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金鑰有真義,作用就像導航儀
本書說的三把金鑰,就是六綱辨證中的表裡、虛實、寒熱。
俗話說「一把金鑰開一把鎖」,我們不能用張三家的大門金鑰開李四家的臥室門,不能用王五家的自行車金鑰開趙六家的轎車,比喻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麼我們辨證的三把金鑰是不是開三把鎖呢?不是,都是開疾病這把鎖。
疾病很複雜,但有時候也很簡單,有的疾病,用六綱中的一綱就可以辨清楚,就是說一把金鑰就可以打開這把鎖,但有時候可能要用到兩把金鑰,有時候是三把金鑰都要用。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保險箱,普通的保險箱只是鎖牢靠一些,但用一把金鑰就可以打開;比較重要的保險箱,除了金鑰之外,還要對上密碼才能打開;而特別重要的保險箱呢?要有金鑰,要對密碼,還得加一個指紋識別才能打開。六綱辨證就是這樣的道理。
四診是中醫診斷基礎,辨證才是核心。怎麼理解六綱辨證在診斷中的作用呢?
六綱中的表裡是判斷病位,我們可以理解為疾病的程度,疾病在表,疾病在裡,或者在半表半裡,是不同的程度。比如感冒,如果病在表,用一些解表的藥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汗的藥就對證,但如果感冒拖延未治,就會成為半表半裡證甚至裡證,這時候,解表藥就解決不了問題。
虛實是病性,是根據患者的症狀來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實證虛證決定治療方針的差異,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洩」和「補」,實證要洩,虛證要補,但人的疾病又並不是單純的實證和虛證,所以洩和補往往又得綜合考慮,辨證的基礎是不能將虛實弄反了,但醫生的功力不是體現在這上面,功力的差異體現在透過假象和矛盾來判斷虛實,另外當患者虛實混雜的時候,要協調好它們的關係。
寒熱,既指病因又指病態。疾病有寒證熱證之分,六綱是互相交錯的,寒證熱證又有表裡之不同,有虛實之差別。此外寒熱還指患者的體質特徵,如果用藥不考慮和對應患者體質,就可能會適得其反。
三把金鑰六綱辨證有點像導航儀。導航儀這東西挺有意思,說來說去主要就一句話,這裡模擬一下──「前方三百公尺十字路口左轉,有測速照相,請慢行」,這一句話裡有三層意思。
「前方三百公尺十字路口」是地理定位,三百公尺是一個概數,你絕對不會用里程表計數,開了三百公尺發現沒有十字路口呢,往前一望,二三十公尺開外有一個十字路口,你不會懷疑導航儀指的就是這個十字路口。「左轉」是方向,你要是直行或右轉,會怎麼樣呢,導航儀會完全失靈嗎?不會,它會重新定位,七轉八轉最後還能轉到你的目的地。「有測速照相,請慢行」是行車的外部環境提醒,如果你不想被罰款,你就要聽導航儀的,當然,路上有個坑,導航儀不知道,導航儀的資料相當於我們的醫書,如果資料不更新,導航儀就會不認路。我們中醫強調「不泥古」就是這個道理。
醫生的水準主要體現在辨證上,辨證是醫生的「飯碗」,那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掌握表裡、虛實、寒熱這三把金鑰有用嗎?有用。
當一個人對他自己的疾病和健康真的有認識的時候,就主動。主動是我們健康和疾病的態度和方法,主動的人有「自知之明」,不會等到病得很厲害的時候才想到看病;主動的人在醫生面前也不是純粹的「乙方」,而要善於和醫生形成良性互動。
當一個人對他自己的疾病和健康真認識不夠的時候,就被動。你感冒了去醫院,醫生說要給你吊點滴,進口的抗生素要吊三天,你就會想,嗯,大概醫生的意見都是對的,那就吊吧,實際上,你這病可能十幾塊錢就可以解決問題,但你不瞭解自己,只能被動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現在許多臨床西醫生,對於我們傳統的醫學精華知識知之甚少,理解不深。
當一個人對他自己的疾病和健康完全沒有認識或者認識錯誤的時候,就只有一個結果,就是盲動。2010年中國發生了一個「張悟本現象」,許多人用張悟本的方法,用生茄子和綠豆湯治療糖尿病,這還算「被動」的層面,但有的人一下子就買幾十斤、上百斤綠豆,吃的胃都潰瘍了病沒見好,但還一個勁地吃生茄子、喝綠豆湯,這就是盲動。張悟本誤導讀者,需要聲討和制止,但我們恐怕也要反思自己為什麼會如此迷信一個人。
我一直在思索,那麼大家是不是可以用中醫的理論和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健康呢?如何用中醫指導自己的健康呢?有幾個原則我們需要明確,第一,我們用食物或者藥物來指導自己的養生保健,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情況,要從大方向上知道自己的寒熱虛實,這是基本的要求。第二,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吃的這些食物或者藥物的寒熱溫涼性質,只有在以上兩種都明確的基礎上,才可能方向正確。第三,要掌握一個量和一個度。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古方,把其中的一味藥的劑量稍微更改以後,甚至就給專門起了另外一個名字,可見古人對疾病和用藥的把握非常有分寸。
爭取主動、避免被動、克服盲動,就是我交給大家三把金鑰的目的。那麼,掌握三把金鑰難嗎?我不能說多麼容易,但也不是太難。你在閱讀後面章節的時候,第一步,順著我的思路走一遍,這是獲取資訊;第二步,對我提出的觀點或方法,結合你自己的情況進行質疑,也就是「反證」;第三步,運用我的觀點找到適合促進你的健康的方法。如果這三步都做到了,恭喜你,你拿到我給你的金鑰了。
識得五臟和六腑,認知疾病有幫助
前面說了中醫和中醫的辨證,這裡馬上說五臟六腑,是一個急轉彎,但這個彎必須快轉,因為這本書畢竟不是說中醫的,而是說人的健康的,說健康,必須認識五臟六腑。
學西醫必須學解剖,就是對人體的結構有基本的瞭解。中醫沒有解剖一說,但中醫也是必須認識「人體」的。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要用醫學的標準來瞭解人體難度是相當高的,也沒有太大的必要,不過,對人體做一些基本瞭解,對於我們認識健康、認識疾病都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都可能讀過楊朔的散文《海市》,其中有這麼一句:「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臟六腑都洗得乾乾淨淨」。散文家筆下的景致讓人充滿美好的想像,這句話中的「五臟六腑」一詞,也是比喻人的心靈,而在中醫裡,五臟六腑是我們人體內部臟器的總稱。
在中醫裡,臟和腑是不同的概念,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腎,一共五個,所以叫做五臟,它們的功能各有不同,一個共同的功能是貯藏精氣,也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腑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包括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五個和三焦一個器官,因此叫做六腑,六腑的共同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洩糟粕。在六腑當中,小腸、膽、胃、大腸、膀胱,都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唯有「三焦」,我們可能會比較陌生,算是一個專業名詞。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並有「孤府」之稱。一般認為,三焦不是單一的形態器官,是對人體某些部位和內臟等生理病理的概括。由於三焦比較複雜,我們普通人在認識人體的時候也可以忽略。
前面說了,人體的五臟各有不同的功能,我們一起來簡單地說一說,之所以要強調是簡單地說一說,是因為這個話題比較博大,簡短的篇幅其實是說不清楚的,但這裡不可能完全展開,只能簡單地說一說。
在說五臟六腑之前,需要強調一點,中醫裡的臟腑,和西醫裡解剖學中的器官、臟器並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西醫說心臟,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心臟這個東西,但是人家沒有叫這個東西為心,人家叫heart,但是翻譯的人看到這個heart和我們祖先認為的心有點相似,就給翻譯成心了,其實此心非彼心啊。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用現代的醫學臟器名稱去理解中醫的臟,中醫的五臟和西醫的五臟有相通的地方,但絕對不是同一件事。
先說心。中醫裡的心,比西醫裡的心臟,範圍要廣一些。心在中醫裡被稱為「君主之官」,地位之高可見一斑。其功能是「主血脈」,主,就是主導的意思。心主血脈,是指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以營養全身的功能。心臟正常搏動的動力來源於心氣,平時說一個人的心氣很足,這的確是健康的一個標誌。中醫還有一個說法,心主神明,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況,我們平常說「開心」、「傷心」、「心神不寧」,都是神明的狀況。
再說肝。肝被稱為「將軍之官」,為什麼呢?古代的將軍,脾氣都比較大,而中醫認為「肝為剛臟」,肝在情志方面表現為怒,所以老發脾氣的人,肝的問題可能比較多。肝的具體職責是「主藏血」,也就是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所以又有「肝為血海」的說法。
脾是本章的「主角」,後面要專門講到,這裡就不展開說。
肺:在五臟中,肺的解剖位置最高,故稱「華蓋」(古代帝王所乘車子的傘形遮蔽物)。肺葉嬌嫩,不耐寒熱,容易被病邪侵害,所以又稱「嬌臟」。肺主氣,包括我們的呼吸,呼吸是新陳代謝的重要途徑,肺功能強大,就能保證人體所需的「清氣」,並能排除人體中的「濁氣」,也就是激濁揚清,在中醫裡叫做宣發與肅降。肺還協助心君調節氣血運行,所以又稱「相傅之官」。肺在神志方面表現為憂(悲),人在極度悲傷的時候,容易上氣不接下氣,就是這個原因。肺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主行水」,很多水的問題和肺有關。
腎: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中醫裡有一句話,叫做「腎為先天之本」,這句話一方面是說一個人從父母那裡傳承而來的精氣神都相對集中於腎,另外一層意思大家比較忽略,是指腎是一個人生命的根本,人的生、長、壯、老、衰均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的主要功能有三層,一是藏精,二是主水,三是納氣。精是與生殖有關的;主水是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所以腎有「水臟」之稱;通過腎的氣化作用,使清者重新吸收輸布於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濁者化為汗液、尿液和氣排出體外。納氣功能,在後面講腎與肺的關係中再說。
五臟都與人的情志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精神活動狀況又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所以五臟除了在生理機能方面決定人體的健康之外,還透過調節情志來影響人的健康。我認為,這樣的對應關係體現了中醫的博大精深,我們掌握這種對應關係,對於維護健康很有幫助。
心主神明。神明是一個總的說法,心的狀況的兩極是陽亢和心虛,陽亢則心煩意亂,心神不寧,心虛則哀聲歎氣,有憂鬱傾向。
肝主驚、主怒。肝陽亢則易怒、易躁,謀慮不周。重則神志昏亂、性情狂暴;肝氣虛則倦怠消極,委屈流淚,驚恐不安。
脾主思。脾虛多思,疑心過重,心煩憂鬱,四肢酸懶,便不成形。重則精神分裂。
肺主憂。肺陰虛就容易寡歡憂愁,多愁善感;肺陽虛則咳喘無力,膽小害怕。
腎主恐。腎虛記憶力減退,神情呆鈍,睡眠驚醒,恐懼膽小,我們大家有一句俗話叫做,嚇得屁滾尿流,這種說法是有根有據的。人在極度突然的驚恐之下,會刺激與腎相關的膀胱,出現應激性「尿流」。
大家從上面的列舉可以看出,五臟對神志的左右不是完全一對一的,而是存在交叉,當人的某種情志特別明顯的時候,可能是多種臟器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