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透過學習,原來我們可以離天才那麼近
我們不盡然是天才,但是我們卻可以向天才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
身為臨床心理師,我始終相信想法可以改變,並且在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中徹底執行。透過想法的改變,進而換來好心情,及積極正向的行動力。
而今,透過《這樣學,成為天才》,作者輕輕點醒我們一件重要的事:其實,只要調整一下想法,我們的「學習」也可以帶來極佳成效的變化。
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還好,此刻正閱讀的我們,沒有與這本書擦肩而過。
原來,無垠的學習,竟然可以這般概念清晰。
本書作者正扮演這趟學習之旅的導遊,讓我們有機會走進如同浩瀚宇宙般,天才們的內在學習世界。與天才相比,我們雖渺小,但閱讀過程中,卻不至於妄自菲薄。因為,作者非常貼心與細膩地,讓我們從文字閱讀中,找到自己與學習的關聯性,而不讓我們覺得學習是那般虛無、遙遠。
若能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弄懂學習的真實樣貌,就能發現,原來我們過去對於學習竟存有那麼多迷思。如同沐浴在森林芬多精裡,拋開過去對於學習的刻板印象。恰似撥開森林中的迷霧,引出一道道光芒,照亮我們的學習方向。
本書脈絡分明如捷運路線圖。透過五個階段,七種學習核心技術與心態,全盤且有系統的讓我們透過自我了解,重新「看待學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及自己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學習如何學習,同時欣賞天才們如何學習。
讓我們可以合理對待自己的學習能力,也有機會看見,原來我們內在深處,竟存在各種學習的潛能,等待被發現且值得終身積極開發。
每一道詳盡策略解說,每一項故事案例說明,每一則觀念澄清,與每一次學習思路分析。在在讓我們慶幸,雖然我們無緣遇見天才,卻可以精準穿透天才們的學習模式,讓我們打開眼界,驚訝之餘,欣賞一齣又一齣天才們曼妙的學習世界並化為己用。
文.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推薦序
夢想,學習,與創造
本書並非坊間常見的「讀了可以變成天才」的書。台灣版書名定為《這樣學,成為天才》,但韓文原書封面的英文書名「How to Study Like a Genuis」──亦即如何像天才一樣學習,倒是傳神地表達了書中的宗旨。
內容主要是作者透過許多故事,試圖描繪或想像各領域翹楚的成功人士對於「學習」抱持的態度和方法。全書旁徵博引加入許多軼事,包括知名藝術家、科學家、創業家、工程家、實業家等等。這些故事使得全書讀來頗為有趣(例如:肯德雞老爺爺在拜訪第一千零九次後才獲得投資者的首肯)。
但重點是作者從這些成功人物的傳記、訪談或軼事中,歸納出一些他們思考與學習的共同的特質。從而鼓勵讀者,如果要見賢思齊,一樣做出開創性的貢獻,那麼學會這樣學習──亦即學會這些成功人士的學習方法或態度──會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事。
全書夾敘夾議,沒有太多學術理論與架構。然而在眾多的有趣故事中,我們的確可以體會到許多不凡人士思考模式。這些模式與我個人觀察到最頂尖的學生與學者的行為模式幾乎是完全一致的:朝著夢想與熱情前進,成為學習的最大動力。為了達到宏大的目標,就能主動學習,加上一雙銳利的眼睛、勇氣與意志力、創意與非凡的想法,就能達到創造的境界。而創造,是最高層的學習。
欣見有一本這樣的書,在普遍把成功歸諸於天才的迷思中,點出「天才」透過學習蛻變成長的過程。本書眾多的實例給了我不少啟示,希望各位讀者也能有所收獲。
文.游森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教育部奧林匹亞工作小組委員
前言
以嶄新的目光面對學習
世界上什麼行為最愚蠢?
就算你欠缺「寬廣又粗淺的知識」,只要不做這件事,也會被人誇讚聰明有智慧。究竟是什麼事呢?就是「不懂裝懂」。你可能會半信半疑,覺得「怎麼可能有這種人?」但事實上我見過許多人都有這種毛病,這些人多半認為,只要自己不承認不知道、不理解,或者不要拜託對方重新說明一次,對方就不會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實。但是我認為最好別不懂裝懂,有任何不知道、不理解或者需要對方重新說明的,最好還是直說,如果你不認同我的觀點,那麼建議你闔上本書不要繼續讀下去了。
這其實是關乎一個人的知識與學習問題,為何要在意對方眼光,到現在我始終還是想不透。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怕對方一旦察覺自己不知道,就會感到十分羞愧所致;然而,我認為明明不懂卻還不想弄懂才是真正值得羞愧的事情。因此,只要稍微轉變一下觀念,就能夠快速學會學習的方法。
這本《這樣學,成為天才》正是在講述這種學習心態與方法,而不是教你如何有效記憶或死背。記得市面上有一本強調「只要讀七次,就能輕鬆背」的書籍,我承認那本書很熱門,但更令我好奇的是「為什麼偏偏是七次?」而當我發現作者所說的理由竟然是「閱讀七次以後便能充分理解」時,這答案著實令我感到十分驚訝。當然,我們確實也需要分階段從粗略看過到詳細閱讀,但是如果要用這種方來法學習世界上浩瀚無窮的知識,就毫無勝算可言,那種方法只適合準考生參考使用,對於多少有些基礎的人來說,這種學習法只是在浪費時間。
我反而想建議各位,「閱讀前最好先想想自己為何而讀,儘管只讀一次,也得全神貫注。」要是辦得到,最好也要對自己目前所學的內容有所意識,以學習目的為中心不斷累積相關知識;也就是說,別想要將每一件事情瞭解到相同程度,應該先設定好優先順序,再來調整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如果給我二十天解題,我會花十九天研究題目。」
這本書分別由五個階段組成,第一章先學習如何認知自我,並且瞭解何謂超越單純知道、到達理解的境界;第二章則講述學習態度,學習雖然是一項行動,實際上卻是意志問題,因此,本章我們要向那些超越「態度」或「意志」以更高次元學習的人學習;第三章是提升學習次元的方法,用什麼方式學習會得到更大啟發;第四章則是學習如何讓賭上一生學習並結出果實,尤其是會告訴你如何讓生活與學習合而為一;而在最後第五章內容中,也會學到如何跨越學習最大障礙,以及為何有許多人會在賭上一生的學習中面臨失敗。
閱讀前,最好先知道幾個重點方向相信會更受用。第一、「學習目的」要明確才能夠順利學習,「為了考試有好成績」這種目的則不包含在這本書內。書中所講述的學習,不是指幾天後、幾個月後、幾年後的學習,而是一輩子的學習。並且只有介紹為了實現「夢想」該如何學習,所以如果你是為了短期目標而拿起這本書,抱歉,可能會一無所獲。
第二、要先理解「真正的自己」,才能夠有效學習。當你知道自己的理解程度處於何種狀態,將決定你的學習速度。我們經常自欺欺人,明明不懂卻裝懂,甚至還以為自己真懂。最近腦科學研究的創新進展之一,是發現人類會隨著不斷進化,將他人眼中的自己錯認成是真正的自己,就像照鏡子時會以為鏡中的那個人是真正的我一樣。要是這樣的問題一日不解,就不可能達到完整徹底的學習。切記愛因斯坦說過的那句名言:為能徹底理解題目,他願意耗費掉二十天中的十九天。
第三、要為創造出「新穎且與眾不同」的事物而學習。我們的學習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複製同樣的事物使其重現,唯有在為創造非凡的新奇事物而學習時,才能夠發揮學習效率,而這也是學習的根本理由及目的。希望各位能夠將內文中提及到的創意型人才樣貌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在增進創意相關的各個演講以及前作《卓越思考》(브릴리언트─The Brilliant Thinking)(編按:台灣尚未出版)的讀者回覆中,接獲了許多請求,因此才會有這本以「學習」為主題的《這樣學,成為天才》誕生。藉此機會,我想要向不吝指教的諸位人士,以及給予我的網路連載諸多好評、帶給我許多勇氣的讀者朋友們致謝。此外,也要感謝過去十五年來一直都是我的討論夥伴、幫忙找尋學習素材、為我插上翅膀的李素英和嚴智賢。當然,還要感謝沒有用異樣眼光看待針對一項主題會打破沙鍋問到底,陪著我一起好奇、不斷反問有何意義的家人。
最後,我要在此公開聲明,針對前作中的某些主題,我有努力嘗試在本書用全新的角度去解釋。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大陸,而是擁有嶄新的視野看世界。」-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法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