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5
上冊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楊樹達生平、著述 1
二 問師求學(1897-1911) 2
三 設教治學(1911-1956) 3
第二節 楊樹達的訓詁著作及其研究現狀 6
一 楊樹達的訓詁著作 6
二 楊樹達訓詁之研究現狀 8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意義及所用材料 11
一 研究目的及意義 11
二 本書所使用的楊氏訓詁材料 12
第二章 楊樹達訓詁的學術背景 15
第一節 段王後學 15
一 乾嘉學派的訓詁學 15
二 楊氏的歷史繼承 18
第二節 湘學餘緒 28
一 湘學、皖派兼承 28
二 為學獨立、致用 32
第三節 時代影響 35
一 近代語源學 35
二 近代甲金學 39
第三章 楊樹達的文字形義觀及其在訓詁中的應用 45
第一節 楊樹達的文字觀 45
一 文字和語言 45
二 文字的演變 47
三 文字的歧異 48
四 文字的構造 52
五 文字形義密合 53
第二節 古文字字形的利用 55
一 古籀的利用 55
二 甲金文字的利用 59
第三節 文字歧異的利用 65
一 異體字的利用 65
二 古今字的利用 77
三 通假字的利用 88
四 形訛字的利用 88
五 異文的利用 91
第四章 楊樹達的音義觀及其在訓詁中的應用 103
第一節 楊樹達的音義觀 103
一 楊樹達的假借觀 103
二 楊樹達的聲義觀 105
第二節 形聲字的利用 110
一 形符的利用 110
二 聲符的利用 113
第三節 聲音的利用 136
一 破假借 136
二 聲訓 144
第五章 楊樹達的語義觀及其在訓詁中的應用 149
第一節 楊樹達的語義觀 149
一 「義為之主」 149
二 語義規律的揭示和利用 150
第二節 詞義的辨析 160
一 同源同義詞的辨析 161
二 非同源同義詞的辨析 166
第三節 詞義的引申 178
一 明本義 178
二 明引申義 180
三 明語源義 181
第六章 楊樹達的語法修辭觀及其在訓詁中的應用 183
第一節 楊樹達的語法觀及其訓詁應用 183
一 楊氏的語法研究 183
二 虛實交會—語法和訓詁 186
三 楊樹達運用文法訓詁例舉 188
第二節 楊樹達的修辭觀及其訓詁應用 194
一 楊樹達的修辭研究 194
二 楊樹達運用修辭訓詁例舉 196
下冊
第七章 語源、訓詁研究:楊樹達與章太炎、沈兼士和黃侃 209
第一節 語源研究:楊樹達與章太炎 209
一 章氏的影響 209
二 楊氏的精進 214
三 共有的局限 232
第二節 語源研究:楊樹達與沈兼士 236
一 略同的轉精之處 237
二 學術旨趣的不同 244
第三節 訓詁、語源研究:楊樹達與黃侃 247
一 訓詁理論與實踐 248
二 語源研究 262
第八章 楊樹達之訓詁在諸多方面的應用 271
第一節 古籍整理及閱讀 271
一 版本 272
二 校勘 272
三 注釋 276
四 標點 278
五 校訂《說文》 280
第二節 辭書編纂 282
一 《詞詮》的編纂 282
二 「新式字典」的設想 283
三 楊氏訓詁材料用於辭書編纂例舉 284
第三節 文史研究及其他 289
一 語言研究 289
二 文學研究 291
三 史學研究 293
四 中外文化交流 295
第九章 楊樹達的訓詁成就和局限 297
第一節 成就及影響 297
一 形義之學 298
二 音義之學 299
三 語義之學 302
四 虛實兼治 304
五 專書訓詁 304
第二節 局限與商榷 306
一 宏觀審視 307
二 個案商榷(凡24例) 315
主要參考文獻 345
附錄
一 楊樹達系聯同源字、同義字一覽表 363
二 楊樹達《文字孳乳之一斑》孳乳字一覽表 387
三 楊樹達學術年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