她:「一直都很想當間諜,情報部門沒有來找我,我真是有點吃驚。」間諜的魅力究竟在哪?或許正是帥氣與恐懼並行帶來的刺激感吧!英劇《追殺》(Hunted)的製片人分析,人們總夢想著能夠信賴身邊的人、害怕背叛,卻也隱藏著矛盾心理,想要塑造完美的形象欺瞞世人。描述騙行的間諜故事宛如恐怖片般,將我們最深層的恐懼「具現化」,並讓人以嘗試恐懼的心態,無法戒斷的喜歡上這種類型。
間諜搏得敵我兩方的信任,也符合人性對生活、交往的嚮往,他們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英雄,行走於灰色地帶,為生存下去而奮鬥與良心的糾葛,卻更為接近人們的心理。除此之外,間諜角色的神祕感、酷炫形象、背後代表的忠勇愛國價值觀(或愛公司的企業間諜),與必要時的自我犧牲悲壯感,皆顯現不同於其他英雄人物的深度,構築出複雜、多元面向、豐富層次的魅力。
由於間諜是如此神祕的職業,許多相關故事不免流落俗套,欠缺足夠的說服力。世上最聞名的情報員詹姆士.龐德為何如此長紅與暢銷,與他的原作者伊恩.佛萊明,和他筆下的原型人物,也就是本書的主角達斯科.波波夫,這兩人的身分有莫大的關係。
這兩個人都是二戰時期的間諜,波波夫更是深受德國信任,同時擔任邱吉爾與希特勒的親信,最終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雙面間諜」,對同盟國戰勝軸心國有莫大的貢獻!
眾所皆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死亡人數也最多的慘烈戰爭,各國傑出領導、將領輩出、名留青史,本作便是描寫這位「間諜之王」的精彩人生故事。由於波波夫順利完成艱辛任務,活到69歲,並在1974年出版回憶錄,二戰時檯面下各國暗潮洶湧的諜報戰,才留下了珍貴的文字記載,本書也收錄了那些五花八門的諜對諜手法,如同引文的那句名言,直叫讀者眼花撩亂、大呼過癮。
波波夫的浪漫瀟灑、智勇雙全,佛萊明曾親眼見識他震懾賭場的風采,並將此景轉化為龐德在《皇家夜總會》內的經典場景。我們更可以說,現代間諜的帥氣、紳士屬性,便是由波波夫建立起來的,甚至可以說影劇角色們皆是他的「複製品」!
想了解波波夫在二戰中的任務與功績,本書是最佳門路!本書包含他曾蒐集到日本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通報FBI後,對方卻置之不理,導致慘劇發生的祕辛;以及成功欺瞞希特勒不調動部隊支援,導致盟軍締造「諾曼第登陸」的大捷戰果,極為熱血。而且這些史實在戰後,也都陸續得到相關資料的佐證。
俗諺常道:「現實比虛構還要離奇」,波波夫的這部二戰間諜史便是最成功、也最不容錯過的一頁傳奇!
知名百萬部落客、文學評論家/喬齊安
本文作者喬齊安(Heero),為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推理評論家、百萬人氣部落客、電視臺特約球評、運動專欄作家。掛名推薦與推薦文散見於各類型出版書籍中。長年經營「新聞人Heero的推理、小說、運動、影劇評論」部落格。現為出版社編輯,持續為臺灣原創推理小說的出版與推廣竭盡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