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一本企圖打破框架的科幻小說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葡萄酒科幻小說,裡頭許多元素一再讓我聯想到丹‧布朗(Dan Brown),或者在出版《達文西密碼》爆紅之前的丹‧布朗。但我不會稱作者為「台灣的丹‧布朗」,因為我在第一次讀完這本小說初稿之後,在架空了的背景下,在滿滿幾乎要溢出來的葡萄酒歷史、地理、風土、人文知識與哲學中,以及有趣情節與懸疑的推理脈絡裡,卻幾乎完全無法感受到關於台灣的蛛絲馬跡--我認識作者,知道他是台灣人,恍惚之間卻又總懷疑自己是不是正在讀一本翻譯小說?字裡行間或顯或隱的訊息總讓我以為作者可能是法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或者拉丁美洲人?美國人?我不會猜他是台灣人,雖然我知道他是台灣人。這其實是一種很獨特、很難得的經驗。
請不要誤會我在批評,至少我私心以為,無法辨識出作者是台灣人,對於一本企圖打破框架的科幻小說而言,說不定是一種另類的稱讚。
我的真心稱讚還有,這是一本以成熟寫作技巧整理葡萄酒見聞、見識與見知的小說,有一點沉重,but with a good palate。
就像所有專業小圈圈一樣,葡萄酒小圈圈裡自有不為外人孰悉的術語,例如,當一個人對葡萄酒風味有足夠的敏感度時,我們會說:He has a good palate。
有人偷懶將palate譯成「味蕾」,但「味蕾」英文作taste buds。Palate精確中譯應為「顎」,又作「齶」,係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口腔頂部,與上唇上排牙齒相連。唇齒向內延伸之硬組織是「硬顎」(hard palate),更向內、覆於其下並繼續往後延伸的則是「軟顎」(soft palate),硬顎與軟顎如水平隔板般將口腔和鼻腔區分開來。有論者認為,「顎」是高度進化動物的特徵,因為除了鱷目類之外,絕大多數四足類其他動物的口腔與鼻腔並非如人類一樣完全分開。
好吧,我們人類有「顎」,高度進化。然而生理學告訴我們,硬顎完全沒有與味覺或嗅覺相關細胞,軟顎上雖的確分布一些味蕾,但其實無足輕重。味覺感知細胞主要是舌頭上的味蕾,嗅覺則集中在鼻腔黏膜上的受器,兩者被「顎」明確隔離在上下兩個不同空間裡。不過正因為如此,似乎拿a good palate來形容一個人對風味之敏銳感受,反倒有幾分道理。只單說好味覺,當然不完整;好嗅覺,同樣不夠;要是求全地說好嗅覺加上好味覺,卻顯冗長。於是以介乎其間的 palate形容「品味」,也算差強人意的表達方式了。
而什麼是「好品味」?美國葡萄酒作家麥特.克萊默(Matt Kramer)曾於《葡萄酒鑑賞家》(Wine Spectator)2012年4月號發表一篇妙文,問道:Do You Have a Good Palate?(您有好品味嗎?)
克萊默坦承,大部分人,尤其是葡萄酒小圈圈裡的所謂專業者,判斷別人是不是有good palate,往往端視對方是否與自己有同樣的標準――如果你喜歡的葡萄酒跟我一樣,那你的品味就是好的。如此一來,與其說是品味,毋寧追求「共識」。
或像是漫畫中的神奇角色,能準確分辨葡萄酒香氣、味道細微之處,逐一與「香氣之輪」(Aroma wheel)每一指標對照,小白花或紫羅蘭香,紅櫻桃或黑醋栗味;在曚瓶盲飲時,能精確分析出酒款的葡萄品種、混釀比例、產區、年分,甚至酒莊。
不過在當下人工智慧來勢洶洶的時代,爬梳、分辨與分析、整理、歸納這些資訊,機器人能做得遠比人好多了,無關品味。
人,能做別的事,只要我們牢記法國,法國十九世紀重要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文藝批評家泰奧菲爾‧哥提耶(Theophile Gautier, 1811-1872)的吶喊,我在這兒中譯出來,就不附上法文原文了:
「不,傻瓜,別蠢,你別糊塗了。
一本書絕不是果凍甜湯。
一部小說並非一雙無縫靴子。
一首十四行詩,不是連續壓縮注射器。
一齣戲劇不是一條鐵路。
所有的事物基本上應該文明化,並在進步的道路上推動人性前行。」
如果引用一個更「新」、更容易懂的說法,那就是今年2018年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考題之一:「文化是否可以使我們具有更多的人性?」
如同克萊默文章的總結:「好品味」其實是insightful palate(有洞察力的品味)。克萊默自問同時也詢問讀者:有多少次?您曾與一位具有洞察力品味的朋友一起欣賞葡萄酒,聽聞他的看法之後,回頭再一次品嘗,居然能以一種嶄新方式面對同樣的酒?他自己曾有許多次這樣經驗……。
回到這本有意思的葡萄酒小說呢?我要說的是,誰寫的不重要,台灣人?或是法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拉丁美洲人、美國人?像不像丹‧布朗亦無關宏旨。甚至連good palate都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好品味能帶來什麼?能帶著我們洞察關於人性的,什麼?
從頭到尾翻了這本小說好幾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切混亂都底定之後的大師講道:
「葡萄藤每年重生,在新的年分的風土裡面長出新的枝葉,結出新的花果,然後冬天沉睡,最後釀出的這個年分,就是它今生的味道。」
「而喝酒,就是在體驗一段生命,在品嘗一生的味道。」
「生命對葡萄而言,只是一種像輪迴的東西,是一種一年一生一世的輪迴。而所謂年分,就是藉由不斷輪迴與你重逢的一個過程。」
什麼是一本有意思小說裡的好品味?這就是,這就是我嘮嘮叨叨努力想說清楚的,好品味。
何必追求共識?讀一本小說,不就是喜不喜歡、有沒有所得,還想不想再看一遍?如人飲水,如此而已。
我滿享受閱讀這本小說的樂趣,並且會把令我印象深刻的這段話,以及鋪陳這段話的情節與懸疑背下來,就像我背下前引哥提耶1835年所出版小說《莫班小姐》(Mademoiselle du Maupin)裡的那段吶喊。並且據以思索韓裔葡萄酒大師李志延所謂Asian palate(亞洲品味)可能深意,試著或多或少使自己「具有更多的人性」。
楊子葆(前文化部次長、前台灣駐法國代表,現任駐愛爾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