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佛教中提倡慈悲,因為輪迴中有了慈悲終究會得到解脫。
無始以來,眾生像瓶中的蜜蜂轉來轉去永得不到出口,因此,佛陀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以慈悲心走上菩提道得永恆的安樂。在六道輪迴中,我們不知自己轉了多少次,因得不到光明,只是在黑暗中生存,求生中不知不覺種下了許多惡業,一世又一世地積累了罪業,生來還是在輪迴中用不同的身軀繼續受苦受難,就這樣在輪迴中永無安息。業力造就了輪迴,輪迴是一個時間段,是一個眾生以業而聚的區域。
「人生皆苦」在這苦樂參半的輪迴中,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也許有人認為人生有很多樂趣,是的,有些微妙的樂趣。然而,我們所謂的樂趣只是短暫的臨時的,終究還是在苦難中。因為萬物在變化中,唯有不變的真諦是「因果」,窮富高低美醜智愚等都跟因果有關。
《巴扎的彩虹》一書是以一位僧人的前因後果編寫的一段真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主人公的縮命因緣,面對一生坎坷的人生之路,骨子裡永不放棄的自信和勇氣,面對無常,面對死亡,面對苦難,這種精神信仰給了人們極大的鼓舞。
有了佛教,就能修出普度眾生並弘揚佛法的高僧大德,成就後的高僧大德願再來弘法度眾,就像學生大學畢業了再回學校當老師培養更多的人才一樣,高僧大德的成就不是獨子一人享受天樂之福,而是為了更多的眾生得到解脫。比如,觀音菩薩的承願慈悲大願,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大願,地藏王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偉大深願。佛教寺院是弘揚佛法的學院,也是提供給信眾們的一個信仰之門,佛,法,僧三寶是佛家的基本法性佛講空非依物體相見如來,但是對一個初學者來說,空見不了佛無法觀佛,因此,寺院雕塑或畫佛像的辦法來引進佛門,這樣一來初學者們易懂觀佛,這樣更確切了修建三寶道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位成就者發願再墮苦海普度眾生是多麼勇敢的一個決心, 為了救度眾生深入輪迴,用種種身軀化眾生,這不是登地的菩薩 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這種無私的勇氣和決心他可以以觀音平級功德以佛陀匹配,因為佛陀講完法完成了他一千次的轉世輪迴後不再次顯示於世,我們只有求加持,但是一位成就者他承現在我們面前以俗人的身軀和我們同在,並教導我們得到解脫,因此,大德們的功德以佛匹配。
我們用一位普通僧人的一生來看,他出家,學佛,最後被認定為一位活佛中的坎坷艱難經歷中,他體現出一位真正有修行而得證的靈魂,他有使命感。他有責任感。這不是今世某個人的安排,而是前世發的願,也就是命中注定的。比如嘛呢仁波切,他的第一世到第六世不斷的修行,超度眾生,弘揚佛法,建寺造佛像,培養佛徒等那種永不退縮的精神中我們能看出一個乘願再來的成就者是多麼堅強。貧窮,飢餓,寒冷,疾病等困難中他不可能放棄他的使命和職責,反而越艱難越磨練出其內心的堅強,也就是說一位成就者不可能因眼前的障礙和俗世叛逆自己的靈魂。巴扎完康家族中代代都是有信仰的一個家族,出過懂藏醫的瑜伽士,出過活佛,曾是一個富裕的家族,後來成了一個貧窮的家庭,在幾代人的蒼桑歲月中能看出貧富都不會影響一個有信仰人的信願,這就是佛講的無常規律,任何事他沒有永恆的,無論是富裕的家庭還是貧窮的家庭活佛的出生不會改變這個家庭,因為轉世活佛是為眾生而生不是為這個家庭而生,也就是說借用了這個母胎,當然這個活佛有責任和義務一般都是說母親的福報大,大多數佛母都有一段故事,這說明活佛的轉世首先選擇了這位母親不是父親。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不完全是以佛學的角度寫的,主要是以世俗的角度寫的,代代有佛緣的故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造就 了一個有佛緣的靈魂,他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改變了命運,一個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前世的因緣會影響今世的一切,與生俱來的誠實和勇敢,純樸和憨厚決定了人生,佛度有緣人,希望廣大的讀者們如能此中得到點滴之益我借此之際祝君平安吉祥瓶中的事。
青才
2017年9月27日 甘沖寺
序二
第一次到青海,是2016年的夏天。
那一天,大半個中國都被酷暑困擾。我在西安轉機的時候,在城裏轉了大半天,差一點中了暑。等到了西寧,境況就大不相同了。
在下榻的旅店住了一宿兒,一覺醒來,西寧的街頭下起小雨。內地的炎熱在這裏找不到一點蹤影。
吃過早飯,如約見到了約好一起去西寧火車站接站的平然師父。平然師父是一個年輕的喇嘛,個子不高,生長在藏區的特有的膚色讓整個人顯得很健壯。尤其是兩隻眼睛炯炯發光,洋溢著難以壓制的朝氣。冒著雨,我們來到西寧火車站,在出站口等候另外三位同行的朋友。
說起這次赴青海的緣起,還要追溯到一年之前。一年前,稻草人經朋友介紹,為出版嘛呢活佛的傳記找到了 我。那天晚上,幾位朋友聊得十分投緣。稻草人對青海藏區的描述,讓在座的朋友萌生了對這片神秘之地的嚮往,大家約好了第二年一起到青海參訪藏在深山之中的甘沖寺。一年之後,稻草人果然打來電話,提起青海之約,也 許是機緣成熟,恰好有一段空閒的時間,可以安排此次的行程。於是有了此番青海之旅。
稻草人和另外兩位同行的朋友,從東北坐火車趕來西寧。因為火車晚點,我和平然師父等了一段時間。由於從前對藏傳佛教知之甚少,所以,借這個機會向平然師父討教了許多關於藏傳佛教的問題。原來,藏傳佛教雖然以密教為特點,不過同樣是顯密雙修,而且以顯為主。內地人最大的誤解,是把藏傳佛教當成了遠離人間煙火的神秘宗教,其實藏地的喇嘛更具有煙火氣,僧俗的關係極為緊密,也很有親和力。
閒話間,東北的朋友已經到達西寧站。在旅館稍作休整,便由平然師父駕車,正式開始了青海之行。
離開西寧,我們沿著青海湖南岸西行,當晚到達黑馬 河的時候,天空飄起小雨。因為睡在藏式帳篷裏,夜裏冷得出奇。這一天,內地的許多地方酷暑肆虐,我們卻裹在兩床被子裏打寒顫。
在隨後的幾天裏,我們一行五人組,先後在茶卡鹽湖拍照,在天駿看賽馬,然後沿著青海湖北岸東行,從剛 察北折,翻越海拔4120公尺的大冬樹山埡口,夜宿祁連縣。在離祁連縣不遠的的阿柔鄉,有一座阿柔大寺,據說 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以前。這是一座格魯派的寺院,殿 內二層供奉有宗喀巴大師金身塑像。我在佛像前逗留良久,似乎有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感應。沐浴在大師的目光之中,暖暖的竟有幾分心酸,禁不住流下兩行淚水。
離開阿柔大寺以後,我們南下門源,領略了油菜花花 海的壯觀。當天晚上,趕到了互助,也就是我們此行的最終目的地。順著山道盤旋而上,就是藏在深山之中的甘沖寺。
我們在甘沖寺差不多住了三天,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回憶。這座幾乎是由嘛呢活佛一手修建起來的佛寺,靜謐中透出強大的能量,讓人的內心無比的安詳和寧靜,生命在這裏好像變得清澈透明。而周圍的山水,也有一種裸露本原不肯遮掩的感覺,好像離靈魂那麼地近,幾乎伸手就可以觸摸。
我們在平然師父外祖母家中品嘗地道的酥油茶和糌粑,老人熱情卻又寡言少語,皺紋中深藏著無限的慈祥。 我們在甘沖溝的大山裏聽平然師父原汁原味的藏歌,歌聲像高原的天空一樣遼遠而具有穿透力。我們還在帳篷小學的大樹旁,客串了一把鄉村教師,給這裏的師生即興上了一堂有關國學的課。
只是這裏雖然被稱為彩虹之鄉,我們卻只在頭一天的黃昏,看到了濃雲下的一段淡淡的彩虹。不過,這裏燦爛的星空,沒有辜負我們遠道背來的相機,拍銀河、拉星軌,每一個晚上都那麼充實。
唯有一件遺憾的事,本想拜訪的本書傳主嘛呢活佛,因為有公事逗留西寧,未能謀面。與其說是遺憾,毋寧說是留下了一個期盼。甘沖寺無處不留有活佛的足跡,有了這次訪寺的沉澱,相信下一次有緣相見,一定會是一種重逢的感覺。
從青海回來,一直沒有放下傳記出版的事。直到今年夏秋之際,稻草人的書稿基本完成,託付我尋找出版機構。也許是機緣成熟,經過臺灣華品文創的總編陳秋玲女士的熱心運作,這本書終於即將付梓。作者希望我能為本書起一個題目,我一下想起彩虹之鄉的事,而且彩虹和藏 傳佛教有著很深的淵源,所以就想到了《巴扎的彩虹》這個書名。至於這一道彩虹背後還有多少深意,也許讀者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會有自己更多的發現。
作者稻草人一直囑我能為本書寫一點文字。我在動筆 的時候,不由得想起去年青海之旅的往事,於是寫下了以上這一點文字。也許這段往事,正是這本書不經意的一個小小的延伸。
感恩傳主嘛呢活佛,感恩作者稻草人,感恩提供精美攝影作品的老戚,感恩陳秋玲女士等為本書出版提供熱心幫助的人,感恩各位有緣的讀者朋友!
濟陰一葦
丁酉年冬月於擊壤齋
上師年表
1967年5月5日:南哲才讓出生於青海省互助縣巴扎藏族鄉。
1967年-1980年:南哲才讓從出生到長大,期間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上學。
1980年:甘禪寺請來了一位叫益西的活佛, 十三歲的南哲才讓在甘禪寺第一次見到出家僧人並接在得到了第一次灌頂。
1981年: 十四歲的南哲才讓到互助縣甘沖溝坐落於北山自然保護區內的甘沖寺出家,法號圖旦益西多吉。
1981年-1985年:甘沖寺出家修行,拜師落周喇嘛和先覺堪布學習佛法,主要學習寫字、繪畫、做多瑪和酥油花,念誦經文等基礎知識。
1985年-1990年:四川甘孜州佐欽(竹慶)寺佛學院學習六年,拜白瑪格桑法王、欽哲活佛、堪布達賽等的大活佛大堪布為上師,以中觀、般若、俱舍論、因明學、律部等五部論典為主課,還有兼修天文、曆算,師從洛珠堪布和欽哲活佛學習繪畫和書法等等。在繪製唐卡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精通安多、康巴和拉薩三種方言的藏文。
1990年-1991年:甘沖寺先覺堪布圓寂,圖旦益西接管甘沖寺。
1991年-1994年:印度尼泊爾遊學三年,拜見了諸多活佛上師並獲得加持灌頂,深入學修佛法,經過大病死裏逃生,圓滿結束遊學經歷,1994年輾轉回到中國青海家鄉。
1994年8月:圖旦益西被古浪倉活佛認證為青海省互助縣甘沖寺第六世轉世活佛,並於八月二十八由古浪倉活佛主持坐床儀式,法號嘛倉青才•圖旦益西多吉,也稱嘛呢活佛。
1994年-1995年 : 四川阿日扎五明佛學院學習,拜班才仁波切、蘇才琪布等大活佛大堪布為上師,並獲得密宗上師蘇才琪布的七天大圓滿一系列灌頂、傳法、傳承、密宗訣竅等,開始修練大圓滿氣、脈、明點和無上瑜加,同時也得到了其他密宗的一系列灌頂,並閉關修行。
1994年:任縣政協十二屆十三屆委員。
1995年-1999年:四川省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學習,在法王的無限慈悲下得到了全面性的傳承和法脈,還有一系列的灌頂。
1999年-2003年:北京高級佛學院學習四年,進一步學習佛法,並深入瞭解學習佛教的歷史和宗教政策。同時致力於甘沖寺修繕建設,以及度化眾生弘法事業之中。
2004年:捐建甘沖溝希望小學。
2006年:任縣十五屆十六屆人大代表、常委,至今。
2012年:任省十二屆人大代表至今。
2014年:任海東市第一屆人大代表至今,海東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至今,省佛協委員至今。
2015年:在寺院南象居山修建白塔。
2015年:修繕八大菩提塔,修建地藏王菩薩像、財神廟和觀音殿。
2016年:完成了一萬七千六百塊石刻《大藏經》和千佛殿的修建。
2016年:獲得佐欽寺佛學院頒發的堪布學位和無上瑜伽灌頂。
2017年:修葺菩提塔和小白塔。
1995年至今,嘛呢活佛每一年都會在年末至正月十五閉關修行,並主要致力於實修和度化眾生的具體事務之中。同時,嘛呢活佛每年都要主持甘沖寺的宗教活動法會,法會主要有:
1、正月初一至初三日頌波若波羅密多心經和中觀,十八羅漢供敬經;
2、正月初四至初十日頌百尊大幻化網解脫經和百尊幻化王灌頂法會;
3、農曆每月初十和二十五頌蓮花生大士會供和極樂聖母會供;
4、農曆每月十五頌綠度母曼扎羅四供和無量壽經等。農曆六月十五至七月初一日為喇嘛夏戒期,主要修行和學習三大藏經。
後記
世間的事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就,對於創作《巴扎的彩虹》一書的起因也是緣於素日裏感動於上師嘛呢活佛的經歷而產生的強烈的衝動。作為作者本人非常渴望通過這些生動真實的故事讓大家瞭解佛教文化、藏族的風土民情和生活習俗以及佛法與生活的圓融。2012年夏天,我獲得了本書主人公嘛呢活佛提供的第一手兩萬字素材,開始起筆。
一向隨性的我,似乎從沒有像當時那樣鄭重思考:你需要什麼?你想做什麼?你要怎樣活?正如上師慈誠羅珠堪布所講授的《慧燈之光》所述,我平生第一次認真思考了人一生中生存的方式和生活的意義的不同之處,真切希望自己能在此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希望此書能帶給大家受益。
2013年12月31日,大連,也是新年前夕,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臨海30樓寫字間,我向老闆正式提出辭呈。從此開啟了連續四年藏區的采風之旅,也是一次特殊的心靈之旅。
2017年11月中旬,距離本書起筆五年後的一天,我寫下了這樣一首小詩,抒發了我五年來的感受:
我從黑白的字裏行間走來
一年四季的色彩輪迴上演
我穿越於時間和世紀之間
那裏世事滄桑又瞬息萬變
我曾忘記了那來時的路口
輾轉其中彷徨流淚和讚歎
我也知道那一切不是真的
所有的情節都已過眼雲煙
我在故事裏遇見很多過客
那裏隱藏著一雙銳利慧眼
我追逐著目光游走於人群
卻發現人群呆滯阻隔面前
我探頭翹望迷失於頁眉間
……
忽然發現天邊的星星
化身為案頭的曉燈一盞
須臾之間
西去的列車鳴叫於山間
穿過九又四分之三站臺
我從任意門裏走出來
床頭櫃上的麻雀啁啾
在昏暗的凌晨四點
撲簌簌跳躍著
吵醒了所有魔法師的表演
此來經年
那年初冬到今夕
人生有多少個五年
……
今天,《巴扎的彩虹》終於正式出版發行了,我更要在此特別感謝山東《齊魯書社》一葦老師和臺灣華品文創出版社的編輯們,對此書出版付出的辛苦勞動以及對我本人的認可和鼓勵。得知本書將於2018年元月15日發行,也是恰好在我的生日之際,內心視之為上師嘛呢活佛、編輯老師們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師兄和親朋好友送給我的一份生日大禮,歡喜之心難以言表。
四年的采風經歷,我和攝影師老戚五次走進藏區,耳聞目睹親歷了一個又一個豐富多彩的旅程,我們的目的不在山水之間,卻又在山水之間感應了那份殊勝。收穫遠非金錢物質能夠衡量的。而我能夠順利完成此書到今天正式出版,更是要感恩師兄們、以及好友親朋同學從財力、物力以及精神上對我的鼎力支持,深感此書的完成、出版不是個人的功勞,而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結果。稻草人在本書末尾合十感恩:
感恩,讓我學會思考的上師,
感恩,師兄資助采風和出版,
感恩,攝影師的辛苦與付出,
感恩,親朋好友同學的贊助,
感恩,提供堅強後盾的家人,
感恩,新結識的藏族朋友們,
感恩,所有的無論怎樣的人。
而我也同時把這份禮物供養上師三寶,把最真誠的祝願送給所有的人,如果你有緣看到,才是我此行最深切的目的。
阿彌陀佛!
稻草人 於大連
2018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