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版前言
這部文本,藏文標題為 gDod ma’i rnal ’byor gyi lam khyer nyin mtshan ’khor lo ma,是1983 年卻嘉‧南開諾布仁波切(Chögyal Namkhai Norbu Rinpoche)在〔美國〕麻塞諸塞州康威(Conway, Massachusetts)大圓滿同修會禪修營之前寫下的。在大圓滿教法的界部系列中,發現有噶拉多傑(Garab Dorje,極喜金剛)關於如何日夜相續不斷修持覺觀(contemplation)的指導*,本文即是這些修法的概要。
根據藏傳佛教傳統,噶拉多傑是大圓滿覺觀修持體系的首位人類導師。藏文詞彙「佐千」(Dzogchen)通常被翻譯為「大圓滿」(The Great Perfection),而在西藏其代表佛法之精華。據說噶拉多傑出生於印度西北邊的鄔迪亞那(Uddiyāna,鄔金國),隨後便從報身佛金剛薩埵(Vajrasattva)得到大圓滿的傳承,而金剛薩埵早已直接從本初佛普賢王如來那裡以心印(mind-to-mind)方式得到傳承。大圓滿由噶拉多傑傳至文殊友(Manjusrimitra),從他傳到布達嘉納(Buddhajñāna,佛智)和師利星哈(Śrisimha,吉祥獅子);在西元八世紀,大圓滿的傳承教法則由蓮花生大士(Guru Padmasambhava)、無垢友(Vimalamitra)和毗盧遮那(Vairocana,遍照護)譯師帶至西藏。
自上面這些大師的年代起,大圓滿教法便以不間斷的方式師徒相傳〔迄今〕。在西藏寧瑪派體系中,大圓滿亦稱阿底瑜伽,即佛法被判為九乘當中的第九乘。然而,大圓滿引入西藏早已預示了藏傳佛教諸派的興起。屬於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許多卓越大師,包括第五世達賴喇嘛、第三世噶瑪巴(大寶法王)、竹巴‧貝瑪噶波(Drugpa Padma Karpo) 等著名人物 ,都曾公開修持這些教法,亦有其他諸多行者秘密修持。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圓滿並非任何一個教派所獨有,事實上,這些教法超越任何宗派、文化或國家的限制。
大圓滿是有關由自身直接經驗中所了知的個人本初狀態,即不受因緣影響之心性。此心的本性超越心的特定內涵,亦即超越心中生起的念頭——其反映出個人心理、文化和社會性的制約。我們可以在鏡子(其具備自然本有的反射能力)與鏡中所見的反射之間做出同樣的區別,鏡子不會與鏡中出現的反射相混淆。 這裡所介紹的大圓滿即免除這樣的限制,遵循的是東藏近代大師,諸如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蔣貢康楚(Jamgon Kongtrul)、秋吉林巴(Chogyur Lingpa)和安宗竹巴(Adzom Drugpa)的利美(Rimed)即不分教派傳統。
在此譯本中所標示之編號,指的是藏文本中之個別偈頌,而跟隨譯文的釋義亦依此安排。這些釋義係摘自南開諾布仁波切於1983年10月8至9日在〔美國〕康威禪修營中所做的口授論釋。當時,南開諾布仁波切以義大利語講授,由肯納德‧利普曼(Kennard Lipman)與約翰‧謝恩(John Shane)將此論釋譯成英文。
最後, 要感謝肯納德‧利普曼博士和約翰‧謝恩先生 ,在將文稿潤飾為正統英文這方面,給予無價的協助。同樣亦十分感謝康威大圓滿同修會,以各種方式參與這項計畫的許多成員。願此譯本確實能利益到所有讀者。
薩爾瓦‧芒嘎朗
(SARVA MANGALAM,吉祥圓滿)
約翰‧雷諾斯(John Myrdhin Reynolds)
1983年11月於麻省康威
二版前言
此次所發行之版本,大體上與1984年(Zhang Zhung Editions, Berkeley, California)所發行的第一版是相同的。針對這份藏文本的英譯, 以連續註解的形式所做的釋義已編輯了相當的份量,而這些釋義早先源自南開諾布仁波切的口頭講解再彙編而成,唯在此第二版中還有一篇新寫的導論。
感謝Station Hill Press出版社的喬治‧奎沙(George Quasha)先生提供推出此新版的機會,還要感謝最初贊助此翻譯的康威大圓滿同修會諸多成員的協助與鼓舞,特別要感謝妮娜‧羅賓森(Nina Robinson)所有的靈感、耐心與激勵。
約翰‧雷諾斯
1986年7月於麻省康威